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

立足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为主是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本

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习作要求是"留心

重语言积累,包括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及运用两个层面。此单元的学习,是

本册教材一、二单元学习的延伸。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自主交

鉴中丰富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并积累、运

用语言。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大自然的礼物"这个专题进行编排,包括《大自然的

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

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旨

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习作"旨在引

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之前的记叙文,本

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要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进

行指导、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三年级是

学会自主学习的关键期,教师要在课上具体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读文、查字典、分类等方法,认识22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38

个生字、49个词语。多音字"呢"和"扎"。(基础目标)

2.能用钢笔书写"父、英、及"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

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基础目标)

3.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基

础目标)

4.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能围绕一句话复述"刺

猬偷枣"的过程。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核心目标)

5.通过比较阅读,借助顶真修辞手法,进一步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这

些语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背诵指定的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第2~3自然段和古诗《采莲曲》。(核心目标)

6.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能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留

心观察生活,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看法。(核心目标)

三、总体构想

课时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作业设计

《大自然2L认识7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3L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至少一段)

的声音》个生字、16个词语。或句子(至少三句),熟读成诵,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准备朗读展示。

的声音》第2~3自然段。2.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

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自然,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

4,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

写几句话。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5.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

欢的句子。

《父亲、树2L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16L能用钢笔书写"父、英、及"等8

林和鸟》个词语。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2摘抄佳词佳句。

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3.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

《带刺的2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作小实践:用文字把小刺猬介绍

朋友》写12个生字、17个词语。一下。

2.能围绕一句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

程。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

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能

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

句子。

口语交际~τ~L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不文明或令L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身边的“小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2.出示课外实践作业,选做其中一

事"的看法。项: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①回家后,向家人描述你身边的某

反映每个人的想法。件"小事,并说清楚你的看法。

②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

言,说给家人听。

习作1L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完成习作。

我有一个己对此的想法。

想法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

法。

语文园地》1L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阅读宗介华散文《带刺的朋友》。

包括交流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平台、词句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段运用、日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

积月累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

续说这样的句子。(顶真)

21.大自然的声音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三自然段。

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能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5.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

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说明】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走进课堂。

L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

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

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

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

淙淙潺潺哗哗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指名读)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

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谁来读?(指名读。提醒:"呢喃"鼻音要读准)全班

一起读"呢喃细语"。

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

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出示: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

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再来看"汹涌澎湃"这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了什么?(三点水,水

多)我们去看看。(课件出示: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

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再看第三行,这些词谁会读?请这一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

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们叫作——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

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教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5)同桌一起朗读、交流。

【设计说明】识字、读通课文是深入理解文本,进行重点探究的基础,教学

齐读,同伴共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互助和共学,独立学习能力也会

随之培养起来。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文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

音。其实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1自然段。(板

书:美妙)

【设计说明】在诵读的过程中,梳理课文内容,厘清课文脉络。课文围绕第

1自然段展开,第2、3、4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

音的丰富美妙。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数数这一

自然段有几句话?

2.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2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他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总结: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

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下文。

3.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①哦,他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你感受到什么?他

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②总结: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4.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

乐」

①请同学们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帮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

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喇喇"的声音。

③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

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第一

组读一下这句。"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

音,男生齐读。

④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

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

学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

乐。“

5.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

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

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

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②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

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儿?全班来试试!

③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

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名读,评读。

④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

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⑤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

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⑥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

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

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⑦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⑧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

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6.小结。

①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

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②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

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围绕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

话叫作总起句(课件出示:总起句),后面的几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描

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出示:

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

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并在第2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

的构段方式"。

③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

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师生配乐读)

同学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受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

了!

【设计说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

词语的生动。积累好词佳句,为围绕一种声音写几句话做好准备。

(五)感知第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L除了风,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这

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们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

这段话同样是一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的呢?我们下节课

再去欣赏吧!

【设计说明】总分的构段方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听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你

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第3自然段,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

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

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哗哗啦啦噂噂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

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

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

大合唱。

①指名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

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

T河流T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

③出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河流,大海,.

从,唱到O

指名填空。

④师生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

老师读最后一句话。(通过阅读,从"淙淙、潺潺、汹涌澎湃”等词语感受水

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

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3自然段)

4.拓展阅读叶圣陶的《瀑布》。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股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交流: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声音、样子,由

远及近)

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

势雄伟)。

"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瀑布在高高的青山的衬托下,会

显得怎样呢?(更白了,更加壮丽)

看到这么雄伟、这么壮观的瀑布,你们最想说什么?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

陶爷爷观赏了雄伟壮丽的瀑布,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爰与赞美,齐读诗歌吧!

