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党的领导下,锦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成的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居辽西之首。国家在锦州布局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锦州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六十年代曾以“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著称,创造第一支半导体晶体管、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台真空感应炉、第一滴人造石油等21项第一。改革开放以来,锦州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强化战略规划统筹

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振兴发展的核心位置。在习近平总书记“9.28”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让创新贯穿于锦州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锦州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建设数字锦州、智造强市,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锦州智慧。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振兴发展加快向效率变革和创新驱动转变,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进行了部署。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校地融合、聚焦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良好科技生态支撑我市产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锦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2年)》《锦州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倾心倾力培育新动能,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

三、实施校地融合发展,打造高水平校地协同发展共同体

充分发挥我市高校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召开“锦州市校地融合发展工作大会”,与渤海大学等3所驻锦高校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建立“校地融合、聚焦产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实施校地校企人才“双向挂职”,首批选派了9名高校青年博士挂职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召开驻锦高校创新资源发布会,组织开展“智联锦城”“智汇锦城”等系列品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活动。锦州市政府和中科院沈阳分院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我市科技企业与大连化物所等9家科研院所进行了成果对接,与科技创新“国家队”开启全面合作。组织企业对接中科院、大连理工、东北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研发总部、因特尔等科技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推进英冠陶瓷、神工半导体等进入华为供应体系。实施完善科技特派制度,引导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累计派驻126位科技特派员,召开50余次现场培训会,培训农民1500人次以上,引进23项农业新技术、26种农业新品种,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和锦州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坚持“聚焦、联合、务实的原则”,按照以科技领军企业为“盟主”,驻锦高校为支撑,国内一流科研机构为引导的“三合一”锦州模式,统筹布局全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首批51家科技企业牵头的市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已经组建完成;锦州市新材料(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家单位获批辽宁省新型研发机构。

五、建立“带土移植”工作模式,引育科技人才团队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打造科技企业培育的人才支撑体系。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大力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出台《关于实施锦州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锦城英才”计划暨科技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多种措施形成合力,全市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2人;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1个,其中,神工半导体潘连胜博士为我市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团队,2021年1月,潘连胜博士团队研发的8英寸半导体硅抛光片产品下线,有效填补国内半导体供应的行业短板。引进海外研发团队56个、外国专家215名。

六、布局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培育新产品新业态

围绕锦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雏鹰瞪羚企业为重点,主动谋划、布局和储备200个科技研发项目。重点引导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着力突破制约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共有27项科技研发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和省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其中“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BF车辆转向架超低温高韧性球铁轴箱系列产品核心技术开发与国产化”等3个科技研发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每个项目1000万元科技资金支持。会同高新区首次争取“国家级双创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获资金支持5000万元。科研资金的投入,有效推动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引导我市科技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当前,锦州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已全面展开,更加迫切的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近期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速发动科技创新引擎,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锦州全面振兴的“最大增量”,为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锦州智慧!

记者:请问王斌局长,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投入?

记者:请问王斌局长,市教育局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惠民利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记者:工业互联网现在作为工业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抓手,正在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请问赵明副局长,我市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工业数字赋能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具体工作举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明:经过努力,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新基建快速推进。到2020年底我市建成5G基站1123个,打通基站堵点245个,实现了市区主要场景5G信号连续覆盖;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锦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锦州市5G产业发展方案(2019-2022)》等系列文件;三是推进“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建设。成功打造阳光能源“5G+智慧工厂”、天桥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锦州港“5G+智慧港口”等一批示范项目,培育汉拿电机、春光包装等一大批5G应用场景;四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阳光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认定为“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批)”,是我市首个省级平台;五是两化深度融合。我市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到51户,其中:国家级贯标企业5户、省级15户,市级31户。

记者:请问宋志强主任,“数字锦州”建设成果有哪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信息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宋志强:近年来,锦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指示要求,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11月,在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我市凭借智慧政务建设的突出成绩被国家信息中心授予“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

一是“数字锦州”基础支撑能力初步形成。建成国际T3+标准的华为辽宁大区(锦州)云计算中心并投入使用,云计算中心已成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数字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性支撑。建设全市电子政务一张网,接入2020个点位,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二是“数字锦州”政务云框架体系已建成。建成政务云平台,市直39个部门122个业务系统完成迁移上云,实现全市政务数据统一云化管理,有效解决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并依托政务云建成市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全市约3.5亿条数据资源,为疫情防控、不动产登记、治安维稳、入学管理等领域提供数据资源过亿条。

