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美丽来自于我们对科学无限的追求。
如果说有什么花能代表NIBS人对科研的热爱,那么我一定会选择木槿,这种被称为“无穷花”的植物,正如其花语“坚韧,永恒美丽”所示,体现着每一个在NIBS的学生与PI对science发自内心的热爱。
实验室的工作十分辛苦,我常常看到师兄师姐做实验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但是即便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人脸上流露出哪怕是一丝的内心的疲倦。他们总是那样神采奕奕,总是那样一丝不苟。实验免不了失败,沮丧也许会在他们脸上一闪而过,但是很快,他们便会认真分析可能的原因,重复再重复。看到结果时他们脸上的喜悦与满足,焕发出一种眩目的美丽。而我,深深地被这种美丽所感染,也许,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一步步地融入NIBS的科研氛围,我逐渐开始懂得这种美丽的真谛,那就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真理的热爱。科学的理论永远是奇妙而复杂的,然而实验的过程却是漫长而曲折的。也许,许多个日夜的辛苦,也仅仅是补上复杂网络中的小小一环。而在这禹禹前行的路途中,唯有热爱是燃烧不息的心火,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行,也赋予了科学人永恒的美丽。
夏之花莲花篇
宁静空灵来自于我们内心不变的坚持。
在NIBS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相对封闭而单纯的环境赋予了NIBS里每个人一种宁静的气质。李学真老师曾经说过:刚来的summer还能一眼被分辨出来,呆上一两个星期也就被同化了。是的,刚来的我们挟带着一股红尘的喧闹,而渐渐的,心也就澄静下来,仿若一湖水,一片莲。
中国人总是说莲空灵而高洁,不被外物所羁。在我看来,这也是NIBS人的写照。来NIBS已经快5周了,这里的每一个都那么朴素大方,都那么纯粹友好。他们笑容单纯,他们行色匆匆,NIBS就仿佛是红尘中的一片净土,我们在这里耕耘着自己的梦想与坚持。
夏之花栀子花篇
喜悦与怀念,永远像家一般温馨的NIBS。
北京之行,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开家。然而奇怪的是,在这5个星期里,我居然从未想家。也许,正是因为NIBS每个人都这么友好而热情,让我体会到了如同家里一般的温暖吧。
实验室的张跃林老师,是传说中NIBS最和蔼的PI之一。他总是微笑,指点我们的实验,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能快速的了解并融入实验室。带我的毕师姐,说话总是温柔细声,即使在我实验做错的时候眼角亦带着温和的笑意。正是她的鼓励和帮助才让我在这个夏天学到很多。程芳师姐和曲娜师姐,和她们一起看的《赤壁》是我在NIBS最深刻的记忆之一。还有为我讲解paper、教我快速读paper的李师兄,和我有共同爱好的亚晰师姐等等,每个人都曾给予我帮助,每个人都让我体会到浓浓的情谊。
风吹过这个群花灿烂的夏天,我们的人生也许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但是,这里的回忆我将永远珍藏;这里的收获,我将受益终生。Bestwishesforyou,myfriends,myPIs,andmydearNIBS.
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陈琪(李夏璐实验室)
北京大学
在这一个月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或许也会是我在今后的科研之路上最无法忘怀的两个人,是李夏璐老师和带我实验的丁师兄。
再有就是在与饶所长、王所长和施一公博士座谈中说到,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努力做好,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无论将来是出国或是在国内读研,无论是继续走科研路还是投身别的行业,自己决定的事就要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自己已经努力过了,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回首漫漫人生路时懊悔不已。……
短短几个星期,我在NIBS感受到的东西多得数不清,短短的心得总结不足以表达我对NIBS的热爱之情,只能在这里再次感谢NIBS的各位老师、师兄师姐以及我所认识的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这短短几周里无限的快乐:)
NIBS暑期生活杂记
陈艳(李文辉实验室)
初来乍到时,感觉NIBS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栋恢宏的红色建筑,周围是一片一片的碧绿草地,外加很多临湖而垂的柳枝,远离市区的喧嚣和浮躁的繁华。曾经早起,踩着柔和的晨光,环绕着湖,深呼吸着带着草香味的幽远的空气,振奋地开始新一天的奋斗。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这里幽静的日子有点让我心烦意乱,生活上极大的不方便更是给我添加了许多烦恼。但是,渐渐的,我浮躁的心慢慢地在这里淡定,缭乱的思想慢慢地在这里沉静,我开始喜欢上这里单纯的生活。
这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所有人对科研的热情!我从未在任何一个地方看见过如此高涨的气氛。这里,无论是PI,还是学生,还是技术员,休息间,吃饭间,都在讨论着科研。“最近做实验做得怎么样”“这实验怎么做的”等等,这些话在NIBS随处可听!这里的PI不用为科研经费到处奔波,每天都在和学生讨论实验。在做report期间,你可以任意地提问,提出意见与看法。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对这里的每个人来说,科研就是生活,就是享受,就是人生!
我所在实验室是李文辉老师实验室,他也是NIBS唯一做病毒方向的老师。我曾经很感慨李老师的经历,也从心底敬佩他。每天最早来实验室的肯定有李老师,对他来说,几乎就没有周末的概念,更别说其他师兄师姐了,曾经很感慨他们的精力这么旺盛,也许这就是对科学的一种热忱吧。在实验室,每天工作至12点是家常便饭,曾经有个令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师姐为了可以尽快看到实验结果,晚上一直在忙,都没回宿舍。曾经问了李老师一个很“白痴”的问题:“李老师,你天天这样工作不累吗?”“不累,因为自己做的东西很有意思啊!”李老师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从此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坎里!在这里,每天的工作就是读paper,做实验,讨论,吃饭,偶尔放松一下去地下室打打球,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大家心甘情愿。当然,在实验室,经常会传出欢乐的笑声,这就是科研之余的一丝调味料,大家交往的是那么融洽与欢乐,在这里深深地有一种家的感觉!
大家相处了6周,真舍不得宿舍的五位室友:陈珺,和我一个学校的同学,很开朗,笑起来特别迷人;陈琪,来自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很努力哦,每天晚上2点回宿舍,很敬佩她;陈静雯,一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奥运会志愿者,很羡慕她能亲临奥运会场,但是据说很苦,佩服她的毅力;窦坤,一位来自湖南大学的温柔的女生,说话的声音特别好听;高冠男,来自山东大学,很文静,也很努力!不同的大学,不同的文化内涵,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不知不觉中,6个星期都快结束了,但是我已经真正地迷上了这里!短短的6个星期让我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感谢NIBS的每一个人!希望NIBS越走越好!
梦想的呼唤
程世亚(王晓晨实验室)
四川大学
第二次来到NIBS,真的背负着好多压力。
办完入所手续后就直奔实验室。先是和王老师聊了聊,她的那种女科学家的气质和风范依旧让我折服,然后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打招呼,久违的面容,仿佛又带我回到了一年以前。
那时,在两位师兄的带领下,我和另外的两个summer一起做一个project。卢静和姗姗,真的很怀念和她们在一起的日子,三个人吵吵闹闹,使实验室热闹了很多。师兄师姐也把我们当作“小孩”,包容甚至纵容。在小食堂改善伙食,在静思湖边漫步,同游北大清华校园,barbecue之后的畅谈……多少快乐的点点滴滴,如今都开始在记忆里慢慢尘封。
今年,虽然还是以暑期学生的身份站在实验室里,但是我分明感受到了肩上使命的沉重。是梦想指引着我冲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才走到了这里,她就在前方呼唤,让我止不住心中的激动。
突然想起王所的一句话,“NIBS有最好的summerstudent”,他的话让我们很振奋,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是从一流大学走出来的,但都是经过了艰辛的努力才到达了这里。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继续延伸下去,那就是“从NIBS走出来的summerstudent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最好的student…”我的大三一年是很拼命的一年,做实验,读paper,还有比较繁重的学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与我去年在NIBS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真的很感谢NIBS,她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然而,有一种熏陶却是潜移默化的,那就是对Biology的那种爱恨交织的越来越深的情节。爱之深,是因为生命科学世界的精彩,有多少未知值得去探索;恨之切,是因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竭尽全力,又可以知道多少。
记得高中时候在早读课上最喜欢高声朗诵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那时候,书生意气,却豪情万丈,常常感慨自己生未逢时而无用武之地。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也是从高中时候开始的。因为热爱,在大学选择了生物学专业,因为热爱,来到了NIBS,因为热爱,决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虽然不可能在慷慨悲壮的军史上留名了,却有机会在科学的巨幅画卷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何尝不是一件足以慰平生的乐事。
在NIBS的年会上,再次聆听了各位PI的报告,真的有如沐春风之感。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人格魅力,令人陡升崇敬之意。巨大的报告厅里,几乎座无虚席,我忍不住去想,未来在这里会出现几个王晓东、邓兴旺、饶毅、施一公…这是未来中国、未来世界的希望。科学的世界是一片净土,是真正的科学家和求学者的天堂,那些不懂科学却喜欢胡乱指点的人请走开。
暑期训练感言
窦坤(杜立林实验室)
湖南大学
转眼已经在NIBS生活了35个日日夜夜,再有几天就要离开这儿了,心里忽然特别不舍。之前每天都沉浸在实验中,已经忘了打点心情;忽然间打开记忆的闸门,发现满是留恋。
很清楚地记得7月13号下午刚来到这里,杜老师和蒋显(我们实验室另一名暑期学生)热情的到门口迎接我和送我来的父母;记得第一次来到我们的实验室,全是陌生的面孔,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很友善;
记得刚开始实验连续两周拿不到阳性结果,我很沮丧的找到老师,已经预备好接受批评了,可老师却很耐心的询问了我的实验过程,并且开导我说这不一定是我的问题,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换一套方案;
记得在实验最不顺利的时候,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耐心的帮我分析原因;记得晚饭后大家一起到大路上散步,到静思湖边喂鱼;
还记得第一次独立的拿到克隆并成功地表达蛋白质,看到目的条带心里说不出的兴奋,还有师兄和老师的鼓励;
记得年会上学术盛宴的震撼;
记得颐和园的游玩,小白楼里的聊天……
35个日日夜夜,每天在楼里穿梭,甚至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认识我了;常常12点回家,一定也给值班的师傅添了不少麻烦;
真的很感谢各位PI、师兄师姐,还有亲爱的同学;感谢李学真和刘喜梅老师;感谢食堂可口的饭菜,还有NIBS所有的工作人员……
NIBS暑期学生活动心得
范逸临(郭岩实验室)
人大附中
转眼间,在NIBS六个星期的生活已经接近了尾声。从对科学研究毫无经验到慢慢摸清一些门道,我也逐渐熟悉了在NIBS的研究、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心得体会自然不少。
——第一次体验到了科研的滋味
虽然在来到NIBS之前,从无论是励志的科学家故事,还是亲自做科研的家人口中,我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做科研的艰辛与种种困难,但这些都与来到NIBS之后亲自参与科研所得到的体会是无法比拟的。
科研的严谨:来到了NIBS,我一次次地体会到了做科研的严谨。这和我在学校各种理化生实验中的所谓严谨是完全不同的。中学的实验是早已知道结果的,只是需要我们做实验去验证,对于严谨的要求自然不如真正科研的要求那样的严格。也是在NIBS,我第一次体验到了’control’这个词在科研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从王所的“做science就是要有control,特别是做生物的”,还是郭老师、曹老师的“要有control,否则结果说不清楚”,我都体会到了科研中’control’的重要性,严谨的重要性。而从具体实验中,这种严谨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在每个细节。不要说弄虚作假,就是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节都是不允许的。这与在中学做实验时的大大咧咧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科研的艰辛:在来到NIBS之前,我也对科研中可能的艰辛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我总是侥幸地认为老师们不会为我布置什么过难的任务(事实确实如此),所以艰辛不会过多。真正做起实验之后,我发现情况没有我估计的那样乐观。由于我之前几乎没有进过真正的实验室,更没有真正地做过生物实验,所以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在毫无经验的我手中也变成了需要克服的难题。而在实验结果方面,更是超出了我的预计。我原本天真地认为实验结果应该不会与老师和我的预期差的太远,但当结果逐渐出来时却令我大跌眼镜。前两组实验都因为点种的位置或者是培养基的配制不当而使结果差强人意。当然,我经历的这些所谓“艰辛”在师哥师姐的眼中不算什么,甚至比起他们的经历可能已经算作幸运了。第三组的实验结果还没有出来,但相信经过前面实验的锻炼,我的操作应该可以保证结果更加乐观。这种信念应该是我以前没有,经历过在NIBS的科研生活才逐渐培养出来的吧。
——同时也体会到了NIBS的人性化
科研生活有时是艰辛的,但是NIBS的后勤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为做好科研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通过这六周在NIBS的生活,我体会到了NIBS一切是以人为本。从伙食、住宿到网络以及奥运会期间的电视转播,无不体现出了NIBS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总之,在NIBS的生活使我付出了许多,自然也收获了更多。希望这次经历能够在我人生历程中起到启蒙性的作用,为我不断提供经验与信念。同时,当然也希望NIBS能够再接再厉,在世界顶级研究所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创造更多的辉煌。
暑期实习总结
方斌(张跃林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今年4月底,学校组织去NIBS参观,所以在暑期实习前与NIBS已经有了一次“约会”,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总体印象。递交了暑期实习的申请材料后,我认为自己希望不大,毕竟NIBS是一个相当优秀的研究所;后来得知自己入选了第四期SSTP后,激动了好一阵子,感觉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7月14日那天中午再次来到了NIBS,正式开始了这次难忘的暑期实习。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1)实验室
张老师是一位特别和蔼的长者,同他聊天总是感到轻松自如,有些内向的我没过几天就和他开起玩笑了。每次问问题张老师都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summerstudent能享受这等待遇,实在让我受宠若惊)。我做实验时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常常忘带手套,被老师提醒了三回,不过每回老师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现在我再也不好意思让老师笑着提醒我第四回了,呵呵)。
(2)学术活动
(3)生活
住宿:虽然小一楼看起来挺简陋的,但毕竟是新盖的,又有空调,所以睡觉还是蛮爽的。只是门锁有点问题,导致门时常关不上,不过东西却从未丢过,证明已经达到可以“夜不闭户”的水准了。
饮食:这里的食堂挺不错的,不光是我连来自UBC的李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饭菜好吃,每顿饭我都是吃得很饱,卡上的钱自然就花得快,直接后果就是年会回来后的几天过起了“乞讨”的生活。
另外,8月奥运会期间在一楼大厅和报告厅都能观看比赛直播。我在看文献、做实验之余也看了不少,真是大快朵颐,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开幕式和中国男篮和怪兽队的比赛了。
NIBS暑期培训感想
傅炳华(抗体中心)
潞河中学教师
第一次听说NIBS是两年前一位大学同学告诉我他硕士毕业后在NIBS做technician,后来又在这里读博,并说这里的研究环境和条件与国外相当。第一次来到NIBS是今年四月份我们校长基于对基础生物教学改革的需求,带领着我们来拜访NIBS。当时看见一楼大厅墙报上贴着的NIBS已经发表的一年比一年多的papers,足迹踏遍CSN(Cell、Science、Nature),只是感性地觉得这地方好强!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PI们到底有哪些异乎常人的地方,竟能做出如此骄人的成绩?这个研究所有什么魔力,竟能把那么多一流的华人科学家吸引回来?非常幸运的是我的申请被通过,成为这次暑期培训中唯二的中学教师之一。二十天的与NIBS的亲密接触让我能真正回答当初的疑问,期间经历的许多事情让我喜欢NIBS,享受NIBS,并受益匪浅。
研究所
实验室
学术年会
最让我怀念的是能参NISB的学术年会。既可以聆听各位PI和施一公、王世强和徐淘等嘉宾的精彩学术报告,欣赏研究生的poster,在晚上还能打球、游泳,真是身、心两愉悦。听PI们的学术报告,虽然内容上听得云山雾罩,但是能从中揣测到pi们是如何对待和处理新现象和新问题的,也能大体了解该领域常用的前沿技术是什么。年会中每年必有的“晓东谈人生”项目,让我们有机会与曾经遥不可及的大牛们面对面地交流。施一公认为选择学生物而只为挣钱是很无聊的事――境界让人佩服;王所认为选择做science就应该让日常生活融于science中,选择做scientist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理性认识和心态很重要;饶所认为一个scientist如果外在生活不是很丰富,那他一定是在体验思维带来的乐趣――NIBS中很多PI和研究生们生活中只有实验和paper,貌似枯燥,但也许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的人才能心无旁骛,那么专注于一件事情,这种回归简单和纯粹而自我实现带来的乐趣又岂是他人所能体会。听他们的人生感悟,隐约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
年轻的舍友
Summerstudents都很勤奋和优秀。宿舍夜谈时,谈的最多的就是PCR、对做science的感悟和专业选择方向。每个人对biologyscience都很有热情,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是中学生物教师,他们中有些人能够和我一起感悟到基础生物学教育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性,也能提出一些称超前的教育改革措施。和他们一起很开心,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年青人的闯劲、睿智和激情。少年强,则国强。在此,我祝愿他们能够梦想成真。
很快就要离开NIBS了,和别的summerstudents一交流才发现自己收获是最少的,万分的后悔自己没有趁这个机会从众大牛身上多吸收点东西。总结起来,觉得自己还是在兴趣、知识和心理上准备得不够,正如P&G的训练格言:你准备得越充分则收获得越丰富。
感谢NIBS,感谢智所长,感谢李老师,感谢潞河中学让我有机会能够和这些充满热情、勤奋、睿智的科学家们近距离接触。也感谢抗体中心的所有人,在NIBS的收获是我一生的财富。
祝愿NIBS越办越好。
暑期感言
高冠男(王晓晨实验室)
山东大学
来这里之前,有人告诉我,这里很累很苦很枯燥,没有午休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有人告诉我,这里有一流的实验室和杰出的PI,有充满科研热情的学长们,有着做科研所梦寐以求的一切。带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来到了这片创造奇迹了的神秘土地上。
六周过去了,显微镜下挑虫子的颤颤巍巍的手,已经能够熟稔地将一条条的幼虫轻轻挑起又放下;embryo和germline上已经是点点的corpse而不是模糊一片;读paper时困惑的一双眼睛,已经可以敏锐的看出一些小小的瑕疵;RNA干扰、构建双突变、基因定位也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文字。不再因为实验的失败而困惑,不再因为组会上听不懂而郁闷,不再错过一个个精彩的讲座……
感动着,因为PI们虽然已经很牛却很平易近人,勤奋工作以身作则;因为师兄师姐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热情不减,吃饭的时候都会讨论科研思路;因为同来的summer中很多人对科研发自内心的热爱,每天在实验室学习到深夜,即使发着烧也不肯请假。
跟老师聊天的时候曾经听到一个很有意义的说法:一个完整的研究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一、拿到一个实验,知道怎么去做。
二、拿到一个题目,知道要去做什么实验。
三、拿到一个实验室,知道要做什么题目。
简简单单三句话,生动而深刻的告诉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从那时起,我明白了,我来到这里,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怎么做实验,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做,做什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尽力多接触一些遗传学的试验方法,从正向遗传学的EMS诱变,到反向遗传学的RNA干扰,还有mapping和各种mating以及构strain的方法。即使不能够完整的亲手做下来,也要多看看多了解。
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师兄师姐们,耐心的回答我提出的也许是非常幼稚的问题,帮我解决一个个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除了帮师兄做一些小的实验之外,很有幸也做了自己的一部分实验,虽然过程不是非常顺利但是却让我收获很大。通过实验我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虽然一进实验室就听师兄师姐们强调,做实验对照的设置非常重要,然而当我自己开始设置实验的时候,一开始却没有做对照,一直到第一批结果出来,才发现因为没有对照的缘故,不能够判断出变化究竟是由于实验操作本身造成的误差还是由于我们要研究的影响因子起到了作用。所以我在第二轮实验的时候,补上了阴性和阳性两个对照。
第二,实验难免要重复。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做实验想一遍成功,然而,在真正的实验过程中,一次成功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比如在做RNAi的过程中,一开始按照protocol上的要求每个plate上放6~7只虫子,可是之后发现由于一些基因沉默后,虫子的生长和生殖能力下降,所以可以计数的后代数量非常有限,达不到统计要求,不得不重新做一遍提高每个plate上面的虫子数目。另一方面,即使实验得到了预期结果,也不可掉以轻心,至少要重复三遍以确认结果不是偶然的。
这些收获,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是很普通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自己实验得到的感受格外深刻。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enjoy这整个实验氛围,这样的变化,或许只有自己能够明白。
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在这里度过,真的是一个美好的选择,也真心希望,这也是自己科研生涯的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个暑假不寻常
胡艳(邓兴旺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边等待面试结果,一边迎来了这次暑期培训的尾声。不知道是一次离别,还是另一次相逢,与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一切……
还记得第一次像刘姥姥一样迷失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园子里,还记得第一次在植物房见到了“活的”拟南芥,还记得第一次和邓博见面前的紧张不安。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心目中可以安静的思考和创造的乐土。
我喜欢安静,但内心却始终留有一份激情,那种探索未知和迎接挑战的激情。而在这里,我从每一位睿智的PI和师兄师姐身上找到了这份激情。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浮躁,但楼道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却展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他们是一群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智者!让我没有理由不热爱这片土地。
曾经,我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兴趣而东奔西跑,做了各种尝试。当我发现自己在实验室的时候最快乐最有动力时,又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哪个领域最吸引我呢?因为我在学校学农学,接触不到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于是就鼓起勇气走出校园。感谢NIBS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里接受到各种思想的洗礼。尤其是retreat那四天,浸泡在PI们精彩的报告中,我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虽然有很多听不懂,我仍然努力的记笔记。我认为厅报告的目的不一定要完全听懂,更多的是要了解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此为线索回去以后自己搜集资料,再从基础开始建立清晰的认识。这些报告无疑是为我踏入更广阔的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
现在,经过了近两个月的training(六月底就开始提前实验了),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拟南芥的培养,例如总DNA提取、PCR检测T-DNA插入突变体,克隆,收、洗、铺种子,移苗等。刚开始的时候总遇到一些困难,比如PCR没有目的条带,野生型幼苗生长异常等问题。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们给我出了很多主意,虽然很多时候都没有效果,但给我自己解决提供了思路。凭着一股倔强劲,我不断的摸索条件,找到了可以解释的原因,改进了原有的protocol,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这大大地增强我的自信心。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王锋师兄。他不厌其烦地指导我的每一项操作,教我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并最大程度的给我独立思考的空间,指导我怎样设计实验。他敏捷的思维更是令我佩服不已。
请原谅我的意识流样的陈述,其实心里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述说,却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我只能将对这里的无限眷恋继续留在心中慢慢品味。
祝福NIBS,祝福所有人!
