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答案解析:游离胆红素是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水,在血中由清蛋白携带,不能通过肾随尿排出,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

2.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

A.加氧反应

B.加氢反应

C.释出电子的反应

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

E.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生物氧化通常指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作用,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H2O和CO2的过程。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糖异生的原料的是

A.甘油

B.氨基酸

C.丙酮酸

D.乳酸

E.脂肪酸

答案解析:脂肪酸不能转变为糖,甘油、氨基酸、丙酮酸和乳酸则可以。

4.下列属于营养必需脂肪酸的是

A.硬脂酸

B.亚麻酸

C.软脂酸

D.油酸

E.十二碳脂肪酸

答案解析:多不饱和酸如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称为营养必需脂肪酸。

5.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是

A.肉碱

B.CoA

C.ACP

D.乙酰乙酸

E.丙二酰Co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酰基载体蛋白(ACP)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脂肪酸合成的各步反应均在ACP的辅基上进行,其辅基为4'磷酸泛酰氨基乙硫醇。

6.RNA指导的DNA合成的过程称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整合

E.反转录

答案解析: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称为反转录,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新的子代DNA称为复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称为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称为翻译,DNA的一个片段参入到另一个DNA中称为整合。

7.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是调节血液中的

A.钾

B.锌

C.钠

D.镁

E.钙

答案解析: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是由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它的生理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摘除动物的甲状旁腺后,它的血钙水平将逐渐下降,而血磷水平上升。

8.在安静状态下,人体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A.乙酰胆碱

B.孕激素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甲状腺激素

答案解析:甲状腺激素对机体能量代谢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表现为脑、淋巴、睾丸等少数组织之外的机体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大。甲状腺激素的产热机制是T3和T4通过诱导Na+-K+-ATP酶的合成,促进Na+和K+的主动转运,从而消耗ATP,增加产热,而其他的激素都不会增加能量的代谢。

9.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

A.小肠平滑肌

B.竖毛肌

C.皮肤黏膜血管

D.脑血管

E.肾脏血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激动α受体,使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对全身各部分血管收缩的作用程度与其含α受体的密度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有关;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对脑、肝、肠系膜,甚至骨骼肌血管都有收缩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的递质,故对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负性作用,即引起消化道平滑肌的舒张。

10.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

A.胆盐

B.盐酸

C.组胺

D.乙酰胆碱

E.促胃液素

答案解析: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和一些消化酶,由胃黏膜分泌并抑制胃液的分泌;C、D、E均促进胃液的分泌;A为胆汁的主要成分,与胃液分泌无关。

11.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B.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C.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D.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E.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答案解析: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存在胃黏膜屏障,它由黏液层和上皮细胞组成。覆盖于胃黏膜之上的厚黏液层为第一道防线,它将胃黏膜与胃腔内的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各种损伤因素隔离开来,同时胃黏膜上皮细胞还能分泌HCO3-,可与渗透黏液层的H+中和,防止H+不直接与上皮细胞接触造成损伤。

12.反映肺通气功能潜力的指标是

A.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通气量

E.每分通气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称为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指肺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通气量约6~8升。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可增达70L以上。每分通气量的数值叫通气量,它能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潜力,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性指标。

本题知识点:呼吸

13.体内氧分压的部位是

A.淋巴液

B.肺泡气

C.静脉血

D.组织液

E.动脉血

答案解析:氧分压为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局部氧气的浓度。在人体中,氧气的扩散首先是从肺泡进入到动脉血,由红细胞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由此可见,氧气的扩散方向就是氧分压的分布梯度,因此,肺泡气中的氧分压。

14.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减慢充盈期延长

B.心室快速充盈期延长

C.心室快速射血期延长

D.心室减慢射血期延长

E.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答案解析:大动脉血压是心室收缩时所遇到的后负荷,若大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室内压的峰值将增高,结果使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

本题知识点:血液循环

15.射血分数为与下列何者的百分比

A.心输出量/体重

B.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C.搏出量/体表面积

D.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搏出量/体重

答案解析: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约为125ml,收缩末期容积约55ml,两者的差值即搏出量为70ml,可见,心室在每次射血时,未将心室内充盈的血液全部射出。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6.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Rh阳性者有可能接受Rh阴性的血液