5.你们喜欢第3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尽量调动更多学生的参与其中,

激发其主动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讲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这时,教师的

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启发、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或提出问

自主学习、发言,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四)学习第5自然段,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睑,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

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

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如课文中象声词,并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掴掴),你在唱什么呀?

出示句子: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

乐!”

(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

然段。

(五)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样

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天籁之声。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课文。

【设计说明】进行语言积累,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六)想象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时,

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吧。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拓展阅读篇目

下雪的声音

金波

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

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

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

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

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了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

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爰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

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22.父亲、树林和鸟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

中人物的判断。

3.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引出新课,指导学生自主质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

课题写写吧!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吧!

2.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吗?

【设计说明】结合课题质疑,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古人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把课文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导学生理解"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舒畅”等词语的

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父亲带着“我"从树林边走过,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事情。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蛰自读情况

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

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教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设计说明】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进课文中,扫清文字障碍。

(四)指导写字

L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

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

【设计说明】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在此环节强调两点:一是让学生自主

观察,二是教师要示范书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听写课文生词。

(二)品读欣赏

L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

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他望见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这说明父亲对鸟爰护备至。

预设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说出这样的话

预设3:“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是怎样理解"一瞬间"的?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从这句话

中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预设4:"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小结: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

还知道清晨鸟儿爰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搭建一个获得

学习成就感的平台。交流互鉴就是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甚至质疑,引导学生

对文本的阅读走向深入。本环节注重学生的交流,尽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认真

倾听,教师的组织和注意力集中在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方面。

(三)讨论升华

L同学们,假如你有这样一位如此了解鸟的父亲,你会是什么感觉呢?(学

生回答)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让我们一起

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

2."猎人"是什么人?(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猎人的特点:熟悉树林环境和猎物的习性,善于观察。父亲具有当一个优秀猎人

的条件。父亲不是打鸟的人,父亲不是猎人,那父亲是什么人呢?"我"为什么

高兴呢?"我"高兴说明了什么?

3.出示:

①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

了又闻。

②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③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这几句话。

第①句,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第②句,

写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第③句,父亲能从草木气息中辨出鸟的气味,而"我"

闻到的只是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将"我"和父亲进行鲜明对比,衬托出父亲

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总结: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所以“我"很高兴,并为父亲感到自豪,说明"我"

也是一个爱鸟的人。

4.结合课后练习题对父亲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爰自然。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设计说明】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目标意识,引导其注重积累

字词,理解词句。

(四)拓展延伸

L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2.你还知道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3.父亲与"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在与树林和鸟谈话,是人

对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设计说明】将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

(五)布置作业

L能用钢笔书写"父、英、及"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

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丹顶鹤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徐秀娟为了保护丹顶鹤,献出了生命。

1986年,徐秀娟受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前往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

野外种群。徐秀娟带去了3只丹顶鹤的蛋,并用她的体温孵育出3只小丹顶鹤。

1987年6月,徐秀娟从扎龙自然保护区带了2只丹顶鹤赶往盐城。后来,

这2只丹顶鹤没有按时归巢,徐秀娟便外出寻找,后遇难。

据了解,徐秀娟的家族就是一个保护丹顶鹤的家族。丹顶鹤品性高冷、敏感,

必须熟悉的人才可以接近。徐秀娟从小就跟着父母照顾丹顶鹤,所以了解丹顶鹤

鹤,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令人钦佩、感动。

听歌曲《丹顶鹳的故事》。

23.《带刺的朋友》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6个词语。

2.能围绕一句话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出示《秋枣》

图)瞧,图中都有什么呀?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

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已经

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片,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说明】借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可以分为

几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秋天,枣树上

挂满了红枣悌2~10自然段详细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第11~12自然段写

了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

【设计说明】在诵读过程中,梳理课文内容,厘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生字

L借助形声字的形旁理解字义。

"馋"字的食字旁提示"馋"与吃东西有关,是指嘴馋。

"恍""悟"都有竖心旁,提示字义与心理活动有关。

2.利用熟字识记。

"缓"可用熟字"B爰"换偏旁;"测"可用熟字"则"力口偏旁;"监"可

用熟字"蓝"减偏旁。

3.通过组词,理解字义。

"惊讶""领悟""逐步""聪明"。

4.认识多音字"扎"。

表示"刺"的动作:扎针、扎手、扎在它的背上

表示"捆"的动作:Nd扎风筝(《纸船和风筝》)