成长
黄章泷(戚益军实验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又是度过一个暑假,但是今年成长的脚印在眼前特别清晰。
这是一个分叉路口,我不知道其他路口会通向何方,但是对于我选择的,也选择了我的这条路,我很期待。
那天是7月11号,我和我们学院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到达了生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接待我们的是李学真老师。她脸上洋溢着的和蔼的笑容让我们感觉到这里深厚的人文气息和关怀。
这是一个起点,一个注定要定格在记忆中的SUMMER。
在此后的每一天里面,周围都发生着许多故事,有新奇的,也有经典的,有欢快的,也有忧伤的,有愉悦轻松的,也有严谨的。在此我仅挑选几个对我的记忆神经细胞刺激最大的几个片段追述一下:
见到老板
十四号上午,正式见到老板:DocQi。见到他以后,除了惊讶我无法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当然这一方面也因为自己的语言素养太……)。这就是老板?太年轻了吧?
这就是老板,太精神了吧?当然当时我没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用简洁而不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然后问我和另外一个SUMMER感兴趣的方向。接下来就是认识自己的师兄,安顿……
第一次labmeeting
当时对领域还没有什么概念,师兄说的东西也听不太懂,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最后Qi说自己有个想法,当然在这里不赘述了。很惊叹老师敏捷的思维,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谁能说发明碱法提质粒不伟大呢?
Retreat
很幸运,retreat期间能够住上总统套房。
很幸运,能在retreat期间吃上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很幸运,能在retreat期间听到这么多PI的学术盛宴。
不同的研究方向在这里交融,不同的思维在这里碰撞。两个字:精彩!四个字:不虚此行!
实验室经历
因为根底不深,所以能够独立进行的实验并不是很多。但是,在这里,你是唯一的;在这里,你是特别的;在这里,你是平等的。无论你有什么想法,你都可以验证。无论你有什么观点,你都可以大胆的表达。这里很偏僻,这里也很安静,这里是一个科研的天堂。
NIBS暑期实习总结
蒋韬(黄牛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初来乍到,我便敏感的意识到了这里的与众不同。NIBS一方面有着她迷人的吸引力与神秘感,同时又以其开放的胸怀欢迎每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的人在其中探索发现。这里有最有激情的PI,最关心和体谅你的师兄师姐,最先进的仪器和实验室,最美的人工湖。说它神秘,当然不能不提到这里的实验设施,NIBS的动物房、植物房时我看到的最正规的,很多一起都是没见过的,在高校里面确实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这么严格的要求。一层层消毒、一项项要求,每一步都向我们诠释着作为一个生物人应有的严谨。说它开放,是因为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完全的学术自由,我们来的第一天,晓东所长久告诉我们“不要拿自己当外人”,在所里的这几天,我也确确实实感觉到,只要你想要融入这样一个大集体,你就很容易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来的第一天,黄牛老师就给我安排了学姐指导我,我非常非常感谢黄老师和绳子学姐对我的指导。因为在随后的日子里,学姐不仅培养我看相应的文献,对领域内的知识做初步了解,还对我所有的问题和疑惑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我在实验室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文献中提取信息,然后编程。对这些信息的把握,对程序的编写与修改,每一点每一滴都离不开学姐对我的帮助。几周下来,我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程序成功运行将数据提取出来的那一刻。
……
就要与NIBS挥手道别了,我心里没有难过。我想每个阶段的结束都是下一次征程的开始,我很感谢NIBS每一位PI、师兄师姐对我的关心帮助,我也会由衷地祝福这里的每一个人。当我为下一个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我会记起你们。
让我们互相祝福……
李丹(雷晓光实验室)
吉林大学
我不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这是实话。
来NIBS之前我正处于十分消极的状态,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愿做,连吃饭睡觉这样的事都感到厌烦。虽然站在比土地更坚硬的水泥地上,看着一切都自然而正常地运转着,脑子里却一直回想着一个声音:这些都是空洞,一场大雨之后都会坍塌的。
然后我就在这样浑浑噩噩的状态下来到了北京,来到了NIBS。车站地铁里拥挤的人群,背上手中沉重的行李,闷热的北京的天气,空气里的灰尘,都没有使我感到任何不快,我情绪的阈值已经不知到达怎样的高度,无论是快或不快。
之前学姐不知道和我说了多少遍NIBS的好,有钱,PI都是大牛,学术氛围好,实验设备先进,可是这些又和我关系有多大呢?说起来很没良心,NIBS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保障我在京的正常生活,让我有幸接触最前沿的科学,这怎么能说关系不大?但仔细一想,这都是它施与我的,而我又能回馈什么呢?单方面的交流在我看来是无意义的。王所在开营仪式上说NIBS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有最优秀的summerstudent,这显然不是说我。我不聪明也不勤奋,唯一的优点就是稍有想象力,说得好听点就是一个十足的dreamer。我从没想过这样有什么不好,一个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自娱自乐。
然而在这里我感受到一次冲击,一种渴望,一种暴雨将至前的不安,一种对新世界的期待。对什么有所期待,这其实这不符合我的性格,不期待,所以不容易失望。化学中心的实验室还没装修好,所以整个暑期训练我们都没有实验可做,开始整天看书,看paper,后来就开始了王所“所谓还不成熟”的想法:mentaltraining。对于这个活动,那些每天有很多实验,有自己project的summer可能觉得增加了负担,于我而言,它却是拯救我于悲观消极情绪的一个重要契机。从一个bigpicture到experimentaldetails,这正是一次科研的完整过程,从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到看到自己以为是胡思乱想的东西真正被人研究,再到看到整个领域宏大的画卷在自己面前徐徐展开,这种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满足,好像自己的想法被人承认;而又失落,因为自己缺乏把idea变成truth的能力,我不再满足于只作一个dreamer,甚至是thinker,我想要亲自实现它们。记得我在申请表里的personalstatement上写道:Whatdoweessentiallyresearchfor
Notforpapers,notforSCI,notfor,or,notformoney,butformakingourworldabetterplacetolivein.Wecanreallydosomethingforhumanbeingandfortheenvironment—theresultsareactual.
有朋友看到这句话时笑了,说我真能吹。他笑得没错,现在的我有什么资格说这些。想要辩解,却发现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好像一只蜗牛,天天躲在自己的壳里,有一天觉得寂寞了,想要和人交流了,从壳里探出脑袋,却发现周围已经看不见一个人了。但我不再感到空洞,我能看见大雨过后旧世界坍塌成的废墟上一个新世界正在形成。
我总觉得人和人其实无法真正交流,你如何能看我所看,你如何能听我所听,你又如何能想我所想。这也许是我们明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和自己在一个世界上,却还感到寂寞的原因。但明知不可能还努力尝试,这正是这世界那么美也那么忧伤的原因。明明知道自己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参透生命的奥秘,却还是不愿放弃追寻,更重要的是我将不再只是dream,Iwillreallytry.本来我一心想学化学,未来的一切都已经有所计划,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也许生物才是我想要的,才是能让我发挥仅有的一点优点的地方。既然选择改变,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它可能是个错误。有一段话我很喜欢:Therearecertainthingsinlifewhereyouknowit'smistake,butyoudon'treallyknowit'samistake.becausetheonlywaytoreallyknowit'samistakeistomakethemistake,andlookback,say,"Yep.Thatwasamistake."错误只有在你错过之后才可能知道,那我们又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呢?
也许多年以后我还会再来NIBS,不再以一个dreamer,而是以一个doer的身份,那个时候,你又会是怎样的呢?
最后,我要写一些人,一些我要感谢的人。
感谢雷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虽然我在实验室总表现的不太积极,但我其实是很喜欢这里的,只是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感谢我寝室的朋友,活泼的林珑,可爱的辉莹,胆小的蒋韬,大方的和渊,还有淑女的廖雅成,你们的陪伴,使我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感谢实验室的大师姐,小陈师姐,manager,绍伟,XiaomingWang,老千,吴敬君,还有可爱又投缘无论是对食物还是对文学都和我有相似爱好的小石,因为有了你们,实验室里才总是欢声笑语,leigle才能像个真正的家庭一样使我感到温暖。
感谢同一个兴趣小组的一笑起来就面目“狰狞”说话很有趣的小蓝和集理智冷静优雅感性为一身的grace周慧超,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还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人。
一位作家曾写过:当你盼望留住什么,这本身就意味着你所盼望的已经走到了转折点,那是它已经开始走向终点的信号。此时我就盼望能留住这些一起度过的日子,因为我知道它就要结束,而我永远也留不住它。
别一种滋味
李辉莹(转基因动物中心)
中南大学
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要经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把自己丢在这里,我知道最后出来的一定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我。
14号下午开完会就兴冲冲地跑到实验室去了,一进门就见到一位大妈正在和另外一个人正在讨论着什么。不明所以,我忐忑地说:您好,我是那个暑期的学生,请问那个……我要找谁啊?……被打断谈话,大妈严肃地看了看我,叫了实验室的一个人,说:好,你来了,进去吧,以后穆丽冰带你。就可以开始做实验了吗?真是有点新奇啊,但是我喜欢这个开头,虽然不知道大妈是谁,马上就开始实验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放下东西就跟在师姐后面,然后就去鼠房了,正是因为这些动物我才毫不犹豫报这里的呢!路上师姐对我说:刚才把我们都吓死了,看你想走的样子,还没人敢那么对老板讲话呢……
呵呵,在NIBS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刚开始就是做PCR,了解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存放地点等等,这些对我还是有点重要的,因为本人记性不大好(我用了大概一个多星期才记住了老板的名字)。
第一个星期其实过得挺晕的,做PCR做了很多次,结果都不怎么好,犯了很多可笑的错误。师姐说不管做什么实验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结果。虽然以前学过PCR原理但是现在大概都忘记了一切从零开始。结果周一组会的时候老板指着我的记录本说:你这个P的是什么?我语塞……这就是一只笨鸟做的事情。第二个星期,继续犯错误,有次不小心到竟然将电极弄反!!我想我的目标大概就是怎么样少犯错吧,笨鸟也有自己小小的梦想呢!
接下来的生活,有条不紊,不知道我做的事情中有多少是做得不好的,但是师姐总是跟我说:挺好的!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很感动,不管怎么样师姐都不会责怪,她让我学会要怎么样乐观。老板有时候来实验室转都弄得我很紧张,看到师姐怎么处理便心里稍稍安慰,她让我学会看待问题的态度,有时候老板也不全是对的,有时候老板也很固执,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老板叫做什么还是要去做,这样达到一种和谐。
不到六周的学习,偶尔会有枯燥和不耐烦,偶尔会想学校,但是现在的我却慢慢习惯了实验室,相信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在明亮的光线下,边实验边感受窗外泼雨的惬意,每天早上到实验室给自己养的花草浇水的意境,一天下来自己安排任务,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计划的自由,已然让实验室成了家一样的地方。我将自己放在一个最轻松的环境里,或许享受生活并不是我的目标,真正向往的是每天做实验做到忘记吃饭都会感觉到幸福,晚上看论文看到凌晨都会感觉到兴奋,不停地重复实验即使失败也会觉得充实,在这里这些都实现了。
我想我得到的不是来过这里,而是将体验到了这种感觉。就像参观博物馆,不是为拍照,而是体验文化的底蕴。科研的世界里没有顶尖的人物,却有顶尖的精神,这是我从所有PI,所有学生,技术员以及更多热爱科研的人身上学到的。
坐在实验桌前整理实验结果的时候就开始想念这张桌子了,尽管我还没有离开。
经过很久的矛盾才决定放弃的一些事情现在让我有些心痛,真想待在这里继续这种生活。不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会不会有所改变?我想起了来时的想法。不管怎么样,我想我会努力做一个乐观又实际的人。
还想再说些什么,就留给以后吧。
心得体会
李继灿(李文辉实验室)
在NIBS度过的这个暑假是我过的最充实的一个暑假,将是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来到NIBS的第一天就被这里深深吸引了,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硬件条件优越,周围环境清静,更主要的是这里的学术氛围让我感受很深。来到这就如同自己置身于学术科研的小世界里,其他的杂七杂八的事情好像都不再与我相干,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环境中,听取顶级的学术报告,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和那些PI们面对面畅谈科研,把自己的迷茫告诉他们,而那些重量级的PI给人的感觉又特别和蔼,不会让人感觉到一个牛人的压迫感或高傲姿态,他们会用心的听取你的述说,给你提供非常好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使你对未来的迷茫很快就烟消云散,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拼搏的干劲,这是我特别欣赏的。
这里云集了世界上生物学更领域的顶尖的科学家,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室,并进入该实验室进行培训,而且很多人都会领到自己的小任务,帮助实验室完成一些实验,这就使得我们暑期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真实的科研,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实验思路和实验技能。这是一个比较实在但不是最重要的收获。
NIBS每年一度的年会是我们暑期生一个非常好的浸泡在学术中的机会,在这几天的年会中,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来自国内外某些领域最顶级的科学家的报告还有研究所PI们的报告,我想这对一个刚接触科研不久的本科生来说是一份盛餐,或许,其实几乎百分之百那些报告我们都听不懂,但当你听完后都会受益匪浅,因为这些报告中的一些内容很快就会出现在你的实验设计或实验障碍中,这时候你会突然感觉到那几天的晕晕乎乎没有白晕。年会中为我们暑期生准备的另一份大餐是和“大牛”们的座谈——和饶毅、施一公,和王晓东所长的座谈。这时候的他们就是和大家秉灯夜谈啊(座谈都安排在晚上),大家有任何的问题,特别是科研上的,都可以提出来,他们都会慷慨激昂的为你解答一番,让你听了不想做科研都感觉遗憾。
我想我来到这后更坚定了我投身科研的决心,也让我喜欢上了这里的富有激情的科研。
NIBS暑期活动心得体会
李磊(邓兴旺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还在想着登上火车前往北京的那一刻,不知不觉中却又已经到了该惜别的时候。时光如同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想当初,充溢着憧憬与希望而来;到如今,满载着收获和经验就要归去,总是带有一丝的惜别之情,难以释怀。这里是中国生命科学的殿堂,各位精英汇聚于此展示风采,这里有着中国生命科学最选进的实验设备,撑起每位学者起跳的基石;这里是创新火花撞击之处,这里是世界科学的腾飞之地,让我们慢慢地体会如此荣耀的时光。
实验篇
有节奏的生活给充实的实验带来了活力,来到NIBS,首次进入实验室的我,心情有点激动,起初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也出了不少的差错,但是就是这些点点的错误造就了熟练的实验技能,在此我不仅了解、认识并使用了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先进设备,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创新的思维方法,听到各位科学家们对科研、对人生、对课题的见解。
刚进入NIBS就听到王所长讲述到搞科研遇到最多的就是失败,可这话也真正的在我的身上应验,从来到现在,应该说一直都是在失败的实验中度过,但也正是因为失败,练就了我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最终的成功锲而不舍的精神。做科研真的有时让你很沮丧,每当重复着一个实验数多次没有结果的时候,每当一步失误而全盘皆输的时候,每当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实施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对科研无形的阻力,这时就需要我们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信心,不怕失败与寂寞的痛苦。
一个多月的实验,不仅仅是所获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和实验所有人员真挚的交往,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是他们帮助着我,指导着我,在曲折的实验之道上寻找着真理,在坎坷的实践之路上摸索着真知,内心在此,衷心地感谢帮助我,指导我的每一位师兄师姐及老师们。
年会篇
云佛山四天的学术报告之旅,是简短而充实的四天,放松而忙碌的四天,也是NIBS一年一度的欢庆与交流的四天。四天中,听到了来自各个实验室的PI和其他地方生命科学领域的精英的精彩报告,看到了各位科学家飒爽英姿的风采,玩到了各种自己所爱好的运动,经历了丰富趣味的各种比赛游戏,等等,真是一场盛大的年会之旅。
其余,针对Summerstudent,王所和饶所以及包括施一公等老师在内,都和同学们亲切的面谈,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科研等方面的问题,谈人生的曲折坎坷,谈科研的激情澎湃,一再被他们对待人生对待科学的态度所感染。一直记忆深刻的是施一公老师针对问题的回答,对金钱和地位的淡泊,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对那些为追逐功名利禄而不耻的人的憎恶,真的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一切都透露着作为一位科学家高贵的品质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样的讲话也必将熏陶着每一位在场的学生。谈到人生,我更是钦佩那些真正的科学家,漫漫人生路,谁都想一马平川的摘到辉煌的科学桂冠,谁都想触及科学殿堂最高贵的宝座,可命运总是在折磨着我们,考验着我们,但也正是在这荆棘的道路上培育着我们和教导着我们,使我们更加的成熟与稳健,勇敢和坚毅。人生是永远谱写不完的篇章,如同张张白纸,等待着我们自己去描绘。经历坎坷的PI们也就是谱写的一张张的跌宕起伏的山峦,必将向世人展示辉煌。
可见,Retreat的四天,不仅是放松的四天,更是交流的四天,认知的四天和提高自我的四天,慢慢的体会,渐渐的吸收它的精华之所在。
奥运篇
此时能来到北京,参加Summer的活动,我就不得不提出关于08北京奥运会的话题。2008年中国将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所有的中国人都将感到无比的荣耀与自豪,也正是Summer活动期间,奥运会在中国的北京如期的举行。震撼人心的开幕式,精妙高超的奥运圣火的点燃和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都与整个研究所相容,虽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的盛况,但是8月8号这天晚上,所有的中国人都将又经历一个不眠之夜,整个研究所的气氛如同全体国人一样,期待着中国的复兴与腾飞,它代表了百年来中国人不屈的精神脊梁,他展示了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的美好画卷。
奥运精神同时也在科研的进程中展现,它们都需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挑战极限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奥运会场中所用运动员的拼搏过程都将为我们奉献上一份丰厚的精神大餐,此时他们的风姿将被世人铭记,他们背后的汗水,我们将会慢慢的体会。在科研训练中,就如同赛场上的运动员,在相互竞争与协作中取得成功,他们都是时代的主题和国人的骄傲。让我们高声的吟唱,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的辉煌。
结束语
大二的暑期就如此的充实地度过了,通过六周的NIBS训练为我将来大学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我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真心的感谢NIBS中所有人员,是NIBS给了我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由此我懂得在科研的道路上——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但是我更懂得在科研的道路上——
心有凌云志
无高不可攀
暑期感想
李施军(马力耕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初识NIBS
感受NIBS
岳老师是labmanager,非常和蔼,负责实验室大大小小的事务。实验室里还有戴博,王琛师姐她们也是很优秀的博后。曹颖师姐思路很清晰实验做得很好,也给过我很多帮助。李威师姐是去年那篇science的作者之一,我那天闹肚子,还为我去买药,真是非常感谢她。NIBS的羽毛球顶尖高手杨红春师兄,很有个性的范迪师兄,经常因为体重而被开玩笑的吴师兄,非常努力的佘冀师兄,准妈妈的张扬师姐以及已经离职的何彬师兄都给过我很多帮助。王华梅师姐和王老师在一个课题组也指导过我做实验。实验室成员还有不久前刚回来的孙师姐和墨师姐。
良好的研究氛围和自由、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是NIBS的特点之一。大家的研究热情和踏实的工作深深震撼了我。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经常一起研究,谁的实验出了问题,大家都帮着想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在NIBS,为了science所有人都保持着高效的工作效率,所有人都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还记得杨师兄因为白天有事而通宵做实验的情景,曹颖师姐因为有实验一个人坚守Malab而放弃去retreat的机会。
在NIBS可以经常听到国外科学家的report。还有Progressreport,labmeeting也是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思维的碰撞在这里尤为精彩。Labmeeting上,主要是轮流汇报各课题小组的工作,大家对其有任何的疑问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无疑NIBS是自由的平等的,在交流和争论的时候没有PI和学生的区别。
NIBS国际体制式的管理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后勤保障机构和行政团队都是为科研而服务。研究生部和蔼的李老师和刘老师,食堂的师傅,负责的保安,勤劳的阿姨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的工作
我主要是参与了王老师课题组用reversegenetics方法研究functionofgene的初期工作。刚开始从提质粒,酶切鉴定做起,还行,但有时酶切得很不彻底。做genomeDNA的目的gene的PCR很郁闷,在这项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上出问题,后来才逐渐走入正轨。参与和了解了构建载体从而转基因进行互补分析的过程以及从DNA水平和RNA水平鉴定有T-DNA插入的纯合子的过程和其他的一些工作。刚开始看paper,真是很痛苦,在NIBS没有购买中文数据库,想了解一下中文的背景知识也很困难,但可以直接上外网。随着自己读得多了,渐渐的也就好了起来,nature、science不再那么令人害怕。刚开始听讲座也是一样的,NIBS的讲座真是宝贵的财富。第一次参加labmeeting也不大听懂在说什么到后来逐渐的了解,自己真是收获了不少东西。
难忘retreat
在云佛山度假村,听报告、看poster之余,丰富的娱乐活动也是一剂极强的调味剂,有各式球类、游泳、骑马和卡拉OK大赛等等。卡拉ok大赛保留节目晓东唱歌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
Acknowledgement
感谢马老师给我这次机会!
