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入门知识(详细图解,简单易学)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4.20

古代中医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其诊断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都会影响对脉象的诊察,甚至影响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因此,二十六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炼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技术。

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这些实例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

一进行诊察。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1,察至数

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动四、至之间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迟脉。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数脉。

2,察脉位

在察脉位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浮脉、沉脉和伏脉。具体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总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诊察脉位。凡所用指力小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触及寸口脉,都是浮脉。凡所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触及寸口脉,都是沉脉。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者,则是伏脉。

3,察脉体大小

在察脉体大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灵活掌握。

4,察脉体长短

在察脉体长短的过程中,主要辨别长脉和短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划分“三关”的理论,寸口脉的长短以“一寸九分”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若寸口脉超过“一寸九分”,寸、尺两端过于本位,则为长脉。若寸口脉达不到“一寸九分”,寸、尺两端不及本位,则为短脉。这也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可灵活掌握。

5,察脉体张力或弹性

在察脉体张力或弹性的过程中,主要辨别弦脉、紧脉和缓脉。其具体方法是:若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为弦脉。若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为紧脉。若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为缓脉。

6,察脉律

在察脉律的过程中,主要辨别结、动、促三种脉象。结脉的辨别比较简单,凡脉有间歇即是结脉。若数脉而有间歇则是促脉。动脉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在实际表现时比较复杂,可根据正常窦性心律脉形的基本特点进行辨别。

7,察脉的流利程度

在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滑脉和涩脉。具体方法是:触及脉体时,先将指目按在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

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可结合脉的形体变化综合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根据正常脉象体察正常脉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涩二脉的脉形特点和指感特征。

第1楼

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散脉。散脉有生理性散脉和病理性散脉之分。生理性散脉是脉体“大”而表现出的“散漫”之象,但脉体圆敛,无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脉的脉形是:脉体不圆敛、过度散漫或形体过度宽泛,甚至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

9,察脉的力度

在察力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脉的有力无力。一般说,这是对主要脉象进行详细诊察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每一种脉象的诊察,都需要进一步诊察脉的有力无力。如,数脉有力、数脉无力、沉脉有力、沉而无力等。

10,察特殊脉形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比较特殊的脉形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不能概括的脉形。古代医家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芤脉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脉形。其脉形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除芤脉以外,古文献记载了很多特殊脉形,如: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麻促脉、虾游脉、鱼翔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等。这些脉形虽然少见,但可预示异乎寻常的病变,对提供特殊诊断依据,及时判测病情,确有一定意义。所以,不应弃而不用。

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

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条件复合而成的脉象,因有固定专名,称为复合脉。相兼脉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没有固定专名,故称相兼脉。比如,浮脉和数脉相兼,称为脉浮数;沉脉和弦脉相兼,称为脉沉弦;这都是相兼脉。

12,察脉的更代

察脉的更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诊察脉象变化是否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二是诊察由一种脉象更代为另一种脉象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因此,必须掌握正常脉象的变化规律,才能诊察脉的更代。

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脉书误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现已证实:代脉的实际意义并不是“脉来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数”或“良久复来”,而是专指脉的更代,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分析脉象的变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又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其脉代绝者死。”这些实例说明,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察革脉

察革脉主要是诊察在疾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古代医家对脉象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后人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使其诊断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据考证,古代医家诊脉,既诊察脉的更代,又诊察脉象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这两个方面的诊察,既可诊断脉象变化是否主病,又可诊断脉象变化与病症的内在联系,还可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后世脉书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是脉诊的重大损失。应该提倡按病变规律诊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充分发挥脉诊诊断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可忽视。

14,察独

在察独过程中,主要诊察脉象在某一“部”或某一“关”出现的异常变化,这是诊察病脉的具体方法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根据发生“独变”的脉象辨别病脉。后世医家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辨别病脉的方法,将“察独”作为发现病脉或辨别病脉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如张景岳说:“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察独”的具体方法,其一是从脉的形象变化入手,以一部之脉的形象异于其余各部为独。如《诊家枢要》说:“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说:“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这是因某一部脉的形象变化异于其余各部,故为“独变”,“独”则为病脉。其二是从脉在各部的显现入手,以脉体独显于某部为“独”。如《脉理求真》曰:“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以上两种方法,是根据脉体的显现部位和脉体的形象变化“察独”,确有一定诊断意义。张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察独,其曰:“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显然,张景岳对察独的方法又有所创新。

