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合集12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习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一、学习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习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习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体悟孔子的学习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习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一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

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教学目标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迎候、等候”等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轻时历经艰辛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完成主体板书)

2.提问过渡: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吗作者喜欢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全文中心句。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读。

2.这句话写了谁主要写谁重点写他的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们敬重

(二)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把能体现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写上批注,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读、画、写、说)

(三)学生反馈。

第一板块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读出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指名读。

4.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5.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比较句子,体会“终于”

几个月后,他走到了洛阳。

几个月后,他终于走到了洛阳。(小黑板出示)

师:哪句好为什么不能删去“终于”这个词语。

生:因为路途遥远――“上千里”。我们想象一下,孔子从曲阜出发,一里、俩里、三里、四里、五里……就这样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累吗请你把孔子的劳累读出来。(指名读)还有理由吗

生:因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读词语,说意思,齐读词语。

师:苦吗请把孔子的苦读出来。(齐读)

师:孔子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这样走啊走,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今天,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6.全班齐读。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读出来。

7.师:此时此刻,如果你见到这个不怕吃苦的孔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8.生反馈。

过渡:当孔子来到老子面前时,老子又对他说了什么呢

第二板块感受孔子的谦虚礼貌

感受礼貌

学生默读,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读,读完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对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生补充词语(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读。

说体会:彬彬有礼。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他们的彬彬有礼

师:没礼貌的人会怎么问请你试着问问。(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孔子的礼貌)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感受谦虚好学

通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含义感受孔子的谦虚。

老子说……你认为呢(再读第一段,重点词“远近闻名”)

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意思。(学无止境)请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引读:我们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还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谦虚好学)

指名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

师小结:对呀,活到老,学到老。你要学习,我要学习,我们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板块感受老子的谦虚、礼貌、大度

学生说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读,注意读出彬彬有礼。(学生认真看插图)

全班同学分角色读对话。

齐读最后一段。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决定今天怎么做

四、总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老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一、揭示课题,质疑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齐读)

2、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孔子齐读子第三声

3、你们了解他吗?是啊!孔子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翻开书69页,读读有关孔子的资料、交流:读了资料,你们对孔子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

4、今天,我们要学习孔子拜师求学的一个故事板书---拜师

孔子

看这个拜字特别难写,看老师写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2:孔子拜师了有什么用?

师提醒: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3:孔子去哪里拜师?

生4:孔子向谁拜师?

(老师把学生提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他是怎样去拜师的?(板书)

三(7)班的孩子真会学习,读了课题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读题质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交流容易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如果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就做个记号。

生自读,师在巡视中引导(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把自然段的序号标上了,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还没有标上的就标上吧。)

师:读课题时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哪个问题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

生1:向谁拜老子

师:老子又叫什么?

生:齐声老聃

师:读得真准。孔子又叫什么?

生:孔丘

师:还叫

生:仲尼

师:解释(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孔子。)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知道图中哪个是老子,哪个是孔子?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学生自读课文

生:那位鞠躬的就是孔子

师:还有哪个问题也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孔子去哪儿拜师?去洛阳拜师

师追问:从哪儿出发?

生:从曲阜到洛阳

师:回到课文里再读读这两个地方。(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读着读着,我们就解决了两个问题,读课题提问题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再次强调读题质疑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不辞辛劳

师:那怎么拜师的你们找到了吗?在哪儿?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划出来。

学生自读自悟

指名交流

生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看看老师跟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出示第1句)

指名读,读准

师:读着这句话,哪几个词让你最感动,圈一圈

交流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生:夜里人家睡觉了还在走

师:餐是什么意思?

生:吃

师: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

师:那风餐露宿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还是不理解

师:露是露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值得我们推广的解词的好方法)

同样的办法理解日夜兼程

师:轻轻地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

生1:白天、晚上

生2:中午

师:烈日当头,孔子也在赶路。把话说完整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赶路。

生4: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孔子很辛苦

生2:孔子很好学

师:请带着你的感受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

出示地图,箭头指示感受远

谁再来读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孔子的不容易,一起来读读

齐读第1句

师:孔子真不容易啊,走了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孔子历经了艰辛?