三是“数字锦州”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全市一体化政务在线服务平台,通过“一网通办”总门户全面实现了一网受理、一网办理。建成“好差评”评价系统并实现市直部门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通“项目管家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问题申报、政策贷款等普惠性服务。目前,46145户企业已在平台注册登记,315个“企业面临的大烦恼”得到顺利解决,该服务作为全省样板在其他城市广泛推广。打造锦州通APP,开通12个领域154类5805项服务功能,目前注册用户已达128万人,已办理医保等缴费业务58.25万件,缴费金额达1.6亿余元,实现了政务服务“掌上办”,有效破解了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普遍反映的“办事难、办事烦”问题,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了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建成“12345政务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非紧急类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投诉建议“一号受理”,保障及时处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

四是“数字锦州”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城市综合运行指挥中心,汇聚了25个部门42个指挥调度系统,10万多路视频监控资源,形成城管、公安、应急、综治、120等多方力量高效联动工作机制。指挥中心建成以来,召开全市各类调度会议百余次,以“不见面”形式实现了全市疫情防控调度20余次,实现了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会商决策和统一指挥调度,跨越式提升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建成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3967个,实现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和全域覆盖,为全市防疫、创城、民生服务等各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平台建成以来共上报案件7万余件,案件办结率达99.8%。

五是“数字锦州”数据产业初具规模。依托华为云峰会,促成上海景域集团、必然云等27个大数据产业项目签约。同时,积极培育壮大锦州通APP产业生态圈,打造“锦州网上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辽西国际汽车交易博览会”等网上展会12次,累计促成销售汽车432辆,销售额约为5100万元,疫情期间为拉动区域内汽车、房产等消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记者:近年来,锦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请问宋志强主任,我市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是什么?下步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安排有哪些?

市信息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宋志强:当前,锦州市处在全面建设“智慧锦州”的关键阶段,聚焦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补齐民生短板等重大任务,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锦州市作为辽宁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紧紧围绕“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数字辽宁”“数字锦州”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以智慧城市治理与便民惠企为主线,以优化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城市大数据与智慧应用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THE END
1.2023年南山外国语中招MK数学试题中考压轴题2023年南山外国语中招mk...2023年南山外国语中招MK数学试题 今天给九年级的小伙伴们分享《2023年南山外国语中招MK数学试题》,难度是中考数学压轴题水平,适合班上前十名的同学练习。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O93A0R055616YU.html
2.九师联盟·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分层突破卷·化学(九)9试题九师联盟·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分层突破卷·化学(九)9试题 由趣找答案整理,获取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微信搜索关注“趣找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然后回复doc_8063137686615进行查看 15.常温下,向20mL0.1mol·L-1Na2CO溶液中逐滴加人01mol·L-1的NaHSO4,溶液40mL,滴加过程中溶液中某含碳微粒物质的量分数...https://www.qzda.com/doc_8063137686615.html
1.2023年“万友”中考突破卷(二)语文试题答案(更新中)2023年“万友”中考突破卷(二)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是(3分)A.胡服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西方各族胡人所穿服装的总称,有衣短袖窄的特点,利于...https://www.cyfdjjg.com/gzsj/104678.html
2.专题五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测试)【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适用于中考二轮随时检测,精选自2022年中考真题和学科网最新特供百强校模拟题,讲练结合,30分钟限时定量练,练热点,练重点,练难点;练速度,练技巧,练手感。助初三教师划重点,找突破;助考生感受新风向,中考得高分。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专题一 坚持...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3536ct10310n282810.html
3.?点击访问官网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网址 冰球突破游戏网站是多少年前的 详情 乐游嫩江麻将官网709.4最新版游大厅现在还能玩吗.中国 博捷是什么意思 详情 游书院感受...和平精英卷卷 三百分棋牌官网有703.3版本官方最新游戏大厅吗.中国 体育竞猜推荐平台app 艾瑞网网站 港澳最快开奖现场直播视频 桶桶机桶桶免费网站2023 ...http://hot.yctgo.com/lsl/44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