感谢王老师的辛勤指导!
感谢师兄师姐的关心和指导!
感谢实验室的每一个人!
感谢其他所有的summer,愿我们友谊长存,感谢NIBS的每一个人!
难以忘记实验出错,一遍遍地重复最后拿到结果的喜悦,难以忘记labmeeting上大家讨论问题的情景,难以忘记和PI面对面时的激动和收获,难以忘记老师、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难以忘记在retreat时大家一起看poster、听报告的情景,和师兄师姐们一块打球,K歌的快乐,难以忘记这里的点点滴滴------
回去我还要很好的总结,忙碌和紧凑的生活,许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沉淀。我相信自己将因此收获更多,我相信这将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祝福NIBS,祝福所有的人,让我们放飞梦想的翅膀,展翅翱翔。
暑期总结
廖雅成(王晓东实验室)
同济大学
一楼右转,走过两侧挂有微笑照片的墙,推开贴有倒福字的门,披白大褂,戴好手套,擦上酒精,开培养箱,取出细胞,推上紫外灯开关,培养基水浴锅上热好,准备好喂我的细胞,准备好这个夏日在NIBS的最后三天。
“养细胞是一种责任。”来到NIBS的第二周,我分到一盘属于自己的细胞,开始了暑期的实验旅程,也开始了第一次属于自己的责任之旅。我开展实验的前提是必须把细胞照顾的好好的,否则它不会买我帐让我出结果。于是每天早晨惦着它饿着没,饿的话帮它热上早饭自己再去吃;惦着它什么时候长多了空间不够使了,帮它分出新的空间让它生长;年会四天担心不能照料把它冷冻起来,回来后又高兴的看到复苏后小细胞们活力如初,茁壮生长。当它长得不好周围出现小颗粒时,紧张万分以为它造细菌感染命不久矣;得知小颗粒只是分泌颗粒细胞仍然健在后,长吁口气决定要更小心的对待它。小小癌细胞不仅仅是实验材料,对我来说更是种坚持与责任,即便再忙再累也不能相忘。
“细节!”实验室里细节充斥了每个角落:离心时EP管盖的朝向,培养基拿入超净台前的消毒,用好仪器登记簿上的签名,实验记录本记录的规则…实验操作上一小步细节上的失误可能让整个实验失败。第一次在96孔板里种细胞,担心细胞不均匀,便自作聪明前后左右晃动板,结果细胞不仅没被我晃匀,反倒全集中到孔的边缘,致使处理后药物不能有效作用于细胞,细胞死亡数少。第二次在96孔板里种细胞,没有摇,但是加药处理后摇晃不充分,致使对照组DMSO局部浓度过高,细胞死亡数多。一个简单的摇与不摇之间,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好坏。
“Controlisneverenough!”
“Thinklikeanonion.”
“Don’tbeaMickeyMouse.”
“Training,notaccomplish.”
“FindyourWilkinson.”
“Treatyourseminarlikeaperformance.”
睿智而幽默,平易近人,热情而充满活力,这些词都不足以描绘王晓东老师的人格魅力。他总是用幽默而智慧的话语,简单却深刻的故事,讲述给我们一个个科研与生活的道理:要像洋葱一样思考,因为洋葱是有层次的;要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困惑与想法,说不定他就是启迪你思路的Wilkinson;研究的过程并不是只为了accomplish,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training,为以后更长的路打下基础……记录下的话语可能有些我现在还不能很好理解,有的才刚开始有些模糊的感觉,但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找到了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这六周来,最要感谢的是人又好能力又强的何苏丹师姐,总是面带微笑耐心的指导我们的实验,关心我们的生活,还有知识渊博的陈涉老师,有可爱笑容的王涛师兄,和善热情的王敏师兄,优秀的榜样鲍梦寒,几次帮助我的张财,教我杀人游戏帮我融入社会的小龙师兄,谢谢你们!这六周来,被时刻关心我们生活的李学真、刘喜梅老师所感动,让summerstudent有回家的感觉。最后,并肩走过这一程的朋友们,祝愿并坚信大家明天会更好!NIBS明天会更好!
NIBS的夏天
林侃(李文辉实验室)
中山大学
来NIBS之前,已经从师兄师姐们的口耳相传中得知国内诞生了一处盛产CNS的地方,此处居住着一批大牛,提供了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科研环境,而这里的学生们也都是正在成长的小牛。这个“牛棚”的名字就是:NIBS。
幸运的在这个夏天有机会到NIBS一睹大牛们的风采。由于个人原因,当我飞到NIBS时――培训已经开始半天了。在饭堂偶遇李老师,对于我的延误,他连说没关系,甚至没有多一句的责备。他的亲和力和和蔼的态度都让我感到舒适。接着,在李老师的指引下,我穿过明亮的走廊,来到实验室。一路上,成排的低温冰箱、许多叫不出名的仪器设备、还有来来往往忙碌的实验人员,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这才是我心中现代化的实验室。进到实验室,很快李老师给我讲解了他的安排,并给我布置了属于自己的课题,由此拉开了在NIBS夏天的序幕。
课题中我承担的部分并不复杂,主要是进行定点突变HBV的C基因和X基因,转化并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以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这些操作,虽然在医学院看师姐作了许多遍,但是当完全由自己独立来进行时,就出现了许多节外生枝。问题首先出在转化效率非常低。此前的一天,师兄告诉我,转化质粒明早你会发现它呼啦啦的长的密密麻麻,一般是用来增强信心的。结果,当第二天早上,我打开温箱时发现,6块平板只长了6个菌落(其中有3块板一个菌落都没有),有多打击就不用说了。之后考虑是否浓度不够,就增加转化的质粒量、用离心过的菌液再次涂板,没有任何好转。无奈之下,直接将这6个菌落提取质粒,测序。幸运的是,其中居然就有突变成功的C基因。而之前有师兄做过转化,虽然转化的菌落不少,但是没有到筛选突变的克隆。或者这也正是作科学的魅力所在,你不会知道看似失败的表现下是否孕育着成功。后来用商品化的感受态进行了同样的转化操作,效率高了很多,找到了当初的主要问题所在,同时转化的质粒是开环、片段较大,也导致效率低;也终于证明了自己转化操作的“清白”。
而在后来的提质粒过程中,又出现了怪事,用同样的中提试剂盒提取C基因和X基因突变菌株的质粒,C基因没有问题,但是X基因却提不出来。幸运的是,就在暑期培训即将结束之前,最后终于通过转化到stable细胞中使得对2个突变基因的中提全部完成。虽然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实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设计实验去发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何去解决,体会到了对照对于生物实验有多么重要。
在培训过程中,真切的感到NIBS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流的环境条件,实验设备之类的自然不用说,进口仪器、一次性用品……夸张一点说,就是直接往下水道里撒钱。后勤服务条件也是我参观过的国内外大学、研究所中首屈一指的,干净到发亮的地板、总是弥漫着淡淡香气的走廊、及时的后勤服务、人性化的行政管理还有月月亏损的社会主义食堂,后勤工作人员所呈现的服务正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一切为了科研,为了最好的科研。他们的周到服务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不必为任何的生活琐事烦恼,全身心的投入作科研。
值得一提的还有研究所背后的小湖:静思湖。静思湖很朴素,安静的躺在研究所背后,坐落在垂柳的怀抱之中。饭后静思湖边的漫步是最令人惬意的休息。当日落之时,湖边不知名的紫色小花倒映在湖水中,我敢说这比得上世上最美好的画卷:静谧而和谐。小白楼边的杨树林小道和一旁开阔的玉米地相映成趣,构成了北方乡间特有的美景,在这样的环境里做科研,真是一种享受。
如果不是经历过这种“与世隔绝”的培训,我不会相信自己可以两耳不问窗外事的生活;到后来发现自己已经爱上这种纯粹,一心只想学术的生活。如果不是遇到李老师,我不会体会到科研能够带给我这么大的快乐:从第一天和李老师交谈开始,他话语中最常出现的“有意思,interesting”,他谈起病毒时的眉飞色舞,他对科研的热情都深深影响到我;让我也感染上了“science”这种奇怪的病毒,对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来到NIBS,我可能还会对自己能够用3天复习完一个学期的内容并得个不错的分数感到沾沾自喜;在NIBS,我开始疯狂查资料,希望弄清自己每一个操作的原理,弥补自己三年的缺失。如果不是听了饶毅所长和施一公教授的座谈,我无法扫清三年来心中对生物的迷惘,找到自己的追求。
NIBS的这个夏天,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生物、对科学的认识,重塑了我对科研和事业的看法,给了我三年大学生活中都不曾遇到的冲击。我想这六周的培训,对于实验技术上的提升、实验经历的体验固然重要,但是对我思想上的影响才是最值得宝贵的。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科研氛围,在这里我真正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今后拼搏的动力。
发愁怎么度过这六周培训的情景似乎还未远去,今天就已经要和NIBS不舍的说再见了。这种不舍,对于没有亲历过NIBS的学术生活的人来说,可能很难有这么深切的体会。很庆幸在奥运之年被选入参加NIBS的暑期项目,在这里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师长一起度过了这个特别的假期,或许这也是一个将改变我一生的假期。
NIBS的夏天,值得我一生铭记。
最后,祝福NIBS……
即将离开的日子
林珑(张宏实验室)
安徽大学
今天是8月18号,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无法形容自己从大屏幕上看到他黯然退场时的心情,只觉得望向窗外,本来很晴朗的天气现在看起来竟觉得压抑。他暂时离开了他的赛场,而我们也即将要离开nibs,离开我们亲爱的室友,离开来到这的所有summerstudents,离开实验室的师哥师姐,离开红色的实验楼和白色的小二楼,离开在这40天里一起哭过、笑过的地方,离开将在脑海中永远留下记忆的nibs。
想说的东西很多,一时不知从哪说起。害怕此时的心情不受理智的控制,但又很想找个发泄的渠道,想到哪说到哪吧。
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张宏老师的实验室,与对面的王晓晨老师一样,同用模式生物C.elegans做为研究对象,主要做遗传。很好玩的虫子,1mm长左右,浑身几近透明,显微镜下一扭一扭的前进。如果是mutants还会有各种不同的表型,运动不协调的,又胖又短,发育过程异常的啥的。从边看一些basicknowledgeaboutworm,边看paper知道其他人怎么做,边练习basic挑虫子技术开始,一步一步的逐渐了解了实验室的各个group都在做什么,怎么做,跟着师哥师姐后头问东问西,然后老板从欧洲开会回来后,又跟着师哥做geneticscreen,我对那小小的虫子兴趣一天一天增加。然而,一个不小心,在最后的十几天里,由于意外受伤,我不得已离开了我的虫子,遗憾不已,我想以后终有机会继续做完的。
出实验楼,经过旋转门,运动着的门打上了我的脚,只这么一下,就缝了几针,足足在轮椅上坐了10天。
在医院照x光,打破伤风,缝针,挂水的时候,很难想像没有陪着我一起的summer,没有亲爱的室友,我的日子该怎么过。
受伤期间他们把饭菜端到我的面前,放下自己的试验来照顾我,辉莹帮我洗了换下的衣服,李丹专门从宿舍搬出来陪我一起住在试验楼,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
王所、智所、张老师的亲切关怀让我感动;李老师,刘老师考虑到我行动不便,更是专门给我找了轮椅,把我安排进试验楼里住着;高邵荣老师的妻子特别耐心、细致的定期帮我换药。
还有很多人,梅坤荣,叶瑞强,叶涛,廖雅成,孙汉资,石玮,孙同君,李俊师兄,小龙师兄,培国师兄,海燕师姐,很多出入帮我开门,让我先行的不认识的师哥,师姐及工作人员……
有了你们,让我更深深感觉到nibs大家庭般的温暖,这11天轮椅上的日子也不再那么难过,而成了永久的一段宝贵回忆。
希望不久就能再次看到刘翔在跑道上自由的奔跑,看到他灿烂的笑容,希望nibs越来越好。
夏花一样绚烂的日子
——NIBS暑期实践总结
刘超然(罗敏敏实验室)
NIBS的实验环境非常好,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最一流的设备,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实验台面和休息空间,而是这里的防护意识。在这里做实验会有橡胶手套,EP手套,需要时还提供口罩。第一天做实验,学姐就反复强调,实验室中的哪片区域是被污染的,要格外小心。而且休息区是相对独立的,给予了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至于垃圾的分类和环境的维护意识更是一开始做实验就灌输于头脑中的。
总之,在NIBS度过的这六周日子,和我之前的生活截然不同,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新奇的,都是充实的。我想它势必成为我2008夏天最绚烂的回忆。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罗敏敏老师,指导老师吴芳师姐,实验室的全体师兄师姐,那些和我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的其他暑期学生以及所有后勤保障人员。正是有了他们的谆谆教诲,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构筑了这段如夏花般绚丽的日子。
最后祝愿实验室和研究所的明天会更好!