总之,察独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脉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体质的脉象特点,在同中求异,在常中求变。这种方法,若能运用自如,不失为诊察病脉的捷径。

15,察胃、根、神

古代医家认为,胃、根、神是脉的三要素,是正常脉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因此,察脉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察胃根神的具体方法,非常复杂,且因字数太多,请大家参见其他脉书,具体内容没太大出入。故从略。

以上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十五个方面,从诊察这些方面的变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然后,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抓关键,识要领,逐渐积累诊察复杂脉象的经验,再图精益求精。

THE END
1....中医自学入门诊断学基础理论知识书籍脉学十六讲心得把脉教程...¥24.75 定价 ¥59.00 配送至 北京 至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书海行舟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书海行舟图书专营店 进入店铺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3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5224664 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522148762.html
1.中医怎么把脉基础知识中医怎么把脉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813806.html
2.中医把脉基础入门知识大全11篇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把脉基础入门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这个学期,我们到xx医院见习了一个学期,都受益颇多,现将实习情况做一自我总结: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https://www.fabiao.com.cn/haowen/42888.html
3.中医入门把脉书籍脉诊知识号脉基础零基基础理论中医中医入门把脉书籍脉诊知识号脉基础零基基础理论中医 中医脉诊一点通 把脉 中医入门诊脉书把脉自学中医把脉书籍入门临床脉诊入门图解中医健康养生知识入门书籍基础理论零基础号脉摸脉 风格: 中医 入门 把脉 书籍 脉诊 知识 号脉 基础 零基 基础理论 图文详情https://www.zhe2.com/note/527365740493
4....董雪峰雪峰阐述脉象基础知识医案临床应用规律自学把脉辨证中医抢券活动仅剩00:00:00 正版 图解脉诊 中医脉诊从入门到精通 董雪峰中医阐述脉象的基础知识医案临床应用规律入门自学把脉辨证脉象一点通学中国中医药 券后价¥30.8在售价¥30.8 累计销量:0件 ¥1元 满20元可用 领券购买 更新时间(11-23 18:48) 声明:此商品数据来源由淘宝官方接口提供,本网站不参与交易,如有疑问...http://test.ftxia.com/item.htm?id=o9p2R96tA2yeOWD4cJV
5.中药材百科中草药鉴别应用把脉诊断经络基础理论入门基本知识中药...自己学中医中药材百科中草药鉴别与应用中医把脉诊断经络基础理论入门基本知识中药大辞典常见药材中药字典药方中医自学百日通书籍25.8 元 立即购买 声明:此商品数据来源由淘宝官方接口提供,本网站不参与交易,如有疑问请联系卖家客服,如需删除此页面请联系本站>> ...https://m.8mob.com/item.htm?id=o9p2R96tBbp7kVbwfn
6.高中语文备考文学常识100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9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 A、静脉B、动脉 9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 A、花之君子者B、花之隐逸者 9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9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ttps://yuwen.chazidian.com/info19959
7.司法为中医药“把脉开方”——山东法院以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着眼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对中医药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明确指引。 也是在这一年,山东正式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山东法院在认真落实最高法院意见的基础上,一直在探索如何立足本省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障体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66420
8.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精选14篇)目前中医的教育基本是按现代的教育模式展开的,跟前人学习中医的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了。前人学医讲究师承、经典、临床,现在在校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学西医,甚至西医的课程比中医还要多,一些本属于中医的课程比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眼科、中医外科、中医肿瘤等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更多的是西医知识,而中医方面的内...https://m.ruiwen.com/xuexixinde/6216648.html
9.中国国医节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把脉问诊送降擅长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和失眠等其他内科疾病,通过滚法、弹拨法、一指禅推法等推拿手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腰痛、肩周炎、背痛等,同时配合方药内外同治失眠、头痛等内科疾病。精通热敏灸疗法等其他传统中医操作治疗。 健康知识科普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建立在“天人相应”的思想基础上。天人相应:指人体...https://www.xzsdyyy.com/article/4303.html
10.神奇的中医教案(精选10篇)重点:通过感受我国中医的悠久历史,体验中医中药知识及作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基本了解中医的基础上,进而去关注中医,珍视中医。 难点:初步使学生对中医中药产生兴趣;基本了解中医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中医中药的基本知识、作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制成调查表,向大家...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110311093459_60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