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怎么产生的

1.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洲、北美及全世界,它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也能感染B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骨髓干细胞,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主要毒株。

(1)HIV-1的形态及结构:电镜下观察HIV-1呈圆形颗粒,直径约110nm。病毒外膜由两层类脂组成,它系新形成的病毒从人的细胞芽生至细胞外时形成,既有病毒蛋白成分,也含有宿主细胞膜的蛋白质。锚定在外膜上的外膜糖蛋白(Env)由三分子的球状物gp120和三分子的主干gp41组成,gp120呈球形突出于病毒包膜之外,gp41与gp120相连,另一端贯穿病毒包膜。包膜内是呈钝头圆锥形的核,位于中央,核壳蛋白是p24。核内含两条完全相同的单链病毒RNA链、Mg2依赖性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成分。在病毒的外膜和核壳之间,有一基质蛋白P18,见图1。

(3)HIV-1如何感染细胞及复制:游离的HIV-1遇到CD4细胞时,1个以上的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紧紧结合,导致gp120分子内部的构相发生变化,使gp120同时与靶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结合。该受体又分为CC系统,如CCR2、CCR5等及CXC系统,如CXCR4,通常,gp120与CCR5结合感染巨噬细胞,与CXCR4结合感染T细胞。继之,在gp41的参与下,HIV的外膜与靶细胞膜发生膜的融合。随后,病毒核心部分被注入胞质内。尽管CD4T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但免疫系统的其他带有或不带有CD4分子的细胞也可被HIV感染,其中单核巨噬细胞能隐藏大量的病毒,成为HIV的贮存仓库。部分CD4T细胞也是一个重要的HIV贮藏库,这些细胞呈一种稳定的、不活跃的形式藏匿HIV。正常的免疫反应能激活这些细胞,导致HIV复制,产生新病毒体。

近年的研究发现,HIV-1感染CD4和CCR5巨噬细胞时如果没有树突细胞特异的HIV-1结合蛋白(DC-SIGN)的辅助,则感染不能完成。DC-SIGN是一种分子量为44×103的树突细胞(DC)的表面蛋白。HIV-1侵入人体后,首先感染DC。这一过程是借助于gpl20于DC-SIGN。的特异性结合来完成的。随后病毒被DC吞噬进入细胞内。DC将外来的病毒抗原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激发抗病毒免疫反应。同时,在抗原提呈过程中,DC与T细胞直接接触,也将病毒传递给了T细胞,造成T细胞的感染。在胞质内,HIV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一单链DNA,并以此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第2条DNA链。这个双链DNA既可以游离形式留在胞质内,并转录成HIVRNA;又能移动至胞核内,也可经HIV整合酶整合进宿主的染色体组DNA,形成“前病毒”。并长期存在于胞核内,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该“前病毒”通过转录产生HIVRNA和mRNA,并被转移至胞质。HIVmRNA翻译产生新的HIV反转录酶、基因组RNA、结构蛋白、调节蛋白、包膜糖蛋白等,并装配成新的病毒体,以芽生的方式萌出细胞外。

共价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内的HIV-1前病毒已成为宿主基因组的一部分,它与宿主细胞DNA一起复制,并遗传至子代细胞。因此,整合的前病毒被永远合成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或隐匿转录,或高水平表达其基因,而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HIV-2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西非患者中分离出的另一种能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反转录病毒。主要限于西非,但现在已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2感染病例,我国也有少数病例。最近发现HIV-2有不同株别差异存在。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在分子学特性方面,HIV-2与猴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相近,与HIV-1的结构蛋白差异较大,尤其是外膜蛋白。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仅40%~50%与HIV-1相似,而75%与某些SIV相似。HIV-2基因组也有gag,env和pol三个结构基因,也可有tat、rev、nef,vif和vpr基因(图2)。所不同的是HIV-2没有vpu基因,而是在其中央区有一个vpx基因(病毒蛋白x),这是HIV-1所没有的,其功能尚不清楚。HIV-2的抗原特性与HIV-1不同,两者的结构蛋白交叉反应最强,而外膜蛋白交叉反应最弱。像HIV-1一样,HIV-2也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但它的毒力不如HIV-1强。HIV-1及HIV-2在外界的抵抗力均不强。对热敏感,56℃,30min能灭活。一般消毒剂如70%乙醇、0.2%次氯酸钠、5%~8%甲醛溶液及5000×l0-6~10000×l0-6的有机氯溶液等均能灭活病毒。