B.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C.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

D.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血型血

E.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

答案解析: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会产生抗Rh抗体,一般来说不会引起立即的输血反应或者仅有轻微的反应,但是,当再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时会发生抗体-抗原反应,导致溶血。对于ABO血型,在正常情况下,应坚持同型输血,根据ABO血型的特点,在无法得到同型血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O型血输给A、B和AB血型的人,或者AB血型可以接受A、B和O型血。不过异型输血是有原则的,只能少量缓慢地进行。

本题知识点:血液

17.炎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

A.导致发热

B.修复

C.白细胞趋化

D.纤维化

E.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

答案解析:炎症介质是急性炎症反应中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和白细胞渗出的发生机制。有些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内皮,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但许多致炎因子并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而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化学因子的作用而导致炎症,故又称之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本题知识点:炎症

18.下列关于炎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E.以上都不对

答案解析:ABD说法均太绝对,C的选项是对的。故选C.

19.血栓转归中可能发生的是

A.钙化

B.溶解

C.机化

D.吸收

E.以上都会

答案解析:血栓的结局常为:①血栓软化、溶解、吸收;②血栓机化;③血栓钙化。

本题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0.能够完全再生修复的是

A.淋巴细胞

B.造血细胞

C.间质细胞

D.上皮组织

E.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不稳定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这类细胞再生能力很强,总在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老、死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等。

本题知识点: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21.哪个部位的血管壁容易发生玻璃样变性

A.毛细血管

B.细动脉

C.小动脉

D.浅静脉

E.主动脉

答案解析: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在HE染色切片中呈嗜伊红均质状。玻璃样变性分为: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常见。

22.关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菌体结构复杂

B.多形性

C.生长缓慢

D.抵抗力强

E.抗酸性

答案解析: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抗酸杆菌。一般细菌无抗酸性,因此,抗酸染色是鉴别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的方法之一。

本题知识点:呼吸系统疾病

23.对于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病理生理改变,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率增快

B.心排血量增多

C.血压增高

D.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

E.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

答案解析:在高动力循环状态时,心排血量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但在心功能属正常或代偿期时,肺毛细血管楔压维持正常。

本题知识点:心血管系统疾病

24.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的病理改变

A.细胞水肿

B.黏液变性

C.玻璃样变

D.水样变

E.脂肪变性

答案解析: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重度水肿,整个细胞变圆如气球,故称气球样变。

本题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

25.肉芽组织由哪些成分组成

A.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B.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

C.中动脉和成纤维细胞

D.成纤维细胞和小细胞

E.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答案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26.下列关于血栓的结局错误的是

A.纤维素血栓易溶解吸收

B.可继发血管炎

C.可形成静脉石

D.可阻塞动脉静脉

E.血栓再通可恢复正常循环

答案解析:有些情况下,血栓干燥收缩,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间可出现许多裂隙,血管内皮细胞被覆于裂隙的表面,形成新的相互沟通的管道,使血流得以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再通。但是其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血流。

27.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

A.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C.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

D.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

E.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答案解析:喹诺酮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如培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本题知识点:抗微生物药

28.下列哪项最容易使药物发生首关消除

A.口服给药后

B.舌下给药后

C.吸入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注射后

答案解析:药物口服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脏,如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此即为首关消除。因而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舌下及直肠给药后其吸收途经不经肝门静脉,故可避免首关消除。

本题知识点:总论

29.治疗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物为

A.苯妥英钠

B.乙琥胺

C.卡马西平

D.扑米酮

E.苯巴比妥

答案解析: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选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选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其次选丙戊酸钠。

本题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

30.抢救中、重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药物是

A.阿托品+毛果芸香碱

B.阿托品+氯解磷定

E.色甘酸钠

答案解析: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救首先清除毒物如洗胃等,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采用吸氧、人工呼吸、补液等。并须及早、足量、反复注射阿托品以缓解中毒症状,直至M样中毒症状缓解并出现轻度阿托品化。此外应用特效解毒药——胆碱酯酶复活剂,临床常用的有氯解磷定、碘解磷定、双复磷等。

