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行业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艺术和经济的多重价值。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古董行业中常用的术语,探讨其在古董鉴定、交易和收藏中的应用及意义。通过对这些术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董市场的运作机制,提高古董鉴赏的专业水平,促进古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
古董行业历史悠久,涉及面广,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铜器等多个类别。在古董的交易和收藏过程中,专业术语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些术语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工具,更是衡量古董价值和真伪的重要标准。因此,对古董行业术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物品状态类术语
古董的物品状态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对古董物品状态类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全品与品相
全品指的是古董没有任何损伤、残缺,保持了原始状态。品相好则表示古董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外观完整,无明显瑕疵。品相一般则指保存状况较为普通,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瑕疵。有残则是指物品有明显的损坏或缺陷。
(二)瓷器特定术语
对于瓷器而言,冲线、磕、炸底、剥釉、失釉等术语描述了瓷器表面的不同损伤情况。磨口、毛口则描述了器物口沿的磨损程度。飞皮、缩釉、窑裂等术语则是指瓷器在制作过程中或后期保存中出现的特定缺陷。
(三)沁色与包浆
土沁、水沁等术语描述了古董因长期埋在土里或受水侵蚀而形成的痕迹。钙化则是指部分材质出现类似钙化的现象。包浆是指古玩表面经长期摩挲形成的光泽,是古董年代久远的重要标志。
(四)生坑与熟坑
三、材质类术语
古董的材质直接影响其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以下是对古董材质类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瓷器材质
官窑、民窑是指古代瓷器的不同生产方式。青花、粉彩、斗彩、五彩等术语描述了瓷器的不同装饰手法和色彩效果。单色釉则是指只有一种颜色的釉瓷器。
(二)宋代名窑
汝窑、官窑(特指宋代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术语指的是宋代五大名窑,这些窑口生产的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著称。
(三)民窑与其他窑口
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德化窑等术语指的是著名的民窑和其他窑口,这些窑口生产的瓷器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玉石材质
和田玉、羊脂玉、籽料、山料等术语描述了玉石的不同种类和形态。青海料、俄料则是指和田玉的不同产地料。
(五)翡翠质地
翡翠是一种珍贵的玉石,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等术语描述了翡翠的不同质地和透明度。水头好和水头差则形容翡翠的透明度高低。
(六)金属材质
铜器、青铜器、黄铜、紫铜等术语指的是以不同金属为材质的古玩。宣德炉则是指明代宣德年间的铜炉,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历史价值而著称。
(七)木材材质
木器、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金丝楠木等术语指的是以不同木材为材质的古玩。这些木材因其稀有性、美观性和耐久性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四、交易类术语
古董的交易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术语,以下是对古董交易类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捡漏与打眼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价值较高的古董,是古董交易中的一种理想状态。打眼则是指看走眼,买到假货或价值不符的东西,是古董交易中需要避免的风险。
(二)吃药与掌眼
吃药是指买到假货或上当受骗,是古董交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掌眼则是指请人帮忙鉴定古董的真伪和价值,是古董交易中的一种重要环节。
(三)上货、出货与走宝
上货是指进货,即商家从卖家处购买古董。出货则是指卖出古董,实现交易。走宝则是指错失好的古董,是古董交易中的一种遗憾。
(四)压堂与一枪打
压堂是指店铺里最好的东西,通常用于吸引顾客。一枪打则是指一批东西一起买,是一种批量交易的方式。
(五)议价与一口价
议价是指商量价格,是古董交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一口价则是不还价的价格,通常用于标价较高的古董。
(六)行价与高低价
行价是指市场上的普遍价格,是古董交易中的一种参考标准。高价和低价则分别指价格较高和较低的古董。
(七)新货与老货
新货是指新制作的仿品,通常价值较低。老货则是指年代较久的真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八)高仿与低仿
高仿是指高度仿真的赝品,通常需要专业鉴定才能区分真伪。低仿则是指质量较差的仿品,容易被识别出来。
(九)做旧与包老
做旧是指把新的东西做成旧的样子,以提高其价值。包老则是指保证是老物件,通常用于增强买家的信心。
(十)到代与不对
到代是指符合其宣称的年代,是古董真伪的重要判断标准。不对则是指东西有问题,可能是假的,需要进一步鉴定。
五、其他类术语
除了上述三类术语外,古董行业还有一些其他常用术语,以下是对这些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玩与玩家
玩是指收藏、品鉴古董的行为。玩家则是指收藏古董的人,他们是古董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藏家与圈子
(三)串货与摆地摊
