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A关于《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公开征求意见的申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度医疗器械注册技术指导原则制修订计划的有关要求,我中心组织起草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经文献调研、专题研讨、专家研讨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附件1),即日起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2017年9月7日

附件1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对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注册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以下简称CT),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06医用成像器械。序号为02,一级产品类别为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

二、产品综述资料

(一)概述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根据安装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可移动式CT、固定式CT、车载CT。根据设计原理不同,可划分为单源CT和双源CT,普通CT和能谱CT。根据预期用途不同可分类常规CT与放疗模拟定位用CT。根据探测器排数不同,可分为16排CT,64排CT等。

(二)产品描述

1.描述产品工作原理。

2.描述产品结构组成

(1)应描述系统所有组件及附件。应提供系统布置图说明扫描间,操作间,设备间的设备分布。应提供图示标识关键部件,图文标识顺序应一致。

(2)应提供系统框图。

(3)应描述各部件、选件、附件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应描述不同规格的部件(如有)的异同。可提供必要的实物图、拆解图、剖视图。

l高压发生器应说明高压整流逆变的原理。

l扫描架应提供剖视图说明内部关键组件。

l准直系统、探测器及数据获取系统提供拆解图及尺寸图、原理图。

l控制系统应提供框图及必要注释,说明控制架构。

l选配硬件应提供图示,说明附加功能及与基本组成的相互关系。

l软件选件应提供厂家声称的临床高级应用功能的描述,如心脏分析、高级血管分析、结肠分析、肿瘤追踪、体灌注、脑灌注、肺结节评估、肺密度、齿科应用、钙化积分、仿真内窥镜、能谱分析、肝脏分析、肺分析、4D分析、骨密度分析等。

l附件包括定位辅助附件和非医疗附件(如系统膜体、卷纸架、桌椅、家具、附件柜等),非医疗附件无需申报注册。

3.应提供系统供电连接图,说明配电盘、电源分配机柜或单元、稳压电源(如有)、不间断电源(如有)、机架、病床、控制台、扫描控制盒等电路连接关系。

4.关键部件规格描述,按照附录I提供。

5.与人体接触材料

6.设备技术特征描述

应包括重要的扫描功能(如能谱扫描、心脏冠脉扫描)、重要后处理功能(如迭代重建、去金属伪影、能谱重建)的描述,包括不限于表1的内容。

申报产品新的技术特征应注明。

7.组合使用设备

如系统具有需要组合使用的设备(与系统有电气或者通信连接的设备),应提供系统接口设计说明,以及接口对应的组合使用器械的详细介绍。

如系统支持第三方生理信号门控设备,应提供第三方生理信号门控设备的型号及厂家和集成测试报告。

8.扫描协议出厂设置

(三)型号规格

应明确申报的型号规格,及产品配置表,产品配置表具体要求见附录I。

(四)包装说明

描述产品包装的组成部分,对于每个组成部分,详细描述包装清单和包装方式,提供包装图示。

(五)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1.适用范围

举例:本产品用于常规临床CT检查,支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支持放疗模拟定位,能谱功能成像仅作为常规CT检查的补充。

如果有创新的临床应用,需要在产品适用范围中描述。

2.预期使用环境

应明确对设备使用地点和使用环境的要求。

设备使用地点包括不限于医疗机构的影像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病房、手术室、临床科室等科室,车辆;

使用环境的要求至少应包括温度,湿度,海拔大气压。

如果是移动式CT,应明确移动CT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场所对射线屏蔽要求。

3.适用人群

需要进行CT检查的人群。

基于《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符合的特殊保护伦理原则,产品未进行儿童临床试验。儿童曝光剂量、曝光条件、对比剂用量与成人不同,在进行儿童扫描时,应使用儿童扫描协议。

4.禁忌症

应说明产品应用的禁忌症。例如,针对需要注射对比剂的

扫描方式,应在说明书中明确说明对比剂的禁忌症。

(六)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情况(如有)

三、产品研究资料

(一)产品性能研究

应提供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制定依据的标准列表。提供应符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性能指标不适用项说明。

(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研究

依据GB/T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标准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

如提供境外实验室的生物相容性测试报告,同时应提供境外实验室符合GLP资质的证明文件。境外报告检测依据与我国现行标准不符的,应进行差异分析并提供额外的支持性证据。如申请豁免生物学试验,应提供合理理由或者支持性资料。

(三)产品清洁和消毒工艺研究

明确清洁或消毒的方式与频次,明确所推荐清洁或消毒方法确定的依据,并提供效果验证报告。

(四)使用期限和包装研究

1.使用期限

制造商应基于风险评估及可靠性测试提供整机使用寿命评估资料。

2.包装研究

应提供在宣称运输储存条件下符合GB/T191及YY/T1099-2007标准要求的自测报告。

(五)软件研究

依据《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提交软件描述文档,依据《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提供网络安全描述文档。

应包含全部软件,包含综述资料中提及的高级临床应用功能的软件描述文档。其中核心算法包括不限于表2内容。

(六)其他研究资料

1.出厂协议的有效性研究

提供产品所有出厂预设扫描协议的扫描条件和重建条件描述,厂家应提供出厂协议验证总结,说明验证方法,测试体模,验证标准,并提供典型的验证资料,如采取典型性扫描协议验证方式,应说明覆盖所有协议有效性的理由。

2.儿童检查

(3)加强风险评估,以包含更多儿童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对应的缓解措施。

(4)提供儿童检查协议,以列表形式明确描述不同协议的名称,预期的检查目的,适用的部位,适用的年龄段/体型,以及典型的剂量信息。应提供对应的儿童CT检查剂量参考值的制定依据。

