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临床基础检验学考前突破及答案三
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的叙述()
A.针对胰外分泌功能所进行的检查
B.测定胰液流出量、HCO和淀粉酶的排出量
C.胰腺炎的时候可呈现异常
D.胰腺癌时胰液流出量减少
E.胰腺囊性纤维变性时胰液流出量增加
2.关于胎儿成熟度检查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羊水L/S>2.0表示胎儿肺成熟
B.羊水肌酐浓度≥l76.8μmol/L提示胎儿肾成熟
C.羊水A450<0.02提示胎儿肝成熟
D.羊水脂肪细胞出现率<20%表示胎儿皮肤成熟
E.羊水淀粉酶活性>120苏氏单位表示为成熟儿
3.关于羊水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的结果,下列哪项不正确()
A.糖醛酸半定量测定对多型黏多糖贮积症有诊断意义
B.AFP测定是目前诊断畸胎瘤的常规方法
C.γ-GT是产前早期诊断胰腺纤维囊性变的指标
D.LD升高可见于死胎
4.下列羊水血型结果判断可出现抗H血清孔凝集,但除外()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非分泌型
5.下列是增生的上皮细胞特点,但除外()
A.由慢性炎症或其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
B.核浆比例正常
C.胞核增大,可见核仁
D.胞质内RNA增多,蛋白质合成旺盛
E.核分裂活跃
6.下列是对放射高度敏感肿瘤,但除外()
A.精原细胞瘤
B.骨肉瘤
C.甲状腺癌
D.恶性淋巴瘤
E.基底细胞癌
7.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自然分泌液的采集法()
A.针取抽取法
B.痰液
C.尿液
D.乳头溢液
E.前列腺液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雌激素水平和阴道脱落细胞形态两者的关系()
A.雌激素高度低落时,阴道上皮萎缩不严重,以外底层细胞为主
B.雌激素轻度低落时,以钝角的角化前细胞为主,染色淡,杂有少数中层细胞
C.雌激素轻度影响时,以钝角的角化前细胞为主,伴大量角化细胞
D.雌激素中度低落时,以中层细胞为主
E.雌激素极度影响时,角化细胞持续达60%~70%或角化细胞占90%以上
9.关于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B.胞浆量中等,嗜碱性
C.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
D.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
E.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10.关于异形间皮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要点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异形间皮细胞的核染色质正常染色
B.异形间皮细胞的核浆比例轻度异常
C.异形间皮细胞的胞质增多
D.异形间皮细胞的染色质增加,但分布均匀
E.异形间皮细胞存在核轻度畸形
11.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重度核异质鳞状上皮细胞的变化()
A.胞核大小不等
B.胞核增大
C.染色质增多,呈细颗粒状
D.染色质亦可呈粗颗粒状
E.核浆比例明显增大
A.血清白蛋白
B.补体C3
C.转铁蛋白
D.葡萄糖
E.胆红素
1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
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C.血清缺少凝血酶
D.血浆缺少凝血酶
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
14.正常人血量约占体重的()
A.4%~6%
B.6%~8%
C.8%~l0%
D.6%~l0%
E.4%~8%
15.标本溶血可使下列哪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偏低()
A.AST
B.ALT
C.K+
16.下列抗凝剂抗凝原理与Ca2+无关的有()
A.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B.草酸盐
C.肝素
D.枸橼酸盐
E.以上都不是
17.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是()
18.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
A.110~150g/L
B.120~160g/L
C.110~160g/L
D.110~160g/L
E.170~200g/L
19.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成比例减少见于()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20.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A.急性大出血
B.脱水血液浓缩
C.严重心肺疾病
D.严重组织损伤
E.以上均是
21.染色血涂片中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见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双相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22.染色血涂片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先天性贫血
E.多发性骨髓瘤
23.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的原理,以下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在规定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化系数