Summer'sSummer
刘楠(柴继杰实验室)
Summerstudents,一般都被大家简称为summer,比如说,你怎么把离心机搞成了这个样子,你是summer吧?
summer们的2008年的夏天,是个精彩绝伦的夏天,终生难忘的经历,一生的财富。
刚刚到所里的几天里,我开始想,为什么自己的大脑不是八核的?一边是师兄给的project,一边是王所长交给我们的BrainExercises,还有我所感兴趣的StructureBiology,Signaltransduction,还有免费获取读之不尽的science、nature全文,当然,还有面试。
这一刻再回想起来在NIBS的夏天,感觉自己就像来到世外桃源,潜心修炼以后,惊奇的发现了自己巨大的进步,于是我更加地喜欢这里。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NIBS!感谢NIBS的一切,研究生部的李老师,刘老师,所里的PI们,实验室所有的师兄师姐,所有SummerStudents,还有餐厅的师傅们……
在NIBS,每天都有感触,透过每件事,都能有所体会。
我所在的小组以胚胎干细胞为主题,由高绍荣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一起讲解自己选定的文献,并请高老师为我们答疑。经过阅读很多篇精彩的文献,多次的交流,我们对这个领域前沿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共同研究,提出了一套实验方案。
这个活动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体会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文献,更不可能去兼顾其他的领域。虽然罗博号称他一月读完了某领域的500篇文献……
NIBS一年一度的年会更体现了PI们对交流的重视。今年的年会在密云的云佛山庄举行,据说是王所长特意等summerstudents到了以后才举行的,可见王所长对summer们的关心,我们summer还有幸住了几天总统套房。当然今年奥运会的举行给年会举办带来了很大阻力,也不知道温总理究竟给这个数百人的集会签了字没有。
施一公老师可以说是这次年会的一大亮点,他发现了一种尚不能确定的奇特的机制,真核细胞中最重要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与一种特异辅助蛋白共同存在时,辅助蛋白产生一种非常规的极低的ATP酶活性,水解一个ATP后,此丝氨酸蛋白酶竟然依靠能量变构为酪氨酸蛋白酶。
讲座后施一公老师的旁边始终围满学生。在与summerstudents的见面会上,施一公老师展现了他谈吐风趣,年青活力的一面,他的讲话很有感染力,直接导致与summer见面一结束,50多个summer一哄而上围住了施一公老师。
年会给我们summer的感受是,这里有开放的学术环境,有很好的学科互补,有很多难得的人才,有以人为本的关怀,这是我向往的地方。在NIBS,我时时刻刻可以感觉到奋斗的激情。这个夏天,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刘瑞(蛋白质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
WhenIfirstbrowseNIBS’website,Iknewrightawayitwasforme!Myacademicperformance,strongloveforbioengineeringplusmydeterminationgivemeanopportunitytobeamemberofSSTP.Andithasnotonlyenablemetorealizemymostcherisheddreambutalsoputmyselfinamuchbetterpositiontoconductmyownresearchinthefuture.
记得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被nibs深深感动,一切为了科研!一流的建筑,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PI,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行政与后勤保障,一流的一切!这种深爱应该被定义为一见钟情吧。
Part1研究所部分:
门禁卡——我们不是NIBS的客人而是主人。可以随时进出实验楼,特殊实验室,仪器室,当然也是饭卡,或许最开始的几天我们的身份会被一眼认出,不过一周之后我们俨然已经成为这里的一分子了,其乐融融。
来蛋白质中心报道的时候,正好遇到老师在做实验,就把我交给了那个久仰大名的小龙师兄,现在想起来最开始对他的敬畏真有意思,他以最快的速度给我准备了所有我即将要用到的工作学习用品,甚至花露水,电蚊香都有准备,心里感动啊。另外,有自己的学习工作空间着实让我高兴了一把,接着就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实验室,震撼!宽敞的实验室,干净的试验台,所有的试剂全部按照字母顺序一字排开,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不同温度的冰箱,不同精度的天平,随处可见的一次性橡胶手套盒,kimwipe纸巾,各种规格的进口枪头和移液枪,唾手可得的各种水….隔着仪器间的玻璃看到了三台先进的生物质谱仪,分别为QSTARXLLC/MSSystem(AppliedBiosystems),LTQ质谱仪(ThermoElectron),AutoflexIITOF/TOF质谱仪(BrukerDaltonics),这让人难免产生心驰神往的感觉。
第一次在餐厅吃饭,身边的声音基本上全是science,我很惊讶,这难道就是那种做科研的境界?science真是无处不在!
Part2实验室部分:
记得从年会回来的那周,小龙师兄找我谈话,说了很多,从对我的期望到对我的失望,流泪之后重新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我把那种挫败和愧疚藏在心里,继续坚持自己的实验,鼓起勇气坚定信心,接下来的结果就令人欣慰的多,当开完labmeeting后决定继续学习LIFT的时候,心里才舒坦了下。
实验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当你真正沉浸其中的时候,会无比兴奋。刚来的时候陈老师问我对科研的看法,我天真地以为科研就是无休止的实验,现在我感受到,科研就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饶所在给我们的mentalexercise做指导的时候说,努力做一个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只是那个会解决问题的人,做科研的共同点就是要有缜密的思维、充分的想象力、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严谨的做事风格…
Part3年会部分:
密云山庄的度假,收获甚多。
来所里的第一天王所问过summer觉得NIBS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人说是年轻,有人说是宽松和自由,有人说是平等……最后,他说,因为这里有最好的summerstudents。确实,来这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优秀学生交流,是一种高层次的交流,我们谈理想谈人生谈身边的一切,深切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和心中跃跃欲试想要腾飞的梦想,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为接下来的道路做最理智的规划,结交的朋友会是一辈子的朋友----收获友谊和幸福。
Acknowledgements:
感谢NIBS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供我们学习和交流;
感谢李学真老师为我们安排好的一切,包括生活、学习等;
感谢蛋白质中心陈涉老师给与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
感谢蛋白质中心的各位师兄师姐:
小龙:top10非全奖不去哦,功成名就时候回来继续造福NIBS!
李宏;注意身体,我眼里永远26岁的师姐!
小军:梦想成真!
李玲:漂亮的眼睛,永远年轻漂亮!
小蔡:加油!
感谢这里所有的职工,是大家的热情和责任心承载起无数科学家的梦想,你们辛苦了!
懵懵懂懂的朝圣
———NIBS的际遇
刘志祥(王晓东实验室)
怎样来的
NIBS印象:真正做science的地方,做真正science的地方
这里的人,从PI到graduatestudents,每天想的是science,做的是science,吃饭、走路谈的都是science。经常听到的是:“我认为XX实验应该这样做”;“你那天的方法work吗”;“你对这个怎么看”,诸如此类。所以,NIBS每年能出那么多“CNS”papers、做出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PI们:
师姐和师兄们:
研究所的博士、graduatestudents和technicians个个都是强人,各有特点。我接触得最多的有这么几位:
首先是非常强的师姐何苏丹,看她show实验操作不是技术而简直就是艺术,自如、精致。师姐人非常好,尽管她自己很忙,看到我实验基础很差,还是非常热心地亲自指导我一些最最基本的实验,甚至教我怎么开EP管既方便又不会污染,真是惭愧啊。师姐做science思维非常敏捷,实验的东西,没有她不知道的,有什么不懂,问她准会豁然开朗,但我还是问得太少了。连老板都经常评价师姐说,他想到的,师姐一般都想到了,师姐想到了的,他有时还没想到。原来这就是名师出高徒。师姐对大家都特别好,还请我们大家吃饭,有时还询问一下我们summerstudent的生活,我实验做得很烂,她总是鼓励我说没关系。总之是非常nice的,我对她非常感激。
然后是王涛师兄,平常总是有笑容的。我们做实验找不到kit呀,reagent啊什么的,总爱麻烦他:“师兄,那个xx在哪里呀!”他就会急忙跑来:“在这里,我给你说……”,然后把东西精确地找出来,有时我不长记性又忘了,他又会跑来拿给我,一点都不恼。经常鼓励我们:“哎呀,你那个,我跟你说,没关系的。”我们都很喜欢他。
还有一个师兄是王敏,他在实验室做技术员,实验做得非常好,什么都会,非常聪明、好学,学新东西很快,人非常好,我们以前是医大校友,所以很投缘,他教给我很多东西,我觉得他以后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博士的。还有实验室刚来不久的张财师兄,做事情很认真的,经常微笑一下。
提到师兄当然不能漏掉龙承祖,重庆人,传奇人物,大家都叫小龙师兄,在蛋白质组,非常之搞笑,说话极快而风趣,不管是谁都可以聊一大堆,实验又暴强,没办法,太神奇了。
Summerstudents:
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都非常有趣,各有性格,熟悉的有文静而聪明的廖雅成、智商和我一个级别的林珑、经常乱叫我“小蓝”的刘瑞、刘超然、李丹、谭金晶……,还有愉快嬉皮的王朝和林侃(有点思想),懂很多的欧阳和继灿,不太说话的施军……,大家一起很快乐。
我的收获:
在这里我每天都会学到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应该怎样做science:
来自大师的教诲:
Thereisneverenoughcontrols
做science不要心急
功利心不要太重
从这里走出去一个最基本的改变就是你要自信
不要怕问问题,要多问
来自师姐的指导:
首先要保证你的结果是(solid,makesense)可信的,可以用你的结果来作出评价与判断,不要因为你操作的原因而造成错误的结论与判断。
不懂一定要问,这样不但可以少犯错误还可以走捷径。
心中的感动和感激:
我首先最最想要感谢的是王晓东博士,是他给我这么宝贵的机会来Wang’slab接受训练并能亲聆他的教诲,这是我人生最美妙的际遇。非常感谢老师。
其次要感谢师姐何苏丹,师兄王涛和王敏给我的帮助、指导和鼓励,是他们的亲切与热情使我很快融入NIBS的生活中来。
感谢李学真老师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付出和安排,让我们在NIBS度过快乐的每一天!
祝福NIBS!愿NIBS更早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暑期实习心得
——收获之旅
卢珊(朱冰实验室)
南开大学
六周过得真快,转瞬间实习已接近尾声。这样一个暑假,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回忆,所以我特别感谢NIBS给了我这个机会。在这40天中,我没有一天会觉得空虚,因为每一天都在收获,在进步,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很充实。
想起自己刚从拥挤的205公交车上下来,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空空旷旷的马路,感觉很舒服,这与脑海中想象的NIBS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走到大厅中,有和善的前台哥哥解释手续,同时由于我住在小二楼的二楼,保安哥哥还帮忙提行李,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感动。当天晚上和偶遇的summer一起去实验室参观,又恰好找到了南开的师兄。所以从第一天起我就对NIBS产生了好感。
从第二天起,我们就进入了实验室。由于在大学期间,我很早就进入了实验室,本以为生活会和以前差不多,然而发现这里有着不一样的理念,尤其要读大量的文献,所以刚开始我就感觉到有些吃力,论文我曾经也读过,但从没有这么大量的读过。在师兄和师姐的鼓励和监督下,经过了半个月后,我阅读文献的能力大有提高,这是我一个重大的收获。另外,在做实验上,我以前也算作过比较多的实验,但是做实验时总还是有些浮躁,总想快点出结果,反而由于未考虑全面出现小的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于是陈秀珍师姐就告诉让我先把实验停一下,好好考虑清实验的步骤和每步的目的,从而达到心中有数这样犯错误的机会就会下降很多。还有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验室中感受到了对思考的重视,这在以前的学习中确实没有足够重视,这使我感到了科学的真髓,觉得自己真正的感到了科研的魅力。而且经过了六周,我觉得自己已经熟悉了这里,并融入了实验室之中,和师兄师姐建立了很好的友谊,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收获,这永远是我值得珍惜的友谊。
年会的经历是不得不提的,饶所和施一公老师的座谈也是不得不提的。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感受那种思维的碰撞,目不暇接的讲座,各种类型不同领域的思想,每个PI都在讲着他们的故事,这是一段思维高度运转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听报告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来自听懂了多少,因为自己的基础知识并不那么充分,而是在于对这一段实验故事的认识和思考,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学习这些经验及探索的方法是科研中极其重要的事。饶毅老师和施一公老师的谈话也是此行的重大收获之一,这两位老师诠释了科研人的追求,深深感染了我,我还记得他们的话——感兴趣的东西要去查文献,坚持自己的兴趣。另外就觉得在年会期间过得很开心,吃得很happy,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完讲座后在餐厅外排长长的队,盛得满满的盘子,热热闹闹的餐厅。
写了上面这些话,我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再怎样讲可能也讲不完。最后,真诚得祝福所有的人在未来都幸福健康,所有的summer们一路顺风……
在盛夏感受生命科学的天堂----NIBS
梅坤荣(张跃林实验室)
其实这里的气候很凉爽,说是盛夏,不仅是指08年的夏天在这里度过,更是指这里的一切如同盛夏的生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饶毅所长说,NIBS旨在为做生命科学的人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和紧张活跃的学术环境,她成功的做到了,于是这里便成为了生命科学的天堂。
幽美的环境
盛夏的NIBS格外美。
这里处于北五环与北六环之间,有着郊区典型的安静和宽旷。湛蓝的天空下深红而大方的建筑是我对NIBS的第一印象,尽管在网上仔细的浏览了很多遍,当我站在她的面前时,还是被她的安静与典雅所震撼。周围是绿油油的草地和黄灿灿的鲜花,空气中透着阵阵清新的花香。宽阔的草地上,除了偶尔有工人在剪草外,很少有人的踪影。绕过红房子向后走,很快就可以到达静思湖,微风阵阵,垂柳依依,亭台小榭,芦花隐隐。经过青草地中的石板路,跨过构思巧妙的大理石桥,沿湖而行,且看湖中碎金点点,且赏路边野花氤氲,且闻远处笑语融融,很是惬意。满眼的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舒适的生活
在这里,不用为生活的琐碎所烦恼。
这里的后勤服务非常周到。从洗手间的手纸,到休憩区的沙发,都很完备。食堂的饭菜很好,虽然种类不是特别多,但是口味好,质量高,价格便宜。每层楼都有几个休憩区,整齐的摆放着沙发,茶几,和桌椅。中午,或实验间隙,都可以在这里看看书或者小憩,安静惬意。多功能健身厅里的跑步机,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台球桌是大家常去的地方,PI们说,打羽毛球比做实验还重要。每周一次的电影,瑜伽培训。。。再加上前台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部的老师们热情周到的工作,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可以让你烦恼的生活问题。
浓烈的学术氛围
这是这里生机勃勃的源泉。
除去这里一流的实验设备和环境,和一天到晚的机器工作的声音带给你的强烈的视听感受,让你觉得这是一个生机勃勃,高效运行的机体外,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感受这浓厚的学术氛围: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或聚精会神地做实验,或面色凝重的踱步深思,或彼此激烈的交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验室、休息区、排队买饭的路上甚至是餐桌上都充满着讨论生物问题的声音。PI的谈笑风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是在retreat的学术汇报还是在食堂或运动场,总可以听到PI们激烈的谈论。他们也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或许,进餐时你的身旁正有个PI在静静的听你津津乐道自己的思想。这里除了邀请全世界的生物学大师来做报告,还经常有各实验室Invitedseminar,也有一些活跃的club。总之,在这里,你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都集中到生物科学上,为这里生命研究的欣欣向荣增添一份力量。
PS:深深地感动
Summer期间,我突然生病住院了。住院期间一直有人陪伴左右。手术时,张老师的夫人李老师、徐芳师姐和一起实习的武大的同学陈郡一直在手术室外静静的等候;手术后的第一天,陈郡陪着我住了一晚,悉心照料;第二天中午,研究生部的李学真老师和刘喜梅老师就提着一大堆东西过来看我,下午徐芳师姐便带来李老师亲手褒的鲫鱼藕汤让我美餐了一顿;直到后来哥哥来时师姐和同学才走,而张老师也一直在关切的问候,并给我解决各种困难。出院后,暑期同学都关怀的问这问那,师兄师姐也抢着帮我做一些事情,老师更是为我的面试鼓气……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不得不深深地感动,让身处异地的我感受到了暖暖的亲情和友情,在此我要深深地感谢他们!
结语
李学真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为科研服务的。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了生命科学的天堂。祝愿年轻的她能够更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创造更多生命领域的神奇!