(5)针对儿童检查场景,测试和评估设备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内容至少包括:

l图像质量和剂量评估总结,包括对测试所使用的模体的描述,以及该模体适用于儿童检查评估的原因说明。

l用于图像质量和剂量评估的协议和系统参数,例如管电压、管电流,是否使用剂量调制功能、迭代降噪功能等。

l用于进行量化评估的设备的型号、准确性及可靠性。

l如果测试方法已经在其他文献中描述过,则只需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3.应提供综述资料中提及的全新的产品技术特征设计说明,明确工作原理,软件或硬件的实现方式,临床应用场景,临床预期用途(如适用),临床价值,工作流。说明验证标准、测试规范、测试体模。

四、生产制造信息

(一)生产工艺

应当明确生产加工工艺。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注明关键工艺和特殊工艺,并说明其过程控制点。

(二)生产场地

有多个研制、生产场地,应当分别明确每个研制、生产场地的生产制造和检验等具体情况。

五、临床评价资料

临床评价应满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

临床评价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如果采用同品种对比无法充分证明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和问题,应进行临床试验:

l设备采用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属于创造性的全新设备,国内市场上没有与之类似的上市设备。

l增加设备的临床适用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l设备采用了新的关键器件,该器件具有新的技术特性,其对设备的应用和操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获得的影像质量也有很大区别。并且这种器件没有充分的临床验证。

l实验室检测无法确认安全和有效的设备功能,如果这种功能是新的,没有以往的临床经验,则必须通过临床试验数据来说明。

临床试验具体要求见附录II。

未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配置应提供临床评价资料。

六、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示例见附件III。

七、注册单元

(一)注册单元划分应根据产品的适用范围、性能指标、结构组成进行综合判定。

(二)适用范围不同的CT设备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如: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CT与不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CT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专门用于放疗计划的CT设备和用于普通诊断的CT设备不能作为同一注册单元。

(三)结构不同的CT设备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如:移动式CT与固定式CT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四)设计原理不同的CT设备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如:单源CT和双源CT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静态CT与旋转CT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五)高压发生器硬件结构不同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

元;

(六)探测器硬件结构不同,能量采集方式不同(常规

探测器、多层能谱采集探测器、光子计数探测器)的CT设备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七)控制CT硬件设备的软件组件,应与CT整机联合申报。高级后处理软件如符合独立软件定义可单独注册。如CT整机中包含已单独注册的高级后处理软件,应明确软件名称及注册证号。

八、注册检测

(一)产品注册检测应按产品配置进行,检测报告应注明产品配置,样品描述应与技术要求中部件顺序号及部件名称保持一致,应提供软件发布版本照片,应提供标准预评价意见表。

(二)应提供检测报告清单,明确各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配置及检测类型(安全检测和EMC检测)。

(三)如有未参与检测的配置及部件,应提供检测典型性说明给出合理理由。

九、产品说明书和标签要求

产品说明书一般包括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说明书,两者可合并。应覆盖申报范围内所有型号/配置,覆盖所有申请的组成部分。

(一)组合使用设备

应当提供组合使用设备(如心电信号检测装置、高压注射器、手术导航系统等)的接口位置和组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如需要医生进行连接,应提供连接方法。针对心电监控装置,应说明心率测量的范围和准确性,电极颜色和连接方法。

应包括与申报产品一起使用的其他医疗器械或非医疗器械的产品描述,在说明书中应要求申报产品所连接的设备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并要求与该器械连接而成的系统应符合的安全标准,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二)儿童检查

2.明确检查的必要性。

4.明确图像质量和剂量的关系,针对儿童CT检查,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最大程度的降低辐射剂量,而非追求更高的图像质量。

5.儿童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对应的缓解措施。

6.儿童检查协议说明,确保采用合适的参数进行儿童CT检查。以列表形式明确描述不同协议的名称,预期的检查目的,适用的部位,适用的年龄段和体型,以及典型的剂量信息。

(三)技术参数

(四)使用期限

使用说明书应阐明系统的使用期限。

(五)产品维护和质控

应给出整机质量控制的维护周期和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六)其他

上述标准应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十一、参考文献

(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二)《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

(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

(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3号)

(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4]144号)

(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5年第14号)

(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7年第13号)

(八)YY/T0310-2015《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九)YY/T1417-2016《64层螺旋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技术条件》

(十)牛延涛,张永县,康天良等成年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探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年36卷11期862页

附录I

产品配置表示例

说明:配置表部件需要至少包括核心部件、重要性能指标、重要扫描功能(如能谱扫描、心脏冠脉扫描)、重要后处理功能(如迭代重建、去金属伪影、能谱重建)、重要高级应用功能,配置表应明确各型号规格的区别(详见表4)。

其中√表示具有该部件,空白默认不配置该部件。表中的型号仅为示例,应根据产品实际情况填写。部件数量可在备注中说明。如部件有不同规格应提供异同说明。

表4配置表示例

附录II

临床试验要求

一、临床试验的目的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价该申报产品预期有效性和预期安全性。确定适用人群及适用范围。

二、临床试验试验设计

本产品可以采用单组目标值法。

三、临床试验基本原则

(一)临床试验应记录扫描协议和扫描剂量。

(三)建议临床试验的辐射剂量不能超过75%位数的诊断水平(危险水平),50%位数辐射剂量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水平,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软件,达到25%位数的诊断水平,或更低(CT扫描剂量详见表5)。

表5CT扫描剂量

注:CTA,CT血管造影;CTDI,CT剂量指数;DLP长度剂量乘积

四、受试者选择

(一)受试者纳入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1.存在任何疑似或已知身体异常,并计划接受医生预定CT检查的受试者。