生:终于

师:还有哪个词

生:风尘仆仆

教师板书:风尘仆仆

师:可惜插图上没能画出孔子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能根据这句话来猜猜孔子的样子吗?

生1:身上都是灰尘

生2:身上都是泥

生3:身上都是沙

师:孔子长途跋涉,身上都是沙、泥,很累的.样子,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请把这个词写在插图旁边,注意仆是单人旁,不是提手旁。写好后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写的字,写得好的可以夸夸他。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解词方法,在理解中穿插写字教学)

师:老师要问,孔子那么辛苦、风尘仆仆为什么要去拜师呢?从哪一段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师:读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摇头表示不知

师:不知道该怎么做?

生:

师:是的,老师查了渊字,把字典上的意思拍了下来

出示3种注解:1、深水2、深3、姓

渊在这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呢?

生:第二种深

师:知道了渊的意思,那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深

听众哄笑

师:老师告诉大家,博是广大的意思。那渊博就是

生:深广

师: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

生:不是,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闻名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闻有2种意思:1、用鼻子闻2、听

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远的地方、很近的地方都听说过他。

师:像这样理解词语中的一个字来理解真个词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你们了解孔子吗?

生:了解

师:说说看

学生介绍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资料袋里

师:打开课文后面的资料袋,自由地读一读

学生自读资料袋内容

师:读了资料袋的内容,你一定更佩服孔子了,再来读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师: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去拜师,什么呢?你还从哪里找到了?

生自读课文、交流

生:第二自然段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无止境的人吗?

生1:我的同桌英语很好了还在学习

生2:我的同桌数奥很好也仍然在学

师适时引导: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呢,比如爸爸、妈妈?

生:我爸爸还在学

追问:学什么呢?

生:不知道

台下哄笑

生2:爷爷还在学普通话

师:生活中,工作了还要学,爷爷奶奶还要上老年大学,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

孔子就是这样学无止境的,拿出抽屉里的练习纸写下来,今天学到的词可以用一用

练习纸的内容为:

孔子__________,拜老子为师。

(以下词语可以选用哦!)

渊博远近闻名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交流:

生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可以在中间加上所以,读一读

生修改读: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还有没有用的词语不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提示下节课的任务

师:看黑板,孔子就是这样学五止境,所以后来才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直到现在,我们还要把他的思想展示给全世界的人看。除了孔子,还有哪个人也很伟大?

生:老子

师: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老子。

宣布下课

板书:

向谁学?

去哪里学?

孔子拜师为什么学?

怎样学?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一、导入

1、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1、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近闻名渊博曲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三、学习第一段

1、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

3、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五、小结,写字

1、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学习2-3段,品味“感动”

上节课,我们被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谦虚有礼的品行深深感动着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还读出了其他的感动吗?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到这就结束了,但老子、孔子却让我们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写字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拜师》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

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孔子拜谁为师?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四、小结,写字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重点)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重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抽读。

2.齐读。

(二)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

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二、了解孔子拜师中的所想所做所说,激发崇敬之情。

(一)今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首先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远近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

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3.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③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

④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

“每天不离……随时请教”

1.孔子在向老子学习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2.理解“随时请教”。

3.评价孔子这个学生。

“多谢老师等候,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课件)“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这句话中也藏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学无止境(课件)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理解“迎候”。

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

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

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课件)

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

4.分角色读对话。

“老子也毫无保留……”

1.什么叫“毫无保留”?

2.想一想老子为什么愿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呢?

3.他就不担心孔子的学问会超过他吗?

