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生物化学最新章节李凌著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分子的代谢网络中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在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亦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早期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生物学、物理学以及数学的方法;后来又有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法的介入。

(一)生物化学的发展阶段

生物化学的研究可追溯至18世纪,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

1.叙述生物化学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是生物化学的初步发展阶段,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描述组成物质的含量、分布、性质、结构与功能,故又称为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期间的重要贡献有:对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质、蛋白质/氨基酸)的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实了肽链中肽键的作用;人工化学合成了简单多肽;从血液中分离了血红蛋白;发现了核酸并确定了嘌呤环和嘧啶环的结构;发现了淀粉酶、蛋白水解酶,提出了酶催化作用的锁钥学说等。另外还提出了新陈代谢这一重要概念等。

2.动态生物化学

20世纪初期生物化学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伴随着分析鉴定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成熟应用,发现了营养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发现了激素并将其纯化、合成;制备出了酶的结晶。更重要的是,在物质代谢方面,基本确定了主要的物质分解代谢途径:糖酵解、脂肪酸的β-氧化、鸟氨酸循环及三羧酸循环等,因此称为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化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期。期间,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更深入,重点研究物质代谢的调节与合成代谢。而研究的焦点是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代谢及调控,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形式α-螺旋;采用化学方法完成了胰岛素序列分析;DNA双螺旋结构为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60年代,破译了R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的建立,标志着人们对生命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主动改造生物体的新时代开始。利用该技术相继获得了许多基因工程产品,大大推动了医药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转基因动物/植物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以及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都是重组DNA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20世纪80年代,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发明,使得体外高效扩增基因成为可能;核酶的发现,扩充了人们对生物催化剂的认识。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伟大创举。HGP主要通过人类基因组作图(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及序列图谱)、大规模测序及比较其他生物基因组特征,揭示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及其组成。2001年2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将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研究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HGP拉开了基因组学的序幕。随着以HGP实施为基础、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的完成,基因组学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随后兴起的蛋白质组学又成为生物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注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即整体性的组学(-omics)时代。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RNA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糖组学等各种组学,从DNA→RNA→蛋白质→代谢产物→生物学效应的各个层次,对遗传信息传递规律进行整体性的揭示。各种组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组学原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组学研究扩展到医药等各个领域并相互交叉产生了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等,从而在组学的水平上阐述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疾病的本质,彻底改变和革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

(二)我国对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当代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生物分子,如糖、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及小分子化合物等。其中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称为生物大分子。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聚糖和复合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具有一定的规律,都是由基本组成单位通过特定的化学键按一定顺序连接形成的多聚体(polymer),分子量一般大于104。蛋白质、核酸、聚糖中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即序列)代表着相应的信息,因此称为生物信息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基本组成单位的种类、排列顺序和方式)及空间结构。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分子的功能。结构改变,导致生物学功能改变。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如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核酸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是执行生物分子功能的基本要素。因此,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是当今生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基因是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一段碱基序列。基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信息传递即基因的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及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调控、细胞间的信号转导机制。基因信息传递涉及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增殖分化、生长发育、衰老与死亡等诸多基本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在系统生物学框架下,通过高通量实验技术,在组学的整体水平上深入研究揭示基因信息传递规律在生命科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组学领域的研究也将获得快速发展。

(一)生物化学与医学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理论和技术广泛渗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预后预警等,促进了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并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或分支学科,冠名“分子×××学”或“×××分子生物学”,如分子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分子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流行病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神经分子生物学、发育分子生物学和衰老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上为医学各学科研究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推动医学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卫生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按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等。

卫生学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通过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因素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其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卫生学以研究自然环境为主,可人为将其划为生活环境(空气、水、食物及地质与土壤)和职业环境。

卫生生物化学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预防医学、卫生学下的一门重要的卫生基础科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以及环境有利因素(如食物/营养素)及环境有害因素(如环境污染物)、职业有害因素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时的化学变化规律。

卫生生物化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可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原理方面,为预防医学专业后续课程,如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发展,卫生生物化学将会得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乃至医疗卫生领域的认同及普遍应用,为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保健、医药及食品工业、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做出重要贡献。

