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卷1数学命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命题认真贯彻了“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文理试卷集中考查了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着重考查考生数学理性思维能力、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及数学素养和潜能。试题绝大部分是常规题型,常见问法,但稳中有变,客观题难度变化不大,主观题整体难度略有提高。
>>试题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合理创设情境,体现教育功能
>>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文化浸润
试题中体现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成了命题的一个新亮点,“文化考查”成为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理科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宣扬和普及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这些“文化考查”来自不同的领域,它们贴近生活,不但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这点点滴滴的文化浸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正定中学陈梅:
语文试卷凸显阅读素养的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总体来说,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落实了《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渗透了新课改精神。选材既对接传统,又贴近时代;题型设置上,继承中有创新,稳定中有变化,重能力,反套路,凸显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的选文是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凸显时代精神,体现了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思考。在题型的设置上第1题对“原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第三题“根据原文内容”做合理推断,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的转述能力;第二题“对原文论证的分析”则着眼于全篇,考查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控的能力。
实用类文本是今年的一大亮点,采用了群文阅读的形式,材料之间形式组合更加灵活,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阅读特征。题目设置上,两道选择题在筛选比对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第6题答题区间在第3则材料中,侧重对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的考查。
文学类文本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属于革命文学范畴,选材中隐含“立德树人”的导向。选择题第7题,只要能结合文本语境,便可迅速得出答案。第8题考查对鲁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借用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出“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这个问题。学生要明确答题方向,有文本语境意识,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第9题从“故事”和“新编”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则侧重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考查,套路化答题模式是行不通的。
诗歌阅读是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题型的设置反套路,引导学生回归诗文本身,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默写依旧是六空六分,采用情境式考查的方式,体现文化的传承。
语言表达题,同文语境选文是中国传统音乐,补写句子则选自生物论文,回归2017年的老题型,考查语句的衔接,重在对逻辑思维的考查。压缩语段是一段史学材料,也是老题型的回归,在素材的选择上和实用文本一样,打破了学科的壁垒,强调对语言的实用性的考查,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全面育人的理念。压缩语段与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在题型设置上,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今年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综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诚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所言,试题以智育为基,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翟欢、陈运江:
英语试卷立德树人“一堂课”
总之2019年英语高考试卷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材“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这对我们今后英语的教与学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就是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形成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高阶则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再者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对增强文化意识有独特的贡献,而文化意识不仅要求我们要乐于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还要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中国人民的美好品质传向世界,让英语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因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最后,还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尽管2019年的英语考试曲终人散,但好试卷对未来的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会越发清晰可见。
●石家庄市十五中李现甫、安志斌、杨丽:
文综试题稳中求新
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大幕,但是对高考试题理解还在热议中。从整体看,全国1卷文综试题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政治聚焦时代主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1.结构稳定,试题顺序保持不变。选择题依然是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学习顺序安排试题,与学习、模拟保持一致。主观题依然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各一道,文化、哲学综合一道。这样的常规试题结构安排,保证了学生对试卷的熟悉感,对于发挥水平,考出成绩提供了基础条件。
>>历史贯彻立德树人,突出关键能力
2019年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贯彻和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标,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测试目标明确,考查方式与角度合理,难度适中。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如24题考查了先秦的王位继承制度,25题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28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等等,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广度及深度
41题把二战后中苏美日四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综合在一起进行命题,而且试题呈现的方式是数据表格,这对思维广度及深度要求是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也较高,这样的考查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只要冷静回忆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注重答题分点、格式明确,该题的解答就会迎刃而解。
近年来,家国情怀和历史核心素养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42题采用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序言内容作为材料,考查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认识,结合该书出版的背景其爱国情怀不言而喻。29题新文化运动中主流思想的转变和3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体现了周年热点。
>>地理稳中求新,考查学科素养
地理学科难度适中,紧贴考纲,注重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稳中求新”。当然学生要想得高分,也不容易,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本质和内涵的掌握必须要精准。地理试卷命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全面考查了地理学科素养,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
立足学科本质,突出考查地理实践能力。文综全国I卷第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的真实案例为线索,围绕汽车产业布局、汽车市场特点、汽车生产成本以及汽车产业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把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从发展到退出的过程与地理因素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河北辛集中学宋晓昆、郭术红、刘雅蕾:
理综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总体分析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充分考查了考生的科学素养。承续往年高考命题风格,稳中有变。在考查内容、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稳定和新颖的特点,更好地发挥高考区分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
二、试题特点
1.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考生综合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性情境
3.突出实验探究,增强操作能力的考查
理科综合试卷中突出实验探究,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物理试题23题实物连线考查了动手能力。生物试题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得出等维度,如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4.坚持学科素养导向,发挥育人功能
理科综合试卷中第7题选取了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第37题要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