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收藏!这些用药知识要记牢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才能上市销售。药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明显标志叫药品批准文号,通常称“国药准字”其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B、C)+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B代表保健药品、C代表传统经典方药品。

2、药品有哪些常用剂型

常见药品剂型有:口服的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丸剂、糖浆剂、混悬剂,打针的注射剂,吸入的喷雾剂、气雾剂,五官科用的滴眼剂、眼膏、滴鼻剂、滴耳剂;外用的洗剂、搽剂、软膏、乳膏、贴膜剂;腔道用的栓剂、灌肠剂。

3、如何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的安全性,指药品的毒副作用是可以被接受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品,即使正确合理使用,也会有毒副作用。药品的有效性,指药品必须能够起到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

4、中药的主要特点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同时具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特点,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寒、热、温、凉是中药的基本特性;辛、甘、酸、苦、咸是中药的五味;升降沉浮反映中药作用的软向性,归经则表示中药作用归属的脏腑经络。

5、如何识别进口药品

进口药品是指境外生产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我们见到的进口药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装进口药品,另一种是境外生产后在境内由中大包装改为小包装或对已完成内包装的药品进行外包装、放置说明书、粘贴标签的进口药品。原装进口和境内分包装进口药品均须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从港、澳、台地区进口的发给《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分包装批准文号。进口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必须使用中文。境内分包装的进口药品还应标明分包装批准文号和分包装企业的名称。

进口药品可以通过查看注册证号和批准文号识别。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的格式为: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医药产品注册证号的格式为:H(7、S)C+4位年号+4位顺序号:进口药品分包装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6、哪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特殊管理的药品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四类,其特点是生产、流通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目的是防止滥用和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1)麻醉药品长期应用使人体出现精神和生理严重依赖,停药后可产生戒断症状。它与临床上手术时使用的麻醉药是不同的,不要混淆。常见的麻醉药品有吗啡、阿片、盐酸哌替碇(杜冷丁)、美沙酮等。麻醉药品包装上印有专用标志。

(2)精神药品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或和具有兴奋作用的中枢兴奋药。其特点是使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停药后有反跳现象发生。根据对人体影响的程度,又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精神药品必须凭医生处方在有经营资格的药房和药店才能购买。精神药品包装上印有专用标志。

(3)医疗用毒性药品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中药毒性药品有砒霜、生半夏等27种,西药毒性药品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11种。医疗用毒性药品包装上印有毒药专用标志。

(4)放射性药品含有一种或几种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或治疗用。常见的131碘、125碘以及32磷等12种,一般由医院直接用于患者,市场上是不流通的。放射性药品的包装容器印有专用标志。

7、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什么区别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以购买、调配使用的药品。特点是需要经诊断、由医生开出处方后才能使用,像注射剂和大部分抗生素制剂。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如感冒、发烧、咳嗽头痛用药,一些外用药,维生素等营养药。根据安全性不同,非处方药又分甲乙两类,甲类非处方药绝大部分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药店有售,乙类非处方药除药店外,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也可销售。非处方药目录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药品的包装说明书印有“OTC”专有标志,甲类是红色的“OTC”,乙类是绿色的"OTC”。

8、什么是假药和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对假药和劣药作了明确的规定。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如中药当中擅自加入西药成分。(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如用淀粉做的片剂冒充治疗感冒的药品,用兽药冒充人用药。(三)变质的药品;(四)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有下列情形的为劣药:(一)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二)被污染的药品;(三)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药品;(四)未注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药品;(五)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六)擅自添加防腐剂、辅料的药品;(七)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的药品。

9、如何区分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

10、防病治病一定要认准药品

编辑:高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18008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7

THE END
1.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有什么区别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有什么区别 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或世界通用的名称,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商品名则是不同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的名字,具有专用权。含同一种成分的药品,因生产企业不同,商品名也不同,但通用名必须是一样的。如对乙酰氨基酚为通用名,而必理通、泰诺林、百服...http://www.poyang.gov.cn/pyxscjdgljj/zhengwudongtai4aueux/201811/fb7c24e50e654297bda24a19b89214c7.shtml
2.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有什么区别【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有什么区别】 药品说明书第一项就是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中文汉字、拼音、英文)、商品名和化学名。 药品的通用名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是在全世界都可以通用的名称,不论哪个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只能使用的名称。例如:市面上的https://m.gmw.cn/2021-12/31/content_1302744056.htm
3.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有何区别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你好,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或包装上必须要用;而商品名则是药品制造商...https://m.120ask.com/askg/posts_detail/48525859
4.商品名和通用名的区别?同一个通用名可以有多个商品名(生产厂家不同),而商品名是唯一的,因此理论上一个商品名只能对应一个...https://www.zaoge.com/question/FU12536362431.html
5.医疗器械商品名,通用名与注册证名有什么区别?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和注册证名称目前按照国家规定是一样的(之前因为法规历史原因、各地政府理解不一样,可能存在有不同),商品名相当于企业申请的商标,用以与其他厂家同一个通用名称产品加以区别,并形成自有的市场口碑。比如:布洛芬胶囊(这是通用名称),有很多家厂家生产,而西安杨森药业生产的布洛芬胶囊的商品名是芬必得(这...https://product.11467.com/info/11200725.htm
6.临床常见高血压药品通用名和商品名对照表名目繁多的商品名让百姓用药时不知所措,高血压之友俱乐部特整理国内常见的降压药通用名和商品名,方便...https://bbs.iiyi.com/thread-2044779-1.html
1.如何区别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和别名随着医药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药物出现在市场上,甚至同一种药物有多个名称,让患者眼花缭乱。要想识别药物的“庐山真面目”,正确选择对自己疾病有利的药物,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首先应把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别名区别开来。 通用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正式记载的药名,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https://www.cnhubei.com/200411/ca604491.htm
2.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有什么区别?区情 观点 法治 国内 经济 科教 体育 健康 文化 民声 深度 国际 长三角 视觉 数据 天下 要闻 品牌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有什么区别?转自:绿色青浦 2023-07-06 08:38:42 来源:上海药监编辑:胡小凡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067653
3.如何区别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别名(1)通用名:即国际非专有名称,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称。如阿司匹林。任何药品说明书上都应标注通用名。选购药品时一定要弄清药品的通用名。 (2)商品名(品牌名):许多生产厂家或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往往给自己的产品注册商品名(品牌名),以示区别。如巴米尔为阿司匹林的商品名,药品宣传大多使用商品名(品...https://www.med66.com/yaoshi/fj1801201756.shtml
4.家庭安全用药常识4、如何区别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品牌名) 答:通用名:即国际非专有名称,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称。如阿司匹林。任何药品说明书上都应标注通用名,选购药品时一定要弄清药品的通用名。 商品名(品牌名):许多生产厂家或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往往给自己的产品注册商品名(品牌名),以示区别。如巴米尔为阿司匹...https://m.oh100.com/ahsrst/a/201706/29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