B.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褐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C.血红蛋白可被亚铁氯化钾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
D.在721型比色计上测得透光度,乘以367.7,即得血红蛋白浓度
E.能测定所有的血红蛋白
24.目前国际推荐测定Hb方法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比色法
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
C.碱羟血红蛋白比色法
D.酸化血红蛋白比色法
E.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
25.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4~6.8
B.瑞氏染料中含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
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
E.以上都是
26.下列网织红细胞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介于晚幼与成熟红细胞之问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其胞浆经特殊染色后可见蓝色网状结构即DNA
C.通常比红细胞稍大
D.通常以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表示
E.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27.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提示()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中性粒细胞成熟障碍
28.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A.纤维蛋白溶解
B.纤维蛋白的激活
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因子Ⅷ的激活
29.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血块收缩所分离出的微黄色透明液体
B.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
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
D.脱纤维蛋白全血指用物理方法促进全部纤维蛋白缠绕于玻珠上而得到的血液
E.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30.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
B.宜一人一针一管
C.针刺入皮肤深度以2~3mm为宜
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
E.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
31.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
A.不可见
B.少见
C.极为少见
D.<5个/HPF
E.<10个/HPF
32.关于尿微量白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用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
B.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
C.可随机留取标本
D.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
E.为肾早期损伤的测定指标
33.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34.占正常人尿中有机成分中最大部分的是()
A.尿酸
B.尿素
C.红细胞
D.酮体
E.血红蛋白
35.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H抗原
E.C抗原
36.上消化道出血量多少才能使大便变黑()
A.50~80ml
B.100ml
C.150ml
D.200ml
E.500ml
37.精子原地打转、活动迟钝应属于哪一级()
A.a级
B.b级
C.e级
D.d级
38.循环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
A.80天
B.100天
C.120天
D.130天
E.140天
39.促红素能调节红细胞生成,下列何项是促红素化学物质基础()
A.是一种糖蛋白
B.是一种磷脂类
C.是一种脂蛋白
D.是一种糖脂
E.是一种蛋白类激素
40.在红细胞膜变形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
A.收缩蛋白
B.膜脂质
C.膜糖类
D.膜酶类
41.红细胞膜结构学说已被公认的是()
A.代谢学说
B.瀑布学说
C.反应动力学说
D.流动镶嵌学说
42.红细胞膜组成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
A.膜蛋白,膜脂质,膜糖类
B.膜脂质,膜蛋白,膜糖类
C.膜糖类,膜脂质,膜蛋白
D.膜脂质,膜糖类,膜蛋白
E.膜蛋白,膜糖类,膜脂质
43.红细胞生成不受何者调节()
A.激素
B.神经
C.铁贮量
D.促红素
4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下列哪一项()
A.>0.1×109/L
B.>0.2×109/L
C.>0.3×109/L
D.>0.45×109/L
E.>0.5×109/L
45.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血型是()
E.亚型
46.AB0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两类,实际上都是()
A.遗传而来
B.免疫产生的
C.免疫原作用而产生
D.异型抗原刺激而来
E.种属特性不同
47.患者体内由于抗原一抗体反应导致血管内溶血,主要是由于()
A.巨噬细胞的作用
B.Ca2+和Mg2+的作用
C.T细胞的作用
D.血小板的作用
E.补体的作用
