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主要成分

1、病毒的主要成分一、病毒的结构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核衣壳:1、核心:核酸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1、病毒核酸:DNA或RNA,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部分核酸偶感染性。2、病毒蛋白质:

2、病毒的主要成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3、脂类和糖:脂质主要存在包膜中。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引起的感染细胞融合:具结果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常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

3、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病毒可能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的方式逃脱免疫应答。三、病毒感染的类型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1、显性病毒感染:2、隐性病毒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隐性感染者称为病毒携带者。急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1、潜伏感染:潜伏期查不出病毒。凡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均可激活潜伏病毒使感染复发。2、慢性感染:感染后未完全清除,在血中科持续检测出病毒。3、满发病毒感染: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病毒感染。较为少见但后果严

4、重。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呼吸道病毒正粘病毒包括甲、乙、丙型流感病毒一、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1、核衣壳:由病毒分节段的单负链RNA与核蛋白(NP)组成。其上还附着有RNA依赖的RNA复合酶复合体蛋白。甲乙型流感病毒有8个节段。流感病毒的核酸无感染性。NP是主要的结构蛋白,抗原结构稳定,与M蛋白一起决定病毒的型特异性,很少发生变异,其抗体中无中和病毒的能力。根据NP和MP的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2、包膜:由内层基质蛋白(MP)和外层脂蛋白(LP)组成。其作用为:维持病毒外形和完整性。MP蛋白抗原结构较稳定,呈型特异性,其抗体中无中和病毒的能力。刺突:血凝素(HA

5、)和神经氨酸酶(NA)。HA和NA的抗原结构很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是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主要依据。抵抗力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培养特性1、细胞培养2、动物接种3、鸡胚尿囊腔培养二、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传播迅速,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免疫性机体可形成特异性免疫应答。呼吸道粘膜局部分泌的sIgA抗体有阻断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但只能短暂存在几个月。血清中抗HA特异性抗体为中和抗体,有抗病毒感染、减轻病情的作用,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副粘膜病毒副粘膜病毒科包括: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验病毒、尼派病毒、人偏肺病毒等。一、麻疹病毒抗原

6、性较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储存宿主为人,主要通过费米传播,感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几乎全都发病。二、腮腺炎病毒主要引起腮腺月中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储存宿主,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桃拉综合征病毒病病原:桃拉综合症病毒(TSV)属于RNA病毒,二十面体,无囊膜,有包涵体。症状:身体从尾扇开始发红,发红部位逐渐前推,病虾不变软,病情后期身体出现黑斑。感染对象:主要感染南美白对虾,主要发生在虾的蜕皮期传播方式:主要是水平传播我国由于引进南美白对虾并进行了规模养殖,该病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密集区中已有发现

7、。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在特急性到急性期,幼虾身体虚弱,外壳柔软,消化道空无食物,在附足上会有红色的色素沉着,尤其是尾足、尾节、腹肢,有时整个虾体体表都变成红色。较大规格的病虾步足末端有蛀断、溃疡现象,两根触须、尾扇、胃肠道均变红,胃肠道月中胀(肠内有少量食物),肝胰脏月中大,变白。透过部分病虾的甲壳,发现肌肉由原来的半透明变成白浊,尤其是腹部末端,似甲壳与肌肉分离状。部分病虾的头胸甲处出现白区,镜检发现甲壳和胃肠壁压片红色素细胞扩散。染病初期大部分病虾头胸甲有白斑,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由于病毒病的来势较快,感染率较高,死亡率较大,因此,对病毒病

8、的预防工作尤其重要:1、生石灰,一次量,每667m3水体,100150kg,彻底清塘、曝晒池底。2、生石灰,一次量,每1m3水体,0.10.2g或1520g,全池泼洒,1520天1次。3、聚维酮碘对受精卵浸浴消毒。4、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益水宝、高能氧、亚硝酸盐降解灵等,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池塘消毒,杀灭抑制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饲料中添加维C、免疫多糖、生物酶添加剂等提高虾体的免疫力,改善肠胃的微循环;同时添加对虾病毒净、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控制虾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繁殖。5、投优质饵料,定时定量投喂。双生病毒科双生病毒科的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无包膜,由两个不完整的二十面体组成

9、。双生病毒科的病毒一般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科下共有3个属。中文学名:双生病毒科拉丁学名:Geminiviridae界:病毒界科:双生病毒科特征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每个粒子大小为18nmX30nm,无包膜,由两个不完整的二十面体组成(T=1),共有22个五聚体壳粒。病毒的外壳蛋白由单个多肽组成,分子质量为2834kDa,每个壳粒结构估计有5个外壳蛋白分子。该科是植物病毒中惟一具有单链DNA的单分体或二分体基因组病毒。病毒包裹单分子或两分子闭环状ssDNA,每分子DNA长2.53.0kb,总基因长约2.55.2kh编码区分布于DNA的病毒链和互补链,其中间为基因间隔区

