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网、守牢群众“救命钱”、减轻百姓医药费用负担、探索医保服务新路径……近年来,西湖区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优化经办服务、强化基金监管、细化政策落实、美化窗口形象等各方面综合发力,不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身边管——
形成打击欺诈骗保社会监管体系
“医保部门对群众举报进行及时反馈,让百姓群众的医保账户资金用得更加放心。”家住西湖区丁公路街道陈永谈起不久前的经历感慨道。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但在现实生活中,受非法利益驱使,欺诈骗保等现象仍有发生。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西湖区医保局出台《南昌市西湖区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聘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群众代表、新闻工作者担任民主监督员,形成了“政府、社会、媒体”三重监管合力,定期对辖区内的“两定”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医保信用分类监管,公布欺诈骗保典型案例,规范引导“两定”机构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理念。
“医保基金监管这项工作仅靠政府部门,其覆盖面还不够,今年,西湖区医保局引入了5名医保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受聘的医保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将对全区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基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社会监督,通过推动多方联动共同守护百姓的‘救命钱’。”据西湖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小茜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检查两定医疗机构129家,追回医保本金35.02万元、行政处罚罚款16.03万元。
身边帮——
健全预警监测机制为困难群众解难题
西湖区创新医保监测预警机制,聚焦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努力探索建立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长效机制,在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年初,家住西湖区绳金塔街道的余女士查出了恶性肿瘤,仅四个月医疗费用高达9万余元,就在余女士一筹莫展之际,街道和区医保局工作人员根据转办的因病致贫预警信息找到了她。“街道根据家庭现实情况为我申请了低保,并及时对之前住院产生的费用予以倾斜救助,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余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激地说道。
据了解,自《南昌市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实施以来,西湖区医保局与西湖区民政局进行联动,形成救助合力,建立起了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机制,依托省市医保基金监测中心的大数据结果,对年度内因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参保群众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列入医疗救助范畴,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超过一定标准,就会被监测发现并经审核纳入救助对象,并明确了高额医疗费用监测推送标准及认定程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身边享——
在全市率先推出医保座席咨询热线
今年以来,西湖区医保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擦亮“舒心享、爽心办、暖心帮”服务品牌,在大力推行各项医保经办服务改革举措上,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市率先推出医保座席咨询热线等便民服务,力求打造“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同时,为适应医保座席咨询热线,满足群众医保诉求,西湖区医保局还建立起话务员培训规程,提升热线服务质量,邀请礼仪老师和业务骨干针对话务接线礼仪、医保政策规定、政务服务事项等方面内容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接线员专业水平,提升接话效率,为优化平台服务提供专业性保障。
据了解,除增设医保座席热线外,西湖区医保经办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区10个街道、150余个社区,22个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均已下沉至街道社区办理,57个医保服务事项均实现了全程网办,网办量达4825件,街道社区办件量2万余件,全面打造“10分钟医保服务圈”新格局,打通了群众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