四、讲故事

(一)这节课我们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孔子和老子都是很谦虚、好学,了不起的人。咱们讲故事也要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故事中的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讲清楚。

(二)师生共讲《孔子再次请教老子》的故事。

1.孔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洛阳。他看见老子又到城外来迎接他了。想一想,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做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注意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小结: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又一次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五、诵读《论语》中的句子,升华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

1.《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孔子“三千门生”的演员们手持竹简,神采飞扬地诵读着的也正是《论语》中的句子──(师生一起吟诵。)他们也正是通过孔子、通过《论语》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孔子,以及他的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深远。

2.咱们课后也摘录了几句孔子的名言,(课件)你对哪句比较熟悉?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六、总结全文。

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也只是孔子一生中很小的一个片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去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了解《论语》这本中华传世精典著作。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孔子拜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好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用具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THE END
1.表示人要有目标的成语3、长风破浪:比喻目标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4、风云之志: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目标; 5、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感,壮烈的志向; 6、宏图大志:有宏伟的计划,远大的目标; 7、鸿业远图: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8、鸿鹄之志:比喻怀有远大志向和目标的人。标签...http://m.15tqc.com/show2226202/
2.金浦钛业:金浦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四...转增股本等原因增加的公司股份,亦应遵守上述安排。法律法规对限售期另有规 定的,依其规定。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最多?不?超?过 ...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3112000015558.shtml
3.普通话知识竞赛问答题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哪些益处? 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定在每年的什么时候? 答:1997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http://www.qingshuihe.gov.cn/zjqsh/qshgk/yywz/201702/t20170214_509297.html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和时间赛跑》词语解释(精选13篇)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b05g971.html
2.《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通用25篇)一、定准目标 设计合理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定准目标,我第一次试讲把课型定在了“读写联动”上,因此,我把“学习人物细节描写以及运用”作为了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上也是以此为依据,经过了我自认为精心的设计后,上了第一次试讲。 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说里,学生的思考角度对于我的教学思路并不是很...https://www.ruiwen.com/jiaoxuefansi/3671514.html
3.四年级上册复习词语8篇(全文)1.定准教学目标,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我将本次理解词语复习课的目标定为: (1)梳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聯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课内词语的理解复习来帮助学生梳理出做理解词语这类题目的具体步骤。 通过试教,我发现学生对理解词语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4ghvujs.html
4.形容目标清晰的成语形容目标明确的四字词语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形容目标的成语 抱负不凡 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https://www.xdyy8.com/juzi/44687.html
5.关于电工技师的论文(精选11篇)三、定准题名 题材选定后便要肯定论文题名,题名在论文写作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需求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定位要精确但不能过大,否则题名与文章内容不对称,会呈现文不对题或文“小”于题的状况。 “点”题材论文的题名要突出其内容是“点”,题名宜“小”,但能精确地描绘该事情...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10117.html
6.《识字》教学教案15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只认不写4个字。认识一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https://mip.wenshubang.com/jiaoan/2778207.html
7.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课本及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基础目标。】 二、精读感悟 学习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https://www.meipian.cn/1vv0n75e
8.评课发言稿(通用19篇)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https://www.jy135.com/jianghuazhici/2318579.html
9.七年级语文校本作业校本作业5.解释词语 响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1. 理解并积累字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4.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重点】1.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http://www.fjxyyz.com/ptyz_news_show-694.html
10.孙权劝学优秀教案(通用10篇)教学目标: 1、领悟读书益于人类发展和充实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语 3、善于品味揣摩语言,真切感受人物形象,进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图片导入 [展示人物绘像孙权与吕蒙,并介绍] 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吴王孙权,大将吕蒙。吕蒙...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263342.html
11.拼音教案范文14篇【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https://www.liuxue86.com/a/5028272.html
12.《望岳》教学设计(精选14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https://mip.cnfla.com/jiaoxuesheji/1394631.html
13.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通用12篇)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识字方法:从身体部位的词语中识字。 2、读准词语,尤其读准轻声词。 3、掌握一种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 4、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掌握一种识字方法,掌握一种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背诵、记忆古诗。 教学难点 养成积累生字、词语、诗句的好习惯。 https://www.yuwenmi.com/jiaoan/yinianji/2331027.html
14.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0篇)【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https://www.cnrencai.com/zongjie/jiaoxuesheji/53406.html
15.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https://m.360docs.net/doc/ec1037665.html
16.《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优秀10篇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http://m.yueduku.com/jiaoan/jiaoandaquan/78/7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