本题知识点:传出神经系统药

31.下列哪种抗结核药能起杀菌作用,并能透过血脑屏障,以及在胸腔积液、干酪性病灶中浓度较高(选择作用者)

A.乙胺丁醇

B.对氨基水杨酸

C.利福平

D.异烟肼

E.氨硫脲

答案解析:异烟肼杀菌力强,能渗入组织,通过血脑屏障,杀灭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在胸腔积液、干酪样病灶和脑脊液中有较高的浓度。利福平亦属杀菌药物,但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不如异烟肼。乙胺丁醇对结核菌为抑菌作用,近年来有人提出亦可有杀菌作用。对氨基水杨酸及氨硫脲属抑菌类药物。

32.药物在体内剂量按恒定的百分比消除是

A.消除速率常数

B.半衰期

C.消除率

D.一级消除动力学

E.零级消除动力学

答案解析:一级消除动力学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这些药物在体内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可基本消除干净。

33.禁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G

B.头孢曲松

C.阿莫西林

D.阿米卡星

E.阿奇霉素

答案解析:阿米卡星又名丁胺卡那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的一种。肾毒性与庆大霉素相似,故禁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34.肾上腺素禁用于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是因为氯丙嗪

A.有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作用

B.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

C.可阻断α受体

D.可阻断β受体

E.可阻断M受体

答案解析:氯丙嗪降压是由于阻断α受体。肾上腺素可激活α与β受体产生心血管效应。氯丙嗪中毒引起血压下降时,用肾上腺素后仅表现β效应,结果使血压更为降低,故不宜选用,而应选用主要激动α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等。

35.临床上氨苄西林主要用于治疗

A.伤寒、副伤寒

B.真菌

C.支原体感染

D.衣原体感染

E.钩端螺旋体病

答案解析:氨苄西林为广谱青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作用,对肠球菌的作用优于青霉素。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肺部、尿路及胆道感染等。

36.下列哪种药物为广谱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A.利多卡因

B.普罗帕酮

C.胺碘酮

D.奎尼丁

E.普萘洛尔

答案解析:胺碘酮属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而本题中的奎尼丁也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而它属于Ⅰ类,故不做选择。

本题知识点:心血管系统药

37.有关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功能是通过情绪为媒介来实现的

B.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

C.所有的消极情绪对人体有害无益

D.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E.有人提出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答案解析:C的说法是错误。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比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本题知识点:心身疾病

38.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以测量到的真实程度,是指该工具的

A.常模

B.信度

C.样本

D.标准

E.效度

答案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测出其所测东西的真实性,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信度指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常模指测验取样的平均值。

本题知识点:医学心理学基础

39.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下列疾病中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胃溃疡

D.大叶性肺炎

E.精神发育迟滞

答案解析: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为:1)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如胃溃疡、动脉硬化和糖尿病;2)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如情绪障碍、生活事件、A型行为和心理紧张;3)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心因性精神障碍;4)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收效甚微。

40.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A.只能在实验室中完成

B.只以人为被试对象

C.只记录生物学指标

D.只在一定控制条件下有目的的进行

E.只使用各种现代仪器设备

41.医德修养要坚持

A.强制性

B.机动性

C.组织性

D.实践性

E.集体性

答案解析:坚持医疗卫生保健实践是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所以,医德修养要坚持实践性。

本题知识点:医务人员医学伦理学素质的养成与行为规范

42.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中的化原则内容不包括

A.寿命最长

B.疗效

C.耗费最少

D.安全度

E.病痛最小

答案解析: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中的化原则是指在选择诊疗方案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效果的决策,具体地说,医务人员在选择诊疗方案时,在当时的医学科学发展水平和允许的客观条件下,而采取的诊疗措施使患者痛苦最小、耗费最少、安全度和效果。故寿命最长不包括在内。

本题知识点: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43.以脑死亡标准取代心脏停止跳动死亡的标准,其直接的伦理意义和效果是有利于

