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妆:整体发展稳健,从个体的边际变化中寻找机会
(一)天猫承压、抖音高增,618各品牌表现分化
分品类看,洁面是天猫护肤类目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类,1-5月累计同比增速0.6%,降幅个位数的品类有乳液面霜和防晒,分别累计同比下降0.3%和3.8%,而面部精华、眼部护理品类的降幅较大;天猫彩妆中定妆喷雾、腮红、粉饼表现较好,1-5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4.1%、18.2%、13.4%。
分品牌看,大部分品牌1-5月在天猫销售同比下滑,而在抖音实现较高增长。
618行业整体表现一般。今年天猫618活动从5月26日20:00开始至6月20日24:00结束,活动周期及平台满减政策与去年保持一致。根据星图数据,618活动全期“综合电商平台+点淘”护肤大盘销售额300亿元、同比下滑2.3%,香水彩妆大盘销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2.9%,护肤+彩妆合计销售额406亿元,同比下滑1.0%。
抖音美妆保持高增。根据果集飞瓜数据,5月25日至6月18日抖音护肤大盘销售额同比增长61.7%。从品牌来看,护肤销售额前十名中国货品牌仅占两席;彩妆销售额前十名中国货品牌占五席。
国内美妆行业逐步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行业普遍认识到在渠道方面淘系压力较大、抖音仍有部分流量红利,从而纷纷发力抖音,未来各品牌想再去寻找不被竞争对手注意的低成本流量平台已经不太可能。在当前整体消费氛围一般、各家渠道布局趋同的情况下,品牌之间的竞争回归到产品本身,第一步是做出好产品,第二步是把好产品打造成为大单品,这两步分别对应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此外,可复美今年5月与李佳琦共同推出《成分中国*原料之战》短片,该片以李佳琦探访西北大学为背景,讲述了可复美背后的科学家研发中国成分重组胶原蛋白的故事,对品牌的宣传推广有重要作用。
二、珠宝:疫后复苏节奏稳健,龙头公司业绩提振
(一)复盘:黄金高景气度延续,龙头公司表现稳健
首先复盘2020年至今黄金珠宝行业的整体表现: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线下实体销售产生较大冲击,行业景气度下滑,下半年疫情好转后,行业逐步开始复苏;2021年行业延续向好态势,龙头公司业绩靓丽,品类表现分化,黄金景气度较高,而消费者偏好、结婚刚需延后兑付等因素导致钻石镶嵌复苏较慢;2022年疫情扰动线下销售,行业整体业绩承压,黄金品类韧性强于镶嵌品类。
2023Q1板块维持较高景气度,Q2起韧性凸显。Q1属传统珠宝销售旺季,叠加疫情放开后经济预期乐观,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数企业业绩靓丽,黄金珠宝板块重回景气通道,维持较高增速。22Q2疫情较为严重,同期低基数效应下社零数据增速偏高,金银珠宝品类在可选消费中增长亮眼,从品类结构上看,婚恋刚需消费延迟兑付导致镶嵌品类复苏节奏偏慢,黄金维持高景气度,但金价的高位波动也抑制了部分黄金首饰的消费需求。
(1)从社零数据来看,2023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76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达1426亿元,同比增长19.5%。1-5月金银珠宝类增势显著,其中1-2月同比增长5.9%,3-5月分别同比增长37.4%、44.7%、24.4%,均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二)渠道:线下门店拓展进程分化,新兴电商持续释放活力
2020年起疫情影响终端销售,可选消费板块整体受到冲击,黄金珠宝由于兼具婚恋刚需的消费属性和黄金的投资属性,较其他可选消费品具有更强韧性,22年底疫情放开后,23年迎来终端消费复苏及板块回暖,从公司层面α看,我们认为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更高、具有更完善渠道布局、产品竞争力更强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业绩复苏弹性与抗风险能力。
三、电商:618综合电商回温,商家、流量、内容化升级推动成交
(一)电商渗透率提升,快递数量增长态势良好
统计局数据显示,单季度1Q23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为9.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为7.3%,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累计占比为28.6%。2023年4-5月,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为23.4%,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累计占比提升至30.3%。
邮政局数据显示,1Q23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1.0%至269亿件,2023年4-5月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累计同比增长26.7%至212亿件。
(二)1Q23龙头电商收入表现良好,严格控费下利润端大幅回暖
今年各大电商集团先后启动管理层和组织架构调整,重新梳理集团内部业务重要性和定位布局,以适应新的消费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和消费者倾向转变。阿里分拆上市和领导层变更,淘天集团重新整合,展现集团将主营的货架电商视作基本盘,并鼓励其他业务条线更积极地重组。京东新任CFO徐冉出任CEO,集团内部推动采销改革,京东零售组织扁平化调整,以及引导自营和POP商家充分竞争,调动集团内部活力,回归低价战略。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升任联席CEO,与CEO陈磊总分别主管国内电商和海外业务,适应公司在保证国内电商供应链优势的基础上,推动海外Temu平台多国入驻,打造第二增长极。
消费复苏期间电商行业竞争再起,各大电商平台主力的领域有所不同。疫情期间各大电商的用户策略重心从获新客转为深耕存量用户,今年随着消费情绪回温,国内电商主站掀起新一轮竞争,各个公司基于平台禀赋、发力点有所分化,巩固核心客群。同时,各家电商平台均扩张布局海外市场,平台出海的时长、禀赋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平台在海外的定位和聚焦群体。
1Q23线下消费回流的环境下,电商大盘仍保持一定增长,线下活动复苏保证了履约效率提高,电商龙头公司收入表现基本符合预期,而在持续探索降本增效模式下利润端均实现大幅增长。
1Q23旅游行业快速复苏,商旅刚性需求支持OTA基本面大有改善,休闲游(尤其是出境游)随着供给端恢复将在下半年更为有力地推动OTA行业转好。
(三)今年电商平台围绕价格力和内容发力