(李凌李恩民)lxo/ZKo0x+i6BaoNksP/MfiLRX5++CWGzeHJlPwSNGo3Qce0MSMsgknChOH1W73m

THE END
1.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每日一练(2024/11/17)考试试题【单选题】66.A群轮状病毒是研究的主要对象,A群轮状病毒具有下列哪一个共同特点 A、相同的毒力 B、相同的形态 C、相同的集落 D、相同的群抗原 E、相同的致病力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45.志贺样毒素SLT1、SLT2中,与志贺毒素完全相同的是 A、SLT1 B、SLT2 C、A、B都是 D、A、B都不是 E、还有另...https://www.netkao.com/wswzj/Artle/20241117/246611524757.html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241122.docx下列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A、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B、都不是C、过敏性鼻炎D、过敏性哮喘E、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A40.流感病毒的衣壳结构为A、螺旋对称B、复合对称C、轮状对称D、20面对称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41.禽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法氏囊B、淋巴结C、胸腺D、胸腺E、骨髓正确答案:A42.胸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2442951.html
3.新兴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最新word版8:不属于阳的味是 单项选择题 A、酸 B、甘 C、辛 D、淡 E、微甘 9:旋覆代赭汤主治证候是 单项选择题 A、脾胃虚弱,津伤气阻 B、脾胃虚弱,胃阴不足 C、脾胃虚弱,痰喘频作 D、脾胃虚弱,痰浊内阻 E、脾胃虚弱,痰饮血瘀 10: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31894.html
4.2024年医院三基考试《医技(中医临床)》每日一练试题11月21日1、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不会出现哪种情况 A:电离 B:光电效应 C:激发 D:散射 E:韧致辐射 答案:B 2、肿瘤坏死因子的简称是( )。 A:IFN B:TNF C:IL D:CSF E:TSGF 答案:B 解析:A项,IFN为干扰素;B项,TNF为肿瘤坏死因子;C项,IL为白介素;D项,CSF为集落刺激因子;E项,TSGF为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6277_913.html
5.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更多“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以下致病因子属于朊病毒的包括() A.库鲁病 B.克-雅氏病 C.羊瘙痒症 D.貂脑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下不属于湿邪致病特点的是() A.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B.湿性重浊 C.湿性黏腻 D.易生风动血 ...https://www.xilvlaw.com/souti/jineng/2ttzyc9p.html
6.广西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微生物学测试题(强化练习)9、多项选择题 下面哪个选项属于乙脑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 A.体液和细胞免疫可阻止疾病的发展 B.病后免疫力持久 C.病毒经感觉神经进入大脑 D.全身症状明显 E.大多数为隐性传染 点击查看答案 10、单项选择题 编码朊病毒的基因位于 A.病变细胞tRNA B.正常细胞DNA上 C.病毒DNA上 D.病毒RNA上 E.R质粒 ...http://www.91exam.org/exam/87-1068/1068594.html
7.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PrPSC是由PrPC...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PrPSC是由PrPC转变形成的,其中PrPC具有溶解度高,结构以螺旋为主,不致病等特点;而PrPSC具有溶解度低,结构以折叠为主,致病等特点.上述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直接原因是( ) 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507d038bbb86f545f2e6b4448aa6d025
8....PrPsc空间结构螺旋为主折叠为主溶解度高低致病性不致病致病...朊病毒蛋白 PrPc PrPsc 空间结构 螺旋为主 折叠为主 溶解度 高 低 致病性 不致病 致病 肽链氨基酸排列顺序 相同由此可以推测这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原因是( )A. 溶解度不同 B.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C. 空间结构不同 D. 氨基酸的数量不同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57d34d8d679b74a9099f7e00619e920.html
9.杀菌消毒1.特点: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进化地位低。 2.分类:原核类:三菌,三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http://vemmastarlipinglp9.lofter.com/post/2fda05_f37deb6
10.朊病毒属于一种亚病毒因子,是一种具有致病能力的()以下致病因子属于朊病毒的包括() A.库鲁病 B.克-雅氏病 C.羊瘙痒症 D.貂脑病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以下致病因子属于朊病毒的包括()。 A.克-雅氏病 B.库鲁病 C.貂脑病 D.羊瘙痒症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亚病毒因子有哪些类,各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朊病毒中只含有核酸一种成分。() 点击...https://www.xuesai.cn/souti/7rcnv93q.html
11.有关朊病毒,述说错误的是A是一种不同于病毒.细菌.霉菌的传染性...有关朊病毒,述说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不同于病毒.细菌.霉菌的传染性病原体 B、Prusiner因为对朊病毒研究有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C、朊病毒只对人类有致病作用 D、朊病毒能对部分蛋白酶有抵抗作用 E、朊病毒主要作用于脑部https://m.ppkao.com/wangke/daan/25938e4526ff48de9f4b9f95b4e2a00f
1.每周一练医药卫生网医药卫生报B.麻疹病毒 C.腮腺炎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禽流感病毒 三、为了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 A.育龄期女青年 B.结婚登记时的女青年 C.1岁以上的少年儿童 D.妊娠期妇女 E.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孕妇 四、关于人类肠道病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http://www.yywsb.com/article/65375.html
2.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 A. 患者以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B. 潜伏期短 C. 一旦发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死亡告终 D. 无抗原性 题目标签:病毒朊病毒致病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00da61588a54cf28a1d4651dcdf88ca.html?fm=bd28e2ce2e393f2fed28fb3fcb48813f7a
3.动物检疫试题及答案8篇(全文)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有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5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畜禽和人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机体多种组织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的坏死病灶为特征。猪瘟: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y1qq1ch.html
4.朊病毒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朊病毒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朊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是造成人类及其它动物的多种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的元凶,它不含有核酸,因而其生物学结构及特性、复制及致病机理具有特殊性,这也为朊病毒的鉴别提供了标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朊病毒的遗传也具有多样性,这造成了朊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https://m.360docs.net/doc/aa18194899.html
5.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二、微生物的生活1、代谢类型 (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https://www.ruiwen.com/zhishidianzongjie/7119832.html
6.高一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梳理(精选14篇)如知识补充: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能致病的蛋白质, 它不含核酸, 我们称之为朊病毒。研究朊病毒发现, 朊病毒的复制倍增不是以核酸为模板, 而是以朊病毒自身 (蛋白质) 为模板, 这一实例开阔了人们对“中心法则”的认识视野。 如典型例题:有关下图所示的过程, 说法错误的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w7s979o.html
7.2023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备考:病毒的基本性状(二)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很敏感。 第五节 朊粒 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最初还称朊病毒。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K抗性,不溶于去垢剂的PrPs(serapie prion protein),至今未查到任何核酸。 正常人及动物脑组织基因亦编码一种与PrPs相似的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蛋白,对蛋白...https://www.oh100.com/kaoshi/yishi/tiku/312307.html
8.朊病毒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9问医生朊病毒病的共同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出现海绵状改变以及具有传染性。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朊蛋白异常折叠和聚集所致,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和结构异常。朊病毒病是由朊蛋白异常构象引起的一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蛋白错误折叠和聚集。朊病毒感染后,通常经历一...https://wapask-mip.39.net/question/8637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