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白狼,上市公司刑事风险防控之合同诈骗罪欺诈本罪行为人

诈骗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罕见,有学者统计过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上网的公民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诈骗行为。普通公民缔结买卖合同等产生的诈骗到底属不属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制范畴呢?带着这个疑问,陈律师今天为大家讲解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需要避免触碰的另一个罪名——合同诈骗罪。这个罪名的典型案例是周某明等合同诈骗案,本案又称为上市公司高管合同诈骗第一案。周某明等人不具有收购上市公司的能力和资格,但是却假装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采用欺骗的手段与上市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最后将上市公司“掏空”。本案主犯周某明被法院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那么,什么是合同诈骗罪呢?如何判断一项诈骗到底是普通诈骗还是合同诈骗呢?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中“合同”,不能认为凡是行为人利用《民法典》中所规定合同类型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都可以作为合同诈骗的行为,这里所谓的合同主要是指经济合同,与市场秩序无关的,以及不受市场调整的各类合同或协议,如不具有交易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与婚姻、监护、收养、抚养等有关身份的协议通常不应作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

一、从构成要件角度看合同诈骗罪成立与否

从侵犯客体角度讲,本罪侵犯的客体比较复杂,包括国家对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对于这种复杂客体的情况,律师在辩护时一般不会选择此处着手辩护,因为规定过于宽泛。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司法实践中,一般认定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犯罪主体的规定也十分宽泛,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构成本罪。注意,此处的单位可以是任何单位!在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且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此处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占有或者不法占有相对人的财物。如果被告人在实施行为时,只是出于报复等原因,让相对人受到损失,没有非法占有相对人财物的目的,那么就不构成本罪。

二、从立案标准角度看本罪成立与否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本罪对于诈骗的数额规定较为宽松,金额为二万元对于经济类合同来说是很低的,因此被告人一旦触及本罪,想要从立案标准角度出发认为犯罪不成立是很困难的,但是不排除有成功的情况,前提是涉案金额较小。当然,如果被告人并没有虚构情况进行诈骗,只是进行了一定的夸张性描述,大概率也是不会构成本罪。

三、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问题

要注意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之间的关系,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在行欺诈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民事欺诈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辩护时将此处进行区分十分重要。当然还要看当事事人在缔结合同后到底有没有缔结合同的诚意。如果被告人缔结合同后在为履行合同做努力,只是不能够完全履行合同,那么对其定性就应当属于民事欺诈,不应当属于合同诈骗。最后还要考察当事人的虚构程度,这就需要结合具体金额来进行判断。

作者简介:北京陈律师,法学硕士,高级合伙人律师,历任特种部队指挥员,检察官,侦查员,纪检干部,企业高管,阅历丰富,学养深厚,擅长疑难重大案件,多种法律关系交叉复杂案件处理,重信守诺,值得托付。