ClosertotheNatureofLife,ClosertotheApexofWorld
欧阳川(邵峰实验室)
浙江大学
再过几天就要离开NIBS了,还没来得及学到更多许多自己想学的实验技术,还没能抽空更加深入地了解所里各位PI的研究,还没走遍静思湖的每一个角落,欣赏完北京的每一处风景,就得走了,有些不舍,有些遗憾,然而更多的是难忘和收获后的喜悦。对我来说,NIBS决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一流的科研院所。
NIBS还是催化剂。在这样的环境中,PI和师兄师姐们的思想得以发生碰撞,产生火花,生成更精炼更新颖更经得起推敲的idea。虽然跟邵老师平时交流不多,但他严谨的思维逻辑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非常明显地给我师兄师姐们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实验室里,我经常会提醒自己要去设置好的positivecontrol和negativecontrol,要多做几次平行实验,要多用几种方法、体系去验证同一个假设,我的思维方式也逐渐跟上了整个实验室的节奏。研究所里经常会有PI邀请来的知名教授来做seminar,我们还碰巧赶上了王晓东所长的一位学生精彩的博士答辩,年会期间更是有幸听到了施一公教授的有关PP2A的演讲,所有的这些经历帮助我们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改进了自己科研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乃至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和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NIBS是一个完整的研究团队,而不是十几个PI的实验室的集合。自由和平等的科研环境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还包括资料、仪器、试剂、质粒、抗体甚至是科研成果,PI之间也常常合作完成projects,整个研究所就是一个大的团队。这点不同于很多高校,一个实验室构成一个小团队,这样往往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不够充分,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拥有同样多的科研经费和好的仪器,研究所常常能比高校做出更多的成果。NIBS内的几个辅助中心――蛋白质中心、抗体中心、转基因动物中心、生物信息中心、影响中心、动植物中心和化学中心为各个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科研成本,缩短了科研周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机构。
就要走了,虽然远离NIBS,远离北京,可是这40多天的经历却让我离科学的真谛,生命的本质走得更近,让我感受到并融入了科研的氛围中,也让我蓄足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感谢NIBS给我这个机会来到这里。感谢邵峰老师、李霆和汪国轮两位师兄对我工作的辅导和极大帮助,让我能在离开之前做出点成果,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紧跟着科学的前沿。感谢袭荣文老师等其他PI对我们学术上和人生规划上给予的建议和辅导。感谢寝室里其他5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好友和第2小组的所有成员,感谢深夜还帮我做实验的谭金晶和王朝、刘瑞等几位好友,是你们让我觉得科研决不是一种孤独枯燥的工作。真心祝福迅速成长中的NIBS能早日站在世界的顶端,带动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壮大,真心祝福各位PI、我的师兄师姐和我的朋友们。
我的NIBS生活
石玮(雷晓光实验室)
无声无息,六周时光已从指间溜走。
习惯了每天坐早上8:00的班车来所里,晚上8:00或10:00或11:30的班车回;
习惯了吃完饭买棒冰吃,还是冰工厂山楂味的;
习惯了天气好的时候在静思湖边闲庭信步,拿馒头和假馒头喂那些肥硕的鱼,拿牛奶和香蕉喂狗妈妈和小狗;
习惯了有lecture的时候拿上笔和小本去会议室,锲而不舍地听多半听不懂的学术报告。
不知不觉,我已习惯了在这里度过每一天,习惯了成为NIBS的一员。
Life’ssimple
Leigle~
Leigle,即lei+google,是年会时候我们的poster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吧,颇具代表性。
身为大一学生的我,能来到传说中的NIBS,来到传说中的最年轻PI雷博的实验室,内心的澎湃可想而知。迈入这幢红色大楼,心里除了激动,还有不止一点的担心,毕竟,我知道的太少了,什么都不会……然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还有雷老师,都非常好,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吃饭聊天,一起逛静思湖。
有经常号召和带领大家去吃饭的大师姐,带糖葫芦给我吃的小陈师姐,带我跑上跑下办各种手续的manager小明师姐,经常笑得很奇怪的XiaomingWang,说话真实率不到10%的老千,名字缩写跟我一样的绍伟,一头晕难受就说气压低的李丹,很瘦很好学的吴敬军,还有爱聊天爱跑步爱唱歌的雷老师:)每个人都好好。
我的遗憾
遗憾,最大最大的遗憾,就是……实验室还没有修好。
貌似就要修好了,而我也要走了。
由于施工效率、奥运管制等多方面原因,我终究还是没有机会动手做实验,太遗憾了,真的无比向往戴手套穿白大褂通宵做实验的感觉啊。
不过,在这里我见到很多只听过没见过的仪器,还无比兴奋地跟核磁共振仪、质谱仪合影~还是学到很多的。
最后,不得不离开了,非常非常舍不得。
暑期实习心得体会
孙汉资(罗敏敏实验室)
早上起来来到实验室,习惯性地去看昨天转化的细菌长得如何,看着六周前还完全陌生的实验室,不由得想起了六周前只知道背着书包在实验室闲逛的我,想起了第一次没戴手套冲进EB区被师姐批评,想起了第一次与罗老师讨论时知识面不足的窘迫,想起每天PCR,电泳,回收,连接,转化的五点一线。是的六周很短,短的让人很难察觉到它的流逝;然而,六周又很长,长的我可以接触到如此多的知识,受如此多的训练,认识如此多的可爱的人。
除了实验以外,来NIBS给我的第二个最大印象便是NIBS的生活,完善的后勤,周到的行政,每天看到智刚副所长忙碌的身影,我才明白NIBS办所宗旨中的那句话:为科学家提供最宽松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优良的伙食,干净整洁的大楼,安静轻松的休息室,无时无刻不告诉着你,只是一个做科研的地方,一切为了科研,所以NIBS每年数不胜数的高水平文献产生,也就很自然了。
年会永远是NIBS的亮点,在四天里面,我第一次住上了总统套房,第一次看那么多科学家的讲座,第一次打保龄球,第一次听所长在卡拉OK大赛上献歌,总之,对我而言,年会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的盛会,更是一次我开阔视野的绝好机会。
最后,祝所有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人幸福快乐。
暑期心得
孙继超(邵峰实验室)
自从nibs建所以来,凭借着其大量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生物学界耀眼的新星。在五月份接到nibs的暑期培训录取通知时,我就感觉到这个暑假一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假期。
7月13日,当我刚进入实验室,就被这宽敞的实验室、先进的仪器所震惊。一想到今后六周都要在这么先进的实验室里学习、工作,就激动不已。这是我的第一感觉,接下来的开学典礼、各种Seminar、实验室组会、研究所年会、实验科研训练,让我对nibs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里所发表的出色的论文,是建立在研究所一流的导师、先进的设备、高效的管理、优秀的学生基础上的。
我选择的邵老师实验室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实验室,这里有主要的研究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向外发散,扩展到生化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结构水平,以期望对问题有一个充分的研究和认识。这里其他的21个PI所领导的实验室也都建立了完善的体系,我想这些都是中国生物快速发展的关键。
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邵老师了,来之前我就听同学说邵老师思维很开阔,跟他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我们每周都要开组会,简要回顾自己一周做了什么、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然后大家开始讨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邵老师也会参与讨论,他总能一下抓住我们思维当中不利于科学研究的漏洞和错误,并予以纠正,每一次组会我都会收获很多东西。还有每周两次的工作汇报,每次一名学生给talk,这时就是考验信息搜索、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答疑完了之后,邵老师就会总结怎么表述,PPT怎么做才会让别人更清楚。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要能做出东西,还要让别人清楚地理解我们做的东西。
Summerof2008
孙同君(李夏璐实验室)
引子:2008SummerOlympics在北京举行;这个夏天我来到了北京,不是看奥运,更不是参加比赛,而是参加2008summertraining……
武汉大学-武昌火车站-北京西-320-运通205-NIBS,辗转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带着一份好奇和喜悦,我走进NIBS的大厅。在前台我受到了友好的接待,并联系上了李学真老师。她很热情很耐心的给我发放门卡、选择T恤、帮我准备暂住证的资料等等。我感觉这里的工作人员真好,想到家一样。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管理和后勤的宗旨是:一切为了科研。
到达的当天中午,我和同学(石宇鹏等)带着好奇把整个实验楼给看了一遍,感觉实验室好大啊,而且设计的很人文化:实验室和办公室分开,公共仪器放在中间的房间;每层楼两侧都有休息区,有冰箱、微波炉,一楼还有餐厅和健身房……
7.14号开营的那一天,李老师把我、陈琪和杨威(三个summers)叫到一起,她先给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背景:转录和剪接偶联的分子机制,R-loop的形成与基因组的稳定性……又推荐了几篇Reviews给我们,并系统的给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目前正在做得课题,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即将加入的科研工作。接着,她给我们三个分配了小课题,并让杨帆师兄给我一些指导。
有一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做好实验记录的重要性。
在杨帆师兄的帮助下,我很快做好了cometassay的准备工作;他又和我讨论了可以优化的一些试验条件;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遇到很多问题,失败的经验要比成功的经验多得多,一点试剂一个小的步骤出了问题,整个实验就受到影响了,甚至是完全失败,所以我认到了总结教训寻找原因的重要性,不应该盲目地反复重复。
杨帆师兄做事很认真,为了分析质粒酶切后的条带,他教会我如何根据质粒构建的元件来拼接成完整的序列,分析酶切产物的条带大小时连一个碱基也不放过。实验室的其他师兄师姐都很好,对我们summer也特别的照顾,特别是刘杰师姐,作为实验室manager的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实验物品、设备和一些操作指导。
平时的seminar和每年一次的retreat,增进了学术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对科研的兴趣;在实验中,我们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总之,在NIBS,我感觉收获很丰富。
最后,建议以后的summer进实验室前先把读几篇PI的papers,了解一下实验室具体的研究方向;另外,在summer期间,要坚持每周至少要读一篇paper,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师兄师姐。祝愿下届summer更精彩,祝愿Li’sLab的明天会更好。
感谢:
感谢NIBS提供summertraining的机会。
感谢Li’sLab的所有成员。
感谢NIBS的管理和后勤人员,特别感激李学真老师为我们summer所付出的劳动。
暑期实习感想
——NIBS的抓拍瞬间
谭金晶(抗体中心)
入所
和所有人一样,NIBS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偏僻,宁静。这种地方就是能让人心无旁骛的做科研。但生活能不能保证,我倒不敢想象。可后来的6个星期,让我见识到了强大的后勤队伍,无微不至的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保障着我们的舒适生活。没有他们,研究所只能成为一个“荒野乐园”。所以在这里也要对他们说声“谢谢啦~”。
工作狂
来了这里以后,发现宿舍真的只剩“提供个睡觉的位置”这一个功能了。每次深夜回宿舍时,站在小白楼上凭栏望去,NIBS的科研大楼依旧灯火通明。一个去邵峰实验室的summer告诉我说,我们实验室只有在12点之后才不显得那么拥挤。他是我在NIBS结交的朋友圈子里最忙碌的一位。某日见他终于悠闲下来,问他,实验做完了?他笑答,嗯,今天要开紫外清洁实验室,所以我没实验做了。……我以省略号作答。虽然忙碌,但大家都是怀着饱满的热情在做科研,那份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热情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NIBS里的人都是“工作狂”,大家热爱工作,甚至是醉心于工作,享受工作。
年会记
在研究所里的前2周,一直都是呆在自己所属的抗体中心,忙碌着一边跟着师兄师姐们做实验,一边学习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在年会才有机会一睹PI们的庐山真面目,甚至近距离接触王所、饶所和施一公等大牛们。其实“大牛们”也并非高高在上,冷若冰山的让人望而却步。座谈间施一公和饶毅老师给予我们这些在大学里梦想着未来的孩子们许多忠告,许多建议,还有许多鼓励。
团结力量大
最后再回头看一眼NIBS
暑期心得体会
陶若婷(饶毅实验室)
我很高兴能够获得这次参加NIBS暑期培训的机会,然而在培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最为深刻的体会是我还远没有准备好,现在的我依然缺乏太多的知识和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探索者。
按照我最初对于大学四年的计划,正是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进入一个实验室开始着手学着做些东西。从入学开始我就基本上确定了自己希望在脑科学神经科学的方向发展,但学校里研究神经的老师却非常之少,于是我申请了饶老师实验室的暑期培训。尽管之前跟NIBS的师兄师姐稍微聊过几次天,但自己进了实验室后还是觉得做研究这件事情与想象的有太大不同。这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第一次进入一个实验室的缘故,也可能是NIBS的实验室风格和学校的实在不同。之前我身边的同学们总是由师兄师姐指定一个小课题做,作为他们课题的一个部分,不断听到同学们对于实验的各种抱怨而在这边,没有人逼着我们去做什么,饶老师总算是说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多看点东西,自己提出一个方案来就可以动手做。于是在这边这么多天唯一做了的一点点事就是跟师姐学了几个很基础的实验方法。然后就开始深切的体会到我自己的准备太不足了,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就还差很多,而且还有许多的基础学科没有学,要这样就开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也不是说做就做得出来的。所以开始给自己拟定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希望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点自己的想法。
最近,终于开始和一个同学一起想尝试着进行一些行为学的实验,不得不承认,尽管不知道能不能像想象中的那样得到一点点结果,但我还是对此非常的兴奋。我想,在NIBS,我能够体会到比在学校更多的学术上的激情。
这一个多月来实践的东西我做的很少,但我想更大的收获是做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从最浅的方面,实验室的规范是不可以忽视的,比如简单的戴手套和穿实验服还有保护仪器,完全不像学校里那样的随便。做研究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至少对我或者实验室的一些人来说,这无非是一个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的神奇的探索之旅,就好像跟着几只蚂蚁的足迹去找蚁巢,然后坚持着不断循着线索挖掘,终于才能够看到藏在最深处的蚁后。只是这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具备的是强大的驱动力和恒久的耐心。
我觉得NIBS真的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学术环境,有这么好的设施和管理,能够让人专心的做东西,而且能够让人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而且能够让人保持对学术的强烈兴趣。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年会,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科研的追求。或许做科研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在单调背后,科研工作者依然在享受着许多属于自己的乐趣。
我想暑期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将来的路可能应该怎样走,也让我意识到了许多现在我需要立即开始做的事情。如果在大三结束后的暑期我还可以获得NIBS暑期项目的机会,我想我会不再像现在这样外行,希望那时的我能真正的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缤纷暑期@NIBS
王朝(周俭民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一直不愿意写最后的总结,因为总结也就意味着离开的日子快要到了。6周的暑期生活用“缤纷”二字来诠释最贴切不过了,在这里我经历了一段快乐的日子,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
祝愿NIBS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乘风破浪,成为中国生命科学的领航舰!
有感于NIBS暑期训练计划尾声
王家石(抗体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理科试验班
来到NIBS接受这个暑期培训,我们的目的勿庸置疑的是来学习:来感受世界上先进的实验理念,领略世界上先进的实验技术,学习使用世界先进的实验仪器,但是(尽管我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我在第一天进实验室还是被这里近似于奢华的实验设备所震撼了:各种我叫不出来名字的机器,各种摆设整齐的一次性用品以及那管理有序的实验动植物房,同时心里为自己这个假期的选择而暗暗庆幸。
从我自己的角度说:
然而真正开始做实验并不是我想想中的那么简单。我们抗体中心的指责很明确,那就是准确、迅捷地为各个实验室提供多克隆抗体,这个过程包括偶联,乳化,取血,第一次免疫,取一免的血清,第二次免疫,取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等。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这其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复杂、耐人寻味的过程。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要知道每一步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去了解每一步的道理,前人发展这项技术的原因,并且积极思考有没有改良它的可行的方案。
习惯篇
生活篇
不得不承认,NIBS的生活是简单的,一方面原因是这儿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理想和任务,用来享受生活的时候本来就不多,另一方面就是NIBS的地理位置局限了这儿的人们的生活。但是,在我看来,在NIBS的简单并不等同于在NIBS生活得乏味,因为我在这儿能特别明显的感受到这儿的老师们是在尽一切可能为同学们弥补NIBS地理位置带来的不足,比如在丰富学生体育锻炼上,NIBS楼内设有的2张台球桌,2张乒乓球桌,1块羽毛球场,健身器材,楼外的标准塑胶篮球场;在丰富文化生活上,学生会会定期播放电影;在满足学生需要上,NIBS每周派出的超市班车和每天派出的去上地的班车,和专为园区开通的两趟公交车。虽然我不认为这样的措施算的上完善,但是我相信这儿的老师对于同学的对于生活需求的理解,所以我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生活在NIBS一定会变得更丰富多彩。
实验室篇
由于我们实验室并没有独立的科研任务,而是为了共同的责任的工作,所以,我们实验室彼此的任务没有太大的界限,任何一个人都要承担整个由抗原制抗体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正是这种特点,我领略到了大师姐石小娟的雷厉风行,丁师姐的谨小慎微,李建平的知难而上,王校楠的从容不迫,张红绢的初出茅庐,当然也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对于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于责任用于承担的勇气。此外,我们抗体中心的主任,研究所的行政副所长智刚博士的几次“视察”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总是能一眼就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且说的话让人一下子就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哪些工作应该做但没有做,哪些工作要先做,这大概就是一种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智老师的两次谈话和他一次乒台上的切磋,改变了许多我对于科研工作者的认识,增强了将来我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友情篇
年会特别篇
有机会参加一下NIBS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年会真的很难得,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台上各位实验室主任和特邀嘉宾精彩的报告。虽然对于他们所讲的具体内容难以理解,但是他们在台上的风度和展示出来的简练丰富的报告内容让我赏心悦目。看着一张三维效果图和一个个严谨有序的数据分析表,我体会到了在科学中探索的乐趣和奥妙。当然,各种娱乐活动和赛事使得年会更加精彩。
在这期训练计划结束之际,真心的感谢带我的丁师姐对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抗体中心主任和其他师兄师姐对于我的指点,他们都将是我科研路,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特别鸣谢、悼念和缅怀那些生的光荣,死得伟大的实验小鼠、大鼠和新西兰白兔。
申请总结
温兴(周俭民实验室)
1.科研与科学家
2.我的工作和生活
自己在NIBS做了关于EIN3方面的工作,参与构建四个载体,失败了好几次,但最终成功了。从背景到原理,试验方法,师姐耐心讲解和启发,每一次失败都征求我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和总结,然后改进重复。科学离不开重复和貌似枯燥的东西,也同样离不开时不时地从高处去俯视这些步骤,不断地进步。师姐的乐观和对科学认真是我这40天最大的收获,无论是对于科研还是生活。还记得Retreat前一天我2点多走进实验室,去做实验的某步,一点都不觉累,心里只记着师姐的叮嘱。
NIBS的生活上的确别有一番乐趣,比如下雨的静思湖,就想吟诵俩首诗。安静地只听见雨滴落在湖面,你不是在想今天的比赛能不能进行,也不是试验结果怎么样了,而是想画画,把这美景留住。
2008年,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对于这个国家,还是对于我个人。在重重的困难面前我选择突出突围,在未来的十字路口我没有徘徊,继续不断的去追寻科学在哪里。
感谢周老师,薛丽师姐及Lab所有成员给我的帮助和鼓励。感谢提供这次暑期训练机会的NIBS。
当我走近你
——NIBS暑期总结
吴德伟(戚益军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自从入选NIBS暑期培训的那一刻,这个夏天注定难忘!
Beginningofanewlife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旅途,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首都北京。一下火车,最吸引眼球的便是满世界的身着天蓝色制服的志愿者们,他们的热情让你忘了旅途的疲惫,也让你不由得想起了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能在奥运会举办期间身处北京,也可算作一件幸事吧。
几经辗转,终于见到了期待多时的NIBS:红砖筑成的大楼如卧龙一般,雄伟壮观,颇具现代气息,又透露着几分神秘。就是这里,有着国内生命科学研究最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就是这里,活跃着二十几位年轻而又杰出的PI;就是这里,每年都会有多篇论文paper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她的巨大成就凿实令人仰慕!
走进NIBS的大门,见到了“传说中”的李学真老师。来之前就听说李老师非常和蔼亲切,百闻不如一见,眼前的李老师与传说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顿时有了到家的感觉。
在自己暂时的小窝安顿好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来实验室了。第一次总让人印象深刻。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由于是周日,实验室里只有小白师姐、小巴师兄及先我一步的summer黄。小白师姐领我参观了实验室,并简要和我介绍了实验室里的一些仪器设备。由于NIBS很年轻,这些仪器设备也很新,看上去很有感觉。前两天有点像和戚老师捉迷藏,他在时我没来,我来时他不在,这不,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如愿checkin,也标志着一段新的生活的开始。
Experiment
这一个半月,我和小叶同学在本实验室大牛赵师兄的指导下,做chlamy中几个编码ago蛋白的基因的克隆。赵师兄知识渊博,讲起实验来有板有眼、条分缕析,让人如坐春风。正是由于赵师兄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他做实验很灵活,而不刻板的按照protocol进行,这样做出来的实验也往往能得到更让人满意的结果。在赵师兄的耐心教导下,我从最开始的提个质粒、做个转化都需要边看protocol边操作到现在能熟记于心、流利进行,感觉自己还是有些小进步的:-)师兄们经常做实验做到很晚,有时甚至就睡在实验室。我也曾两次凌晨2点跑过来做实验,感觉不是困,而是又新奇又刺激。
在实验室除了做实验,我们还读了很多paper。原来看到英文文献就退避三舍的我,现在也能像模像样的读起来了~
Labmeeting
每周一,如果没什么意外情况的话,实验室会进行一次例行labmeeting。会有师兄(师姐)讲paper,然后大家汇报这一周的实验进展。第一次参加labmeeting时,由于对background缺乏了解,虽然大家用的是夹杂了小部分英文的中文,但我还是听的一头雾水。现在,由于有了Martin(德国留学生)的加入,labmeeting上大家都用英文,但自己还是能基本听懂的,这应该也有点读paper的功劳吧。
Outoflab
实验室的兄弟们曾一起打过几次篮球。赵师兄技术稳定,乃本实验室梦之队领军人物。小叶同学也是一代猛男,球场上纵横驰骋,无人能挡。兄弟们一起挥汗如雨的日子让人怀恋!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景睿师兄曾带我们去正在举行奥运会的鸟巢玩。熊熊燃烧的奥运主火炬、雄伟壮观的鸟巢、晶莹剔透的水立方、奇形怪状的盘古大厦、洋溢着奥运热情的一张张笑脸都让人印象深刻!相机的闪光灯闪个不停,人们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住这珍贵的记忆。
NIBS为我们summer及研一的同学举办了“PI面对面”活动。PI们是那么的年轻、有活力,以至于会给你一种错觉:坐在你对面的不是传说中的PI,而是大哥哥大姐姐,丝毫感觉不到所谓的代沟的存在。
另外,我们还非常荣幸的见证了陈师兄告别单身!美味丰盛的新婚喜宴&生日宴会让人影响深刻!
Epilogue
在NIBS的一个半月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NIBS及戚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感谢李学真老师的周到安排,感谢实验室各位师兄师姐们的悉心关照!
祝NIBS越办越好,永葆青春!
祝戚老师及师兄师姐们实验顺利、工作顺心,多发大paper!
祝105的兄弟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
人生启航
——暑期总结
吴敬君(雷晓光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
当得知我入选NIBS竖起训练计划时,我就知道这个暑假不寻常,当我来到NIBS,所经历的一切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来到NIBS之前,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NIBS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可以感受到这里是做科研人的天堂,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科研环境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
六周过去了,现在回想起这六周来的所见所闻,幅幅图景,历历在目!——开营典礼、畅游颐和园、retreat、与PI们座谈等等!