2.年龄18至75周岁。

3.若为女性,需不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试验阴性)。

4.同意参加本临床试验者,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5.增强扫描需实验室检查证明肝肾功能正常。

(二)受试者排除标准(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排除)

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如果受试者为适龄女性且无法确认自己是否怀孕,则提供尿妊娠试验)。

3.增强扫描,碘对比剂过敏的高危人群。

4.增强扫描,肝肾功能不全者。

5.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临床试验的。

(三)退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1.受试者可以在试验的任何阶段退出试验且不需要提供理由。

2.研究者认为应该退出本临床试验的。

(四)其他

1.至少包含30%阳性病例。

2.患者知情同意书应包括一年以内未做过CT扫描;未来6个月内无怀孕计划。

五、临床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

次要评价指标:

(1)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

(2)常用功能、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功能及稳定性满意度。

六、临床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1.临床影像学评价:

临床诊断显示屏分辨率要求≥2兆。

采用李克特(Likert)1-5分制量表评估总体图像质量。

影像质量评估等级分为5分:图像质量优秀,可用于诊断,非常满意;4分:图像质量良好,可用于诊断,满意;3分:图像质量有瑕疵,不影响诊断,一般;2分:图像质量欠佳,影响诊断,欠满意;1分:图像质量差,不能诊断,不满意。5分必须全部符合;4分诸多解剖结构中只要有一个结构符合较清晰即评为4分,如有结构低于较清晰,评分低于4分,即以诸结构中最差的为评分依据;3分以每个解剖部位不影响诊断为判断标准;2分以影响诊断为判断标准,每个部位判断中,以差者为准。评分大于等于3分者为总体评价优良。

2.临床试验部位要求

临床试验的部位应与设备的用途和宣称的功能相适应

(1)头颈部:包括颅脑、五官及颈部;

(2)胸部:包括肺及纵隔;

(3)腹部:包括上腹、下腹、盆腔(男性盆腔、女性盆腔);

(4)骨与关节: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肩关节、髋关节;

(5)冠脉(特殊部位):包括冠脉,如适用。

4.各部位图像具体评估标准(详见表6)

表6图像评估标准

(二)安全性评价标准

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记录

应记录临床试验中和试验后出现的不良事件。

1.安装安全性评价(详见表7):总体评价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性,受试者检查完成后立即评价并记录。

2.系统运行安全性评价(详见表8):如果在检查期间发生了如下任何事件,记为1例安全事故。

对不良事件应有预测及应对措施。不良事件的接受度由研究者判定。严重不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按流程处理。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

(三)常用功能、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稳定性评价

评价标准:上述各项根据使用者的主观感受进行中立的评价。评价指标均应达到一般及以上,即认为该病例常用功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评价标准:上述各项根据使用者的主观感受进行中立的评价。评价指标均应达到一般及以上,即认为该病例机器使用便捷性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3.整机稳定性评价

整机稳定性评价评价由使用者根据主观感受进行中立的评价,评价为一般及以上,即整机功能及稳定性评价符合临床应用要求(详见表11)。

评价标准:上述各项根据使用者的主观感受进行中立的评价。评价指标均达到满意,则认为该病例整机系统稳定性要求为满意;评价指标出现一般项,且无不满意项,则认为该病例整机系统稳定性为一般;评价指标出现不满意项,则认为该病例整机系统稳定性为不满意。

七、临床试验例数及确定理由

(一)每部位临床试验例数

受试者临床试验的部位划分为五个,分别为:头颈部、胸部、腹部、骨与关节、以及冠脉,每部位临床试验例数不低于86例,总例数不低于430例。原则上各中心间病例数应均分。

(二)每部位临床试验例数确定理由

临床试验采用目标值法的单组试验。根据临床要求,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不得低于85%(目标值),假设试验组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为95%,则当双侧显著性水平取0.05、检验效能为80%,试验最少需要的受试者数为80例,考虑5%的脱落率,每个部位需纳入的试验例数为不低于86例,头颈部、胸部、腹部、骨与关节四个大部位总计不低于344例;如果预期用途中具有冠脉的部位,冠脉需纳入的试验例数也应不低于86例;加上冠脉后,所有部位总计不低于430例。

受试者临床试验的部位划分为五个,分别为:头颈部、胸部、腹部、骨与关节、以及冠脉。冠脉扫描全部为增强扫描,病例数不低于86例;除冠脉外,增强扫描(含普通增强和血管增强)总病例数不低于80例,每个部位的子部位不低于5例。

所对应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对应试验组的预期疗效水平,则对应目标值水平,代表标准正态分布对应的分位数,对应统计检验的一类错误水平,在此取0.025,而对应检验的二类错误水平,计算时取0.2。

各部位具体病例数分布如下:

n头颈部:

包含颅脑、五官及颈部两个位置,共计不低于86例。

颅脑:不低于40例;

n五官及颈部:不低于20例,应包含副鼻窦、内耳、眼眶、颈部、头颈部血管。

n胸部

包含肺及纵膈两个位置,共计不低于86例。

n腹部

包含上腹、下腹、盆腔三个位置,共计不低于86例。全腹扫描算两例。

上腹:不低于40例;

盆腔:不低于20例(应包括男性盆腔和女性盆腔)。

n骨与关节

包含颈椎、胸椎、腰椎、肩关节、髋关节五个位置,共计不低于86例。

腰椎:不低于30例;

颈椎、胸椎、肩关节、髋关节:共计不低于30例,每个部位均不低于5例。

n冠脉(特殊部位)

包含冠脉,共计不低于86例。

八、临床性能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方法

(一)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1.影像质量评价采用双人盲态评价的方式(即:双人独立评价临床影像的质量),要求受试者的影像质量达到“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至少为95%(即:100个人中,至少有95个人的影像质量评价为符合要求)。

