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王琦,一中生物教研组长,高三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王琦老师说,对那些记忆不准确,没有把握的答案,建议考生最好一个人静心思索,必要时可沿着考场上的解题思路把高考题重做一遍,并注意列出主要步骤,使得自己对主观题的每一个得分点都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考生估分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评分标准》,力争领悟《评分标准》中每一道题的考查意图及每一个得分点的给分、扣分的依据,严格按答题步骤进行评估。要对评分标准理解透彻,在具体评分时,自己的答案与评分标准完全吻合或比较接近的,可以估计满分或扣少量分。如果出现自己的答案与评分标准有一定差异的,应该和任课老师沟通,征求老师意见,确定最高得分值和最低得分值,最终估分取其平均值。
今年的生物题型变化不大,只是最后的两道题中,以填空形式出现的题目数量增多,而去年此类题目的语言表达文字量更大一些。因此,今年的生物题目比去年相对简单,没有偏题出现。生物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而今年简答题中的设问形式多为填空,答案比较唯一,考生比照标准答案认真估算成绩即可。而对30题的实验改错必须体现低于低浓度的范围,高于高浓度的范围,以及两浓度之间的三个浓度范围,并要设置浓度梯度,否则都要扣相应的分数。31题要注意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必须书写正确才能满分。
化学
咋写得分答案不是唯一的
指导教师:赵素霞,一中化学教研组长、首席责任教师,高级教师。
赵素霞老师介绍,今年的理综合考试中有关于化学部分的考题与去年相比难易程度还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赵素霞老师对于今年的化学试题主观部分的四道大题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26题:(1)W、Z元素题中没有要求写名称或符号,我认为写名称或写符号或名称和符号二者全写均可得分。
(2)题中明确地要求写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因此只有正确地书写化学式才能得分。
(3)题中明确地要求写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因此只有正确地书写SO2和SO3分子式才能得分。
(4)题中要求写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方程式,X和Z能形成CO和CO2两种化合物,其中只有CO2能和WZ(CaO)反应,所以只有正确地书写CO2和CaO反应的方程式才能得分。化学式、方程式书写错误不得分。
27题:题中没有要求写A、B、C、D、E的名称或化学式,所以按照常规我认为正确地书写它们的化学式或名称或化学式和名称二者全写均可得分。E写其中的一个答案或两个都写均可得分。
28题:考生按照标准答案估分就可以。
29题:(1)题中要求写D的化学名称,所以只有写“乙醇”得分,写俗名“酒精”和化学式均不得分。
(2)反应③的方程式网上的答案用的是“→”,教材中用的是“可逆”符号,我认为书写两种符号均可得分。方程式配平错误、结构简式书写错误、水的化学式漏写不得分。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网上的答案是“水解反应”,我认为写“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全写均可得分。
(4)考生可以按标准答案估分。
(5)乙烯重要的工业用途之一:乙烯水化法——工业制乙醇的条件,网上答案给的是催化剂,教材第二册中123页是催化剂,而154页是催化剂、加热、加压,因此我认为两种写法均可得分。
物理
看重步骤只对答案易高估
指导教师:毛秀实,一中高三物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今年高考理综合物理试题较去年难度有所增加。”毛秀实老师介绍,今年试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题型、内容则没有太大变化。计算题难度适中,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重点、难点体现较为突出。
估分对于物理试题来说,答题的步骤、公式、程序往往比答案更重要。有的考生只会“对答案”,认为答案对了就会得分,这就会造成估分偏高的现象;有的考生则只因答案错误,就认为不能得分,这则会使估分偏低。对于实验题,考生更应该注意评分细则,重点掌握每空的估分点。在对计算题估分时要注意对照解题步骤,紧扣步骤、公式、方程、结果估分,这样出入就不会太大。
事实上评卷更注重答案得出的过程和解答的根据是什么,有些考生的计算题结果也许计算错了,但他的思路可能是对的,那么他得的分也许就会比答案对的考生高,原因之一就是解答的过程完整。也就是说答题的步骤、程序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因此估分时要注意参照标准答案的步骤和程序。0611B031
地理
丢分因素逐条都要看清楚
指导教师:王晓红,一中高三备课组长,地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王晓红老师向记者介绍:“对于我们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考得好固然重要,估分准确也非常重要。考得好如果估分和实际分数相差很多,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今年高考文综合地理主观答题部分从第36题开始。
36题(1)的答案必须明确指出合理,否则不会给分;阐述理由必须从风向、水污染和交通三个方面说明,否则会丢分。
第36题(2)的答案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所给的信息——“随着城区不断扩展”,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先把城区扩展前是合理的答出来,再答城区扩展后不合理的原因。估计会有一部分考生只答扩展后不合理的原因,而忽略了扩展前合理原因的阐述,如果是这样,只能给一半的分。
第37题(1)问的答案非常明确,估计绝大多数考生都会答对。
(2)、(3)问有两个问题,如果地点答错了,按照常规后一问也不会给分的。(4)问必须答出地形雨,否则考生将不会得分。
第39题(3)问涉及到地理部分,此题的估分比较难,考生答出大致的方面应该没问题,关键是考生的语言表达可能会和答案有出入,每一个大方面的关键词里应该包括:地形方面必须答出地形平坦;农业方面必须有土壤肥沃;河流和水资源方面必须有河流经过;气候方面必须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
(4)问要有总的概括语言,然后从不同的方向来分析,答不全则会丢分。
历史
评主观题“采意不采点”
指导教师:于莉,鞍山市首席责任教师,一中历史教研组长。
于莉老师介绍,今年的文综合中历史主观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运用。历史主观试题的评分是“采意不采点”,只要基本意思答出来就可得分,不必完全拘泥于标准答案。
历史从第38题开始,共4问32分。第一问(9分):根据材料回答罗斯福主张废除禁运条款的原因。主要是从所给出的三段材料中找答案,分别从有助于扩大就业,加强国防;造成不中立,偏袒一方;以及战争地带发生变化等三个方面作答,只要是意思对就可以得分,每点3分,共9分。
第二问(7分):比较两段材料,指出罗斯福讲话中主张的异同。相同点:都认为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和国防;支持英国(或者答支持反法西斯国家也可以)。不同点中如能答出采用租借方式和公开支持英国即可得分。
第三问(10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此问比较容易作答,如能概括回答法西斯德国挑起二战,以及在二战初期在西欧的侵略扩张或者答美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等都可得分。
第四问(6分)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并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第1小问回答援助的两种方式贷款和租借;关键年份援助增加(如果具体写出哪几年增加也应当得分)。第2小问已经给出了限定的角度(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来谈),比较容易回答,这一问应该不会丢分。
第40题是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题。第一、二问属于历史问题。第一问(4分)指出“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如果只答对一半,应当可以得2分)。
第二问(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原因从政权统治、地理交通、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归纳,如果回答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可以。历史影响包括两个方面:民族融合和加速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第一方面只要能答出加强民族融合,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或者答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等等都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