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氧化的特点

1.在某些条件下,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而有的氧化反应发生的比较缓慢,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变化过程中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2.缓慢氧化虽然不剧烈,不发光,但要放热,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失,导致可燃物温度升高引起自燃。

概念:

常温下,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有机物都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由于反应慢,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也是缓慢氧化反应。粮食、蔬菜、水果贮存的过程中,不断放出水分和二氧化碳,质量会减少。植物含水越多,呼吸作用越旺盛。

缓慢氧化属于放热反应。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共至不容易做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个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实际上燃烧并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称之为“燃烧”。

燃烧与发光,放热,火焰之间的关系:

(1)燃烧与发光,放热的关系

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而不一定是燃烧,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2)燃烧与火焰的关系

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所特有的现象、液体物质的燃烧主要是其蒸气的燃烧,因而产生火馅。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高.燃烧时无蒸气逸出,则无火焰,如铁勺燃烧: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低,燃烧时有蒸气逸出,就有火馅,如钠、硫的燃烧。

(3)发光与放热的关系

化学反应瞬间放出热量较多时.就以光的形式出现,反之则不发光,因此,发光一定收热,放热不一定发光。燃烧反应是既发光又放热的反应,单一的发光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

着火点不是同定不变的。对同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材料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系。颗粒越细,表而积越大.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所以块状的木材难点燃,向木材的刨花很好点燃。对于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有关系,所以测定物质的着火点对外界条件有一定标准。

(1)内在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监色火焰,细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

(2)外部因素

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如煤的燃烧经历了煤块→煤球→蜂窝煤的过程,蜂窝煤能使煤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如俗语说“人要实,火要虚”。

②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如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可燃物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会更剧烈。

燃烧的利与弊

爆炸、自燃

自燃:

1.概念: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到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这就是自燃。

爆炸:

自燃:

露在地表的煤层,由于气候炎热,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导致自燃。

在坟地里出现“磷火”也是一种自燃现象。

人和动物机体里含磷的有机物腐败分解能生成磷化氢气体。这种气体着火点很低,接触空气就会自燃。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时代,常把这种自燃现象说成是“鬼火”。

平时将白磷浸泡在冷水里,防止自燃。白磷的着火点低(40℃),可用它做自燃实验。取出少许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溶液倒在滤纸上,待二硫化碳挥发后,白磷在滤纸上与空气中氧气充分接触就会自燃。

爆炸:

爆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象,但有的爆炸仅仅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轮胎爆炸;有螳爆炸则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火药爆炸,汽油、液化气等燃料的爆炸等。其中,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学习的重点,这种类型的爆炸主要是由于:

①在有限的空间(如炸弹)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问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②氧气的浓度高,或者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防止这类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比较: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爆炸

概念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

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出热量随时散失

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否发光

发光

无明显发光现象

联系

均属于氧化反应,均放出热量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常见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

(2)易爆物:指的是那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4)再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①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警示标志明显且要注明物品名称、化学性质、注意事项。

③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注意通风。

④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

⑤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电断。

火灾自救及逃生策略:

(2)火灾自救策略

①迅速找到安全通道;

②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

③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时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

④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浓烟,使人窒息,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

⑤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容易被烧伤或发生危险。

爆炸极限:

(1)概念: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①当可燃性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高于爆炸极限的上限时,可燃性气体可以安静地燃烧;而低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时,则无法燃烧。

②我们通常所说额可燃性气体检验纯度,其实就是检验可燃性气体有没有达到爆炸极限,只要超过爆炸极限的上限,可燃性气体就可以安静的燃烧。

(2)几种常见物质的爆炸极限

可燃物

爆炸极限

甲烷

5%-15%

丙烷

2.2%-9.5%

乙醇

3.4%-19%

氢气

4.0%-75%

一氧化碳

12.5%-74%

液化气

2.0%-12%

水煤气

7.0%-72%

粉尘爆炸实验:

(1)实验装置及步骤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2)现象:砰的一声响,伴随着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3)分析:面粉被吹起,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并让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物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THE END
1.化学提分秘笈高频考点1.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无盐氧化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2.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必须是酸酐。 http://veggores.55px.net/show-34718.html
2.干氧氧化和湿氧氧化的特点–960化工网问答一般稍微对厚度要求的氧化层两个表面采用干氧,也就是干氧-湿氧-干氧(简称干湿干伟又阳)的过程 ...https://m.chem960.com/ask/q-6da5c4b2b62d4dd5a64c8ad803503fd3
3.简述干氧氧化与湿氧氧化各自的特点,通常用哪种工艺制...简述干氧氧化与湿氧氧化各自的特点,通常用哪种工艺制... 简述干氧氧化与湿氧氧化各自的特点,通常用哪种工艺制备较厚的二氧化硅层? 查看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9106708.html
4.热氧化法制备SiO2.PDF热氧化法制备 SiO2 一、目的: 用热氧化法制备 SiO . 2 二、原理: 1.干氧氧化:高温下的氧分子与Si 片表面的 Si 原子反应,生成 SiO 起始 2 层,其反应式为: Si + O 高温 SiO 2 2 此后,由于起始氧化层阻止氧分子与 Si 表面的直接接触,氧分子只有以扩 散方式通过 SiO2 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7/0725/124219121.shtm
5.二氧化锡百科二氧化锡知识大全某些氧原子没有氧桥,只和一个硅原子键合。可以认为热生长二氧化硅主要是由人以方向的多面体网络组成的。与无氧桥位相比,有氧桥的部分越大,氧化层的粘合力就越大,而且受损伤的倾向也越小。干氧氧化层的有氧桥与无氧桥的比率远大于湿氧氧化层。因此,可以认为,SiO2与其说是原子晶体,却更近似于离子晶体。氧原子与...https://www.smm.cn/mkds/299_baike
1.简述几种常用的氧化方法及其特点。缺点:干氧氧化法的生长速率慢,所以经常同湿氧氧化方法相结合生长SiO2。(2).水汽氧化在高温下,硅与高纯水产生的蒸气反应生成SiO2。产生的H2分子沿Si-SiO2界面或者以扩散方式通过SiO2层―逃离‖。因为水比氧气在SiO2中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和大得多的溶解度,所以水汽氧化的生长速率一般比较高。(3).湿氧氧化湿氧氧化的...https://www.examk.com/p/2032589189.html
2.二氧化硅的性质及其在单晶硅太阳池中的应用热氧化,又叫做高温氧化,就是把洁净的硅片置于800℃以上的高温炉中,通入氧气、水汽等氧化性气氛,使硅表面的一层硅氧化成二氧化硅。这种因热作用氧化形成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成为热氧化生长法(或简称为热氧化)。 根据氧化气氛的不同,热氧化又可分为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湿氧氧化、氢氧合成氧化和掺氯氧化。不同的氧...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0000008_1388092.html
3.简述什么是硅热氧化以及氧化的工艺目的氧化方式及其化学反应式...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ea5cec08cc54a799dc0d3ca246f66ac.html
4.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设备先湿氧去除再干氧第三个氧气流量J 3 = k s C i , k 3 J_3=k_sC_i,k_3J3?=ks?Ci?,k3?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第三个氧气流量是氧与硅反应的氧流量,由于硅表面硅含量丰富,反应速率与氧气浓度成正比。 4.2.2 湿氧氧化 虽然干氧氧化质量很好,但由于氧化速率很小,很多工艺使用湿氧氧化。反应同样在S i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868595/article/details/122140250
5.铝合金阳极氧化与表面处理技术e.氧化膜的绝缘性,铝的阳极氧化膜的阻抗较高,导热性也很低,热稳定性可高达1500度,热导率0.419W/(m?K)—1.26 W/(m?K)。可用作电解电容器的电介质层或电器制品的绝缘层。 6铝合金氧化膜生成过程 1.阳极氧化的第一阶段 无孔层的形成阶段,ab段,通电开始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内电压剧增,达到临界电压...https://www.zyalloy.com/news/technical/193.html
6.油炸花生的特性和添加抗氧化剂的核算基准:中国花生信息网TBHQ作为一种高效抗氧化剂能阻遏由氧份的氧化作用引起的氧化腐败,对油脂、脂溶性成分和其它天然组分起保护作用,延缓因氧化而引发的酸败、变味。TBHQ的特点: A、抗氧化性能大大优于一般抗氧化剂。据有关试验数据表明,TBHQ的抗氧化性能比BHT在大豆油中大3.2倍。https://www.62422.cn/look.asp?id=59860
7.碳化硅纤维高温抗氧化性研究进展CERADIR先进陶瓷在线摘要:SiC纤维作为SiCf/SiC复合材料的重要承载部分,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微观结构演变和性能变化直接影响SiC纤维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SiC纤维的氧化机理和氧化模型、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抗氧化性的方法。根据氧分压将SiC纤维的氧化行为分为被动氧化与主动氧化;氧化环境如水氧环境下的高温氧化加快了SiC纤维...https://academic.ceradir.com/latest-research/research-progress-on-oxidation-resistance-of-sic-fiber-at-high-temperatu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