(二)发病机制

基本病理:具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a.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b.易发生恶性肿瘤;c.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

(1)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由于严重免疫缺陷而表现出的多种机会性病原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而炎性反应少。常见有皮肤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真菌感染以及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等所致的皮肤黏膜病变,肺孢子虫感染引起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分枝杆菌属感染引起的肺结核病变,等等。由于严重免疫缺陷,可有卡波齐肉瘤、淋巴瘤或其他全身恶性肿瘤发生。这些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均可表现为相应的组织病理改变。

A)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机体感染HIV的初期,HIV致敏淋巴细胞后,可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达HIV抗原成分的细胞可被CTL破坏,HIV被杀伤或清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在HIV抗体的介导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细胞(ADCC)的作用来破坏表达HIV的细胞。这样免疫反应就可清除血循环中部分感染细胞的HIV,并限制HIV感染新的细胞,使HIV感染者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B)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HIV对CD4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HIV借助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在gp41的协助下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受到感染。感染后,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异常或缺乏,阿地白介素(IL-2)等细胞因子产生减少,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反应性减低以及对B细胞的辅助功能减低等。T细胞的数量异常主要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当CD4T细胞数量减少至200×106/L以下时,则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实验证实B细胞的表面有少量CD4分子表达,因而也可能被HIV-1感染。但更重要的是B细胞功能的异常。在感染早期,可出现强烈的多克隆B细胞激活,表现为IgG、IgA水平的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出现,外周血B细胞增多等;对抗原刺激的抗体反应异常及自身免疫现象;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缺损可导致持续的B细胞激活;其他的病毒感染,如CMV和EBV感染也是导致B细胞激活的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既可通过表面的CD4分子而受感染。与CD4T细胞不同的是巨噬细胞似乎对HIV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的耐受性要强些,更多地起到病毒贮存库的作用。另外,巨噬细胞在携带病毒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感染晚期,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受损。在AIDS患者,这些细胞的某些异常可能是细胞在体内慢性激活的结果,例如:IL-2受体表达的增加、IL-1分泌等。这种慢性激活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毒蛋白或细胞因子的作用,或HIV感染的直接作用等。

C)HIV感染致CD4细胞减少:根据目前了解,其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

1)免疫反应性损伤:由于HIV感染的主要是CD4T细胞,当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包括:CTL,ADCC等)持续存在或过强时,即可导致CD4T细胞减少以至耗竭。

2)HIV的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HIV感染可通过其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CPE),导致细胞死亡。当受染的CD4T细胞的HIV-env基因呈高表达时,通过包膜糖蛋白(gp120和gp41)的介导,与邻近正常的CD4T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即合胞体细胞。合胞体细胞一般在形成后48h内死亡和溶解。胸腺及外周血T细胞前体也可由于HIV感染而不能增殖及补充成熟T细胞群。

3)细胞凋亡:大量研究证实,HIV及其产物均可诱导产生细胞凋亡。gp120/gp41可增加活化的CD4T细胞的凋亡率。包膜蛋白通过CD4受体的信号传递诱导T细胞凋亡。通过辅助受体CXCR4的信号传递也可诱导其凋亡,这可能是通过p38依赖的信号传递而触发的。

4)超抗原效应:推测一个病毒蛋白可能刺激并最终耗竭带有特异T细胞受体的CD4T细胞。

5)无辜伤害:游离的gp120与未感染的CD4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使其受免疫攻击,而被无辜伤害。

6)产生减少HIV感染造血干细胞或HIV感染致胸腺功能耗损,而引起CD4T细胞产量减少。

D)HIV抗原变异及毒力变异的影响:由于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内的前病毒需借助于宿主细胞的转录和翻译体系进行转录和翻译,因而子代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尤其是病毒的外膜区域。由于HIV-1的复制速度非常快,每天约有1010~1012个病毒释放入血。据估计每10000次转录中有1次错配,则每日约产生107个变异的病毒颗粒。HIV变异株能逃避特异的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攻击。此外,在感染过程中变异株的毒力也在变,毒力不同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及严重性。在感染早期,HIV复制缓慢,不诱生合胞体,系低毒力变异株。而在感染后期,虽然仍无症状,但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且可见到复制快、诱生合胞体的高毒力变异株。