我的感受
来到NIBS,感受颇多,不一一详述,就举两条吧!
一、BS——和谐的大家庭
和蔼可亲的晓东所长、饶毅学术副所长,年轻有为、风趣还很nice的PI们,勤奋好学的师兄师姐们,同样很牛很nice的暑期学生们还有工作热情的后勤工作人员们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管是retreat期间的所长座谈会还是在所内举行的PI座谈会,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不仅有很好的科研成绩,是在国际上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且他们还是很好的教育家,在如何自己的人生道路,一旦选择后又如何长期坚持等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建议。
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游玩或者还是在寝室,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畅所欲言,从中获益良多。
二、howtimeflies!
我的收获
在NIBS虽然只有短短六周,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不少!
学术
Retreat期间PI们精彩的学术回报,使我如置身与知识的海洋当中;所内时不时的学术讲座,使我了解到了世界最前沿的知识以及科研动向!
Career
通过与所长、PI们的座谈,明白了在以后人生的路程当中,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如何在自己的兴趣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丰富的经历相信会对我有所帮助!
感谢
感谢NIBS提供给我的暑期训练机会!
感谢雷老师对我的指导!
感谢实验室其他人对我多方面的帮助!
SUMMERSTUDENT心得
吴尚宜(柴继杰实验室)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还有不到一周就要离开Nibs了,如此之快,不禁让人感叹光阴的荏苒。能够来到Nibs进行短短的四十天的学习与实践,大概是我整个暑期最难忘也最荣幸的事。首先感谢柴老师对我们Summer们的关心与帮助,感谢Nibs师兄师姐们的耐心指导与引领,感谢朋友、宿舍的姐姐们的热情与真诚,感谢Nibs给了我如此宝贵的机会,让我走进期盼已久的实验室,让我和同伴们打开思维、交流探讨,让我体会到科学的、求知的、思考的真谛。
这是个前所未有的经历。说来有些有趣,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实验,感受其乐趣。作为一个高中学生,我最多也只是在理化生的课程上跟着教师进行最基础的最通俗最直观实验。因此,来Nibs的第一天我还很矛盾很彷徨。据我了解柴老师实验室是做大分子结构的。恐怕不仅需要高端的实验技术,还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我看了架子上一本生化实验原理与方法的书,笼统地看了看PCR,诱导,酶切与测定的方法,觉得自己就像井底之蛙,知道的太浅太少了。随后,我带着无数疑问进了实验室。当天,师兄很耐心地给我演示必要实验操作,并讲解原理。尽管这些知识微薄得可以用“沧海一粟”形容,我却获益匪浅。在短短几天实践中,我接触到很多操作,并且有很大进步。
这六个星期的时光,我有太多的感想。自进实验室以来,我见证了师兄从头到尾的实验过程。首先打动我的是师兄师姐他们的孜孜不倦。有时候到了吃饭的时候,或是到了奥运比赛如火如荼的时刻,由于实验还没有结束,他们便寸步不离实验室。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住在小二楼的师兄还在实验室里忙碌,让我不得不为之感慨。双休日大都是放松和“补觉”的好时候。然而当我九点钟悠哉地走进实验室时,看见师兄他们早已开始一天的实验了。刘楠曾和我说过,有一次他一点多回宿舍时,宿舍除了他只有一个人,剩下的都还在实验室……这一勤勉的科研精神,真的足以让人刮目相看。然而人们常说,身体是本钱,花钱买不了健康。这一通俗的道理我却觉得Nibs的师兄师姐们并不真正的了解。自从我的一个舍友得了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一周,我才感悟到健康是多么重要。或许在我们没有失去健康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领悟到这一点。我想,搞科研的只有珍爱生命并远离疾病,才能为科研做更大的贡献。所以我很想奉劝师兄他们,更加珍爱自己的健康吧。
另一个感想的萌发要追溯到那天我去结晶室。其实我一直没有特别地参与结晶这个过程,如果我没有亲自去看师兄晒晶体,或许就不会体会到实验中的艰辛与受挫。师兄说他们经常是做了两个月也见不到一个想要的晶体,因此,前面做了很久的纯化也经常功亏一篑。想想,师兄他们每天都在重复这样艰辛繁琐的过程,时不时还要遭受失败的重创……科学这条路真是充满了荆棘坎坷,对人的身心都是严峻的历练。或许我作为一个中学生还不能完全体会,科学就是一次次失败之后一次次爬起来,最终走向成功巅峰。
奥运来了,众所周知。奥运盛会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是百年一遇的。在此期间我在Nibs度过,见证了感动的一幕幕。本以为,Nibs的科研工作者在奥运期间会一心一意地搞科研,事实不然。报告厅里经常挤满了看奥运的人,办公室里时常能听到师兄师姐在讨论奥运盛况。饭后休息的时光里,他们大都回上网看奥运新闻。即使进餐的时候,当外面围观电视的人群中传来欢呼声时,许多吃饭的人们也会迅速赶出去看个究竟。原来奥运的热烈氛围在这个知名的科技园区中并没有被封锁,而是传播开来:人人关心国事,把奥运视为己事,这或许是一种爱国热情吧。这样的科研热情与爱国热情在科研领域得到了发扬。
我最后的体会是交流重要性。Nibs很鼓励我们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开拓思维。年会时PI们的报告虽然高深难懂,可单是听听还是可以增长很多见识的;参与课题小组,虽然帮不上什么忙,实验也有些难以着手,可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平常与学长们的交往,让我对人生规划有了更统观的认识、让我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了解,同时体会到了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与学长们有很大的差距,还与梦想有很大的距离。
即将告别Nibs了。感谢Nibs给了我这么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让我走进生物实验室,享受并体会生物实验的无穷乐趣。
美好的心愿祝福Nibs!
NIBS暑期培训心得
向雪霜(黄牛实验室)
作为一名其它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很庆幸有机会来到NIBS这样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科研殿堂。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了解到NIBS,并对其充满了好奇。凭着这一点好奇,凭着对科研精神的向往,我申请了暑期培训计划。由于专业性质的不同,我想过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很低,但我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争取的机会。
还记得第一次去黄牛实验室,在门外,便听到了屋里热闹的讨论声、笑声,我的第一感觉是“欢快”。和黄牛老师短暂交谈后,马老师带着我参观实验室,并和实验室成员一一打招呼。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马老师那灿烂的笑!每位实验室成员都是那么的随和,让人感觉很好。当时的我真希望能和他们多多交往,从他们身上学习NIBS的科研精神。在六周里,这里平等、自由的科研氛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科研有了更多的向往。
还记得第一次通过图书馆去李学真老师的办公室,图书馆清晰的布局、柔和的灯光、宽敞的环境让我眼前一亮,真让人觉得“舒适”。进入李老师办公室后,我看到李老师他们正在给几位同学办入所手续。老师们热情的接待与询问,让我对NIBS的行政管理有了一种猜想:如果NIBS的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都像我眼前老师们这样一种管理态度,那么NIBS的管理将十分出色,这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环境将更加舒适。经过六周的生活,我当时的猜想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真诚的感谢NIBS,感谢NIBS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感谢NIBS在我们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架桥梁,让我们有机会共同进步。
感谢黄牛老师,感谢实验室的学长们!
暑期培训心得
熊俊(朱冰实验室)
我一直将能来NIBS参加暑期培训视为可以直接影响我今后发展的重要经历,而站在这六个星期的末尾回望,使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做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相较于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在研究所里做着与science有关的东西是一种更加宽松而自由的生活方式,可以由着兴趣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里遍地开花,而且周围都是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伙伴,决不会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同时,在研究中还不乏障碍与挑战,这样的生活可谓之丰富了。然而当把科研与人生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做科研就成了一种生活态度,它已占去生活的大部分空间,对待科研就成为对待生活本身。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用在科研上,我想就应该是实验要放开了去做,注意细节而不拘泥于教条,对于文献上的研究结果先接受再怀疑,大的方向总会是对的。
科研就是玩,在自己了解较多的领域玩一玩感兴趣的东西,再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游戏设计得好玩得好的,可以继续玩下去,玩不下去了还可以设计新的游戏。进实验室的第一天朱冰老师这样说,年会的时候饶毅老师也这样说,“玩”科学这种论调或者说态度我是第一次接触到,令我诧异的同时也感到自有其道理。至少在别人问起为什么选择做科研时可以将“做科研好玩”脱口而出。科研的好玩之处不仅在于有兴趣使然而回馈更多的趣味,更在于它向其他人展现了达观的心态。
几乎所有的PI们都认为学生阶段做研究就是为了training,要训练要培养的自然是做科研的思维能力。在学校里宽泛的学习环境很难专注的培养和强化这种能力,而在这几个星期里面,集中而连续的学习使我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多了几分认识,多思、多问、多做才会有所收获。做生物学研究不需要多么聪明的人才,只要比别人多想那么一点就行。我反复琢磨了这句话,抛开其原本的意思,从中透露的一个可思考的信息就是该怎样去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朝着什么方向去想,而这无疑是科研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之前反复斟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说明问题的有效性,操作之前多想想每一步都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多一些这样的思考必然会使实验少走些弯路而提高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古以来的真理。这里有我自己的教训,如果能够细致的做到这些,我也不致有些实验非得再重复一次才能成功。王晓东所长在年会上的一句“苟富贵勿相忘”想必已经是今年年会后的流行语之一,而王所也正是借用那一事例向大家宣传要多问多交流,论文、老师、师兄师姐、网络,甚至完全的外行人士都是可以询问交流而寻求答案的对象。多做就不必赘述了,实践出真知,或者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后,感慨于年会期间与所长们座谈时的一点收获,人的可塑性是极强的。同时,人的潜能也是极大的,在NIBS需要的就是极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Thejourneyofmentalityandsoul
杨蕊(抗体中心)
2008年8月1日下午,年会结束,从密云云佛山回到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我坐在大巴的最前面,一路不停的照相,想要留住这一路美好的景色,和这景色带给我的美好的记忆,作为NIBS暑期培训生活的一部分。车拐进生命科学园,向右前方行驶了两分钟,NIBS红色的大楼赫然眼前——怎么这么快,平时我走这段路总觉得那么漫长。心里突然一沉,离别的日子到了,此刻,我完全没有了刚刚得知自己入选NIBS首届summerteacher的欣喜与激动,平添了一份淡淡的伤感。
回到实验室里,带我的李建平立刻开始做实验,其他的technician和两个summer也打开电脑,似乎一切又回归到年会前的某一天。班车还有两个多小时,我一边抱怨着怎么这么久,一边又不由自主的跟在李建平后面,看他分装培养液,加抗生素,密封,标记……这个85年小男生,对实验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痴迷和严谨。初入所的时候,我的枪来不及调回最大量程,或者来到EB区没有穿实验服,他都会大声的叫我的名字,指出我的错误,刚开始我很委屈——这么个小孩,怎么这么凶,这么不讲情面?但是,很快我就习惯了,这个单纯的小老师,有着训练有素的scientificquality,他也是从最基本的scientificquality来要求我和训练我。正是他这种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我才一天天收获进步的喜悦。
可是,要离开NIBS了——这个清净的科研殿堂,这个充满智慧、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大牛聚集地,我想要记住的太多太多,感谢我的相机,让我慢慢回顾这一段sciencetraining的旅程,这一段充满感动的记忆。
一、科研,也可以是一种事业
来到NIBS报到那天,正好是周日,发现食堂吃饭的人很多,后来才知道,NIBS似乎是没有休息日的,PI和graduate,还有一些technician都是每天都呆在实验室,一个关于饶毅所长的典故是,下了飞机直奔NIBS,走进办公室立刻打开笔记本看paper。不禁有些疑惑,这些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吗,他们日复一日的实验,不会觉得枯燥么?年会retreat的时候,PI们激情洋溢的报告,相互之间咄咄逼人的提问,让我终于有了答案:他们是不枯燥的,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比常人强烈的多,这种探索未知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使他们总是饱含对实验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把科研视作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当然,NIBS的人并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他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偶尔实验室还会出去k歌和聚餐。
这里的确是一个做科研的地方,一流的scientist,一流的experimentequipment和一流的研究氛围。为了始终保持和世界顶尖科研的接轨,NIBS经常邀请世界第知名科学家前来做讲座,PI和graduate都可以参加,讲座结束后自由提问,经常见到PI和graduate争相提问,与讲座人一起讨论新的idea,在交流和碰撞,大家眼界开拓了,自己实验或许有了更好的思路。每周一次的组会,每个人谈自己的实验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会提出建议或质疑,包括PI。Presentation也是非常好的形式,可惜我只赶上了一次。总之,这里的科研环境是无与伦比的,宽松、自由、平等,正是NIBS所追求的科研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我的培训生活开始了。取血、配胶跑电泳、免疫兔子、PCR、Elisa、免疫大鼠、细胞培养计数、琼脂糖电泳……最初的两天真的很乱,我似乎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只是机械的观摩、参与。第三天赶紧自学,加上看的多了,不断的请教,亲自尝试,我逐步理清了大家所做的实验,理清了多克隆抗体的制作过程,抗体的检测和纯化,以及抗原的制备。在此期间,石晓娟师姐给我们做了单抗的presentation,丁亚芳师姐讲了偶联的一些知识,王校楠给我们讲了PCR和引物的设计原理,张红娟讲了免疫、取血和elisa的一些细节……当然,李建平是最辛苦的,我每天都有一大堆问题等着他,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
二、生活,享受简单生活中的激情
有人总结过NIBS的生活,读paper和做experiment,起初我是完全同意的。最支持我的观点的一个原因是,活动范围的问题。Summer和大部分NIBS的graduate住在离NIBS挺远的光电所宿舍,每天早上有两趟班车接我们,晚上有三趟班车送回宿舍。事实上,早上八点乘车离开宿舍后,中间几乎就没有人回去了,直到晚上乘班车。据我的经验,每天晚上乘八点的班车回去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选择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半回去。一天中有15个小时呆在实验室,且天天如此,我都害怕这些人会疯掉。然而,他们不仅没疯,每天还过的很好,因为这里的人同样是热爱生活的,打球,做瑜伽,看《三国演义》,参观首都博物馆……这些简单的点缀就让他们高兴和快乐。他们追求的并不是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的生活是围绕着实验的,他们的实验因为各自的梦想而立体,而充满激情。
很快,我就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了。白天,我马不停蹄的跟着李建平穿梭于动物房和抗体中心,晚饭后去静思湖畔散步、喂鱼,学打台球,去报告厅看电影,在小花园里荡秋千,也有不少乐趣。实验忙的晚上,急匆匆的跑下楼奔向最后一趟班车,也让我觉得开心和满足。慢慢地过了些日子,突然觉得自己起了变化,或者是因为这样的生活让人纯净,心无杂念吧。
三、记起的那些人、那些事
来到NIBS,见到的新鲜的人和新鲜的事很多,有很多触动内心的,有很多感动的,不知道是不是还能否一一记起。
王所是我的老乡,一个极为睿智、充满魅力的学长,他每次出现都无法不成为焦点和核心,开营典礼上他提了一个goodidea,做关于notebook的讲座时他信手拈来很多大大牛的故事,让人赞叹不已,主持年会时幽默风趣,让人难忘……
智所随和、具有绅士风度,永远充满激情,非常关心summer,常常来办公室和我们聊天,谈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谈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谈实验中严谨的重要性,给了我们尤其是两位summerstudent很多关于未来的指导。
还有像我们的后勤主任一样的李学真老师,总是那么亲切,那么细心,把一切工作都安排的有条不紊,我想这也是所有graduate的幸运吧。
还有可爱的王家石和谭金晶,以及更多的summerstudent,他们有着让我羡慕的年轻和梦想,他们踌躇满志的规划着自己的未来,言谈之间充满了自信和对生物的热爱,这一切都深深的触动了我。
还有太多的人,包括前台的工作人员,总是很很热情的解答我的问题;接送我们的司机,从来都是准点到达;工作非常认真的保洁员李姐……
可能是要分别了,突然觉得有些语拙。
这一段亲密接触NIBS的日子,仿佛一段最美妙的旅程,我边走边观赏,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自己的心灵,那些旅途中短暂相处的人们,可能有的今生也无缘再见,但是这一路走来,我们互为风景,相互鼓励,各自拥有了一段最珍贵的记忆……
ThanksforNIBS!
LifeLifeLife
——2008之NIBS
杨威(李夏璐实验室)
记得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周末早晨,我在和同学搭建在学校操场的帐篷露宿醒来,回到寝室做短暂休息时,李夏璐老师的一封名为“congratulationandgreetings”的E-mail闪耀着我的电脑屏幕。简短的“Hopeeverythingisfineforyou.TakecareandlookforwardtoseeingyouinBeijingsoon.”两句话透露着老师的关心和我已入选NIBS夏令营的消息,顿时令我跳跃不已。因为之前和老师联系得到的回复一直以为是婉拒我的意思,而我的条件也不算突出,便没有报多大的希望。
早在大二时便从师兄那听说了NIBS,在我心中,她便是“科学的殿堂”的代名词。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是我对NIBS的原始印象,在《Cell》《Nature》《Science》的频频亮相使得NIBS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一颗最耀眼的新星。
在峨眉山的专业野外实习结束后,我便如朝圣般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Science之旅。当经过几次拥挤不堪的乘车、杂乱的唐家岭,拉着行李站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门口时,我知道,这定将是一次不平凡的colourfuljourney。
LifeScience
实验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进行着,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有新的感悟。以前在学校做实验,只是帮帮师兄师姐,从来没有独立的进行过。在这里,甘文剑师兄在带了我做过一遍后,便把剩下的几十个mutantlines的screen交给我了;做克隆有两把刷子的关至爽师姐也让我和她学做克隆;丁平涛师兄则教我如何养细胞。每天最紧张的事情莫过于早上来看看昨天的平板有多少株有转化子,自己做的克隆到底对了没有,提的RNA有没有降解,养的细胞是否还茁壮成长……多少次的粗心和偷懒导致试验结果不理想,师兄师姐没有一点责怪我的意思,总是语重心长的强调哪些一定要注意,让我重新把它做好。而我明白,做Science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实验室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一个人的进度慢了,就会影响其他人的实验进程。
实验前要严谨的思考,实验中要大胆的操作,实验后要细心的总结。记得王所说过学生分三种,我想我是属于那种学习能力很快,但还缺乏思考的。我更加注重对自己科学实验思维的锻炼,而不在于今天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技术。李老师也说过做实验要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前人做过哪些工作,有什么不足和可以改进的,我能怎样做。我在努力地学习着请教师兄师姐每一步实验的原因和作用,每一个DNA片段的功能,能不能采取新的方法去改善实验条件,如何去分析我的实验结果和避免失败。
很早就从同学那听说过年会的好玩,PI们的报告信息量之大。我却一直有点怀疑,花这么多钱办Retreat对于学术有多大的意义。在经过PI们的轮番轰炸和咖啡的精神支持后,杜立林实验室的一项通过在裂殖酵母的细胞内荧光共定位筛选研究DNADSB过程中有关的蛋白的研究post吸引了我,这不是和我们的工作十分的相似嘛!!!顿时感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I们的研究对象可能不尽相同,但科学是共通的,通过“Crosstalk”从别人的工作中不仅能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收获到新的启发和灵感,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共赢的目的。
ColourfulLife
师兄师姐们也带我们如自己的弟弟妹妹。记得我想在8.8那天出去感受一下奥运的气氛,但最近提取RNA一直没做好的我犹豫了很久才和甘师兄提出,师兄答道:“你把RNA提好就可以痛快玩去了。”结果不巧7号晚上做出的结果是50%提好了,第二天早上师兄见到我便说“你怎么还没出去玩啊?”令本打算继续提RNA的我没反应过来。我想,即使实验失败了,师兄也是会让我出去玩的吧,只是希望我能先做好实验,再享受生活。甘师兄平时话不多,我却能感觉他做实验严谨的态度和对我们的关怀。
NIBS的生活最鲜明的应该还是平等自由。吃饭时旁边坐着一个PI,学生和PI切磋球技是经常的事。记得年会的K歌赛上袭博、王所均被要求献歌一曲;实验室聚会时李老师也唱起了《夜来香》,和丁师兄飙起了《青藏高原》;饶所、施一公老师、王所和我们聊起了自己的过去,对人生的态度,对科学的追求,帮助我们如何分析自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ThinkingofLife
在NIBS的6周里,我思考了很多,我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适合做Science吗?NIBS给我展示了国际一流的实验设备条件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让我真正感受到了Science的魅力,让我明白做Science首先要对自己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其次要能享受寂寞和学会坚持。我开始更加正确的剖析自己,直面自己的长短处,希望能选择一条不后悔的、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道路。不管将来有没有继续自己的LifeScience之路,NIBS的summercamp始终是我人生道路上耀眼的一个星星!