串货是指不同商家之间互相调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摆地摊则是指在市场上露天摆摊卖古董,是一种常见的古董交易方式。
(四)鬼市与铲地皮
鬼市是指凌晨或深夜的古玩交易市场,通常具有神秘色彩。铲地皮则是指到农村等地方收购古董,是一种常见的古董收购方式。
(五)回流与拍行
回流是指从国外回到国内的古董,通常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拍行则是指拍卖行,是古董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
六、古董术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古董术语在古董行业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这些术语为古董交易提供了标准化的交流工具,有助于买卖双方准确传达信息,减少误解和纠纷。其次,古董术语有助于提高古董鉴赏的专业水平,促进古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古董术语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董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此外,古董术语在古董鉴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定古董时,专家会运用各种术语来描述古董的外观特征、材质成分和制作工艺等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真伪和价值。这些术语不仅有助于专家进行专业鉴定,也为古董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了解古董知识的途径。
七、古董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古董行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当前,古董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古董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样化,包括收藏家、投资者、商家和爱好者等;另一方面,古董市场的交易方式和鉴定手段也越来越专业化,如网络拍卖、科学鉴定等。
然而,古董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古董市场的赝品泛滥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信誉和买家的利益。其次,古董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完善也导致了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此外,古董行业的专业人才短缺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八、古董行业术语的发展与演变
古董行业术语的发展与演变是古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古董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些新的术语不断涌现,而一些旧的术语也逐渐被淘汰或赋予新的含义。例如,随着网络拍卖的兴起,“网拍”、“在线鉴定”等新术语逐渐成为古董交易的新宠;而随着科学鉴定技术的应用,“科学鉴定”、“无损检测”等术语也逐渐成为古董鉴定的重要手段。
九、结论
古董行业术语是古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工具,更是衡量古董价值和真伪的重要标准。通过对古董行业术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董市场的运作机制,提高古董鉴赏的专业水平,促进古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十、建议与展望
为了推动古董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古董市场监管机制,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买家利益。
2.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古董鉴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古董鉴定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性。
3.推广科普教育: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普及古董知识,提高公众对古董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4.创新交易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古董交易方式,如网络拍卖、直播带货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古董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古董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服务体系。
十一、古董行业术语的教育与传播
古董行业术语的教育与传播对于古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关于古董行业术语教育与传播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教育
(二)推广社会教育
(三)建立行业培训体系
古董行业可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群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古董鉴定基础、古董市场分析、古董交易策略等内容,同时注重传授古董行业术语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古董行业可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古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学术会议等活动,了解国际古董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古董鉴定技术和教育理念。