A.器官移植

B.科学地确定死亡,维护人的生命或尊严

C.节约卫生资源

D.减轻家庭负担

E.社会文明

答案解析:执行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①可以科学地判断死亡,维护生命;②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耗费;③有助于推进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④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死亡。从直接的伦理意义和效果看是有利于科学地确定死亡,维护人的生命。

本题知识点: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伦理

44.医师将一位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使用药物结束其痛苦的生命,称为

A.主动安乐死

B.自杀安乐死

C.医助安乐死

D.被动安乐死

E.强迫安乐死

答案解析:主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医师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患者的痛苦生命;被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医师停止使用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

45.医院整体效应的发挥,最经济的办法是

A.引进大量的人才

B.建立多个医院协作体

C.购进大量的设备

D.建设豪华的病房

E.构建良好的医疗人际关系

答案解析:医院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如果医务人员相互关系和谐,每个人都会心情舒畅,工作兴趣受到鼓舞,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要发挥医院的整体效应而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效益,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题知识点:临床诊疗伦理

46.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医院整体效应发挥的是群体间的

A.离心

B.合作

C.师承

D.控制

E.互补

答案解析:通过群体之间的互补、师承和控制,使每个人的潜力得以充分展现,有利于医院集体力的发挥。

47.关于患者的道德权利,下述提法中正确的是

A.患者被免除社会责任的权利是随意的

B.知情同意是患者自主权的具体形式

C.患者都有要求开假休息的权利

D.医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越患者要求保密的权利

E.患者都享有稀有卫生资源分配的权利

答案解析:在稀有卫生资源的使用上,可以按公正原则进行患者选择,这是有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相冲突的情况。有些疾病使患者不能履行其社会义务,不能继续某些社会责任。因此,这些患者有免除社会责任的权利,但是有限度的。当患者要求保密的权利对社会可能产生危害时,医师的干涉权可以超越患者的这种权利要求。知情同意是患者自主权的一个最重要而又具体的形式。

48.医患之间的道德关系属于

A.陌生关系

B.私人关系

C.商品关系

D.信托关系

E.主从关系

答案解析:医患关系的性质:①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②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医患关系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来的信托关系。

