由于线性模式并不能体现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施拉姆在其提出的“奥斯古德一施拉姆双向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修正,提出了具有大众传播特性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图2)。
施拉姆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一种超越,强调了传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并且增加了传播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它说明了传播从一般走向大众的趋势,以及大众传播将逐渐作为社会的一个结合部分的趋向。
在这个模式下,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广大受众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问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每个接受者都扮演着译码、释码和编码的角色。
1.3ELM模式
1.4马莱茨克的CMR模式
1936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G.Malezke)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建立了复杂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称为“大众传播场模式”(见图4)。
在CMR模式中,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在传播活动的基础上加上了社会与传播的关系因素。传者和受者双方都受到来自3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在传者方面,具有主动性的同时又在承受着“信息的压力”,即来自传播媒体的强制性;对应的,受者也不能随意地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同样承受着媒介的压力。模式中的“感觉和效果”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信息作用于受者,同时受者也反作用于信息。
但是由于“CMR模式”的反馈信息是建立在受众的自发反应上的,因此难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受众的主观倾向而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3.1“一对一”的传播渠道
2.3.2良好的反馈通道
2.3.3准确的效果测量
引言
一、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以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能够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尤其对于一些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复杂问题,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决策结构。总而言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系统的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层次结构分为三层,一层为目标层,二层为准则层,三层为方案层。当准则过多时(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判断矩阵: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层次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1-9评价尺度确定相对重要度,据此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的计算: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要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的计算: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检测,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对各指标进行逐层排序,得到总排序,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5.做出评价或决策:完成以上步骤后,则根据各个待选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劣顺序,进一步完成问题分析、资源分配、方案选择等各种评价决策工作。
功能与特点的相似性
以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其特点是信息的大量生产、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所谓大众,就是指其受众是数量巨大的、分布广泛的、匿名的。大众媒介在提高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告知企业信息等方面,功能得天独厚。而户外媒体、楼宇液晶电视、POP等小众化传播媒体,传播规模弱于大众媒介,但是这种差异仅是量的区别,并没有质的不同。
媒介特点的比较分析
小结
注释:
鼠标配合型。以简单的鼠标接触来决定Banner尺寸的大小、音乐的播放或关闭,或者以鼠标的点击、拖动等方式来配合2D或3D画面的演示。
结语
参考文献:
[2]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3]黄宗捷,蔡久忠.网络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3.2树立品牌形象
3.3引导消费
3.4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
5.1广泛和开放性
5.2直接和针对性
5.3易统计和可评估性
6.1按展示费计费
6.2按行动计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研究报告.
[2]RonGoldberg著.吕本富、王玉巧等译.多媒体制作与经营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