消费信心疲软的情况下,各平台控制营销补贴投放和战略业务扩张,阶段性放低用户增长的目标,营销重心从获新客转为深耕存量用户、提升老用户复购率,我们认为23年将延续这一主基调。
京东:22年公司大幅缩减京喜业务,降本节省营销投放的同时用户数增速下降。
(四)23年618收官:综合电商同比增长5.44%
今年618全网销售表现良好,内容化、流量端、商家端均呈现积极复苏态势。根据星图数据,今年618期间(2023年5月31日20:00-2023年6月18日24:00),全网销售总额为7987亿元,同比增长14.77%。其中:(1)综合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6143亿元,同比增长5.44%。(2)直播电商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在高频内容输出的基础上扩充SKU、提升货币化率,平台累积销售额达1844亿元,同比增长27.61%。(3)新零售销售额为243亿元,同比增长8.48%。(4)社区团购总销售额为167亿元,同比增长9.15%。
今年618各家电商平台主要在价格力和内容化两个维度比拼来提升流量留存和刺激消费。如618前淘宝天猫618商家大会上,新的淘天集团公布了成立以来首个618的重点为“好货好价”、“新品尖货”、“淘宝好价节”和“好看好逛的短视频和直播”,关键词紧扣“价”和“内容”。根据QuestMobile,本次618营销周期维持从5月下旬持续到6月18日当天,整体日活最高达6.74亿。同时,用户日人均使用次数同比减少,但是日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加,可见综合电商平台的用户深耕策略有所增强粘性。
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及市场公关总裁刘博在618期间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今年淘宝天猫618,用户、商家规模、成交三项指标全面正增长,指出本届618是史上投入最大的一届,也是用户参与度最高、商家参与规模最大的一届618。流量端,淘宝618期间日活用户规模同比最高增加11.5%(京东该指标为14.4%)。商家端,根据天下网商,今年参加天猫618的商家达145万,有6000万商品参与打折,300万新品在618首发。
2023年年初国内疫情形势全面转好,旅游市场回暖,国内长线游迅速复苏,在线旅游平台与国内著名景区纷纷迎来转机。出行限制的取消使居民旅游热情高涨,跨省中长线游、周边游及热点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受疫情影响而搁置的旅游需求大量释放,旅游行业复苏态势持续凸显。
2023年春节期间,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7天(1月21日-1月2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春节期间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3.06万人次,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市场亮点。
2023年清明期间,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清明节假期(4月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2亿元,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9.1%。
2023年五一期间,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4月29日-5月3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7%。跨省中长线游、周边游和热点景区热度攀升。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出游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下历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
(一)景区/演艺:23年一季度业绩亮眼,看好板块整体业绩提振
从财务表现看,22年景区板块全年营收承压,盈利下滑幅度较大,主要由于二季度与四季度受疫情影响,景区业务客流和收入均出现下滑。从23Q1表现来看,国内疫情形势全面转好后,居民出行需求大量释放,多地景区游客流量、旅游消费收入大幅上升。23Q1季度景区板块实现营收36.7亿元,同比增长64.2%,恢复至19年同期的75.1%;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环比22Q4扭亏为盈,恢复至19年同期的6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亿元,恢复至19年同期的63.8%。
短期来看,23Q1国内疫情形势全面转好,居民出行热情迅速提升,景区/演艺板块持续复苏。跨省中长线游及热点景区游需求旺盛,行业盈利修复进程加快。五一及端午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相较19年恢复度均超110%,居民出行距离增长明显。高考叠加端午长假促使部分暑期出行需求前置释放,但预计暑期旺季叠加十一黄金周仍将进一步带动旅游消费复苏。看好暑期旺季旅游景区表现。
(二)OTA:跨省中长线游热度攀升,夜游市场持续升温
飞猪:五一中长线游订单占比超90%,端午出海游与夜游等避暑玩法迅速兴起
(1)五一:据飞猪发布的《2023“五一”出游快报》显示,五一假期国内游预订量相较春节实现翻倍增长,创下五一假期历史新高。其中,国内门票较春节增长127%,国内酒店较春节增长95%,火车票较春节增长117%。大众出游距离更长、品质需求更高,中长线游订单占比超90%,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7倍。
(2)端午:据飞猪发布的《2023端午出游快报》显示,端午假期包含国内机票、酒店、周边游、中长线路游等在内的国内旅游服务复苏态势延续,商品订单量均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海岛出海、夜游等避暑玩法兴起。端午期间,飞猪平台上的海岛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6%,夜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3倍。
去哪儿:机票价格及预订量相较19年均实现增长,游客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上半年国内疫情形势全面转好,中长线游积压需求释放,居民出行距离增幅显著,跟团游、亲子游等多人出游方式备受青睐。平价游市场前景广阔,周边游盛行。街区游有望成为新趋势,纳凉、美食、体验式需求的兴起,有助于促成大目的地式旅游,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消费,叠加部分门票减免、优惠政策将持续带来超预期客流,OTA行业整体恢复有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