48.何时应该以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而不是单纯按血红蛋白水平作为输血的主要依据()
A.新生儿
B.急性失血
C.自身溶血性贫血
D.麻醉状态下
E.重度贫血
49.急诊交叉配血试验应首选()
A.盐水配血法
B.酶介质法
C.抗人球蛋白法
D.聚凝胺法
E.胶体介质法
50.一般O型血清中抗A和抗B主要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51.羊水中葡萄糖浓度在何水平反映胎儿肾成熟()
A.2.29mmol/L
B.<0.40mmol/L
C.<0.56mmol/L
D.>0.56mmol/L
E.>0.80mmol/L
52.羊水中胆红素浓度达到多少表示胎儿肝成熟()
A.A450<0.02
B.A450=0.03
C.A450>0.04
D.A450<0.04
E.A450>0.02
53.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染色体病()
A.先天性心脏病
B.脊柱裂
C.无脑儿
D.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E.21-三体综合征
54.用于诊断神经管缺陷的常规方法是()
A.甲苯胺蓝定性
B.糖醛酸半定量测定
C.AFP测定
D.γ-GT测定
E.ALP测定
55.用于胰腺纤维囊性变的羊水检查试验是()
A.AFP测定
B.总胆碱酯酶测定
C.CK测定
D.LP测定
56.完全覆盖鳞状上皮细胞的器官是()
A.鼻腔
B.胃
C.肠
D.子宫颈管
E.子宫颈
57.内底层细胞的大小为()
A.12~15μm
B.8~10μm
C.15~30μm
D.30~40μm
E.40~60μm
58.不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为()
C.无核
D.6~8μm
E.4μm
59.肿胀性退变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为()
A.整个细胞变小
B.固缩变形
C.胞质染成深红色
D.胞核表现为肿胀,染色质颗粒结构不清
E.核周晕
60.表现为固缩性退变的上皮细胞是()
A.表层鳞状上皮细胞
B.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C.底层鳞状上皮细胞
D.储备细胞
E.黏液柱状上皮细胞
61.涂片中通常作为测定其他细胞大小的标尺细胞是()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62.急性炎症时,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
A.化生
B.增殖
C.再生
D.退化变性
E.核异质
63.涂片中上皮细胞增生的特点为()
A.核大小异常
B.核形态异常
C.核染色质增粗,染色变深
D.核分裂活跃
E.出现核异质细胞
64.角化不良可发生于()
A.柱状上皮细胞
B.鳞状上皮细胞
C.间皮细胞
D.移行上皮细胞
E.巨噬细胞
65.重度核异质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要点,前者是()
C.核染色质改变
D.核浆比例无明显改变
E.核边界不齐
66.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A.核增大
B.核染色质粗糙、深染
C.核畸形
D.核浆比例异常
67.分化差的腺癌细胞可呈()
A.镶嵌状结构
B.桑椹样结构
C.蝌蚪状癌细胞
D.纤维状癌细胞
E.癌珠
68.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的固定液是()
A.95%酒精溶液
B.75%酒精溶液
C.氯仿酒精溶液
D.乙醚酒精溶液
E.卡诺固定液
69.细胞学诊断的五级分类法中,第一级是指()
A.涂片中均为正常细胞和一般炎症变性细胞
B.少量轻度核异质细胞,但无恶性证据
C.有较多重度核异质细胞,但不能肯定为恶性
D.有大量重度核异质细胞,但缺乏恶性的证据
E.发现典型恶性肿瘤细胞
70.黏液细胞是指()
A.宫颈型外底层细胞
B.分泌型柱状上皮细胞
C.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D.周期型增殖期子宫内膜细胞
E.萎缩型子宫内膜细胞
71.女性肿瘤性腹腔积液常见于()
A.卵巢癌
B.肝癌
C.胆囊癌
D.乳腺癌
E.胆管癌
72.抗坏血酸可使下列哪一种测定产生假阳性()
A.酶法葡萄糖测定
B.班氏法葡萄糖测定
C.酶法胆固醇测定
D.酶法甘油三酯测定
E.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
73.溶血标本不会影响以下检验结果的是()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涂片
D.血清钾浓度
E.转氨酶
74.下列叙述不属于血沉测定质量评价指标的是()
A.抗凝剂是否符合要求
B.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C.器材是否符合要求
D.标本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E.患者是否为空腹采血
75.血沉一般不增快的疾病是()
A.活动性结核
B.风湿热活动期
C.多发性骨髓瘤
D.胃癌
E.DIC
76.中性粒细胞不增加的疾病是()
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链球菌感染
D.急性溶血
E.肺吸虫病
77.以下不符合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是()
A.出生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有两次交叉
B.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C.安静时较高,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D.剧烈活动后显著增多
E.妊娠期常轻度增加
78.溶血性贫血时不会见到的现象是()
A.较多的点彩红细胞
B.有核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显著的缗钱状形成
E.红细胞寿命缩短
79.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是()
A.伤寒
B.电离辐射
C.心肌梗死
D.长期服用氯霉素
E.副伤寒
80.以下不符合有关缺铁性贫血血涂片叙述的是()
A.以小红细胞为主
B.红细胞大小不均