离别在即,一篇小小的总结却无法道尽NIBS这些可爱的人与事所给予我的。以往总感觉那些感谢的话总是很多余,现在自己每每想起在这而6周生活的点点滴滴,心底涌起一股暖流:感谢李老师给予我这次与NIBS亲密接触的机会和平时的悉心关怀,感谢所里的老师们对我们生活上的全面照顾,感谢师兄师姐对我们的照顾和指导,谢谢孙同君、陈琪等summerers对我的帮助……有些事难遗忘,有些人难割舍。
Tobecontinued……
我们存在着,我们努力着,我们相互搀扶着
——NIBS暑期感言
杨杨(高绍荣实验室)
1优美的环境:
记得来时的路上,在乘车经过村边一座座低矮的房子时,我曾为NIBS的偏远而深感失望。不过进入园区后,我不由得发现这里真的是别有洞天:郁郁葱葱的草坪,火红娇艳的花儿,蜿蜿蜒蜒的小路,还有那碧绿幽静的静思湖,这一切都是那样怡人,令我一下子忘记了一路上的颠簸疲惫,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里。的确,这里没有大城市常有的热闹喧嚣,灯红酒绿,有的只是一片宁静祥和,确实称得上是城市一隅里的一块绿岛,一片做科研的圣地。在后来六周的生活中,这里成了我饭后散步最常去的地方,我甚至还和曾扬一起一边吃着雪糕一边荡秋千,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儿时。
2盛大的retreat:
早在来之前,我就曾听一位NIBS的师兄说来NIBS不参加年会的话等于不曾来过真正的NIBS。所以,当我们的暑期安排计划发下来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年会安排在哪天,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呵呵,好在年会安排在第三周,不然我可就等得脖子都长了。
年会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正如晓东所长说的那样,NIBS这次不仅让我们吃好玩好,更让我们大饱耳福:PI们和客座嘉宾们的一场接一场的报告,让我们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领略到了目前国内科研的最高水平。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墙报同样是年会的又一亮点,而且,通过师兄师姐们的讲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
年会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与饶毅副所长、晓东所长、施一公教授的座谈。他们语言风趣幽默,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魅力,也让我对未来的科研生活充满了期待。而座谈中我的最大收获便是要将研究生阶段看作一种training,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
当然,年会对我们summerstudent而言,也是一个盛大的party。度假村里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使得我们在这四天里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3实验感受:
当然,retreat也好,优美的环境也罢,一切都是为科研服务的,NIBS也确实有着我梦寐以求的科研氛围。在这里,实验室之间有着非常好的协作,比如说试剂用完了,或者没有可以使用的PCR仪等等,都可以去其他实验室寻求帮助,绝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耽误实验进程。在这里,每周一次的LabMeeting也是非常的自由平等,无论年级高低,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实验思路也由此而被拓宽。在这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忙碌而充实的,让我充分体会到只要安排得当,做实验的效率自然可以大大提高。而这样的生活,也正是我早已习惯并渴求的。
另外,NIBS在实验方面的管理也同样是非常出色的。就以动物房而言,初进动物房时,对于那一套严格的更衣制度我非常惊讶,特别是在得知小鼠那一套IVC笼具的价格后,我们更是戏言小鼠享受厅级待遇。不过仔细想来,NIBS能在短短几年间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它在实验方面的科学管理密不可分的。做实验就应该像做艺术一样一丝不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登上科研的高峰。
最后,我衷心地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的高绍荣老师和NIBS的其他老师们!
谢谢指导我做实验的王凤超师兄及实验室的其他师兄师姐们!
我也要感谢NIBS的其他summerstudents,是他们陪伴着我度过了这难忘的六周!
八月未央
杨怡(转基因动物中心)
Thisisnottheend.Itisnoteventhebeginningoftheend.Butitis,perhaps,theendofthebeginning.
——题记
从7月1日拎着两只手所能提的过来的最大行李件数,辗转三条地铁线和公交车最终找到传说中的nibs到今天能像回家一样无比熟练地从“城里”回到所里,53天过去了。53天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却是记忆里感受到的震撼最密集,成长最迅速,收获最多的一个夏天。现在回想其间的点滴感受仍然鲜活宛如昨天。
实验之外,让人兴奋的还有所里频繁的学术报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展的研究,包括年会期间PI们以及嘉宾的报告组成了7月和8月丰盛的学术飨宴。虽然大多数报告都不能完全听懂,但对偶尔听懂的那一小点也会觉得很有意思。看到别人提问后,台上台下的学术交流觉得真是太好了。而听报告也让自己发现还有许多实验手段不了解。如果把科研比作一局游戏,那实验手段就好比道具,如果连游戏中可用的道具和基本规则都不熟悉的话,又怎么能enjoy整个游戏呢。但是熟悉道具不过是能够操纵游戏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最最关键的是人的思维。年会上施一公老师和饶所的都强调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这关系到独立建立实验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框架,简言之好的思维方法是成为独立的科研人员的重要条件。
不得不承认虽然对科学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做科研,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突破性进展的。与PI的交流中,虽然老师们很鼓励大家尝试科研,但同时也都很中肯地指出由于科学本身的难以预见,从来没有人能保证他在做的实验最后一定会成功。(而这却恰恰是许多PI做科研最大的兴奋点---科学的未知性)一直被强调的“坚持”在我看来也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万灵药,因为如果是开始的实验设想就跟实际不符,那一味的坚守信念反而成了浪费生命的凶手。而什么时候该“不放弃,不抛弃”,什么时候又该转变方向是一件除了自己,任谁都无法代为抉择的事,实际上就算让别人代为抉择最终要承受一切可能后果的也还是自己,毕竟这是自己的人生。年会期间,饶所与我们的座谈也强调了承担起掌控自己命运的责任,自己做出选择的问题。让我再次感到了强烈的思想冲击,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而不该像个孩子处处依赖老师家长的指导。
在科研这条路上,我觉得自己刚刚站到了科学花园的大门前,我希望也相信不久的将来我能走进去,一边沿着属于自己的路走一边感受沿途别样的精彩。在即将与nibs——-这个给了我那么多启发和美好回忆的地方——道别之际,萦绕在我脑海里的是Chuichill的那句名言:“Thisisnottheend.Itisnoteventhebeginningoftheend.Butitis,perhaps,theendofthebeginning.
培训心得
叶瑞强(戚益军实验室)
初次听到nibs的名字,让我联想到“牛”!是的,看看nibs的“大牛”们,看看这里的科研环境,还有一群热爱科研、疯狂实验的“小牛”们,我不得不说,这里的确是搞科研的地方,一切为了科研!
NIBS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这里的确是一个可以安心做科研的地方,只要你喜欢可言,这里绝对是最值得来的地方,否则你会很痛苦,从早八点到晚十二点也许是车轮转不停,而且就像师兄说的,加班没有见班费,也不需要加班费,因为这完全出自自愿!初来乍到的我也是非常不适,但当慢慢走上正轨,有了自己的小课题,这一切又变得很自然,因为当你按照一个频率前进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累!饭后的散步,偶尔的球赛是对生活很好的调剂!最重要的是,当你喜欢上科研的时候,还会感到累吗?尤其是nibs的大牛们,同样的和学生们早起晚归,甚至还有很多PI身先士卒,亲自做实验,这种科研的热情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这也成了NIBS的一种文化,科学面前的执着。
六周的培训转瞬即逝,可怜的AGO克隆几经周折还是没能完成,希望结束之前最后一把可以让我们走的安心。实验经历点挫折也许并不是坏事,失败中总结的经验会让我们成熟得更快!六周的summertraining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熟的不能再熟的武大兄弟老黄,和我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实验的德伟兄,还有实验室里的每一位师兄师姐对我们的帮助和鼓励,当然不能忘记故作严肃状的戚博,寝室聚餐,湖边小游,summer篮球赛,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我走到哪,他们都将构成我记忆的一部分,感谢他们!
PerBiochemistryAdAstra
叶涛(邵峰实验室)
先说说题目的由来:冷全港实验室“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课程结束之后,每一个学员都有一份证书,印着PerPuraAdAstra几个大字。这是拉丁语,直译就是“从纯化到星辰”。原始的谚语是,PerAsperaAdAstra,意思是throughsufferingtorenown。所以“从纯化到星辰”实际的意思是,做好蛋白质纯化,以后就容易出人头地。在我看来,“从生化到星辰”或许更恰当。所谓心得,我的理解是,用心体会得到的感悟,其中最主要的心得是邵博一言一行中带给我的。
邵博有洞察生命过程最本质东西的能力,极具criticalthinking。简而言之,criticalthinking是包括discernment、analysis和evaluation在内的思维过程。
Howtocommunicatewithothers
向同行索取实验材料的时候,需要简单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说太多,容易“受伤害”;过分自我保护,难于与同行交流,需要找到一个balance。
交流时,讲话方式很重要,交谈结束后,让别人感觉很好,希望再聊。
别用太dominant的口气,美国人说话很少不是商量的口吻。
谦虚而有自信,presentation中需要表现自己,同时又不至于使听众产生压力。
很多ideas,是从聊天和讨论中提出的。
口气别那么硬,别人听起来会好很多。
培养自己keepscientificconversation/leadconversation的能力。
介绍自己工作时,讲解具体,不可含糊其辞,有效传达足够信息给别人,别人才能判断你工作的意义。
Howtopresentyourself
做presentation时,说话一定不要太快,幻灯片不能一味罗列数据而无思路。
Presentation前,录像或对着镜子讲,直到自己挑不出毛病。
准备和进行presentation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Youhavetoknowexactlywhatyouaredoing!
Howtoreadapaper
先具体说说邵博的两篇paper:
1.ShaoF.,MerrittP.M.,BaoZ.,InnesR.W.,DixonJ.E..AYersiniaeffectorandaPseudomonasavirulenceproteindefineafamilyofcysteineproteasesfunctioninginbacterialpathogenesis.Cell.2002;109:575-588.
BlastindicateYopTbelongstoafamilyofproteinswithconservedC/H/Dresidues
↓
Thatnotransformatwasobtainedfromyeasttwo-hybridscreeningforpotentialtargetsofYopTsuggestedthatYopTwascytotoxictoyeast.ItprovidedapowerfulassaytodetecttheactivityofYopT.ConservedC/H/DresidueswereconformedtobeessentialforYopTcytotoxicitybythisassay.
Rescueassay(multicopysuppressorscreen)identifiedpotentialtargetsofYopT,yeastcdc42
HowdidYopTresultinhostmembranedetachmentasdescribedintheformerrefs.(Thecause-and-effectcorrelationbetweenYopTandphenotypeofhostcellwaslogicallyconformedbothinvivoandinvitro.)
(1)Binding:YopTdirectlybindstoRhoA/Rac/Cdc42ina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dependentmanner.
(2)Activity:TheenzymaticactivityofYopTleadstothelossoftheprenylgroupfromRhoA/Rac/Cdc42.
(3)LossoftheprenylgroupsfromRhoGTPasesleadtotheirmembranedetachment.
SequenceandsecondarystructuralfeatureswithsimilaritieswithCAclanofcysteineproteaseshasbeenanalyzed.ProteaseinhibitoressaywascarriedouttodemonstratethatYopTisacysteineproteasecleavingnearthecarboxylterminiofRhoGTPases.
AvrPphB,amemberoftheYopTfamily,isalsoacysteineprotease.TheconservedC/H/Dresiduesareessentialforitscysteineproteaseactivity.
2.Li,H.,XuH.,ZhouY.,ZhangJ.,LongC.,LiS.,ChenS.,ZhouJ.M.,Shao,F.ThephosphothreoninelyaseactivityofabacterialtypeIIIeffectorfamily.Science.2007;315:1000-1003.
Mappingthetarget(molecule,motifresponsibleforsubstraterecognizationandmechanismofchemicalreaction):
(1)WhichpathwayMAPKsbutnotNF-kapaB
(2)WhichstepErk1/2phosphorylationinRas-Raf-MEK-Erkcascade
(3)WhenincubatedwithErk2,JNKandp38,OspFremovesphosphatefromphospho-ThrinpT-X-pYmotifinsteadoffromphospho-Tyr.
(4)Theunusuallossof98daltonrevealsanunexpectedphosphothreoninelyaseactivity.
MappingthespecificityandactivitysiteofOspF
(1)Site-specificmutationof10residuesconservedinOspFfamilymembersrevealsK/H/Kareessentialforactivitywhereasnotnecessaryforbinding.
(2)p-ThrinpT-X-pYmotifprobablycontributestosubstraterecognition
从这两篇paper中能看出,总体思路是从invivo中来,到invivo中去。那么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如果设计一个肽段,具有OspF底物的pT-X-pYmotif特征,并具有很低的Km(酶与底物结合力强)和Kcat(转换数小),能否阻断OspF对MAPKspathway的功能呢?似乎已经有人向这个方向设计肽段了,不过shigella可不只分泌OspF这一种effector,OspF对MAPKs的抑制作用也不一定是致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
综合以上两篇paper,能总结一些寻找potentialtarget的方法:
(1)蛋白对酵母无毒性,可用yeasttwo-hybrid;蛋白对酵母有毒性,可用rescue(multicopyrepressorscreen);
(2)细胞内可用IP,好处是可能同时拉下来参与target过程的其他蛋白或complex;
体外的pulldown实验,用纯化并结合在beads上的蛋白,能从cellextract中拉出直接与蛋白binding的target
以上两个实验并非总是work的。
(3)根据病原侵染特性,根据宿主biological“phenotype”(includingconformationalchangeandalternationonbiochemicallevel),mapping到特定pathway,特定step,特定molecule
(4)以上努力进行的同时,也可以纯化出蛋白,解结构,dali出三维结构上类似的已知功能蛋白,类比推测target,实验验证。
再说说面试中的一篇ScienceReport:
3.SuppressionoftheMicroRNAPathwaybyBacterialEffectorProteinsLionelNavarro,etal.Science321,964(2008)
是应验“不迷信权威”的时候了。可以说,这篇paper能登上Science,主要由于microRNA的持续热度和细菌效应分子还具有抑制microRNApathway作用现象的提出。很有可能,Fig1是后来补的实验,因为在证明一些效应分子能抑制PAMP应答miRNA的形成、稳定性或活性前,Fig1的现象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可能的解释太多了。有了后续实验证据,Fig1反倒成了最终要的figure,成就了本文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不只是观察到植物体内几个miRNApathway的激活或抑制。其实,本文Fig4意义不大,与说明细菌效应分子对microRNApathway抑制作用的关系不大,有点跑题了。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提到的一个效应分子AvrPto和植物中对应的抗性蛋白的复合物AvrPto-Pto的晶体结构是由柴博解出的,并基于结构,提出了AvrPto通过解除Pto对防御响应的抑制引发疾病抗性的机制。
Howtodesignexperiment
邵博总会从序列、表型、其他paper、蛋白质结构等方面找出些线索,合理的设计实验,几乎不做盲目的大规模screen。
研究生命科学问题,既要有生化(invitro),又要有生物学意义(invivo)。
永远问自己,接下来怎么做?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实验结果绝不能记得模棱两可,更不能记错,否则容易影响自己对全局的感觉。
Onundergraduate/graduatestudy
人本无区别,如果说有的话,只是在于如何学习,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看待周围的人。
一些本科生不太敢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而习惯性的去回忆书本上写有的内容。所以,学习新的一章时,多问问自己有没有思考很多,读paper时,多问问自己有没有把paper中的实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研究生四五年,入学时是空白,毕业时需要形成对science的看法,潜意识里培养attackquestion的习惯。研究生需要自主的做实验,与知识面广的师长交流。导师的功能有二:在一旁看着你,你走错了的时候,纠正一下;提问,激发你去思考一些makesense的问题。
很多PIs的话语,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Alotofideasaregoodideas.
做postdoc时,一定要去给你完全自由的地方,老板有足够的funding,不规定project。
——Dr.Zhang,Hong
读paper,既要criticize,又要appreciate。
如果你是茄子,就去做你最好的茄子,别跟着别人去做萝卜。
——Dr.Zhu,Bing
知识只能从实践中得来,不迷信权威,首先不迷信老板。
把science当成story,justenjoyyourstory。
Doresearchwithapositiveattitude.
——Dr.Li,Wenhui
交叉学科永远是前沿领域。
做科研最要的是persistence(坚持而不固执),consistent(如同跑步,匀速前进)。
千万不要眼高手低,biologyisunpredictable,要“手”“脑”并重,“读”“想”“做”缺一不可。
——Dr.Lei,Xiaoguang
当失败不能给你新的启示和改进,抑或局限于当时实验技术手段,或许可以放弃了。
对学生来说,实验太顺利,绝不是好事。只有经历失败,学生才能思考、知道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给人更多,学会思考如何解决。
需要想很多方向,但必须做好一个方向。
学生要主动与PI交流。
还有很多、很多……
我认为决定一个研究所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PIs的科学素养,通过与PI们的近距离接触,我坚信NIBS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可以知道
殷毅(王晓晨实验室)
7月3日在师大很有感情的实验室做完最后一次细胞生长曲线的计数,回家甜甜美美的玩了十天,重温了一遍创世纪的第八天,花痴着南非老人布伦纳,线虫……线虫……
很有些懒散的来到了NIBS,带了牙刷忘了牙杯,记下必须下午去超市买的东西,要坐班车前同实验室的两个summer说去实验室找老师吧,我说:“嗯,好”。王老师做了retreat预演:P,不过很体贴的加进来很多背景和基础知识。
用了一天纸杯知道了学生宿舍旁边的小超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NIBS大厅:
报到那天工作人员热情友好的帮助我们
兴趣小组的同学被转门伤到,小龙师兄跑了三趟取药
报告厅:
YixianZheng老师精彩的讲座
何苏丹师姐的答辩
平易近人的ChromatinClub,可以很细致的了解一部分内容,记下来PI和学生们提的问题,学着怎么把实验做得滴水不漏,欣赏不同实验室背景的人的不同视角
奥运会开幕式全体起立唱国歌
实验室:
感谢王老师接受我
很大气的刘斌师兄一点一滴的指导
宝惠师姐第一次给我和冠男讲构strain,每一位师兄师姐都很耐心的教我
寝室:
一天一个summer说费德勒的奶奶说,itisnicetobeimportant,butitismoreimportanttobenice.