2.冠脉扫描中,全部入组冠脉段的图像质量为“差”的比例不超过所有可评估段的15%。

3.由参加临床验证的医生采用双人盲态评价的方式根据在临床使用期间检查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价,若两人评价不同,以评价低者为准。有条件时建议采用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第三方进行评价。一切评价均需由所有评价者签字、注明评价日期及受试者编号后留档备查。

(二)受试产品使用性能的评价

常用功能评价、机器使用便捷性评价、整机稳定性评价满意度需达到85%,一般及以上需达到95%。

(三)统计处理方法

1.首先对所有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别受试者例数及百分比,受试者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均值、标准差;有既往史的受试者例数及百分比。

2.临床验证的主要评价指标为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统计分析针对不同部位(头颈部、胸部、腹部、骨与关节、以及冠脉共五个部位)的影像质量评价结果分别进行,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部位的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

临床影像质量优良率=以部位影像质量优良的例数/该部位扫描总例数*100%

总体优良率不能仅报告P值,还应报告相应的95%可信区间。

3.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指标及机器常用功能、使用便捷性以及整机稳定性的评价。根据每例扫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计算满意率和一般及以上率,公式如下:

满意率=评价为满意的例数/进行评价的总例数*100%

一般及以上率=评价为一般及以上的例数/进行评价的总例数*100%

对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情况、系统安全性评价记录等进行分析,列表总结和分析所有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及系统安全性事件(例次、例数及百分比等)。

九、统计学考虑

统计分析应将所有中心的同一部位的数据合并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每一部位出具总的统计分析结论。应对所有入选的受试者进行质量控制及数据管理,遇有不清楚的问题时,应与原始记录核对。

(一)登记入组

(二)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时应考虑数据的完整性,所有签署知情同意并使用了受试产品的受试者必须纳入分析。数据的剔除或偏倚数据的处理必须有科学依据和详细说明。

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应基于不同的分析集,通常包括全分析集(FullAnalysisSet,FAS)和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Set,PPS),研究方案中应明确各分析集的定义。同时,对于全分析集中脱落的病例,其主要评价指标缺失值的填补方法应在方案中予以事先说明。

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应采用国内外公认的经典统计方法。临床试验方案中应该明确统计检验的类型、检验假设、判定疗效有临床意义的界值(目标值)等,界值的确定应有依据。

对于主要评价指标,统计结果需采用点估计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进行评价。不能仅将p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依据。

(三)统计结果评价

统计结果评价应至少包括如下四部分内容:

1.临床试验完成情况描述:包括临床试验概况(筛选人数、入组人数、完成人数、失访/退出/剔除人数等);

3.疗效/效果评价:应对所有入选的受试者(ITT分析集)和最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PP分析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疗效分析时,除点估计外,还应给出点估计的95%的置信区间估计;

4.安全性评价时,应对所有入选的受试者进行分析(SS分析集),不能遗漏所有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实验室指标:试验前正常、试验后异常并有临床意义的事件),对所有发生的不良事件应评价其是否与所研究产品有关。

(十)临床试验资料申报要求

在中国境内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注册人,申报的临床试验资料至少应当包括临床试验协议、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报告、各分中心的临床试验小结。其中临床试验报告应当由研究者签名、注明日期,经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出具意见、注明日期并加盖临床试验机构印章。各分中心临床试验小结应当由该中心的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经该中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注明日期并加盖临床试验机构印章。

附录III

产品技术要求模板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产品型号

1.2产品配置表(见附录B)。

1.3软件名称和版本命名规则(含软件组件和工作站软件)

1.3.1软件名称

1.3.2软件发布版本

1.3.3软件完整版本命名规则

明确软件完整版本的全部字段及字段含义。

1.3.4软件网络条件

1.3.5数据接口:传输协议/存储格式;

1.3.6用户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鉴别方法、用户类型及权限。

2.性能指标

2.1系统性能

2.1.1图像噪声

应提供典型扫描条件的说明(见附录E),制造商应规定典型扫描条件下的声称值和误差范围。按照典型扫描条件测试,其中成人头部结果应符合YY/T0310-2015标准中条款5.2.1的要求。其他结果应满足制造商声称值和误差范围。若使用了特殊的重建或图像处理技术,需基于成人头部条件单独给出噪声声称值。

2.1.2CT值的均匀性

水的CT值的均匀性应符合YY/T0310-2015的5.2.2条款的要求。典型扫描条件同2.1.1。制造商应规定典型扫描条件下的声称值和误差范围。按照典型扫描条件测试,其中成人头部结果应符合YY/T0310-2015标准中条款5.2.2的要求。其他结果应满足制造商声称值和误差范围。

2.1.3CT值的准确性

应包含至少空气,水的CT值准确性,符合YY/T0310-2015的5.2.3条款的要求。典型扫描条件同2.1.1。制造商应规定典型扫描条件下的声称值和误差范围。按照典型扫描条件测试,其中成人头部结果应符合YY/T0310-2015标准中条款5.2.3的要求。其他结果应满足制造商声称值和误差范围。

2.1.4CT值的线性(64层CT适用)

应包含至少4种物质的CT值和偏差。

2.1.5空间分辨率

推荐制造商分别规定典型扫描条件(见附录E),以及获得最高空间分辨率的CT运行条件下,X-Y平面和Z轴方向,MTF=10%,50%时的空间分辨率。应符合YY/T0310-2015的5.2.4条款的要求。64层CT应满足YY/T1417-2016标准5.2.5条款中剂量要求,若典型模式CTDIvol大于YY/T1417-2016标准5.2.5条款中剂量要求,应调整扫描条件,64层CT应符合YY/T1417-2016标准5.2.5条款的要求。

