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6小节:(1)课程简介;(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6)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重点掌握第1、2、3、5小节;理解第4、6小节的内容。
●1.1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起源发展、研究内容、重要性、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
●1.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要求掌握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三字母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如两性解离与等电点、紫外吸收等。了解蛋白质的重要生理功能和重要的生物活性肽。
●1.3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本章重点之二:要求掌握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特点;肽键、肽单元等概念及其结构特点;模体、结构域的概念。
●1.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求熟悉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别构效应、协同效应的概念。
●1.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是本章重点之三: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如两性解离与等电点、变性、紫外吸收等。
●1.7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要求了解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1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掌握:核酸的分类、组成及连接方式;熟悉:核酸的一级结构
●2.2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熟悉:DNA的结构多态性和超螺旋结构
●2.3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掌握:RNA的种类、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2.4核酸的理化性质
掌握: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及复性
第三章酶与酶促反应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酶的辅助因子类型及功能、同工酶的概念及应用;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活性调节的方式等。
●3.1概述
1、缀合酶中中辅助因子的类型及功能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概念3、同工酶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3.2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酶催化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和不稳定性2、酶高效催化的机制,包括降低活化能;形成过渡态等。
●3.3酶促反应特点及机制
1、米氏方程,Km和Vmax的意义2、酶浓度、温度、pH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3、不可逆和可逆抑制剂的影响
●3.4酶促反应动力学
1、快速调节:别构调节、共价修饰和酶原激活2、缓慢调节:酶蛋白的诱导或阻遏;酶蛋白的降解
●3.5酶的调节-I
根据催化反应的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
●3.6酶的调节-II
酶的调节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小节:(1)糖蛋白;(2)蛋白聚糖;(3)糖脂。重点掌握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了解糖脂。
●4.1糖蛋白
糖蛋白是本章重点之一:要求掌握糖蛋白的概念,糖蛋白的N-连接和O-连接,糖基化位点(序列子);熟悉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对蛋白质构象、活性及分子间识别的影响。
●4.2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是本章重点之二:要求掌握蛋白聚糖的概念;熟悉糖胺聚糖的概念,重要糖胺聚糖的组成特点。
●4.3糖脂
要求了解糖脂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糖代谢
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类营养物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糖的摄取和利用;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的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调节;血糖及其调节。
●5.1糖的消化吸收
1、SGLT参与食物糖消化后的单糖吸收2、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依赖GLUT,其中GLUT2主要存在于肝和胰岛β细胞。
●5.2糖的无氧氧化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1、糖酵解的部位、原料、限速酶、能量生成及生理意义2、糖酵解的调节,尤其是针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调节
●5.3糖的有氧氧化
1、丙酮酸脱氢酶合体的组成及作用2、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脱氢反应、能量生成3、有氧氧化的意义及调节
●5.4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原料、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2、G6PD缺陷与蚕豆病
●5.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类型及结构2、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及调节3、糖原合成所需要的葡萄糖活化形式UDPG4、糖原贮积症
●5.6糖异生
1、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关键酶及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关系2、糖异生的意义及调节
●5.7血糖及其调节
第六章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
●6.1线粒体氧化体系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掌握:组成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6.2呼吸链
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两条重要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6.3氧化磷酸化
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掌握:ATP合酶的结构特点;理解: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理解:ATP合酶的工作原理
●6.4ATP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ATP通过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方式生成,可直接为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ATP在肌肉和脑组织中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储存。因此,ATP在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
●6.5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掌握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6.6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选择性转运
胞浆中NADH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第七章脂质代谢
脂质代谢
●7.1脂类物质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脂类物质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7.2甘油三酯的代谢
甘油三酯的代谢
●7.3磷脂的代谢
磷脂的代谢
●7.4胆固醇的代谢
胆固醇的代谢
●7.5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代谢包括它的合成与分解,本章并不涉及以氨基酸为原料的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过程),只介绍蛋白质如何分解为氨基酸(体内体外),以及氨基酸的代谢,重点讲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包括4个小节:(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3)氨的代谢;(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2、3、4节是重点,熟悉第1小节。
●8.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要求掌握氮平衡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种类;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蛋白的互补作用;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8.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是本章重点之一:掌握脱氨基作用及重要的转氨酶;熟悉氨基酸碳链骨架的转换或分解;了解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8.3氨的代谢
●8.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是本章重点之三:要求掌握一碳单位,含硫氨基酸代谢;熟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了解支链氨基酸代谢。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9.1核苷酸代谢概述
核苷酸代谢概述
●9.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9.3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第十章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代谢的整体性;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和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三部分。
●10.1代谢的整体性
代谢的整体性
●10.2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
1、主要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分布及活性调节2、激素通过细胞信号转到调节靶细胞代谢3、饱食、空腹、饥饿、应激等状态下的整体调节
●10.3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
1、肝脏是代谢的中枢器官2、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长期饥饿利用酮体3、心肌以有氧氧化为主4、骨骼肌以糖原和脂肪酸为主要能源
第十一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液体组织,主要发挥运输物质的作用,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浆的固体成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有机物包括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糖类和脂类等。本章主要介绍血浆蛋白质、血红素的合成和血细胞物质代谢。重点是血红素的合成。
●11.1血浆蛋白质和红细胞代谢
主要介绍血浆蛋白质和红细胞代谢的学习目标,血液的化学组成,非蛋白氮的概念,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性质与功能,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11.2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肝的生物化学
非营养物质代谢
●12.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2.2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12.3胆色素的代谢与转化
胆色素的代谢与转化
第十三章维生素与钙、磷代谢
维生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维生素在调节人体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人体对维生素的日需要量极少,但如果缺乏,可致维生素缺乏性疾病,而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无机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按人体每日需要量的多少分为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其中钙和磷是两种重要的常量元素。本章主要介绍维生素和钙磷代谢。
●13.1维生素1
主要介绍维生素的学习目标、概念、分类、命名、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区别、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功能及缺乏症。
●13.2维生素2
主要介绍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功能及缺乏症。
●13.3钙、磷代谢
主要介绍钙、磷及微量元素学习目标、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影响钙磷吸收与排泄的因素、钙磷储库和代谢的主要场所、钙磷代谢的激素调节。
第十四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癌基因表达产物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死亡,而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则抑制增殖、促进分化或死亡。本章主要阐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激活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4.1癌基因
癌基因是能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和诱发癌症的基因。癌基因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绝大多数细胞癌基因来自于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本节主要介绍了癌基因的分类;原癌基因激活的4中机制以及基于原癌基因活化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14.2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是能防止或阻止肿瘤发生的基因。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对细胞增殖起负性调控,主要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检查点;促进凋亡和参与DNA损伤修复。本节重点描述了包括基因突变、杂合性丢失和启动子甲基化在内的抑癌基因失活的3种机制。此外,重点描述了抑癌基因RB、TP53和PTEN表达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抑制肿瘤发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