真心感谢每一位为这个暑期训练计划付出的人!
余美美(郭岩实验室)
一.工作上的体会
来NIBS实习,其实就是进入某个特定的实验室做实验。我当初选择了郭岩教授的实验室,第一是因为我一直从事植物分子学方面的研究,对这方面了解得比较多,第二是因为我对植物抗性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我非常幸运能被郭教授选上,获得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
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老师安排我跟着周岳师兄做实验。他手头上有两个课题,一个是研究植物中间纤维的,另一个是研究不需要甲基化修饰的基因mom1。刚开始的时候对实验室环境很不熟悉,连一些试剂药品放在哪里都不清楚,只能每次都问师兄师姐,而他们都会很热情地为我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感觉实验室就像家一样融洽。
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说过:在实验室工作时什么都不要想,要专心于手头的工作;作完实验,要海阔天空地联想并且进行总结。在这一个多月的训练中,我得出以下心得体会:
(一)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仪器的准备以及方法的确定。我第一次做实验时由于准备不足,没有安排好实验步骤,在初时步骤就夭折了。预实验很重要,可以填补一直存在的漏洞。实验前多思考,不能着急动手,应当将流程步骤落实在纸上,尽量做到一次成功。要尽一切努力做好当下的实验,如果一味地期待下一次就永远都做不好实验。
(二)随时查阅文献,在前人的方法中寻求经验,并且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实验中有很多从前未留意或没接触过的知识,对实验能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细节决定成败,做实验时应当平心静气,严谨细致。我感觉自己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做事不够细心,总是马虎求快,不讲求质量。例如做PCR时加样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让样品污染了。或者是稀释引物没有认真对应各个编号,结果导致最后PCR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些都是非常不应该的,以后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一定会时刻提醒自己要认真严谨,细心细致地做每一件事。
(五)遇到困难要先独立思考,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和师兄师姐讨论,理论或技术的瓶颈可以请教老师。每次的实验结束做好记录,便于失败时回头找原因。
二.生活上的体会
来到NIBS,除了让我学习到很多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之外,还让我收获了更难能可贵的东西——友情。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生,平时很少主动跟人打交道,所以朋友也不多。但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暑期实习,我非常幸运地认识了很多暑期实习生,而其中有几个还成为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吃饭,散步,讨论实验上的问题,一起看奥运比赛,为自己国家的选手加油。在这里我一点都不觉得孤单,因为有了这群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在我的身边陪伴我,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那么充实和开心。
三.对未来的选择
在这次暑期实习之前,我一直都怀着出国留学的心,而且来这之前都已经把GRE和托福这些出国考试都考完了。可是来到研究所实习了一个半月之后,我改变了当初的决定,选择留在这个研究所读博。因为我觉得这个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和硬件设施一点都不比外国实验室差,如此巨大的投入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与其出国在一个很普通的实验室做研究,倒不如留在国内最好的研究所,而且我一直希望能做出一点成绩,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思考和体会,终于下定决心,留在国内做好研究,将来再出国深造,最终回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应用的层面上。
认真,严谨,刻苦,坚持,这些品质是在学习和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在NIBS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和收获,对我今后的科研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余腾辉(饶毅实验室)
我是带着什么过来的呢?迷茫,对科研的迷茫,或许吧。我以前在实验室呆过,也深受过失败的打击,所以,对于实验室的喜怒哀乐和辛酸苦辣也是早有体会。不过,让我迷茫的不是是否要做科研,而是做科研我要做什么。是对一些业已形成的理论的一些修修补补,抑或所谓的乒乓规则,拿着在一个对象做出来的结果去另外一个对象上面做(虽然说种间差异很大),或者是开辟出自己的一番领域?另外就是对新环境的期望。从自己做过的路来说,还是比较单调的。这次来北京,是我第一次离开广东省。而且,我来的是北京,中国文化的中心。我期待着能够享受多元文化或者多元思维带给我思维或思想上的冲击。现在,这六周的实习也快要结束了,或许我也找到了满意的答复。
最后,我要谈的是我在饶毅老师实验室的感受。一个宽松的环境,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空间。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在这里,很多都是由你自己决定,Italldependsonyou.我觉得很好,它能够提供极大的空间去发挥我们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是在训练我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曾扬(高绍荣实验室)
通过这六周在NIBS的暑期实习,对于我自身而言,是一个努力和收获的过程,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初来这里,由于没有任何专业课的学习,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看到师兄师姐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实验,完全投入进科研之中。而师兄安排的第一个PCR实验,却是我从未接触过的,王凤超师兄和杨杨师姐很耐心的教我,师兄还找来资料让我了解原理的基本知识。第一天的挫败感却使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未知性。在动物中心的动物房,我学习了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小鼠的抓取、公母的区分、怀孕的分辨等知识。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也掌握了PCR.、电泳、DNA、RNA的提取、胶的回收等操作,虽然在原理知识上我还有很大的欠缺,但我为我的进步感到高兴,同时这也极大的建立了我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我坚信我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在来NIBS之前,我便了解到这里以国外的模式来培养学生,氛围轻松自由而不乏严格的要求。PI们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耐心教导,平等的与学生交流,甚至成为了在科研和生活中很好的朋友。而在高绍荣实验室中,不光是师兄师姐像亲人一般,与高老师更是关系融洽。
正如师兄师姐们告诉我们的,NIBS的实验条件是最优秀的,而研究学习气氛也是最浓厚的,这里没有午休,通常都是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这成就了NIBS的科研进步和成果。这是我大学第一个暑期的收获,是我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最后感谢高老师的教导,感谢师兄师姐的帮助!
张玲(郭岩实验室)
兰州大学
一座红房子,住着一群人,一群很不简单的人,很喜欢这座红房子和这里的人,喜欢这里的安静、恬适,没有喧闹、没有浮躁!
从西北的金城兰州走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在来到这座红房子,心是喜悦的,告别了校园的生活,来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一路上欣赏着火车疾驰时窗外的景色,心里想着自己来到这座红房子之后的生活,当时的我只是知道NIBS有这么一座红房子,却不知红房子外面有美丽的静思湖、荡漾的秋千,也不知这里却有着大家都无法阐释的执着和安静,配着和谐的步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
到达北京,路过清华、北大,走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慢慢地走近了这座红房子,很喜欢,很高兴。
由于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并没有直接来见郭岩老师,正式开营那天穿着NIBS的白色T恤,和几个summer一起来见郭老师。刚进实验室时,只看见郭老师的侧身,其中一个summer指了指,说“那个老师就是郭岩老师”,当时郭岩老师正和林老师谈论问题,我心里还在想和郭老师见面该如何交谈,郭老师会不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心里只是揣测。当真正和郭老师交谈时却发现先前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郭岩老师和我们几个人谈了他的科研方向,并指导我们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科研。
我们几个summer按照郭岩老师的安排跟着各自的师兄开始了我们在这里的实验,我主要是跟着刘君涛师兄做mapping。刘师兄是个很认真的一个人,做事特别细心,他的习惯很好,每次做完实验都把实验桌收拾的很干净,还记得我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把实验桌上搞得乱七八糟的,移液枪、试剂瓶乱放一通,刘师兄就在一旁很耐心地教我该如何养成好习惯,把自己使用的仪器和试剂都整理好,以方便以后自己或是其他人使用。很感激他!小小的习惯会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品行,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科研工作中,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细心,多一分创新,你会得到让你开心的结果。
自己在实验中也出过许多的错误,也曾经因为实验做不出而难过、困顿,也曾因做出漂亮的PCR扩增而高兴,在这个红房子里自己真的过得很充实,得到了许多师兄、师姐的指导,很感谢他们!
记得年会之后刘君涛师兄让我做纯合体的鉴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做完其中的一个基因的纯合体的鉴定的时候,恰好郭老师进来,看到我在实验桌上贴图,他就上前看我做的实验结果,我们交流的过程中,郭老师很认真的给我讲述纯合体鉴定的原理,并且指导我该如何整理实验结果来进行正确鉴定。还记得郭老师给我讲如何看paper,年会回来询问我年会过得如何,还记得他在办公桌前认真进行工作的认真和专注,他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实验室里每个人都很勤奋,我不知道用勤奋来说合适不合适,因为大家都习惯于用勤奋来称那些在校读书的学生,我只想说他们拿出了对于科研的那种执着追求的心态,加上娴熟和科学的思想,给我树立了好榜样。刚开始到这里来我觉得自己是很浮躁的,在跟他们在一块儿的这些天,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都很认真,在这里谢谢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也祝他们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好,收获更多!
在NIBS结识许多朋友,大家在一起度过了许多个快乐的时光,还记得颐和园一起荡舟的欢快,一起蹲在湖边看荷叶上小乌龟时的兴奋,长堤上一起漫步时的谈笑,仿佛那笑声还在耳畔,回想时心是喜悦的。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千里而来,相聚NIBS,是缘分。
还记得小东所长在开营典礼上时对我们的肯定“NIBS拥有全国最优秀的summer”,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感觉到我们到这里来是NIBS的PI们对于我们的能力的一种肯定。却如小东所长所说,大家都很优秀,无论从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来看还是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方面来评判。喜欢这座红房子,喜欢这里的人,他们的谦逊和可亲,他们的安静和修养,还有他们的思想的碰撞与不断地开拓和进取,共同打造了NIBS和谐的文化和科研氛围。
喜欢,没有理由!
在秋千上荡去烦恼,在静思湖边静静淡去浮躁,走进红房子就又是一种感觉,又是一种进取的姿态!想起年会上PI们精彩的报告,娱乐场所大家欢愉的笑声,一切虽已过去,但却似在眼前,喜欢NIBS,这里也是自己梦想来到的地方,期冀能够像那些师兄师姐一样在科研上有所收获,祝福NIBS越走越精彩!
周慧超(袭荣文实验室)
7月13日,终于来到了自己很是向往同时对自己来说又稍显神秘的nibs。
办理完手续后,直奔实验室,记得刚进入实验大楼时,就惊叹于里面的实验设备是如此齐全,虽然很多仪器都没有见过,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这里雄厚的科研条件。的确这里一流的科研设施,充足的实验条件,最大限度地为科研提供便利,从来无需像在学校那样排队等待仪器的使用。
当初申请,是想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科研生活。刚下taxi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宁静,远离喧嚣,心也随着平静下来。总之,一点也看不出大楼里面是如此忙碌,大家都workhard,不过那种忙碌有条不紊,实验就按师兄师姐们安排的那样进行着。虽然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些意外,但是总能在他们细心分析之后所化解。尽管一个project需要大量重复实验,但是基本没有在他们脸上看出疲惫。常常还看到袭老师进出实验室做实验。一次师姐开玩笑说:“不是老师push,而是果蝇push。”其实我觉得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可以push一个人去如此卖力地做一项工作,他们背后真正的动力是对自己所研究的东西的喜爱,每天的工作或许已成为享受,或许他们早已将科研当作partoftheirlife。也正是因为兴趣,即使难度很大,一再失败,尽管可能依旧毫无任何结果,但也不放弃研究的课题,尽管也会沮丧,但依然继续坚持探索之路。总之,在这里总是被很浓的学术氛围所深深地感染着。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seminar,无论是在retreat期间还是在所里,都听了很多精彩的报告。虽然大部分没有弄清楚,但是大致知道了speaker们所做的东西,让自己接触到很多前沿的内容,见识到了他们独特的思想见地。除此之外,还参加了每周一次的labmeeting,在这里既有师兄师姐的progressreport,也有他们对一篇paper的理解。除了实验室内成员的交流外,实验室间也存在着交流,虽然不同实验室之间没有正式的meeting进行交流,但是大家之间都非常熟悉,见面时自然地便会进行思想与学术上的沟通。这种交流是如此真诚毫无保留,大家互相补充,互相改进。
学术桃源nibs印象
——nibs暑期项目六周感
周溦(袭荣文实验室)
憧憬已久的nibs暑期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快要落幕了,只是觉得这六周过得太快,应该是生活地充实的缘故吧。还记得刚收到nibs暑期项目offer时的喜悦,期盼着这个假期收获颇丰满意而归,希望能进入科学的殿堂里一窥究竟。而此时,心中已是颇多感慨待发了。
桃源NIBS始之印象
还记得来NIBS的第一天,同学的家人开着车送我来研究所,我们开车在北清路上折返了数次,问了好几个人,才辗转到达研究所。难找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位置实在很偏僻,另外可能研究所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关系太远了,少为人知。到达研究所办理手续,见到了亲切的老师们,李老师热情地帮我画出了去宿舍的路线图,我们驱车到学生宿舍放好行李。学生宿舍位置更加偏僻,在一个小村子里。出来后好不容易搭到了出租车,得以返回研究所。之后每天开始了非常规律的生活,早八点的班车,晚十点或十一点半的班车,就这样,日复一日,周六周日也如此,这样规律的暑假生活作息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
研究所里,见到了传说中的著名的PI们,还有年龄与我们相近的师兄师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亲切,平易近人,没有任何等级感。进入实验室,看到宽敞明亮的房间和一台台先进的仪器设备,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休息区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研究环境很好,设施很好,这里生活很简单,生活里只有科研,开始时觉得惊讶,但是想想,这样的环境才是真正能成就science的环境,是一座世外桃源,给以科学最适宜最纯净的土壤,最好的保护,免受外部世界纷繁杂乱的干扰和诱惑。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和学者
拨开在国际国内学术报告会上睿智讲演的科学家们的光辉,透过他们荣耀的头衔和伟大的成就,真正的科学家,是如王晓东所长那样在retreat的归程中能和同学们坐同一辆大巴返回,在大巴的最后一排和同学老师讨论science的人;真正的科学家,是如NIBS的PI们那样,能和学生,technician一起,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吃食堂简单的饭菜,穿朴素的衣着,有着踏实不浮华的人格魅力;真正的科学家,是如袭荣文老师那样,会不时动手参与实验,会关切着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学生讨论问题,在讲述研究前景和规划时会流露出无比喜悦和兴奋的眼神。这才是真正的学者。在这里我真的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带给他们的无限动力,这种氛围着实鼓舞了我。
科学需要付出&科学的严谨
研究工作中总是有很多重复的工作,比如我们所做的screen,每天上百只果蝇,同样的解剖,同样的mount,只为发现有用的mutant。Cross,挑选virgin和male,总是很大批。我们跟着学文师兄做这件事,在掌握技术后,每天大量的重复不禁让人心存boring和疲惫。然而师兄一直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着,没有抱怨,他着实因为找到的mutant而喜悦不已,又因GFP不亮而不断地修改实验的细节而达到好的效果。一次,我因为做的cross很多而没有把个别海绵塞到位,其实影响不大的,但是师兄还是瞬间发现并指出了这个不足,毕竟,这样是容易把瓶塞碰掉的而果蝇会跑掉。细节,注重细节,严谨,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是科学的精神,学文师兄的言传身教。
实验室大家庭
难忘年会
在云佛度假村的年会不仅仅让我们受到了学术的洗礼,在娱乐上也是丰富多彩。
一个个领域和课题在我们面前呈现,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们慷慨激昂的讲演振奋人心。然而由于背景知识的缺乏和学术水平的限制,我们还有很多听不懂的东西,然而这样的场面的经历必然有益于眼界的开阔和水平的提升。PI们的座谈让我们对于未来更加明晰了一些,对于科学,对于生活,大家的见解让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有了更深的思考。思索未来的路,品味生活,让你的生活成为一种好的态度。
NIBS的这个暑假已然成为我重要的记忆之一,也将继续激励着我指引着我继续以后的路。感谢在这个记忆中的所有人。
Myfeelingsabout08NIBSsummertraining
朱翔龙(高绍荣实验室)
Icouldn’texpressmyselfabouthowexcitedandnervousIwasonmyarrivalatNIBSagain__finallyasasummerstudent.AsastudentfromtheBiologyCollegeof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whichiscloselyrelatedtoNIBSinmanyaspects,IhaveheardaboutthefameofNIBSforquitealongtime,andalsoIhadbeenhereforvisittwicetogetgeneralimpressionbefore.ButwhenIreallyjoinedinthisinstituteandstayedalldaylongforthesesixweeks,mydreamtoexperiencetheprocessofresearchinthisnewandenergeticorganizationwasrealizedintheend.
AlthoughIhadfinishedtheUndergraduateResearchProgram(URP)ofmyuniversity,IwasstillalittleclumsywhenIbeganmyexperiment.Everythingisdifferent,includingthetypeofequipments,thespecificdetailsofthemanipulationandthebreedofmiceforextractingtheoocytes,IthinkIhadbeenabigproblemforthePhDstudentWangShufangwhoisinchargeoftrainingmeduringthefirstseveraldays.Fortunately,herefficientarrangementofexperimentsandherskilledandproficientoperationsgraduallyinfluencedmealot,andafterawhile,Icandoalloftheroutineexperimentsandoperationssufficientlyonmyown.Despiteofthelimitedtimeandtherelativelyeasywork,Ihaveobtainedalotfromthisprocess,especiallyintheattitudetowardsthescientificresearch.
Duringthethree-and-a-halfdaysofretreat,thelecturesgivenbyallofthePIsandthreeguestspeakersintroducedusnotonlytheirmainresearchaccomplishmentsbutalsothethoughtsandthemethodstosolvescientificproblemswhicharemorecrucialinourfuturework.Andatthesametime,weenjoyedcolorfulactivitiesandinterestingcompetitionswithmanystudentsandalsoteacherswhenIrealizedthatthosewhodosciencecanandshouldbeversatile.
ManyPIshavesparedtheirtimetohavediscussionwithusandIlearnedalotfromtheirstudyandworkexperienceandtheirreplytoourvariousquestionsdidsettlesomepuzzlesobsessingmequitealongtime.EspeciallyI’dliketoexpressmyappreciationforDr.Gaowhoisveryniceandconcernedaboutussummerstudentsandtalkedwithusabouttheproceedoftheexperimentswhenhehadtime,allofwhichencouragemetofinishmyownworkmorecarefullyandsuccessfullyandbuildupmyconfidencetocontinuedoingresearch.
IreallyhavehadquiteagoodtimeinthesedaysandIliketheatmosphereofourlabverymuch.Everyoneworkshardandalwaysmakesfulluseofhisorhertimeforexperimentsorpaper-reading.AndtheyarejustlikemybrothersandsisterstoguidemeandalsocomfortmewheneverImetquestionsinmyjobs.Meanwhile,Imakefriendswithmanystudentsofmypeer.Wetalkedabouttheplansforthecomingyears,sharedthehappinessandsadnessinourlabworkandalsomadejokeswitheachother.
Thanksagainfortheopportunitytocomeherefortraininginthissummer.IhavefalleninlovewitheverythinginNIBS,andI’munwillingtosay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