2.1.6低对比度分辨率

应符合YY/T0310-2015的5.2.5条款的要求。64层CT应符合YY/T1417-2016标准5.2.6的要求。

制造商可同时给出相应的运行条件,重建图像不使用特殊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规定达到5mm@0.3%,4mm@0.3%(若达到),3mm@0.3%(若达到),2mm@0.3%(若达到)的剂量(CTDIvol)。

2.1.7运行噪声

应符合YY/T0310-2015的5.2.6条款的要求。

2.1.8伪影

符合YY/T0310-2015的5.2.7条款的要求。

2.1.9切片厚度

制造商应规定断层扫描、螺旋扫描的切片厚度标称值。符合YY/T0310-2015的5.2.8条款的要求。

2.1.10图像重建速度(64层CT适用)

应符合YY/T1417-2016的5.2.9条款的要求。

2.1.11图像扫描层数(64层CT适用)

应符合YY/T1417-2016的5.2.10条款的要求。

2.1.12螺旋扫描(64层CT适用)

应符合YY/T1417-2016的5.3条款的要求。

2.2扫描架

应符合YY/T0310-2015的5.3条款的要求。

2.3患者支架

2.3.1垂直移动范围

制造商应规定床垂直移动范围。符合YY/T0310-2015的5.4a)条款的要求。

2.3.2水平移动范围

制造商应规定床水平移动范围。符合YY/T0310-2015的5.4b)条款的要求。

2.3.3患者支架的定位

患者支架的定位应符合YY/T0310-2015的5.4c)条款的要求。

2.3.4最大病床承载重量

制造商应规定病床的最大承载重量。

2.4X射线发生装置

2.4.1X射线管电压

制造商应规定系统支持的X射线管电压及误差范围。符合YY/T0310-2015的5.5.1条款的要求。

2.4.2X射线管电流

制造商应规定系统支持的X射线管电压及误差范围。符合YY/T0310-2015的5.5.2条款的要求。

2.4.4高压电缆插头、插座

高压电缆插头、插座应符合YY/T0310-2015中5.5.4条款的规定。

2.5生理信号门控单元(如有)

2.5.1心电信号门控单元

2.5.1.1一般要求

制造商应规定导联的数量。

2.5.1.2心率检测范围

制造商应规定心率测量的范围,确保心电门控可以正常工作(R波触发)

2.5.1.3输入动态范围

制造商应规定心电门控的波峰振幅范围,确保心电门控可以正常工作(R波触发)。

2.5.1.4起搏器抑制能力

制造商应规定起搏脉冲的脉宽以及振幅范围,确保在此范围内的起搏脉冲存在时,心电门控可以正常工作(R波触发)。

2.5.1.6时基误差

制造商应规定R波波峰到触发信号的延迟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误差。

2.5.2呼吸信号门控单元

2.5.2.1呼吸信号门控单元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

制造商应规定呼吸频率测量的量程及误差范围。此外,低于规定的呼吸频率计量程低限的输入信号不应导致高于此低限的呼吸频率测量值。高于规定的呼吸频率量程高限的输入信号,不应导致低于此高限的呼吸频率测量值。

2.6软件功能

对于患者管理、患者注册、扫描和重建、2D图像浏览和处理、3D图像浏览和处理、胶片打印等基础软件功能,制造商应规定至少一级菜单功能的描述。

对于高级应用功能,制造商应规定能够反应主要功能的描述。

2.7对放射治疗的支持

2.8附加功能

应描述设备的附加功能。

2.9测量功能

应规定2维图像、3维图像长度、角度测量误差。

2.10脚踏开关

应符合YY1057-2016标准要求。

2.11移动性能(移动式CT适用)

2.11.1制动力

应提供轮锁或制动装置,在平坦的水泥地面上的制动力应不小于其重量15%的力或150N的力(两者取较小值)。

2.11.2启动力

2.11.3扫描时稳定性

设备在扫描时,应有相应的措施,确保不失衡或发生非预期的运动。

2.11.4跨越障碍

应能够越过10mm的门槛且不应导致失衡。

2.11.5随机文件

应说明移动状态、最大外形尺寸及重量。

2.12剂量(移动式CT适用)

典型的头部和体部(若适用)的CT运行条件下的CTDIw、CTDIvol测量计算值与设备显示值的偏差不超过±20%。

2.13内部电源容量(移动式CT适用)

2.13.1制造商及随机文件中应规定内部电源的容量及充放电特性。

2.13.2移动CT扫描装置上应有内部电源容量状态指示。

2.13.3当内部电源容量低于曝光要求时,移动CT扫描装置应禁止扫描并给出提示。

2.13.4内部电源应配置热安全装置,以防止内部电源在充电或放电时温度过高

2.14杂散辐射的防护(移动式CT适用)

2.14.1扫描架宜配备内置铅防护、外置铅帘等防护屏蔽。

2.14.2扫描架应配备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2.14.3随机文件应提供杂散辐射数据及有效占用区。

2.14.4随机文件应提醒使用防护器具。

2.15儿童协议单元(移动式CT适用)(若适用)

应根据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提供执行儿童扫描特定的CT运行条件。

2.16诊断显示器(如有)

制造商应提供诊断显示器的技术指标,并依据YY/T0910.1-2013标准进行评价。

2.17附件

制造商应提供承重、衰减当量、尺寸等附件的技术指标。

2.18外观

设备的外形表面整洁、色泽均匀,不得有伤斑、裂缝等缺陷;