E)其他因素的影响:HIV感染常潜伏多年而不发展成AIDS,却可能在某个时候病情迅速进展,此可能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在感染的各个阶段于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内均可见到HIV(通常是低毒力株)复制,但在CD4T细胞染色体组中的前病毒却几乎呈静止状态,因而没有造成T细胞的损伤和耗竭。一旦机体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如毒品、CMV、EBV或其他的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被激活,其内的前病毒即开始转录和复制,造成大量细胞的损伤和耗竭。此外,遗传的、行为的、环境的因素也可影响发展成AIDS的速度。例如某些MHC单倍型可能较早发生AIDS,这些MHC连锁的基因簇就可能是AID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推测AIDS的可能发病机制是:当某一个体被HIV感染后,在感染初期,机体对HIV产生了极好的免疫反应,高毒力、高表达HIV克隆被抑制或清除,且由于感染的细胞数量尚少,因而没有造成CD4T细胞数量的明显变化。但隐藏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的HIV变异株和整合的前病毒未受到免疫攻击而潜伏下来。在以后的某一时候,由于某些因素激活这些细胞后,潜伏在细胞内的HIV以及前病毒开始转录和复制,不断产生较高毒力的HIV变异株,在上述致CD4T细胞减少的机制参与下,使CD4T细胞迅速减少及耗竭,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崩溃,感染者迅速发展成AIDS患者。

(2)器官病变:淋巴结病变:包括反应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①反应性病变:早期多为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大,主要是淋巴结生发中心发生淋巴滤泡增生、增大、融合。然后是弥漫性淋巴细胞增生,滤泡生发中心模糊不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从而成为混有淋巴细胞的免疫母细胞巢。继之为淋巴结纤维性变,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纤维水肿或纤维变,含有浆细胞、免疫母细胞性组织细胞、少量淋巴细胞。②肿瘤性病变:包括卡波齐肉瘤及其他淋巴瘤,意味着病情已发展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病变:HIV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变化主要为胶质细胞增生,灶状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合胞体形成及脱髓鞘现象等。

