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定义: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一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专业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二)代谢活跃,类型多样(三)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四)抗逆性强,休眠期长(五)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六)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
共性: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
3、六界分类系统:
A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界
B具细胞结构生物原核生物界蓝藻门*(蓝细菌)真细菌纲
真核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真核藻类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
动物界微型后生动物高低等动物
植物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
微生物: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4、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问答)P4
5、生物三域特征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C原生动物
(35)
D后生动物
是除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的统称,其中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看清的称微型后生动物。
细菌的细胞大小表示:单位:微米(μm)
错:细菌的形态是固定不变的,通常为球状、杆状、螺旋状,故可以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细菌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故可以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培养条件)
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结构!
8、细菌的细胞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内含物、细胞核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性毛、糖被(图2-2)P16
8、细胞壁的功能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9、革兰氏染色步骤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3、用乙醇或丙酮进行冲洗脱色。在经历脱色后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细胞呈无色;
4、用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复染。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
10、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比较P17
11、革兰氏染色原理
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被酒精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内浸出,而阳性菌则较困难。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结构紧密,含脂量低,当它被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使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了结晶紫-碘化合物的逸出,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所以复染后呈复染液的红色。
12、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由脂类(占20%~30%)、蛋白质(占60%~70%)和约2%的多糖组成。(图2-4)P19
13、细胞膜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14、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A核糖体是细胞质中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的颗粒状物质,由核糖核酸(60%)和蛋白质(40%)组成,常以游离状态或多聚核糖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其沉降系数均为70S。它是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B内含物颗粒状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1)异染颗粒因被蓝色染料(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而得名。能源和碳源性贮藏物。
(2)聚b-羟基丁酸一种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3)肝糖粒和淀粉粒二者均为碳源和能源贮藏物肝糖粒较小,不染色需用电镜观察,
用碘液染成褐色,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有的细菌积累淀粉粒,用碘液染成深兰色。
(4)硫粒硫粒是是硫素的贮藏物质和能源。具很强的折光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
C气泡
功能:调节细胞比重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取光能、O2和营养物质
15、拟核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核仁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高度折叠缠绕而成。拟核携带细菌全部遗传信息,其功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
16、质粒
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小环状双螺旋DNA分子。质粒对细菌来说,存在与否不致影响其生存,不是生存所必需,可转移消失。但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菌素、色素的产生常受质粒控制。
17、荚膜观察方法(图2-6)P22
负染色(又称背景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存在。
18、鞭毛
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的,穿过细胞壁伸出菌体外的丝状物叫鞭毛,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基本组成:蛋白质,少量多糖或脂质。
类型:单端单生、两端单生、单端丛生、两端丛生、周生(图2-7)P22
19、菌毛
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与鞭毛区别)
20、芽孢
某些细菌细胞发育到某一生长阶段,在营养细胞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细菌芽孢的特点
1、芽孢壁厚而致密、不易透水,分三层
2、原生质高度脱水,含水率低,一般在40%左右
3、芽孢皮层中含大量2,6-吡啶二羧酸,主要以钙盐形式存在
4、含耐热性酶
由于以上特点,芽孢对不良环境如高低温、干燥、化学药物等有很强的抵抗力。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80℃的水中煮沸10分钟就死亡,而芽孢在120-140℃还能生存几小时,营养细胞在5%苯酚中很快死亡,芽孢却能存活15天。
芽孢内的酶处于不活动的休眠状态,芽孢也因此称为休眠体。
21、细菌的繁殖
细菌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其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简称裂殖。裂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另外有的细菌还存在:三分裂和复分裂。
细菌的繁殖过程分为三个连续步骤:
①核的分裂和隔膜的形成;②横隔壁形成;③子细胞分裂。
22、菌落
由单个细胞或少数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