设备的电镀和涂装应符合应符合YY0076-1992中2级外观的要求。

2.19环境试验要求

2.20安全

2.20.1电气安全

设备的电气安全应符合GB9706.1-2007、GB9706.11-1997、GB9706.12-1997、GB9706.14-1997、GB9706.15-2008、GB9706.18-2006和GB7274.1-2012的要求。产品安全特征见附录A。

2.20.2电磁兼容

应符合YY0505-2012的要求。

3.检测方法

3.1性能试验

3.1.1图像噪声

应提供典型扫描条件的说明。按照典型扫描条件测试,结果应符合YY/T0310-2015标准中条款6.2.1的要求。需在检测结果中记录检测时的中心剂量。

3.1.2CT值的均匀性

运行条件同3.1.1,按照YY/T0310—2015中6.2.2的方法进行试验。

3.1.3CT值的准确性

运行条件同3.1.1,按照YY/T0310—2015中6.2.3的方法进行试验。

3.1.4CT值线性度

按YY/T1417-2016标准6.2.4的方法进行试验。

3.1.5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分辨率)

按照YY/T0310—2015中6.2.3的方法进行试验,给出典型头部和体部运行条件下,横断面和横断面垂直方向,在宣称剂量(CTDIvol)条件下,MTF=10%,50%时的空间分辨率。

xy平面和z方向的空间分辨率。

3.1.6低对比度分辨率

按照YY/T0310—2015中6.2.5的方法进行试验,

64层CT按照YY/T1417-2016标准6.2.6的方法进行试验。

3.1.7运行噪声

按照YY/T0310—2015中6.2.6的方法进行试验。

3.1.8伪影

运行条件同3.1.1,按照YY/T0310—2015中6.2.7的方法进行试验。

3.1.9切片厚度

按照YY/T0310—2015中6.2.8的方法进行试验,分别给出断层和螺旋扫描的切片厚度测试方法。

3.1.10图像重建速度(如适用)

按照YY/T1417-2016的6.2.9的方法进行试验。

3.1.11图像扫描层数(如适用)

按照YY/T1417-2016的6.2.10的方法进行试验。

3.12螺旋扫描(如适用)

按照YY/T1417-2016的6.3的方法进行试验。

3.2扫描架性能

3.2.1扫描架倾斜角

按照YY/T0310—2015中6.3a)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2.2定位灯准确度

按照YY/T0310—2015中6.3b)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2.3定位片扫描功能

按照YY/T0310—2015中6.3c)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2.4扫描架旋转速度

按照YY/T0310—2015中6.3d)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2.5扫描架开口直径

测量仪器:刻度尺。

设置扫描架倾斜角为零;测量扫描架的孔径。

3.3患者支架

3.3.1垂直移动范围

按照YY/T0310—2015中6.4a)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3.2水平移动范围

按照YY/T0310—2015中6.4b)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3.3患者支架的定位

按照GB/T19042.5-2006中5.1的规定方法进行试验。

3.3.4病床最大承载重量

采用经方法学验证的方法进行试验。

3.4X射线发生装置

3.4.1X射线管电压准确度

按照YY/T0310—2015中6.5.1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4.2X射线管电流准确度

按照YY/T0310—2015中6.5.2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按照YY/T0310—2015中6.5.3条款的方法进行试验。

3.4.4高压电缆及插头,插座试验

按照YY/T0310—2015标准检查高压电缆插头、插座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5生理信号门控单元

采用经方法学验证的方法进行检测。

3.6软件功能

实际操作观察。

3.7对放射治疗的支持

按照YY/T0310-2015的6.7条款的要求进行检测。

3.8附加功能

3.9测量功能

3.10脚踏开关

按照YY1057-2016标准要求进行。

3.11移动性能(移动式CT适用)

3.11.1制动力

将移动CT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启动轮锁或制动装置,用测力计测量其制动力。

3.11.2启动力

将移动CT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并解除轮锁或制动装置,用测力计测量其启动力。

3.11.3扫描时稳定性

实际操作检查。

3.11.4跨越障碍

移动CT装置为移动状态,以正常使用移动,向前越过一个紧固于地面的垂直固体障碍物10次(上去和下来)。障碍物横断面为高10mm±0.5mm宽至少80mm的矩形,并且顶部棱角的倒角半径为2mm±0.1mm。

3.11.5随机文件

查阅随机文件。

3.12剂量(移动式CT适用)

通过测量和计算典型的头部和体部(若适用)的CT运行条件下的CTDIw、CTDIvol值与设备显示值进行比较。

3.13内部电源(移动式CT适用)

3.14杂散辐射的防护(移动式CT适用)

3.15儿童协议单元(移动式CT适用)(若适用)

3.16诊断显示器

按照YY/T0910.1-2013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3.17附件

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检测。

3.18外观

目力观察。

3.19环境试验

按YY/T0291-2016的规定方法进行。

3.20安全项目试验

3.20.1电气安全

按GB9706.1-2007、GB9706.11-1997、GB9706.12-1997、GB9706.14-1997、GB9706.15-2008、GB9706.18-2006和GB7274.1-201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产品安全特征见附录A。

3.20.2电磁兼容

按YY0505-201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附录A

产品主要安全特征

一、按防电击类型分类

二、按防电击的程度分类

三、按对进液的防护程度分类

四、按在与空气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或与氧或氧化亚氮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情况下使用时的安全程度分类

五、按运行模式分类

六、设备的额定电压和频率

七、设备的输入功率

八、设备是否具有对除颤放电效应防护的应用部分

九、设备是否具有信号输出或输入部分

十、永久性安装设备或非永久性安装设备

十一、电气绝缘图

附录B产品配置表(按本指导原则附录I编写)