10、。病毒复制是经一个双链复制中间体,通过滚环复制,ssDNA合成起始于基因间隔区的一段保守序列TAATATT/AC,病毒基因双向转录,在基因间隔区具有转录起始点。大多数双生病毒的增殖部位局限于植物切皮部组织,在细胞核中形成病毒粒子聚集体,细胞核膨大并形成颗粒状结构和纤维状结构,纤维状环可能是病毒复制装配的场所。双生病毒科的病毒一般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科中的玉米线条病毒属主要限于侵染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和曲顶病毒属侵染双子叶植物。自然界中,玉米线条病毒属和曲顶病毒属通过叶蝉以持久方式传播,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通过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病毒在介体昆虫中不繁殖,虫卵不带

11、毒。有些种也可以通过机械传毒,但通常较难。病毒具有效的免疫原性,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内病毒之间有血清学关系,曲顶病毒属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一些病毒有远缘血清学关系。玉米线条病毒属(单分体基因组、叶蝉传播、单子叶植物寄主)曲顶病毒属(单分体基因组、叶蝉或角蝉传播、双子叶植物寄主)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多为二分体基因组、粉虱传播、双子叶植物寄主)病毒的分类地位病毒(VIRUS)被认为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长期以来,病毒的分类地位一直很不清晰,生物界大约有两种大相径庭的分类方法:1认为病毒结构简单,并且大多数以RNA为遗传物质,起源于最原始的有机化学结构,是产生于细胞之前的原始地球的

13、使病毒可以耐受极为苛刻的环境,二是使其不具有主动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细胞生物一一包括我们自己一一都是一个不断在向外排嫡的物体,我们的嫡是无时无刻不在增大的只是我们在不停的将其转移到环境中去,我们自身才保持了一个动态平衡,疾病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此平衡遭破坏,因而,我们乃至整个生物圈实际上都是一种耗散结构,不断得注入能量,不断的消耗才能不断的生息繁衍.由此,我们大概也能看出其中不同了从本质上来说,病毒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因而,细胞与病毒有可能并没有先后问题,它们完全有可能是平行进化的.只是它们走得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是主动的稳定与被动的稳定.而两者都达到了生存的目的两者都是

14、自然选择的成功者EB病毒概述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乂104bp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

15、细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sj),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j),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大染色体内。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

16、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

17、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是不可能根除的,也就是从体内彻底清除,只能加强锻炼,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一、免疫性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二、微生物学诊断EBV分离培养

18、困难,一般用血清学方法辅助诊断。在有条件实验室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一)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可诊断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病情好转;抗体效价不降,因此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尤其我国学者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抗EA-lgA效价上升,极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为该癌月中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二)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

19、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且少数正常人和血清病病人也含有此抗体,不过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体经豚鼠肾组织细胞吸收试验,可变为阴性。三、临床表现CAEBV发生在非免疫缺陷个体,CAEBV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由于EBV可使不同部位各种类型淋巴细胞感染及克隆增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病理改变几乎可涉及到各个器官。T细胞类型的CAEBV主要表现为发烧、VCA-IgG及EA-IgG抗体滴度升高;NK细胞类型的CAEBV主要表现为蚊虫过敏及相应的皮肤损害,骨髓或外周血中大颗粒细胞增多及IgE滴度升Mi。四、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烧(92.7%),可呈现低烧、中

20、等度烧及高烧,合并HLH时常常出现高烧不退。发热原因主要与CAEBV时IFN-丫、月中瘤坏死因子(TNF-a)及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也可能和继发感染有关。肝脏月中大(79.3%),脾脏月中大(73.2%),肝功能异常(67.1%),血小板减少症(45.1%),贫血(43.9%),淋巴结病(40.2%)。蚊虫过敏,表现为蚊虫叮咬后局部皮肤的红斑、水疱及溃疡形成,并且伴有高烧。皮疹,皮肤牛痘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其他少见表现OhgaS等报道1例在14个月龄时诊断为CAEBV的患儿,8岁时出现肌无力和感觉异常,脑组织活检显示大脑广泛分布EBV感染的T淋

