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干部保健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制约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认识不足,管理规范化水平低。一些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他方面,忽视干部保健档案管理工作,思想认识存在不足,未能全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又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全面培训,制约工作水平提升,未能掌握档案管理的综合技能。或者对档案资料收集不全面,忽视加强整理和归档,也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编号,影响服务水平提升。再加上管理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落实责任心,管理水平偏低,难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干部保健档案材料制作不健全。提升干部保健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离不开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新常态下,很多单位对该问题不重视,对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资金、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存在不足,忽视信息技术、扫描仪的利用,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未能掌握数据库建设和使用技术,影响档案材料制作技能提高,导致不能有效适应干部保健档案管理新情况和新趋势的需要,难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三)干部保健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常态下,信息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到干部保健档案管理活动当中。但目前该项工作存在缺陷,一些单位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较少。再加上档案数字化管理技能缺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利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新常态下干部保健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路径和方法
为弥补实际工作的不足,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推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革新思想观念,推动干部保健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干部保健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革新思想观念,创新档案管理理念,根据新常态和新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有效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同时还要革新管理理念,全面收集档案管理信息资料,做好编号工作,及时进行归档和整理,严格遵循和落实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为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二)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干部保健档案材料。以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为目标,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做好档案资料扫描工作,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在资料整理和归档中,应该创新思想观念,严格遵循技术规范要求,推动管理方式创新发展。做好整理和编号工作,及时归档和管理,方便档案信息资料查询,为有效适应干部保健档案创造便利。注重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扫描仪和信息技术利用,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三)构建健全完善的干部保健档案管理制度。以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为目标,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例如,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让他们严格遵循技术规范要求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让他们严格遵循要求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技能,增强工作主动性。此外,管理制度还要落实于干部保健档案管理全过程,激发管理人员热情,对管理活动的每个流程都进行有效管理,推动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加强干部保健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管理规范化和干部保健档案利用的实际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管理活动有效进行。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措施,根据档案管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各项活动开展创造便利。引进和更新扫描仪、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构建并注重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注重档案信息编号工作,方便档案资料查询,也为有效使用档案资料创造便利。
(五)提升干部保健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引进专业技能强,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的干部保健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充实管理队伍。构建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促进他们综合技能的提升,让档案管理人员更好适应管理工作需要,努力提升干部保健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实验情况来看,已逐步由“长周期、大主题”向“主题小、立意巧”的常态化转换。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服务,是我们教育课题研究选题的出发点、管理的落脚点和课题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1.课题定位和研究方向。我们研究的课题名称是“永安市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校本资源开发与研究”。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校本研究;其次是课程资源的常态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最后是永安地域人文资源与各中小学综合实践常态化活动相并轨链接研究,彼此递进、依存。课题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都需掌握校本研究的内涵、特征、基本形式,学习和研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熟练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常态校本研究、资源常态建设、课程常态化实施贯穿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努力。
2.个人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基础教育课改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必须立足于最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把细微处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时常的研究工作。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校本资源开发与研究”的参与者,应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阵地,自身教学实践问题为内容,学生主题探究活动为主体,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目的,立足于课堂,结合学校环境特点,收集整理有价值的案例材料,思索符合校情、生情、师情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和途径。
二、理论支撑,培训是关键
任何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都需依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科学教育思想的教学理论。以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细节的精神支柱,促进研究者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把现今的教育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念,转化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动力、领引我们日常的课题研究,借助科学有效、系统条理的专题培训,做到释疑解惑、转化观念、达成共识,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抓住特色,校校联合
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研究在课题教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关键在于特色创新。依据我个人的思考,课题应该从以下几个特色上下工夫:
1.定位。我们的课题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究、课程资源建设、常态化课堂并轨的三个层面有机结合角度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是当前类似课题研究的主流。