C.有核红细胞多见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E.可出现环形红细胞
81.不会造成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血沉管倾斜
B.室温高于25℃
C.标本有血凝块
D.标本溶血
E.测定管的内径比标准管小
82.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
C.伤寒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肠寄生虫
83.血小板不减少的疾病是()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DIC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84.不属于真性蛋白尿的是()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尿道炎症性蛋白尿
85.不会引起低比重尿的疾病是()
A.尿崩症
B.蛋白质营养不良
C.糖尿病
D.急性肾小管坏死
E.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86.不属于血糖正常性的糖尿的疾病是()
A.家族性肾性糖尿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妊娠后期
87.有关尿液分析仪叙述,错误的是()
A.此类仪器采用球面积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反射光
B.尿试带法简单、快速、用尿量少
C.尿蛋白测定采用pH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D.细胞检查不可替代镜检
E.尿葡萄糖检查的特异性不如班氏定性法
88.不符合尿液分析仪十项检测试带内容的是()
A.白细胞酯酶
B.比密
C.球蛋白
D.亚硝酸盐
E.pH
89.不符合粪便标本正确取材方法的是()
A.取多个部位的粪便
B.取黏液最多的粪便
C.取脓液和血液交界处的粪便
D.取脓液、血液和黏液交界处粪便
E.取采便管采集的粪便
90.正常人粪便镜检不可见的成分是()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
D.草酸钙结晶
E.细菌
91.不会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的是()
A.铁剂
B.铋剂
C.维生素C
D.食物鱼肉
E.动物血
92.不属于检测抗精子抗体的试验是()
A.精子凝集试验
B.精子制动试验
D.免疫球蛋白试验
E.混合免疫球蛋白试验
93.不属于正常前列腺液可见成分的是()
C.卵磷脂小体
D.滴虫
E.精子
94.不属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项目的是()
A.杆菌
B.球菌
D.白细胞
E.上皮细胞
95.痰液中肉眼不可见的病理成分是()
A.支气管管型
B.弹性纤维
C.干酪样小块
D.硫磺样颗粒
E.库什曼螺旋体
96.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渗出液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A.比密>1.018
B.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C.蛋白质>30g/L
D.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0.5
E.葡萄糖<3.3mmol/L
97.与结核性积液相比,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癌性积液的特点()
A.积液凝固较快
B.LD较高
C.溶菌酶较高
D.ADA较低
E.胸腔积液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l比值<1
98.正常滑膜液中可见下列细胞,但除外的是()
B.单核-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软骨细胞
99.胃液镜检可见下列正常成分,但除外的是()
A.鳞状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尘细胞
E.柱状上皮细胞
1.E解析: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P—STEST)是利用给胰腺以刺激、引起胰腺外分泌活动,采取给刺激前后的十二指肠液和血液测定各项指标,从给刺激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所给刺激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组织分泌富含碳酸氢盐的电解质溶液,使胰液流出量增多,促使各种胰酶的分泌量和浓度增加。
2.D解析:羊水脂肪细胞出现率>20%,则表示胎儿皮肤成熟。
3.D
4.E解析:凡体液中也有血型物质者为分泌型。可以中和或抑制抗体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无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H物质是A、B抗原的前身物质,大多红细胞上都有。
5.B解析:增生的上皮细胞胞质量相对较少,嗜碱性,核胞质比略大。
6.B解析:对肿瘤细胞而言,一般分化愈差,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愈高,反之亦然。
7.A
8.C解析:雌激素轻度影响时,角化细胞约占l0%,此种涂片见于行经后,或接受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时的病人。
9.E解析:大细胞型未分化癌细胞染色质增多,呈粗颗粒状,染色很深,有时可见较大的核仁。
10.B
11.C解析:核异质是指上皮细胞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胞质尚正常。重度核异质又称癌前核异质,其染色质增多,呈网状,分布不均,偶见染色质结节,核边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
12.E
13.A解析:血清与血浆的差别在于: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Ⅷ等。
14.B解析:正常成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
