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和蜂学等大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是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的释放、供给和转换;信息传递的原理;动物器官和组织机能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代谢、转换和传递,第二部分为物质代谢的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组织器官机能的整合的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运用生物化学途径来调节动物生产实践的方法并能对营养物质代谢等效率进行正确的评价,为学生今后从事动物生产、饲料开发和药物制剂的开发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理论课)
(Animalbiochemistry)
(学时52)
一、简要说明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蜂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52学时,4个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体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生命活动中的变化规律,揭示生命的化学本质,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奥秘的基础学科。掀开生命现象神秘的面纱,揭示生命活动的化学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生物化学的神圣使命。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基本理论
1.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了解生物化学主要领域和研究任务,目前发展的重点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解蛋白质性质及分类。
3.掌握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酶的作用机理以及酶的催化动力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酶的辅助因子与维生素的关系;了解酶的分类与命名,酶活性的测定及应用。
4.掌握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4.掌握H2O和CO2在体内的生成;能量的释放,转化和利用。
5.掌握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了解三大类物质代谢的调控。
6.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7.掌握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及蛋白质的翻译。
8.掌握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物质代谢的调节。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多媒体的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整个教学分为讲课、实验、作业、课堂讨论与考试五个环节。
(三)理论课考试方法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40%
网络课程20%
平时成绩20%
总成绩100%
评分方法采用百分制
(四)实验课考试方法
实验报告50%
实验课专项考试50%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1)《动物生物化学》胡兰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动物生物化学》第五版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周顺伍主编农业出版社
(4)《生物化学》罗纪盛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医学生物化学》周爱儒黄如彬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6)《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与进展》夏其昌主编科学出版社
(7)TrudyMckee.生物化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五、学分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章次
章次名称
实验、实习内容
总学时
其中
授课
实验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核酸化学
4
第三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6
第四章
酶
5
第六章
糖类代谢
7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八章
脂类代谢
第九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第十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合计
52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内容(55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在动物生产与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授内容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三节、生物化学的课程性质及学习的必要性
第二章核酸(4学时)
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掌握RNA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一节、核酸的种类与分布
第二节、核苷酸
1.碱基2.核糖3.核苷4.核苷酸
第三节、DNA的结构
1.DNA的一级结构2.DNA的二级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
第四节、RNA的结构
1.tRNA的分子结构2.rRNA的分子结构3.mRNA的分子结构
第五节、核酸的某些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核酸的一般性质2.核酸的解离性质3.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4.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6学时)
掌握氨基酸的分类及重要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蛋白质的分类。
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与分类
1.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2.蛋白质分类
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2.氨基酸
第三节、肽
1.基本概念2.生物活性肽
第四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概述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4.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与结构域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6.蛋白质的四级结构7.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氧和能力
第五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种属差异与保守性;分子病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第六节、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1.蛋白质的两性解离、等电点和电泳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3.蛋白质的沉淀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5.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测定
第四章生物催化剂——酶(5学时)
掌握酶的概念、化学结构、催化特性、催化反应的机理;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酶活性的调节方式与机制;熟悉维生素与酶辅助因子之间的关系;了解酶的命名、分类和活性测定。
第一节、概述
1.酶的概念与酶促反应的特点2.酶的分类与命名3.酶与动物及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酶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1.酶的化学组成2.酶蛋白与辅助因子3.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4.单体酶、寡聚酶及多酶复合体5.酶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
第三节、酶的作用机理
1.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中间产物学说3.诱导契合学说4.酶作用高效率的机理
第四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1.酶活力测定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五节、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酶原与酶原的激活2.变构酶3.共价修饰调节4.同工酶
第六章糖代谢(7学时)
掌握葡萄糖的分解—糖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作用的重要过程和生理意义;熟悉糖代谢各途径之间的联系与调节。
1.糖的生理功能2.动物体内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
1.概念2.糖酵解的反应过程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1.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2.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3.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
1.概念2.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1.糖原的合成代谢2.糖原的分解代谢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性调节
第六节、糖异生作用
1.糖异生的反应过程2.乳酸循环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第七节、糖代谢途径间的联系及血糖调节
1.糖代谢途径间的联系2.血糖及其调节
第七章生物氧化(4学时)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呼吸链组成与电子传递顺序;熟悉高能磷酸键的产生、储存和利用,熟悉胞液中NADH的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2.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3.体内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4.线粒体结构特点
第二节、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1.呼吸链的概念2.呼吸链的组成3.两条主要呼吸链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
1.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2.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四节、胞液中NADH的氧化
1.a-磷酸甘油穿梭作用2.苹果酸穿梭作用
第八章脂代谢(6学时)
掌握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掌握酮体的合成和利用、丙酸的代谢;熟悉类脂的代谢;了解脂类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运转。
1.脂类的分类2.脂类生理功能3.必需脂肪酸
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动员2.甘油的转化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4.酮体的生成与利用5.丙酸的代谢
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谢
1.长链脂肪酸的合成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脱饱和作用3.甘油三酯的合成
第四节、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1.甘油磷脂的合成与分解2.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
第五节脂肪代谢的调节
1.代谢物的调节2.激素的调节
第六节脂类在体内运转的概况
1.血脂2.血浆蛋白的组成、分类及结构3.载脂蛋白4.血浆脂蛋白功能及其代谢
第九章含氮小分子的代谢(7学时)
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氨的代谢、核苷酸合成与分解代谢;熟悉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了解a-酮酸的代谢.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2.蛋白质的需要量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
第三节、a-酮酸的代谢
1.经氨基化生成氨基酸2.转变成糖和脂肪3.氧化分解
第四节、氨的代谢
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一碳基团的代谢2.含硫氨基酸的代谢3.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4.肌酸和肌酐的代谢
第六节、核苷酸代谢
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第十章核酸的生物合成(6学时)
掌握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和蛋白因子、DNA的复制过程;掌握转录的特点、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熟悉DNA的反转录合成、DNA的损伤与修复;熟悉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的特点。了解RNA转录后的加工,尤其是mRNA转录后的加工。
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
1.DNA的半保留复制2.DNA复制的方向3.复制的化学反应4.参与复制的主要酶类5.原核生物DNA的合成过程6.真核生物的DNA合成特点7.逆转录
第二节、DNA的损伤与修复
1.DNA的损伤2.DNA损伤的修复
第三节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模板和酶2.转录过程3.转录的调控4.转录产物的修饰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5学时)
掌握蛋白质合成体系中三种RNA的作用原理,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其他酶与蛋白质因子的相互作用;掌握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异同;熟悉核糖体循环中的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和终止阶段;熟悉多肽链翻译后的加工、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点;了解蛋白质的到位,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第一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1.翻译模板mRNA与遗传密码2.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3.tRNA与氨基酸的活化
第二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1.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2.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特点
第三节、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
1.蛋白质的修饰2.多肽链的折叠3.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运输
第四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抗生素类2.其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数字课程出版云平台(icc.hep.com.cn)是国内领先的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出版应用和教学平台。该平台创新出版模式,突破传统教材出版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的限制,将教材、课程、资源、测评题库、教学设计等融合出版,保护数字知识产权。
该平台围绕专业和课程培养目标,为高校提供个性化课程定制应用和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具有丰富的在线教学工具、学习资源、评价和统计工具,支持多终端使用。平台支持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为高校开展探究式、讨论式、混合式、PBL、TBL等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实现了学生线上线下、课前课后学习有机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