附录C工作条件

应符合YY/T0310-2015的5.1条款的要求。

附录D检测体模信息(图示,型号)

按性能要求的条款顺序明确使用的体模信息。

附录E典型运行条件(见表12)

表12典型运行条件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

指导原则编制说明

一、编写的目的和依据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CT制造商提交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同时也用于规范CT的技术审评要求。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与指南、国际标准制定的。

二、编写过程

我中心于2016年年初结合企业提供的资料(包括进口和国产企业)和我们的审评经验,起草了初稿。2016年6月赴上海联影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2016年10月召开了企业及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根据会议反馈意见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并于2017年8月召开了技术要求研讨会,形成最终稿。

THE END
1.工业级读码器用固定焦距还是变焦好?条码工业级读码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在选择工业级读码器时,固定焦距和变焦焦距之间的选择常常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焦距类型的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建议。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HESIFO05528JF7.html
2.CMDE眼科激光光凝机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发布以半导体泵浦的固体532nm激光为例,说明光凝机激光发生的原理(如图2所示),激光二极管发射泵浦光,泵浦光经过聚焦准直后照射至激光工作物质(Nd:YVO4),发生受激辐射后激发出1064nm光子;1064nm光子在全反镜和输出镜之间反射,互相之间不断发生相干放大形成1064nm激光;1064nm激光经过倍频晶体后,发生非线性光学效应中的二次...https://www.innomd.org/article/6234391723ce96793b0fcafc
3.药物晶型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农药剂型博客2.2 红外光谱分析的用途: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 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 可以采用与标 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已有几种汇集成册的标准红外光 谱集出版,可将这些图谱贮存在计算机中,用以对比和检索,进行分析鉴定。利 ...https://pesticide.blog.sohu.com/325733196.html
4.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A.以下是物品用途及利用的...A.以下是物品用途及利用的主要性质 在地板上洒水降温 水蒸发吸热 用干冰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用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有磁性 B.以下是物理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水向低处流 液体内部有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 存在大气压强 C.以下是各种装置及其相应的原理 激光准直装置 光的直线传播 电磁...https://m.1010jiajiao.com/czwl/shiti_id_c0753c13ca40d55249fd5e6ec33b061c
5.一种三点式动态激光准直系统的制作方法这些输入信号经过计算机系统10处理后,根据控制算法得到输出值,经过D/A转换电路11转换后,经过三路高压驱动电路12放大后驱动三维微驱动器7的三组压电陶瓷,从而调整反光镜4的倾斜角,实现光束准直的目的。 三点式动态准直装置采用PSD检测大范围光路的失调信息,并采用三组压电陶瓷驱动光学调整镜从而达到对激光光束的准直...https://www.xjishu.com/zhuanli/20/200720015657.html
6.化学检验工考试:化学检验工考试要点背记(2017年最新版)B.用沾乙醚的棉球对准直镜表面进行清理 C.把波长盘上负20度对准读数刻线后进行紧固安装 D.用镨钕滤光片对仪器波长进行检查校正E.把与棱镜相连的杠杆支点放在凸轮缺口里 点击查看答案 71、多项选择题 下列方法中可用于测定羰基的是()。 A.肟化法 B.还原法 C.亚硫酸氢钠法 D.氧化法 点击查看答案 72、单...http://www.91exam.org/exam/87-1080/1080302.html
7.X射线衍射(XRD)技术解读专业集成电路测试网芯片测试技术Wilhelm Konrad Rontgen于1895年发现了X射线John Hall Edwards市长率先将 X 射线摄影用于医疗目的。他于1896年在伯明翰拍摄了第一张X光照片。在大多数材料中,X 射线的折射率略低于 1。因此,用于可见光的准直镜头对 X 射线的效果正好相反。通过 X 射线衍射解决的第一个晶体结构是硫化锌(W. H. Bragg,1912 年)19...http://www.ictest8.com/a/technology/2024/07/XRD.html
1.一般的尺子都有直角尺,那么请问直角尺作用是什么?家居生活直角尺是指测量面与基面互相垂直,用以检直角,垂直度和平行度的测量器具,又称为弯尺,靠尺,90度角尺。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设备安装,调整,划线及平台测量中常用测量器具之一。 直角尺的分类,按形状分为刀口形,平面形和圆柱形三种;按结构分为整体式,装配式,两种;按形式分为矩形角尺,刀口形角尺,宽坐角尺,圆柱角...https://ask.m.zx123.cn/show-739182.html
2.方法一中一持码,定性分析说明潮流KindleNT76565生活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方法一中一持码”的潮流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定性分析,研究潮流趋势,并持码以识别不同趋势的特征。通过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偏好,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KindleNT76565作为一种工具或平台,可能应用此方法以提供更准确的潮流预测和推荐服务。 https://57w.ouyiblgzp.com/post/9513.html
3.战争中的战术运用,战术的重要性及其实战应用五金制品1、进攻战术:以主动攻击敌人、夺取敌阵地为主要目的,正面进攻、迂回包围等,其关键在于迅速、准确地打击敌人,掌握战场主动权。 2、防御战术:旨在保卫阵地、消耗敌人兵力,这包括阵地防御、运动防御等,防御战术要求建立稳固的防御体系,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并消耗其力量。 https://www.karuit.cn/post/18169.html
4.探索真理之尺量度世界的奥秘但当需要获得更加正式或者用于其他目的时,就必须借助专业人员带来的较为科学有效的手段,比如使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获取身体内部结构信息,更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此外,在宏观层面上,全球气候变暖也是通过众多站点连续年复一年监测温度变化这一方式逐渐揭示出的全球环境危机之一。https://www.feojxppkei.cn/gong-ye-dian-qi-she-bei/657742.html
5.经济模型构建与数据预测利用向矢法则提升准确度简介引言 在现代经济学中,模型的建设和数据的预测是研究者们常用手段。这些模型往往需要依赖于数学工具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现象。向量垂直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其应用不仅限于线性代数,还广泛地存在于物理、工程等领域。然而,在经济学中,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以提高我们的数据预测能...https://www.rpulqqzkv.com/jian-dan-fen-zu/421683.html