15.D解析:血细胞内外各种成分有梯度差,溶血后会造成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葡萄糖等含量减低,而造成乳酸脱氢酶、血
钾、AST、ALT、胆红素等含量增高。
16.C解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与Ca2+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草酸盐解离后形成草酸根离子,与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盐与Ca2+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肝素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17.C18.A
19.C解析: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减低,但红细胞计数可正常。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0.C
21.E解析:染色血涂片中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大者可达12μm,小者仅2.5μm,与骨髓粗制滥造有关。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22.A解析:嗜多色性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尚存少量的嗜碱性物质RNA,见于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如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23.A解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并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其原理是: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
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毫摩尔消光系数为
44L/(mmol?era),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24.B25.E
26.B解析:网织红细胞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活体染色后形成呈深染的颗粒状或网状结构。
27.A解析: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为主,若五叶核超过3%,称为“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原料缺乏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过程中突然出现,为预后不良之兆。
28.C29.B
30.D解析:毛细血管采血法如血流不易流出,可于伤口远端稍加压力或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入大量组织液,使血液稀释,影响检验结果,且血液易凝固。
31.C32.D33.A34.B35.D36.A
37.C解析:WHO建议:将精子活动分为4级,a级:快速前向运动(Ⅲ级,直线运动);b级: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Ⅱ级,运动缓慢);C级:非前向运动(Ⅰ级,原地运动);d级:不动(0级,不活动)。
38.C39.A40.A41.D42.A
43.C44.D45.B46.D47.E
48.B49.D50.A
51.C52.A53.E54.C55.E
56.E57.A58.E59.D60.A
61.A
62.D解析:急性炎症时,上皮细胞以变性(肿胀性退变)坏死为主,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63.D解析:增生上皮细胞的特点:胞核增大,可见核仁;胞质量相对较小,嗜碱性,核胞质比略大;少数染色质形成小结,但仍呈细颗粒状;核分裂活跃,可出现双核或多核。
64.B解析:鳞状上皮细胞胞质的成熟程度超过胞核的成熟程度,称为不成熟角化或角化不良。
65.D66.E67.B68.A69.A
70.B解析:分泌型柱状上皮又称黏液细胞,常见于排卵期分泌旺盛的涂片。
71.A
72.B解析: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时(14mmol/L),VitC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而使班氏法产生假阳性。
73.B74.E75.C
76.A解析: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白细胞,或肿大脾脏分泌过多脾素,来激活促粒细胞生长因子。
77.B78.D79.C80.B
81.C解析:标本中有血凝块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减少,使血沉减慢。
82.C83.B84.E85.C86.B
87.E解析:干化学法测尿糖的原理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促反应,只与葡萄糖反应,特异性强。
88.C解析:尿液干化学法分析法测定尿蛋白质主要对清蛋白敏感,对球蛋白、粘蛋白、本周蛋白等不敏感。
89.E90.A91.C
93.D94.C95.B96.D
97.C解析:溶菌酶活性增高见于感染性积液,恶性积液与血清lys比值<1.0,94%结核性积液lys含量>30mg/L,且积液与血清lys比值>1.0,明显高于恶性积液、结缔组织病性积液。
98.A99.B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责编:admin
官方公众号
官方小程序
来学宝典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
浦东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818号众城大厦15D
静安公司:上海市静安区天目西路547号联通国际大厦C幢9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