THE END
1.恶意利用规则“买真退假”获刑十一年法院新浪财经本报讯 记者张雪泓 通讯员黄硕恶意利用电商平台“期限内无理由退货”规则,通过“买真退假”骗取巨额货款。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胡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罚金11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一年半时间内,胡某在某电商平台多次购买包、相机、显卡等商品,...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1-20/doc-incwrwza2482969.shtml
2.虚假交易罪的最新规定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关于虚假交易罪的新法规,涉及定义、处罚、司法实践等方面的最新内容。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8610675.html
3.警惕信用卡诈骗风险:最新一审刑事判决揭示典型案例与法律解读...4. 虚假交易退款 不法分子通过虚假交易退款的办法,将信用卡内的资金转移到本人的账户。 四、法律解读 1.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 依据《人民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实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表现。 2. 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 ...http://www.slrbs.com/jrzg/yqxieshang/222245.html
1.以假乱真的买卖诈骗罪怎么判解析:以伪装真实交易为手法的欺诈行为,若经鉴定确认构成刑事诈骗罪的,其量刑程度将主要依据诈骗所得金...https://www.64365.com/ask/36520912.aspx
2.如何理解虚假交易罪的认定免费法律咨询要确定是否构成虚假交易罪,必须同时满足四项条件:即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实施了虚假交易行为、对市场秩序...https://www.66law.cn/question/48770164.aspx
3.香港证监会:法院裁定两名前持牌人进行虚假交易罪成【香港证监会:法院裁定两名前持牌人进行虚假交易罪成】4月25日,香港证监会公告,继此前提出检控后,香港东区裁判法院今天裁定两名前持牌人叶志荣(男)及蔡超群(男)就申基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申基)股份进行虚假交易罪成。叶及蔡于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0月17日期间在其控制的多个证券帐户之间进行操控及频繁交易,以...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4253059547872.html
4.报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三宗罪为虚假交易操纵市场为犯罪分子...币界网报道:《金融时报》记者获取到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对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常见套路进行了总结分析,梳理了乱象背后的操作伎俩——平台先通过虚假交易骗取客户入场,再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和恶意宕机使客户被迫爆仓,某些平台甚至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专家提醒,广大群众应该擦亮眼睛,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盲...https://www.528btc.com/bkuaixun/752939.html
5.虚假交易"薅羊毛"骗取平台购物红包两名被告人犯诈骗罪被判刑近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虚假交易“薅羊毛”诈骗案,判处被告人袁某钧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4万元;判处被告人程某平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2021年5月,被告人程某平在购物平台注册网店成为卖家,从QQ群等招揽买家,指导其领取平台发放的红包后到自己的网店刷单进行...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9/id/7520015.shtml
6.虚假交易平台"割韭菜"超6亿元兰州曝光经济犯罪典型凤凰网甘肃...经查,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兰州某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经营期货业务资格的情况下,购买软件篡改数据,搭建虚假交易平台,采用“恶意喊单”“快进快出”等方式诱骗投资人频繁交易,致使投资者亏损。公安部经侦局将该案列为部督案件,并成功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案件的成功告破,为打击组织化、信息化、隐蔽化、跨区化...https://gs.ifeng.com/c/8ZZf15ALtsu
7.互联网涉烟犯罪调查存在的困境及对策有些地区探索过改良方法,如浙江省高院、检察院、公安厅曾探讨并形成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会议纪要》,其中第三条规定了刷单行为的证明责任或疑点形成责任,“如犯罪嫌疑人提出销售记录中存在虚假交易应要求嫌疑人就此提供证据或证据线索”,这样大大减轻了调查人员的证明压力。同时,还可以积极...http://www.etmoc.com/market/Newslist?Id=45808
8.“薅羊毛”“砍单”当心踩上法律红线放心消费西楚网虚假交易刷单被认定诈骗罪 今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诈骗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间,被告人冯某某与舒某某通过微信联系谋划,由冯某某通过其微信群内发布 “薅羊毛”的信息,并与群内其他成员约定分成后获取口碑网8.8折优惠活动的支付宝支付码,在舒某某所经营的超市进行虚假刷单交易,共计虚假...http://www.xichu.net/sybk/fxxf/2019/12/2019-12-03447438.html
9.搭设虚假交易平台诈骗网络诈骗团伙三人获刑澎湃号·政务近日,荔波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结一起搭设虚假交易平台诈骗案,依法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葛某明、吴某成、杜某航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四年六个月、二年,并处不等罚金。 经审理查明,2018年5月份,被告人葛某明在“互站”网络平台向刘某辉(另案处理)购买一款“外汇交易”软件,并搭建该软件名称为“东方风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70331
10.如何处理虚假交易的资金问题?这些处理方式有何法律后果?股票频道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是试图掩盖资金流向。例如,通过复杂的资金转移链条,将虚假交易所得资金分散到多个账户或通过境外账户进行隐匿。然而,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被认定为洗钱罪,面临高额罚款和长期的监禁。 另一种方式是将虚假交易资金用于其他合法业务的投资,试图“洗白”资金...https://stock.hexun.com/2024-09-08/214427648.html
11.利用虚假交易从“花呗”套现470万男子获刑两年六个月央视网消息:近日,一起利用消费信贷产品“花呗”非法套现案在重庆一审宣判,法庭认定杜某某非法套现470多万元,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 杜某某是福建泉州人,经营网店,但生意不好。2015年7月起,杜某某与同伙通过其淘宝店铺,采取虚假交易的方式,帮助他人从“花呗”套现,收取套现金额7%...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c0nDD5KUnqrxcnq6BZrS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