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糖的有氧氧化10.糖异生11.血糖12.酮体13.氮平衡14.生物转化15.三羧酸循环16.生物氧化17.脂肪酸的β-氧化18.一碳单位
填空
1.蛋白质的组成单位,组成人体有种,其中酸性氨基酸有两种,分别是和。必须氨基酸有种,即。
2.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是,,和盐键。
3.核酸分为和两种,其组成单位是,由
、和三者组成的。
4.tRNA的二级结构呈形,三级结构的形状像。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有和_____________。
6.结合酶类是由和组成。
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主有、、、
、和六种。
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作用主要具有、、
和四方面主要特性。
9.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而Vmax
10.糖在体内的分解途径包括、、三条,正常生理情况
下主要靠供能,缺氧时加强。
11.柠檬酸循环的关键酶是,和。
12.葡萄糖有氧分解大致经历、、__________三大阶段。
13.糖异生的关键酶是、、和
。
14.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
次脱氢和次脱羧,并生成ATP。
15.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净生成分子ATP,若经有氧氧化净生成
分子ATP。
16.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储存形式。
17.生物体内典型的呼吸链包括和两种。线粒体外NADH可通过两种穿梭系统将氢转移到线粒体内,这两种穿梭系统是和。
18.生物体内形成ATP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9.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______________反应实现的,H2O是通过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1.脂肪酸发生β-氧化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
22.人类营养必需的脂肪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3.人体尿素的合成在___________中进行。
24.有毒的NH3在通过循环生成无毒的,经肾尿排出起到
作用。
25.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和,其限速酶是。
26.DNA的二级结构是结构,此结构的两边是由和构成的链状骨架,而链内是通过相连而成的碱基对。
27.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糖主要是,人体内的重要多糖是。
28.红细胞只能通过提供能量,因为红细胞中缺乏。
29.脂类包括和两大类。
30.胰岛素能降低酶的活性,故称为激素。
31.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32.抑制Cytaa3的活性,阻断电子传递的物质有、、等。
34.血浆脂类的运输形式是_________,用电泳法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35.氮平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期儿童为氮的________平衡。
36.α-酮酸主要代谢途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8.谷氨酸脱羧基后生成______,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组氨酸脱羧基后生成______,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39.氨基酸脱羧基后生成的腐胺,可进一步转变成_______和______,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功能。
40.酪氨酸代谢可生成儿茶酚胺,其包括_______、______和肾上腺素。
单选
1.某样品的含氮量为5g,它的蛋白质含量为:
A、38.0gB、12.5gC、16.0gD、31.25g
2.下列氨基酸中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A、甘氨酸
B、丙氨酸
C、谷氨酸
D、苏氨酸
3.蛋白质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稳定因素是;
A、水化膜和同种电荷B、渗透压C、PH值D、紫外线
4.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
A、一级结构改变B、空间构象破坏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
5.不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
A、强酸、强碱
B、高温、高压
C、中性盐
D、紫外线
6.D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
A、α-螺旋B、β-片层C、双螺旋结构D、空间结构
7.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B、氢键C、3’,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
8.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9.下面关于Watson-Crick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