THE END
1.病毒包膜在HEV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临床实验室期刊文章Tsg101是一种细胞内涵体分选复合物(ESCRT),参与许多包膜病毒的发芽。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促进新装配HEV病毒粒子发芽,形成多泡体(MVB)。如果真是这样,那么MVB内包膜的病毒粒子和可能会在MVB浆膜发生胞溶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图1)。和这一模型一致,Rab27和Hrs,核外分泌物质,以及空泡蛋白分选相关蛋白4(Vsp4),一种从...https://www.ivdchina.com/cclabd/show-94.html
2.一种CMV包膜蛋白包装慢病毒载体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9.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巨细胞病毒包膜蛋白,所述的巨细胞病毒包膜蛋白包括包膜蛋白(glycoprotein h、l和o,即gh、gl和go)。10.具体地,所述的包膜蛋白gh的编码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包膜蛋白gl的编码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包膜蛋白go的编码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http://mip.xjishu.com/zhuanli/27/202210157391.html
3.2月份HIV亮点研究:艾滋病毒最快可什么时候检测出在当前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离出在怀孕期间将HIV传播给婴儿的母亲和在哺乳时将HIV传播给婴儿的母亲体内的病毒。他们制造出上百个HIV病毒包膜克隆。HIV病毒包膜是这种病毒附着和感染人细胞的外面部分。他们随后对这种病毒的包膜区域进行测序。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这些不同的区域在长度上存在多大的差异,以及它们有多...http://for512.com/Item/14982.aspx
4.腺病毒有包膜吗专家文章腺病毒有包膜吗 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DNA病毒,具体分析如下: 腺病毒可以导致呼吸道、肠胃道、肝脏等部位发生感染,病毒分布范围较广,大多数情况下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季节交换时,机体很容易被腺病毒感染。患者被腺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咳嗽、鼻塞、发烧等症状。腺病毒具有传染性,会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也可以...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64oj6nzhkmb8abn.html
1.病毒中的蛋白质作用病毒中的蛋白质作用是什么(本文共计342个字...病毒中的蛋白质主要是两种作用:保护作用,保护病毒的遗传物质不会被自然或宿主内环境中的核酸酶降解;可以结合宿主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蛋白并穿透细胞膜,从而使病毒核酸能够侵入宿主细胞内部进行增殖。另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针对细菌细胞代谢途径发挥作用的抗生素对病毒当然是没有效果的,甘油的脱水作用也一样,病毒中...https://www.juchangshi.cn/game/f7a01f5b08315c02374a5655f44cb89e.html
2.干货分享!圆环病毒3型(PCV3)体液免疫反应特点与动态猪圆环病毒3型(PCV3)于2016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以来,我们对该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的了解仍然相对匮乏。目前对PCV3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的了解主要是基于PCV3 Cap蛋白诱导抗体的血清学调查方法确定的。 一、概述 猪圆环病毒3型(PCV3)于2016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以来,我们对该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的...https://www.yangzhu360.com/jisuzl/20241122/846022.html
3.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企业动态M:基质蛋白,在病毒核衣壳和包膜间起连接作用 G:糖蛋白刺突,决定病毒的感染性、血凝性和毒力 L: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二)病毒的复制周期 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细胞质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30nm的嗜酸性包涵体。https://www.biomart.cn/news/16/3228007.htm
4.解析口蹄疫病毒抗原结构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研究揭示了口蹄疫病毒粒子裂解后免疫效力显著降低的具体机制,提出了以结构为导向的口蹄疫新型多价广谱疫苗的设计建议,为进一步改进疫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https://www.caas.cn/xwzx/kyhd/246197d670df4f5d87446ff9a5b1cc01.htm
5.噬菌体调控病原菌致病性并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新机制噬菌体调控病原菌致病性并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核心提示:2024年6月17日,南方科技大学梁海华/陆军军医大学乐率联合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标题为“Bacteriophage protein Dap1 regulates evasion of antiphage immunity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irulence impacting phage therapy in mice”的研究成果,发现了...https://www.mbiosh.com/column/agricultural-microorganisms/industry-frontiers/29629
6.抗菌肽cathelicidin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内无包膜病毒CVB3复制的作用...我们实验室先期研究发现,抗菌肽cathelicidin能在体内外显著抑制非包膜病毒CVB3在心肌细胞的复制,显著减轻CVB3诱导的急性心肌炎。为阐明cathelicidin抗非包膜病毒的机制,我们在体外原代心肌细胞证实外源加入cathelicidin具有剂量依赖的抗病毒作用。然而,随后在CVB3感染机体的初始组织-肠道上皮细胞HCT116和CVB3研究常用宫颈癌上皮...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85-1018246185.htm
7.病毒包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什么化学病毒包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脂质双层,其中包括磷脂、胆固醇等脂类分子。此外,还含有一些膜蛋白,如糖蛋白、...https://www.bkw.cn/hx/ask/6753024.html
8.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A.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型肝炎病毒的HbsAg B.HbsAg的多肽疫苗 C.乙肝HbsAg血源疫苗 D.HBVDNA核酸疫苗 E.制备减毒活疫苗 A B C D E 3. 对HEV肝炎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A.HEV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同为粪-口途径为主 B.能发展成慢性肝炎 C.HEV不引起垂直传播 D.致病机制是HE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4&ex_Id=6735
9.用包膜病毒实现CRISPR/Cas9体内递送流感等包膜病毒有一层更灵活的外壳,外层由萌芽细胞的外膜组成。 在2021年的一份文章中,汉密尔顿证明了HIV-1病毒的外壳可以在培养物(离体)中编辑T细胞,并将其转化为CAR T细胞。病毒包膜的改变如此之大,以至于她现在将其称为包膜递送车或EDV。 EDV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它们的外壳可以很容易地用一个以上的抗体片段或靶...https://www.magigen.com/targeted-crisprcas9-delivery-advances-gene-editing.html
10.有关"有包膜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考试宝典发布"有关"有包膜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http://m.51kaos.com/show/dmj2ld.html
11.病毒包膜是()组成。【单选题】对病毒包膜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化学成分有多糖 B. 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 具有病毒的种 型抗原特异性 D. 包膜被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 可以保护病毒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 B. 病毒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C....https://www.shuashuati.com/ti/51757225f2004930a439e5cece8576d5.html?fm=bd9534251238413c3f5cd75357c47a42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