21、巴细胞,证实EB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disordersLPD)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表现还有结肠炎、皮肤肌炎、T细胞型多肌炎、肾脏损害等。另有报道8岁男孩因眼内直肌NK细胞浸润造成双侧眼球突出。I.下述情况持续6月以上:a)从EBV原发感染开始症状一直持续b)EBV抗体滴度异常(包括抗VCA-IgG>1:5120,抗EA抗体1:640或EBNA抗体<1:2.II.主要脏器受损的组织学标志:a)淋巴结炎b)噬血现象c)脑膜脑炎d)持续性肝炎e)脾月中大f)间质性肺炎g)骨髓增生不良h)视网膜炎II

25、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五、防治原则目前有二种疫苗问世,其中之一为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另一为提纯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无环鸟音(AC)和丙氧鸟音(DHPG)可抑EBV复制,均有一定疗效。病毒的致瘤机制人乳头瘤病毒为例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HPV与生殖道月中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与口腔、咽、喉、气管等处的乳头状瘤和皮肤的疣等良性病变有关,其中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最引人关

28、活性提示它可通过EGF来促进细胞周期进展HPV11和16E5蛋白在N1H3T3细胞株中能抑制p21抑癌基因的表达,并使人角质细胞永生化。提示p21基因的表达受抑可能是癌基因所介导的生长刺激的机制之一21。E6蛋白E6蛋白是一个含151个氨基酸的蛋白,包才S2个锌指状结构。E6蛋白能有效地使人乳腺上皮细胞永生化,与E7协同作用使人包皮角质细胞(HFK)永生化。E6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p53和一种泛素连接酶E6.AP形成复合物,使p53泛素化分解而失去作用。E6还能通过将p53阻滞在胞浆内来阻止p53作用。E6对p53的抑制作用在HPV感染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HPVE7单独表达时,

29、可以提高p53含量;HPVE2能诱导依赖p53的凋亡作用。p53升高以及诱导依赖p53的凋亡很可能在病毒复制前即可杀死感染细胞。表达E6的细胞能阻滞p53所诱导的细胞周期停滞及凋亡,因此,E6对p53的作用是增殖感染的重要部分,它的这一功能使有基因异常的细胞得以持续增殖。有文献报道,HPV16E6蛋白能通过抑制p53的联合兴奋因子CBP/p300来抑制p53的作用。由于p3O0,CBP的一些目标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及免疫信号的产生,如IL-6,IL-8。HPVE6对0300/CBP的抑制作用,是HP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制之一除了与p53作用,HPV18E6还能通过E6-AP蛋白泛肽作用降

30、解凋亡前蛋白Bak,这种与Bak的作用可能是不依赖p53的凋亡抑制作用。另有实验表明E6通过形成CmycE6E6.AP复合物来阻止C.myc所介导的凋亡,以保证病毒感染的持续存在。与E7类似,E6同样也能绕过多种细胞周期负性因子的调控,如pl6和p27所致的G期细胞周期停滞,使细胞进入DNA合成期(S期)。22-25E7蛋白E7蛋白是包括98个氨基酸的磷酸化核酸蛋白,共分为3个功能区CR1,CR2,CR3。E7通过位于c末端的锌指状结构形成二聚体;N末端的CR1和CR2区对E7蛋白的体外转化有重要作用。E7是HPV的主要致癌蛋白,高危型HPV(16、1831)E7单独

31、即能使人角质细胞(HFK)永生化。E7通过CR2区的LXCXE结构特异地与Rb第649-772位氨基酸的口袋结构结合,并释放核转录因子E2F,使细胞进入DNA合成期。有趣的是LXCXE结构的氨基酸序列在许多病毒蛋白及细胞内Rb结合蛋白中亦存在?,如腺病毒的E1A蛋白、猿病毒40大T抗原(SV40LTAG)、CyclinD和组氨酸去乙酰化酶(HDAC)等。这个区域的高度保守性提示,病毒蛋白与pRb结合在其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E7能与细胞内蛋白竞争结合pRb。最近的研究表明,E7c末端区域(CR3能与pRb的第803位氨基酸至第841位氨基酸之间的区域相作用,导致E2F因子

33、白在相应位置则为天冬氨酸。E7对E2F的影响,除了依赖pRb途径,E7还能直接结合E2F,并兴奋其转录活性E2。E7还能通过结合组氨酸去乙酰化酶复合物(HDAC.1)组成部分Mi2.B来抑制HDAC.1作用E4,HDAC.1能与pRb协作抑制E2F转录因子活性,在细胞周期调控中有重要作用。E7与HDAC之间的作用提供了E7能减弱基因转录抑制的另一个机制。除了对E2F转录因子的作用,E7能与AP-1(acti.vatorprotein-1冲专录因子家族作用。AP-1转录因子家族包括C-Jun,JunB,C-Fos等,AP-1转录因子介导早期有丝分裂。有研究