6....905nm激光二极管,准直快轴压缩,光纤耦合激光器,905光电二极管,脉光纤准直器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领域。在光纤通信中,光纤准直器用于控制光束的发散角度,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在光纤传感中,光纤准直器用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在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中,光纤准直器用于控制光束的聚焦,提高激光器和放大器的性能。 https://m.leirte.com/cn/sys-nd/2237.html
7.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限束器准直效果不良,照射野过大。 5.悬挂物下坠如: —悬挂部件紧固不牢,支撑杆、螺丝、链条折断; —防坠装置失效。 (二)生物和化学危害:支撑患者的床台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三)运作中的危害,如: —设备功能的丧失或变坏; —使用错误造成的危害; ...https://daohoo.cn/yuanze/805.html
8.正交方法范文12篇(全文)由于镜筒轴线 (理论光轴) 垂直于中环和内环轴线, 可通过测量镜筒轴线与外环轴线的平行度达到目的。基于附带两维成像光斑位置的自准直平行光管两维小角度测量原理[1~3],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测量镜筒轴线与外环轴线倾斜角的方法, 并将倾斜角分解到内环、中环两个方向,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满足了稳定平台装配要求...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bingh96.html
9.特殊目的英语也被称作专门用途英语(ESP),通常指为实现一定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特殊目的英语也被称作专门用途英语( ESP ),通常指为实现一定的 ( ) 而开展的英语教学行为。A.教育目的B.认知 目的C.实用目的D.使用目的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https://www.shuashuati.com/ti/c84275c12ee14254866691be79a778ea.html?fm=bdbds5c9e6ce4e0e66f58095b3cc8fcac7665
10.视力筛查仪和乳腺X射线系统2项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技术说明应包括不限于预期用途、工作原理、实现方式、工作流程、特征分类(按功能目的分为优化工作流程、重建等、按功能发生的时段分为前处理、后处理)、参数(结合软件界面说明)、功能、声称的定性定量指标、风险、性能影响因素、软件版本、算法类型(全新、成熟;形态学、非形态学复杂模型)、算法输入输出、算法流程、软件...https://m.flyingspd.com/news/basics/7855.html
11.X射线管组件产品注册技术审评规范(2017版)1.产品工作原理:X射线管组件是利用耐熔金属阳极阻挡高能电子,使阳极中高原子序数原子与高能电子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X射线光子,如图1所示。 X射线管组件所产生的X射线是在一个确定的空间(焦点)内的,该产品作为X射线源与其它系统组件相配合,如准直器和探测器,对人体进行特征成像以达到诊断目的。 https://yjj.beijing.gov.cn/yjj/ztzl48/ylqxjgfwzn/jsscgfzl64/yycp60/11001336/index.html
12.近景摄影测量测量目的不同:航空摄影测量以测制地形、地貌为主;近景摄影测量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为目的 被测量目标物不同 目标物纵深尺寸与摄影距离比的变化范围不同:航空摄影测量的比例尺变化范围不大,近景摄影测量的比例尺变化范围较大。 摄影方式不同:航空摄影为近似竖直摄影方式;近景摄影除正直摄影方式外,还有...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133394/article/details/103533592
13.单色器3 技术 ? 准直 ? 棱镜或光栅单色器的几何设计 ? 杂散光 ? 光谱带宽 单色器 编辑 单色仪是一种光学设备,它传输机械可选择的窄波段波长的光或从输入处可用的更宽波长范围中选择的其他辐射。 使用 编辑 可以产生单色光的设备在科学和光学中有很多用途,因为材料的许多光学特性都取决于波长。 虽然有许多有...https://vibaike.com/216318/
14.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其中: 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bi yun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 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https://www.hbzhan.com/tech_news/detail/612046.html
15.普通物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理、工类非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所研究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以及微观体系的运动等各种规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基本理论,了解物理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https://physics.suda.edu.cn/6f/8f/c1873a28559/page.htm
16.失准直,不平行,malalignment,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目的:改进平行孔准直器SPECT系统的成像方法,快速、精确地实现有序子集期望值最大化(OSEM)重建算法。4) self-collimation parallel optic equipment 自准直平行光管 1. The new angular distortion real-time measuring system is developed, which utilizes photoelectric self-collimation parallel optic equipment, repl...http://www.dictall.com/indu50/60/5060034D815.htm
17.放射治疗放射肿瘤学也可以用作姑息疗法(在不可能治愈并且以局部疾病控制或症状缓解为目的的情况下)或者作为治疗疗法(在该疗法具有生存益处并且有疗效的情况下)。放射疗法联合外科、化学疗法、激素疗法、免疫疗法,或与该四者重的几种联合的疗法也很常见。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常见的癌症都可以用放射疗法治疗。 具体治疗意图(...https://wuli.wiki/assets/sogou/1137.%E6%94%BE%E5%B0%84%E6%B2%BB%E7%96%97%20-%20%E6%90%9C%E7%8B%97%E7%A7%91%E5%AD%A6%E7%99%BE%E7%A7%91.html
18.大学生参观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1. 培养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2.了解设备的基本组成与用途。进一步熟悉通信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调试、安装与维护整个过程。 3.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培养学...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ixibaogao/20230519184135_713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