表示"挣扎”的动作:M挣扎

【设计说明】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在此环节强调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自

主观察,二是教师要示范书写。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写生字。

(-)基于学情,整体把握,品味描写“枣”的语言的优美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妙的,也是无私的,它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有位

作家叫宗介华,他发现大自然赐给他一个带刺的朋友,让他非常开心。请大家跟

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带刺的朋友)注意"刺"这个字的字形。

现在我请大家自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刺猬的什么事?(小刺

猬偷枣的事)

这枣是什么样的,竟引来小刺猬偷?

(教师出示图片,配乐朗读第1自然段。)

这枣是什么样的?(红色的,很多,很香)你能读出来吗?

(二)梳理脉络,读中揣摩,品悟"偷枣”语言的生动

1.过渡:看到这样的枣,你会有什么想法?(很馋,很想吃到)

是啊,这样的枣不但你馋,小刺猬也馋呀!所以小刺猬就来一偷枣了。

看来作者描写枣很有必要,正是这又红又香的枣,引来了小刺猬。

2请同学们默读第2~10自然段,边读边想,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预设:小刺猬先爬上树,然后用力摇晃树才巴枣摇下来,再把枣扎在背上"偷"

回家。

引导:通过阅读及同学们的汇报,我感觉小刺猬偷枣就是一个动画片,闭上

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

(1)小刺猬爬上树。(2)小刺猬用力摇树,把枣摇下来。(3)小刺猬打

滚把枣都扎在背上"偷"回家。

教师随机概括:爬树、摇枣、收枣。

3.小刺猬偷枣的这三个画面,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写了出来,请同学们读读描

写小刺猬爬树、摇枣、收枣的语句,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刺猬?把

你的感受写下来。

4.走进"爬树"画面。

(1)指名读描写小刺猬爬树的句子: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

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

的枝条.

(2)从中你看到一只怎样的小刺猬?(动作缓慢的小刺猬)如果你是小刺

猬,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爬这么慢呀?怎么还诡秘地爬向老树杈?(我是来偷

枣的,怕被别人发现,所以要小心点)这是个怎样的小刺猬?(聪明、机灵、有

心眼)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灵吗?(指名读)

(3)创设情境:一个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

洒在地上。小刺猬来偷枣了——(播放动画片中动物爬树的响声)指名读这两

句话。

(4)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么一,只小刺猬,你会赶跑它吗?(不)为什么?

此刻作者就想看看这个东西要干什么。

5.走进"摇枣"画面。

师:这个小刺猬刚才还小心翼翼、缓慢诡秘,可是到了树上却了变样——

指名读: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

红枣噂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小刺猬,你怎么敢这么用力摇呀?你刚才不是还怕被发现吗?一个一个

地摘,没有声音多好啊!

预设:(1)我想让枣快点下来;(2)我想让枣多下来些;(3)这时,我

这是多么有心眼的小刺猬呀!

如果说缓慢诡秘地爬,说明小刺猬小心翼翼且聪明机灵,那么用力摇晃说明

这是一个----

预设:(1)聪明机灵的小刺猬;(2)很有办法的小刺猬;(3)高明的小

刺猬……

它高明在

谁能把"用力摇晃"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出小刺猬的高明。

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个画面,你会赶走小刺猬吗?(不)为什么?

师:不能赶走,看——

课件出示文字: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

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噗的一声"说明什么?(掉下来的速度快)是小刺猬不小心吗?(不是)

人,要快)小家伙多有心眼,高明。

还有更高明的呢?

