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厦门交警公布2017年小型汽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查处数为13828起,其中厦禾路后滨路口不礼让行人被查处最多,共4003起。(1月28日《海峡导报》)
一年13828起,平均每天30多起,对于偌大一个厦门而言,似乎不算太多,可作为一个文明城市,一个公认的文明优等生,这个数据就显得有些扎眼了。
为了让礼让斑马线成为司机的出行指南,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志愿者组织都没少费力气,该宣传的宣传,该查处的查处,这样的一番努力当然没有白费,但成绩离期望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貌似把令箭当鸡毛的还不在少数,问题不容低估。
是病就得治,是问题就得解决,不然的话,只会越传染越厉害。从新闻来看,交警部门的一番望闻问切做得不错,把不礼让行人的病症和各种特征摸得一清二楚。接下来,那自然就应该有的放矢一一针对开出药方。单单是厦禾路后滨路口就有4003起,为什么会这么多?完全是司机主观原因还是路口设计存在什么问题?不礼让行人的,80后和70后加起来占了绝大多数,这两个年龄段的司机这么没耐心实在令人吃惊,那么,有没有办法帮他们提高一下耐心?上午9点至10点与上午8点至9点都是不礼让行为的高发期,对此能不能找到针对性的措施?
礼让斑马线是必须要完成的文明任务,不仅关系着交通秩序和市民的出行安全,也关乎城市形象,马虎不得。把准脉是必须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要开好药。现在正是考验管理智慧的时候,管理部门可别让大家失望。万一真的为难,不妨再来个问计于民,说不定会再次验证“高手在民间”绝非虚言,毕竟,大家的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守住文明和安全的底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