本题知识点: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伦理学

49.互相尊重、密切合作、互相学习是

A.处理医师与护士关系的原则

B.处理医师与医技人员关系的原则

C.处理医际关系的原则

D.处理医师与医师关系的原则

E.处理医患关系的原则

答案解析: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①共同维护患者利益和社会公益;②彼此平等、互相尊重;③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④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⑤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THE END
1.化学工程:生物氧化题库考点(最新版)考试题库27、问答题 氧化磷酸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28、单项选择题 与体外燃烧相比,生物体内氧化的特点不包括() A.一次性放能 B.有酶催化 C.产物为CO2和H2O D.常温常压下进行 点击查看答案 29、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部存在于线粒体中 B.都是递氢体 C.都是递...http://www.91exam.org/exam/87-2686/2686819.html
2.国家开放大学23春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作业百分答案B.有机酸的脱羧 C.脂类分解 D.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E.一氧化碳转化 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 ) A.葡萄糖 B.脂肪酸 C.ATP D.磷酸肌酸 E.乳酸 3.关于生物氧化的特点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温和 B.能量骤然释放,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http://www.aopen255.com/show/55323.html
3.3生物氧化的特点有3、生物氧化的特点有 A、反应条件温和B、加氧、脱氢和失电子C、脱羧生CO2,呼吸链递氢、与氧结合生成H2OD、线粒体为主要场所E、分步释能正确答案:反应条件温和|加氧、脱氢和失电子|脱羧生CO2,呼吸链递氢、与氧结合生成H2O|线粒体为主要场所|分步释能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f473c5f404564e278838c531c0baabf1
4.金属硫化物微生物氧化的机制和效应同时,微生物氧化分解金属硫化物是生物冶金技术的核心步骤,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低品位金属硫化物矿石加工问题,具有成本低、污染轻、易调控的特点(Rohwerderet al., 2003);这一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金属硫化物微生物氧化机制的研究,优选培育了一系列高效菌株(Ghoshet al., 2016;Johnson, 2018),不断优化技术流程,得到了较好...http://html.rhhz.net/ysxb/20190112.htm
1.《生化》题库A维生素能氧化供能 B 维生素主要在机体合成 C维生素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 D B族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构成辅酶或辅基 24.脚气病由于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所致( )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 维生素B6 25.羧化酶的辅酶( ) A维生素K B 维生素B12 C生物素 D叶酸 ...https://www.sjzmc.cn/jcyxb/article/jxky/show/18224
2.试述有关湿地甲烷代谢微生物甲烷氧化菌与产甲烷菌的前沿研究动态摘要: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大气中重要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源”,湿地CH4的排放是CH4的产生、传输和氧化三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其排放量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对湿地甲烷代谢重要微生物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特点、代谢途径、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影响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重...https://www.91xueshu.com/l-wswlw/12332.html
3.2020年8月自考生物化学(三)03179真题自考8. DNA双螺旋结构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A.双链之间主要靠配对氢链连接 B.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C.两条链方向相同 D.直径大小约2nm 9.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A.高效性 B.专一性 C.不稳定性 D.不可调节 10.被称为“抗坏血酸"、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是 ...https://www.xuesai.cn/zikao/213282.html
4.2007年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真题全套6.软膏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粒度 B.装量 C.微生物限度 D.无菌 E.热原 7.适合于药物过敏试验的绘药途径是 A.静脉滴注 B.肌内注射 C.皮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脊椎腔注射 8.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1-7/201107050300516334.html
5.药物化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100分完整版...备原理、合成路线及其稳定性;研究化学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吸收、 ?分布和代谢的规律及代谢产物;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 9、 新药的发现主要包括的阶段有 答案: 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靶分子的优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http://www.zzfmdn.com/article/872124
6.关于发布《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1. 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 (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 (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 (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https://www.mee.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241.htm
7.2021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升本《植物生物学》大纲都有哪些内容...(3)农业上对传粉规律的利用专升本植物学大纲1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3、受精作用专升本植物学大纲1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本章重点:植物(1)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专升本植物学大纲1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2)双受精过程及其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https://www.exueshi.com/news/6-25769
8.简述生物氧化的过程及特点?(1)第一阶段:营养物质水解产物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通过各自的代谢途径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并释出氢原子,反应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内进行。其中葡萄糖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推动合成少量高能化合物ATP。(2)第二阶段: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释出大量还原当量,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这一...https://www.shuashuati.com/ti/38d116af5f6f461a85b524619db195efa2.html
9.2017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生物化学》预习题及答案19.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线粒体生物氧化特点的是:( ) A.参与药物、毒物及代谢物的生物氧化 B.伴有磷酸化 C.主要包括微粒体氧化体系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D.可产生氧自由基 20.下列化学反应中,哪项是放能过程:( ) A.葡萄糖生成CO2和H2O B.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C.葡萄糖在肝中合成糖原 D.ADP磷酸化为ATP ...https://www.yjbys.com/edu/gongweizhiyezhuliyishi/198388.html
10.生物化学考题及答案精选文章22. 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 A.+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23. 在原核生物中,一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 ) A.12 B.24 C.36 D.38 24. 植物合成蔗糖的主要酶是( ) A.蔗糖合酶 B.蔗糖磷酸化酶 C.蔗糖磷酸合酶 D.转化酶 25. 下列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哪个是错...https://dedemu.cn/article/245/cate_id/
11.植物生理学小结(精选3篇)高等植物的糖分代谢途径是多种的,既走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也可走戊糖磷酸途径。呼吸链除标准图式外,还有抗氰呼吸等多条电子传递途径。植物体内的氧化酶也是多种多样的,各有特点。这种不同水平的多样性,使得高等植物能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 呼吸作用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沿着电子传递途径传到氧,结合形成水。与此同...http://bg.oh100.com/a/201611/478516549449.html
12.2023年河北专升本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考试大纲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肌酸磷酸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形式;辅酶A的递能作用;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顺序;氧化磷酸化作用;胞质中NADH的跨膜运转。 2.考核要求 (1)了解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生物氧化的特点;胞液中NADH的跨膜...https://zsb.xdf.cn/202306/13385761.html
13.动物生物化学重点笔记粉蝶霉素抑制呼吸链的作用位点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250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