十二、古董行业术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随着古董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古董行业术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古董行业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建议:
(一)建立术语标准体系
古董行业可以建立统一的术语标准体系,对古董行业术语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和定义。这个体系可以包括物品状态、材质、交易等类别下的具体术语及其解释,以便于行业内外人士准确理解和使用。
(二)加强术语使用的监管
(三)推动术语的国际标准化
古董行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推动古董行业术语的国际标准化。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国际通用的古董行业术语标准,促进古董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三、结语
古董行业术语作为古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化、标准化和教育传播对于古董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推广社会教育、建立行业培训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可以推动古董行业术语的教育与传播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建立术语标准体系、加强术语使用的监管以及推动术语的国际标准化等工作也将有助于促进古董行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
《古玩行切口赋》
(乙酉仲秋养淳斋何文庸撰于湖上)
乾坤既育,万物萌生,古玩之趣,自古而兴。览其品类,纷呈万象;探其源流,博大精深。今略陈梗概,庶几得其要领焉。
一曰物品状态,千姿百态。全品无瑕,宛若初生之璞;品相完好,犹似传世之珍。品相平平,亦藏岁月之痕;有残带缺,更显古拙之韵。冲线隐现,瓷器之微瑕;磕碰留痕,古物之见证。炸底惊心,釉裂而质未损;剥釉斑驳,光失而韵犹存。磨口毛口,皆因时光之磨;飞皮缩釉,皆成自然之趣。窑裂惊釉,火炼之遗痕;土沁水沁,自然之侵蚀。钙化斑驳,古物之沧桑;包浆温润,岁月之馈赠。生坑熟坑,出土有时;把玩摩挲,古韵长存。
二曰材质之异,各领风骚。官窑民窑,分野于官民之间;青花粉彩,斗艳于瓷苑之中。斗彩五彩,交相辉映;单色釉彩,质朴无华。汝官哥定钧,宋代名窑之翘楚;磁耀龙泉德,民间瑰宝之辉煌。和田羊脂,美玉之双璧;籽料山料,形态之各异。青海俄料,产地之别也;翡翠冰糯,质地之殊焉。水头好坏,透明度之分;翠性独特,翡翠之标识。铜器青铜,历史之见证;宣德铜炉,明代之精品。木器黄花梨,紫檀酸枝楠,皆为名贵之材;雕琢琢磨间,尽显匠人之巧。
三曰交易之道,纷纭复杂。捡漏之乐,何可胜言;打眼之痛,难以言表。吃药上当,时有所闻;掌眼开眼,增长见识。上货出货,商贾之常;走宝压堂,得失之间。一枪打尽,批量之购;议价让分,买卖之经。封货买断,交易之式;一口价行,市场之规。高价低价,随行就市;新货老货,真伪难辨。高仿低仿,真假难分;做旧包老,诚信为本。到代不对,一眼假真;大开门处,明眼人识。
四曰其他诸事,亦饶趣味。玩古玩者,品鉴收藏;玩家藏家,各有所好。圈子之内,交流切磋;串货之间,互通有无。摆地摊者,市井风情;鬼市之中,夜半交易。铲地皮者,下乡寻宝;回流之物,海外归来。拍行之内,竞价激烈;古玩之间,文化传承。
夫古玩者,历史之见证,文化之载体。或藏于深宫,或流于民间。或为达官显贵之珍爱,或为平民百姓之家宝。其价几何?难以金钱论之;其趣何在?唯在赏心乐事。愿诸君共赏古玩之美,同悟历史之深邃,共传文化之精髓,以继往圣之绝学。
《古玩行常用切口》
生坑之物,乃新出于土者也。
取之,谓投资者决意购藏,此器吾已“取之”。
绷价者,执高值以求善贾也。
压堂者,店主堂中所藏之瑰宝也。
砸浆之事,乃于同侪处购得伪器或价昂之物,店主可请行内公会调停,令其减价或退货,行内谓之“砸浆”。
走宝,即售亏也,以万金之器售之数千,购者则为“拣漏”。
拣漏者,以贱价得贵器也。
旧仿,明清间仿古之作;今仿则曰“新仿”。
贼光,新瓷釉面之刺眼之光,亦称“火光”。
包浆者,传世古玩之自然温润光泽也。
拉纤者,中人也,介绍买卖,取佣于其间,常例卖方出三成,买方出二成,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谓器物疑为近仿,非古物也。
埋地雷者,或以赝品伪作乡野所得,诱骗买家,实则与村夫合谋设局也。
搬砖头者,不资本钱,以他人之货转售图利也。
交学费者,不知行情,屡购伪物,以财易欺也。
包袱斋者,行中有善鉴而乏资者,以蓝布包袱裹货游走各家古玩铺,收而转售,此辈谓之“包袱斋”。
俏货,精美之藏品也,尤指瓷器之佳者。
有一眼,谓器物不俗,艺术价值颇高,如言此观音瓶“有一眼”。
收之,买家不欲某器,请卖家取回,则曰“收之”。
开门者,观器即识为年代久远之真品,亦称“一眼货”。
天价者,漫天索值,远超市价也。
看不好,卖家云货必古,而买家识为新仿,顾店家颜面,遂言“看不好”。
铲地皮者,不开店铺,专赴乡野寻宝,或盗掘古墓,得物售于商家,行内呼为“游击队”,亦名“铲地皮”。
一枪打者,谓货有优劣,一并售之,亦称“一脚踢”。
留下吧,昔时送货上门,买家欲购其物,使送货者留置。
吃仙丹者,购得价廉物美之藏品也。
拦一道者,抬高竞购者之价而先取之,对手则云被“拦一道”。
行价者,交易之价薄利或无利,乃至亏本,此之谓也。
品相者,器物保存之状况也,有破损则“品相”不佳。
上货者,古玩商自乡野市场或藏家处购得之藏品也。
无用者,买家不欲此器,以为价值不高,常曰“无用”。
走眼,亦称“打眼”,买家以高价购伪器或不值之器也。
包上者,买家欲购某器,请卖家包裹之,言“包上”,意即此物吾要矣。
要了者,买家决意购某器也。
虫儿者,谓藏品之珍稀,足以夺目,乃至满室古玩皆不及也,俗称镇店之宝。
掌眼者,器物年代难辨,请师傅代为鉴别也。
搂货者,古玩商互取对方之货代为销售也,百年来行内无背信之事,成其规矩。
伙货者,二人或以上共谋买卖古玩,售价既定,可由一家出售,然售价必公开,均分其利。
棒槌者,不知器物新旧好坏,屡被欺者,行内讥之曰“棒槌”,售伪器予之,背后犹称之“棒槌”。
杀猪者,经营新仿瓷器者对售伪行为之俚语,持新仿器于约定之地售予买家,谓之“杀猪”。
抓者,赴市购古玩曰“抓货”,如言刚“抓”光绪官窑一件。
玩者,谓收藏瓷器也,意即收藏瓷器之人。
吃者,谓购瓷器也,意即买瓷器之人。
纳者,购进藏品,谓之“纳入”,古之术语也。
追者,遇佳器而“追”索之,于拍卖会上“追价”也。
匀者,购藏品不言买而言“匀”,如问“此玉能'匀’予我乎?”
让者,购古玩不言买而言“让”,如言“此瓷'让’予我。”
玩者,行内人以收藏为“玩”,初遇则问“玩”何物,即问收藏何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