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安徽卫生人才网安徽医疗卫生考试网

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及大纲变化说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单元细目要点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2)肽聚糖的结构

(3)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3.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2)鞭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芽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三、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2)根据对氧的需求进行细菌分类

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及分解代谢产物

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

(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

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2)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

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

五、噬菌体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

(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

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2)医院感染的控制

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

(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4.宿主的固有免疫力(1)固有免疫的组成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后果

(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的概念

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

(2)检验程序

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3.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细菌类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九、病原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2.链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

(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

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

(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4.脑膜炎奈瑟氏菌(1)生物学性状

(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

5.淋病奈瑟氏球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防治原则

十、肠道杆菌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形态、染色和结构

(2)生化反应的特点

2.埃希氏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

(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

(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

3.志贺氏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

4.沙门氏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

(3)肥达试验和结果判断

十一、弧菌属1.霍乱弧菌(1)生物学性状

(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

十二、厌氧性杆菌1.厌氧芽胞梭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4)艰难梭菌的致病性

2.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

十三、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十四、分枝杆菌属1.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

(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

(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

十五、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1.放线菌属(1)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

(2)硫磺样颗粒及其临床意义

2.诺卡氏菌属主要致病性诺卡氏菌及其致病性

十六、动物源性细菌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

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十七、其他细菌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及预防

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

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

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

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

十八、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支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

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1)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

(2)解脲脲原体所致疾病

十九、立克次氏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

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恙虫病东方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

二十、衣原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

(2)肺炎嗜衣原体所致疾病

(3)鹦鹉热嗜衣原体所致疾病

二十一、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

二十二、真菌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

2.主要病原性真菌(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

(2)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4)卡氏肺孢子菌致病性

二十三、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3.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二十四、病毒的感染和免疫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3.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

(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二十六、呼吸道病毒1.正黏病毒(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

(2)致病性和免疫性

2.副黏病毒(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2)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

3.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

(2)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2)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二十七、肠道病毒1.概述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

2.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

4.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

二十八、肝炎病毒1.甲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与免疫性

(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措施

2.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

3.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

(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原则

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

5.戊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

二十九、黄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2.登革病毒流行学特征、致病性

三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主要型别、流行环节、致病性及免疫性

三十一、疱疹病毒1.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

3.巨细胞病毒致病性

4.EB病毒致病性

三十二、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生物学特点

(2)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

(4)防治原则

三十三、其他病毒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THE END
1.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更多“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以下致病因子属于朊病毒的包括() A.库鲁病 B.克-雅氏病 C.羊瘙痒症 D.貂脑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下不属于湿邪致病特点的是() A.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B.湿性重浊 C.湿性黏腻 D.易生风动血 ...https://www.xilvlaw.com/souti/jineng/2ttzyc9p.html
2.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A、患者以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B、潜伏期短C、一旦发病,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76/1724743h408j2rfpl.html
3.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预测(题库版)17、单项选择题 朊病毒感染主要造成() A.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B.炎性反应 C.宿主免疫反应 D.宿主B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 E.宿主B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18、单项选择题 黏膜表面主要的抗菌、抗病毒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点击查看答案 19、单项选择题 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http://www.91exam.org/exam/87-1064/1064562.html
4.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PrPSC是由PrPC...精英家教网>高中生物>题目详情 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PrPSC是由PrPC转变形成的,其中PrPC具有溶解度高,结构以螺旋为主,不致病等特点;而PrPSC具有溶解度低,结构以折叠为主,致病等特点.上述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直接原因是( ) ...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507d038bbb86f545f2e6b4448aa6d025
5.119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ATP7B变异谱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也均未100%检出致病变异[1, 12],可能与ATP7B基因的不完全外显以及存在其他疾病修饰基因(包括COMMD1、ATOX1、XIAP、HFE、朊病毒蛋白、亚甲基四氢叶酸、MTHF还原酶以及载脂蛋白E等)有关[1]。ATP7B基因变异检测还有助于家系成员的筛查[7],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同胞患病,通过测序检出相同致病变异,...https://aammt.tmmu.edu.cn/Upload/rhtml/201806104.htm
6.朊病毒的致病机制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其要点如下:①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②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https://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665.htm
7.朊病毒致病机理.ppt朊病毒致病机理.ppt,朊蛋白 (Prion Protein) 1 2 3 朊蛋白(prp) 朊蛋白的功能 朊病 1.1什么是朊蛋白 1.2朊蛋白的结构 2.1细胞凋亡 2.2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2.3参与淋巴细胞信号传导 2.4抗氧化 ··· 3.1prpc(正常型)与prpsc(致病型)的 区别 3.2什么是朊病 3.3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509/8077127115003100.shtm
1.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以下不属于朊病毒致病特点的是() A. 患者以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B. 潜伏期短 C. 一旦发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死亡告终 D. 无抗原性 题目标签:病毒朊病毒致病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00da61588a54cf28a1d4651dcdf88ca.html?fm=bd28e2ce2e393f2fed28fb3fcb48813f7a
2.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PrPSC是由...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 , 一种是PrPSC. PrPSC是由PrPC转变形成的,其中PrPC具有溶解度高,结构以螺旋为主,不致病等特点;而PrPSC具有溶解度低,结构以折叠为主,致病等特点.上述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直接原因是( ) A .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 . 溶解度不同 C . 空间结构不同 D . ...https://zujuanyi.com/question/detail-2991679.shtml
3.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二、微生物的生活1、代谢类型 (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https://www.ruiwen.com/zhishidianzongjie/7119832.html
4.2023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备考:病毒的基本性状(二)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很敏感。 第五节 朊粒 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最初还称朊病毒。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K抗性,不溶于去垢剂的PrPs(serapie prion protein),至今未查到任何核酸。 正常人及动物脑组织基因亦编码一种与PrPs相似的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蛋白,对蛋白...https://www.oh100.com/kaoshi/yishi/tiku/31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