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这些年来,江苏省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三个团体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作用,成为江苏省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近两年的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考核中,江苏省法学会一直名列前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江苏建设的要求,省法学会的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特别是市县法学会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江苏省法学会要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围绕法学会作为三个团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定位和在法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充分了解法学会的历史地位和职能定位
中国法学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它成立于共和国诞生前夕,前身是新法学研究会、新政治学研究会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1949年7月,在毛泽东同志的倡议下,由董必武、林伯渠、沈钧儒、谢觉哉、邓颖超、罗瑞卿、史良、王昆仑等90多位社会著名人士发起,建立了新法学研究会,并与新政治学研究会、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起,共同作为发起成立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之一,在新中国历史上享有重要的政治历史地位,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创建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彭真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议下,中国法学会于1982年恢复重建。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法学会工作高度重视。2000年1月,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致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明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21个社会团体免于登记的复函》中,明确中国法学会免于进行社团登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1个群众团体机关机构改革意见》,明确中国法学会改由中央书记处有关领导联系,中央政法委员会代管,理顺了领导体制。2006年8月,中组部、人事部印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通知》,明确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法学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中国法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中国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是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律人才、拓展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的重要群团。对于中国法学会的历史地位,不仅法学会会员要清楚,也要让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所熟知,这更有利于法学会正确定位,全面履职,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与法学法律界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要全面认清法学会自身的独特优势
三、要努力搭建好平台、打造好品牌
目前,中国法学会已经有许多好平台和好品牌。比如有“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等论坛的平台,还有“优秀法学成果奖”“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评选活动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发展和推广,对于法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在法治宣传方面,“双百”活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影响力不断提升。基层法学会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当地法治城市建设,探索法治建设的评估工作,举办研究解决当地突出问题的论坛,打造新品牌。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地方法学会研究会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会设计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建设。
四、要积极推动基层法学会接地气、求实效
基层法学会要接地气,就要充分认识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工作。基层法学会工作的开展,要与当地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广大法学工作者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建设、参与立法研究、参与法治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法学会工作取得实效。法学会不是党政机关,很多工作不是由法学会带头抓,但基层法学会要提高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立足当地,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在法学研究方面,中国法学会以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为主体,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中心,争取列入国家级新型智库。基层法学会也要重视法学智库建设,积极组织专家顾问队伍参与当地政府、企业、社区的法律顾问,以及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等工作,推动当地法治建设。在法律服务方面,基层法学会要参与基层的法律咨询和化解矛盾工作。比如哈尔滨的“法律诊所”工作,政府部门很支持,社区群众很欢迎,成效非常显著,经验值得借鉴,可以选择在法学院校较多的城市推广。
五、要坚持立足当地解决实际问题
六、要着力加强理念创新推动事业发展
在工作创新方面,基层法学会首先理念要新,要认清当前新形势,适应新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工作,以理念的创新带动工作的创新。要多办实事,真正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重在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法学会各项工作。基层法学会是全国法学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学会工作向下延伸的重要渠道,是将中国法学会各项工作和举措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依托。各级法学会要继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更多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走出符合法学会特点的发展路子。还要探索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与中国法学会各专门研究会的沟通合作,形成上下互动,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优势互补。
七、要加快推进地方法学会建设步伐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地方法学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地方法学会特别是基层法学会建设的步伐。县级法学会建设应该更加灵活,不要简单套用中国法学会、省级法学会的模式。经验表明,地方法学会建设的好坏取决于地方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如果领导重视,法学会工作就能搞好。地方领导重视的问题主要是地方法学会能干什么,能发挥什么作用,因此,县级法学会的工作重点就是紧密结合当地需求,干实事、求实效。江苏省法学会要抓住机遇,奋发努力,争取年内实现县级法学会全覆盖。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学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法学会工作大有可为。基层法学会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争取地位。要通过群团的优势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真正发挥法学会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为才有位,有为必有位,只要努力工作,务求实效,法学会工作一定能有新的发展,基层法学会建设一定能迈上新的台阶。
(本文是陈冀平同志日前赴江苏南京、苏州调研,在省法学会及九个地市级法学会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根据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