3.教学资源。突破中小学教学界限,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无缝常态化链接的课题研究目标。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形成以上特色,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创建一个校校联合的畅通渠道。
四、重点问题,集中突破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问题是难免的。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步实现理论创新和价值提升。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们的基本研究策略是“重点问题,集中突破”。既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又能满足绝大多数教师的实践需求,建立课题研究问题累计制度,要求参与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定期提出1~2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召开课题组研讨会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五、简化评价程序,促成评价常态化
建立“注重参与、重视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教师肩负着繁重的课题指导与教育教学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课题研究评价指导机构,设计并制定科学高效的教育评价方案,简化教师的日常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评价程序,及时消解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是不可能的。为此,课题组在专门针对如何简化评价程序、提高评价效率问题上展开讨论并积极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简化评价对策:
1.筛选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理念和教育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组建综合评价指导小组,做教育评价的咨询工作。
2.分期对综合教师进行评价策略培训,并跟踪指导。
4.依据各年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步骤、分阶段制定各学期的教育评价重点和评价指标。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课题研究能立足于“常态化”主题,从学生生活中挖掘课题内容,用常态化的课题运作管理模式和日常评价机制来开展工作,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为实现校本研究常态化、资源建设常态化、课程实施常态化,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寻找到自身发展与壮大的根和本。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4结语
2019年突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说,要在危中寻机,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学变革的契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线上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重塑教师能力体系,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必须扭转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从应对疫情防控的短期视野来思考教学,而是要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日常教学统筹推进的需求。同时要站在新一轮教育技术变革的高度思考教学,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多元考核模式,构建师生“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2]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75-77
[3]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安辉,邓婕.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70-77
[5]谷中秀,华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9):19-21
[6]闫新红,刘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翻转课堂建构.喀什大学学报,2019,40(5):108-111
[7]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临汾,2017
[8]虞乔木,郑东桦.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20,(1):65-68
[9]吴艳波,韩怀钦,刘志宏,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及其常态化的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71-482
***警务站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结合工作实际,结合“亮剑2020”专项行动,落实“四坚持四确保”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常态化打击、社会治安管控、消防安全防范、窗口服务管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一、坚持打击犯罪常态化,确保社会安全。结合“亮剑2020”工作,对涉黑涉恶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违法犯罪,以及涉及民生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始终保持主动进攻态势,增强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做实宣传发动工作,最大程度争取群众“认同指数”。前阶段,我站抽调多名精干警力配合分局刑警大队侦破了一起涉恶案件,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同时在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了两次反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传单800余份。
三、坚持队伍管理规范化,确保队伍良好形象。始终坚持把窗口服务工作的好坏交由群众评价,将工作真正体现在“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上,进一步改进民辅警工作作风,从队伍管理抓起、从一日养成抓起、从内务卫生常态化保持抓起,力争通过内部管理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民辅警纪律意识,向群众展现良好的公安形象。
四、坚持管理服务人性化,确保生产生活安全。为确保辖区内企业营商环境稳定,确保生产生活安全。严格落实分局制定的“大走访、大排查”活动方案要求。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消防、危爆物品的排查力度,坚决执行“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全面排查整治治安、生产等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共排查企业14家,均与企业签订了消防、危爆物品排查整改责任书,对消防措施不规范的企业及时通知其进行整改,确保了辖区内各个企业生产绝对安全,整体治安稳定。
1.形成常态化日常工作,持续发力环境整治、持续发力日常管理、持续发力秩序维护,不断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切实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整改,重点做好城市立面修缮、街道路面完善、卫生死角清除、环卫设施补充、健康培训体检等工作。
2.探索建立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扩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人员保障,加强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卫生城市管理力度。二是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卫生保洁任务,压实卫生保洁责任,常态保持市容市貌。三是加强居民自治,构建管理新格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构建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实现由“联包帮”单位包办向“自管委”管理的转变。
二、技术评估方面:
1.健全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爱国卫生日常工作扎实开展,继续完善“日督查、周通报、月模拟”工作机制,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天天养习惯、周周搞卫生、月月大扫除”、“门前五包”等制度,爱国卫生月活动要紧扣健康细胞创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城乡整洁行动等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地开展工作。增加新闻媒体对烟草危害的宣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活动。严格落实控烟禁烟制度,规范张贴禁烟标识,规范设置室外吸烟区;积极开展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工作。
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重视宣传引导,发挥好媒体作用,社区加大健身指导服务,落实好工间操,指导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3.市容环境卫生上按照创卫期间形成的综合执法队伍,联合城管、公安、交警部门共同开展好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施老旧小区、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提升,加大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力度,对破损剥落墙体墙面进行修缮修补,对坑洼路面进行填补硬化,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消除,对乱涂乱画等“十乱”现象进行整治,常态长效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