6.走进“收枣”画面

(1)出示: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

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

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

了……

(2)读读这句话,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刺猬的高明?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归拢到一起,然后打了一个滚儿。

法巧秒)O

(3)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刺猬的高明?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路线好:

(4)谁来读读"收枣"一段,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灵和高明。

(配上有点紧张的音乐,指名读。)

这一拢、一滚、一扎、一驮可以看出小刺猬太高明了。

所以作者说——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基于个体感受和兴趣进行自读自悟。二是基于学

读、理解等学习成果,这也就呈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

习情况。四是基于学生个体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词的把握,内容或方法的总

结和提炼。

(三)品读称呼,体会揣摩,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三个场面中,作者称呼小刺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出示: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

枝条...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当小刺猬在树上爬时:作者称呼其——那个东西,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喜

欢它

当小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时:作者称呼其——那个家伙,作者感到有些惊讶,

不知这家伙在搞什么鬼。

当小刺猬巧妙地收枣逃跑时:作者称呼其——聪明的小东西,表明作者由

衷的钦佩。

(四)复述偷枣,内化语言

课文读完了,谁能用“小刺猬本事高明”为开头,说说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最好用上书中描写小刺猬的一些动词。

(1)自己试着说一说。

(2)在小组中说一说。

(3)到黑板前说一说。

要求:完整、有顺序、生动。

【设计说明】练习复述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写作小实践:用文字把小刺猬介绍一下。

推荐阅读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中关于小刺猬的其他故事,和伙伴交

流刺猬给你留下的新印象,感悟生动的语言。

击退黑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

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竹帘,蹦出门外。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

跑。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

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怵胆胆地吃吃

停停。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口厥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看孩子,像是说:“孩

子,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

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

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大黑狗

很快调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

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THE END
1.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课本及教学设计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①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②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③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https://www.meipian.cn/1vv0n75e
1.确定目标全力以赴名言25、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26、全力以赴,迎接工作上的种种测试。不要把突来的状况当成是整你。 27、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托马斯·莫尔 ...https://m.ruiwen.com/mingyan/6673735.html
2.经典定目标正能量的句子语录大全经典定目标正能量的句子语录大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对某些事理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言论的实录或摘录。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语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定目标正能量的句子语录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yjbys.com/juzi/zhengnengliang/314174.html
3.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案(精选16篇)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jiaoanmuban/775839.html
4.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用9篇)一、定准目标 怎样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要考虑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条件、学生实际等,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达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2sfmxj7.html
5.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12篇(全文)二、定准目标,把好方向 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目标中规定要求的东西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我们老师在学习本教材之前,可先从...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eq8it66.html
6.评课发言稿(通用19篇)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 课堂教学 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https://www.jy135.com/jianghuazhici/2318579.html
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研读了几遍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https://www.qunzou.com/jiaoxue/fansi/442343.html
8.《我喜欢》教学教案课时目标: 1、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集体力量大无比”,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把错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3、听写字词,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https://mip.wenshubang.com/jiaoan/2745965.html
9.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12篇)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https://www.yuwenmi.com/jiaoan/sannianji/3878326.html
10.聚焦课堂——师大附中有效管理教与学方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定准目标,激发兴趣;精设问题,促进思维;控制变量,培养习惯;反馈矫正,实现目标。”全部的课堂教学活动始于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止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做到“精讲”“点拨”练习到位,教学当堂要达到目标。 https://fz.xjnu.edu.cn/2012/1220/c1897a40275/page.psp
11.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0篇)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https://www.cnrencai.com/zongjie/jiaoxuesheji/53406.html
12.《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通用15篇)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https://m.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10920180131_1344815.html
13.文献阅读笔记ALBERT:AliteBERTforself2.3 句子次序目标 为了学习句子之间的连贯性,ALBERT引入了一个预测两个连续句子次序的目标函数。针对篇章中句子的连贯和衔接,此前就有学者在预训练中采用类似操作,比如基于Skip thought (Kiros et al., 2015)和FastSent (Hill et al., 2016)是通过对句子进行encoding进而预测句子周边词汇,从而学习句子嵌入。Gan et...https://blog.csdn.net/ljp1919/article/details/101680220
14.《调皮的太阳》中班语言教案(精选10篇)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品味“番茄太阳”的意象之美,感悟三次“番茄太阳”的不同内涵,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https://mip.cnfla.com/jiaoan/1011630.html
15.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8篇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https://www.liuxue86.com/a/5128034.html
16.“每当我开除一个语言学家,语音识别系统就更准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句子是否合乎语法与其意义没有直接联系,也就是说,语法是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一个模块,它不由意义决定,而是有其独立的来源,这一观点以“句法自治”而著称。 因此,生成语法的研究主要围绕“语法性”进行,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明晰的语法体系,以生成语言中所有符合语法的句子,排除所有不合法的句子。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9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