THE END
1.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单项选择题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A.核酸、蛋白质、糖类 B.核酸、酶类、脂质 C.核酸、糖类、脂质 D.核酸、蛋白质、脂质 E.蛋白质、糖类、脂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病毒体是指() A.具有完整的DNA或RNA的病毒颗粒 http://www.ppkao.com/tiku/shiti/3452435.html
2.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A、核酸、蛋白质、糖类 B、核酸、酶类、脂质 C、核酸、糖类、脂质 D、核酸、蛋白质、脂质 E、蛋白质、糖类、脂质 正确答案:E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热门试题 可用作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检测的细菌 ( 不符合莫拉菌属特点的是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是 钩端螺旋体培养的适宜...https://m.zuotishi.com/yijizhicheng/4387/t/288440.html
3.临床医学检验:临床病毒学知识学习(考试必看)考试题库1、单项选择题 病毒的包膜成分包括() A.酶类、脂质、核酸 B.核酸、酶类、糖类 C.糖类、脂质、核酸 D.脂质、蛋白质、糖类 E.糖类、脂质、核酸 点击查看答案 2、问答题 肠道病毒有哪些共同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3、单项选择题 关于HBV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为双链线状DNA 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3/1073016.html
4.病毒包膜的组成成分是()病毒包膜的组成成分是()这是一个关于多肽 包膜 微生物学的相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答案是什么,病毒包膜的组成成分是()A.脂类B.多糖C.蛋白质D.多肽正确答案:Ahttps://www.jhq8.cn/daan/2024/09/4048829.html
1.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单选题]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A. 核酸、蛋白质、糖类 B. 核酸、酶类、脂质 C. 核酸、糖类、脂质 D. 核酸、蛋白质、脂质 E. 蛋白质、糖类、脂质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多选题]非发酵菌的总体特征是 A. 非发酵菌有13个属 B. 革兰阴性 C. 无芽胞 D. 球杆状细菌 E. ...http://m.51kaos.com/show/znoqlr.html
2.答案解析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医学猫】涵盖执业医师(助理)、护士资格、执业药师、医学考研、招聘选拔、定期考核、三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副高级医师、高级职称等题库。广东省人才交流协会医疗人才专业委员会开发,专注,专业!章节练习、历年真题、专家解析、考点预测、考前押题、模拟考试限时免费,请下载医学...https://tiku.120job.cn/Question/index/509921/
3.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单选题】对病毒包膜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成分主要为糖蛋白质和脂类 B. 包膜病毒主要经过消化道感染 C. 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 D. 包膜易被胃酸、胆汁溶解而使病毒灭活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灰色成分替代是指印刷时用灰色油墨印刷。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https://www.shuashuati.com/ti/f13564e0135b46788566b240342b0353.html?fm=bdbc831159498871c50ec6daffdcc214f9
4.病毒的成分主要是什么病毒的糖类主要是糖蛋白,主要构成病毒包膜的成分以及病毒包膜棘突上的成分。病毒包膜上的棘突一般可以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体内。有些病毒有包膜,有些病毒没有包膜,病毒外面核酸外层的蛋白质,即衣壳和病毒核酸构成核衣壳。核衣壳表面可以有抗原,可以形成病毒的抗原成分,而有包膜的病毒一般抗原成分...https://m.cnkang.com/video/mip/907EB6OSa4.html
5.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强化测试题及答案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成分 4.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刺突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 5.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https://www.yjbys.com/edu/kouqiangzhiyeyishi/309690.html
6.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科普文章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了解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病毒结构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情况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 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由核酸组成,包括DNA和RNA。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分...https://www.liangyiyy.com/article/info/1519806.html
7.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解之谜网2、病毒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分,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是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结构蛋白是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https://www.49363.com/tansuo/6/202212/23250.html
8.慢病毒载体认识Env基因也编码一种多聚蛋白前体,前体被细胞内的蛋白酶切割成表面包膜糖蛋白(SU)gp120和跨膜(TM)糖蛋白gp41。其中,gp120与细胞表面受体和辅助受体相互作用,gp41在病毒膜上与gp120形成gp120/gp41复合体,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催化膜融合。 复杂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区别于简单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地方主要在于前者存在...https://www.jianshu.com/p/caf032142051
9.2017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经典试题E. 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 下列与病毒蛋白作用无关的是 A. 保护作用 B. 吸附作用 C. 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 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 免疫原性 5. 类病毒的化学本质是 A. 核酸、蛋白质 B. 核酸、蛋白质、糖脂 C. 核酸 D. 活性蛋白质 ...https://www.oh100.com/kaoshi/yishi/tiku/32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