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1.知识目标: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病毒的结构

四、课前准备

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一段岁月不能忘记。在那段日子里,非典恶魔肆虐中华,人人谈非色变。然而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下,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抗非战役的胜利。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回想重温一下在过去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这难以忘怀的日子。(学生教师一起回想过去抗击非典的事情或者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段动画)

(1提出问题)噩梦般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是现在看来,我们不禁要想:非典因何而起?为什么它的威力那么大?危害那么重?

(2让学生猜测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医学工作者们在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发现:非典,是由一种肉眼看不到并且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非典病毒引起的。而在人类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天花,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疯牛病,以及最近时常见诸报端的禽流感,艾滋病和甲型h禽流感等等人类遭受病毒的折磨由来已久。病毒真的那么可怕吗?作为生命的最简单形式,由于结构另类和来去无踪,它成为生命世界中迄今发现和了解得最少,也是人类最难以驾驭的一类生命个体。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病毒王国,我们共同学习这节主题探究课,也许破解生命之谜,攻克医学难关的钥匙就掌握在你手中了。板书:《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齐读)

(二)实施探究

活动一:病毒的发现

1.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把患病植株的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想不到致病的东西连细菌无法通过的过滤器也通过了。后来,科学家又把患病植株的汁液冲淡了一百倍,发现这种液体仍有致病的能力。这就说明这种致病的东西具有传染性、滤过性和稳定性三个特性,但人们仍然不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电子显微镜,才终于看见了这类致病的东西——病毒的真面貌。

活动二:常见的病毒有哪些,如何预防?

1.你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吗?

学生回答常见的病毒

腮腺炎患者,水痘患者天花,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疯牛病,以及最近时常见诸报端的禽流感,艾滋病和甲型h禽流感猪瘟,鸡瘟小麦丛矮病等。

课本图片1.腮腺炎患者,2.水痘患者,3.医生在家禽养殖厂进行消毒处理,4.医生在给学生注射疫苗。

2.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有病毒引起疾病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接种疫苗,消毒,讲究卫生习惯等

我们知道了病毒的危害和预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病毒结构

活动三:认识病毒的结构

1.看课本第三页病毒的结构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的分类

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一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二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病毒)三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场杆菌噬菌体)。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你认为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学生回答

师总结:人类对病毒的世界并没有完全了解,希望大家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吸引你?

七、布置作业

1.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不知道什么是病毒,请你给介绍一下。

八.拓展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引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课:

一、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computersecurity)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传染性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5)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2)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4)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四、计算机病毒的表现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常见病毒的表现一般有:

1)屏幕显示出现不正常。例如:出现异常图形、显示信息突然消失等。

2)系统运行不正常。例如:系统不能启动、运行速度减慢、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等。

3)磁盘存储不正常。例如:出现不正常的读写现象、空间异常减少等。

4)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长度出现丢失、加长等。打印机不正常。例如:系统“丢失”打印机、打印状态异常等。

五、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应该使用专门的杀病毒软件及时杀毒。但是最重要的是预防,杜绝病毒进入计算机。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

2.静态检查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以便发现病毒并能及时清除。对于一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应记住文件的长度,一旦文件改变,则有可能传染上了病毒。

3.动态检查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种种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常见的异常有:异常启动或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减慢;内存空间减少;屏幕出现紊乱;文件或数据丢失;驱动器的读盘操作无法进行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六、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课堂提问: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给计算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噬菌体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2.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即噬菌体的作用机理为本节课的难点。因为病毒是一类极特殊的微小生物,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录像,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总路:

组织指导学生收集课外有关病毒的资料和信息,形成印象

利用实例纠正错误,引出主题

播放录像,加强直观性,使学生识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利用教学软件学习病毒的三种类型

学生讨论交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病毒是一类特殊的十分微小的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带来一定难度,学生对其形态结构等情况比较生疏,甚至有误解之处,单凭课堂上一节课的教学是微不足到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最好在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收集、记录一些有关病毒的资料和信息,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团结奋进的自信心。

(2)本节课的导言可以直接导入。如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益的。或者由学生代表发言导入,只要能引出主题即可。如某学生:“最近,我收集、记录了一些有关病毒的资料,使我对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希望我们能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部分的教学,最好借助录像,展示病毒的多种形态和结构,还可制作教学软件比较形象地展示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构成涉及到比较深的化学知识,不必过多解释,只要求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关于病毒在寄主细胞里增殖的内容,可结合图片略加解释。病毒的营养方式是寄生,教师最好利用软件的动画形式表现病毒在寄主细胞里的增殖过程,这对理解这部分知识起到关键作用。

(4)关于病毒的类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以其中一类为例,利用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详细介绍其在寄主细胞里寄生和增殖的过程,其他类型也就迎刃而解了。如痢疾杆菌噬菌体的作用机理。

本节知识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教学软件的形象、直观、动画的作用,把学生用肉眼见不到的事物再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收集、记录的资料可能很广泛,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可依据与人类的关系分成两大类,一类对人有益,一类对人有害;也可以根据病毒的类型或寄主的不同分类:

a.微生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无脊椎动物病毒;

d.脊椎动物病毒。

还可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如

a.通过水传播;

b.血液传播;

c.空气传播等。

教师适时强调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只能说病毒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物,不能把病毒说成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有益和有害的两个方面加以描述,特别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艾滋病病毒的危害等,通过讨论、分析会加深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也可以结合录像或软件向学生介绍目前关于病毒的最新信息或其他有关内容,激励学生有很多科学领域等待着他们去开发创造,造福于人类,效果会更佳。

板书设计

第三章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1.比细菌小得多,电镜下才能看到。

2.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

3.组成:

衣壳——由蛋白质组成

核心——由核酸组成(DNA、RNA)没有细胞结构

4.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

5.营养方式:寄生在寄主细胞里。

6.影响:病毒的增殖对寄主造成危害。

二、病毒的类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类型

(1)微生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无脊椎动物病毒

(4)脊椎动物病毒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如利用病毒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有害:如艾滋病病毒引发艾滋病。

[1]

1、什么叫做病毒?

2、有没有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呢?

3、病毒有多大?

4、病毒有几种类型?

5、病毒由怎样的结构?

6、病毒是谁最先发现的?

7、病毒是怎样侵害人体的?

8、病毒主要分几大类

9、病毒离开了活细胞还能继续生活吗?

10、病毒是怎样生活的?是独立生活的吗?

11、噬菌体对细菌有什么影响?

12、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13、怎样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4、病毒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15、病毒对饲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带来哪些危害?

16、怎样预防病毒性疾病?

17、怎样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古细菌系感染源的残余,即所谓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其事实上是由人基因组的一部分组成。曾经认为这些只是没有活性的“垃圾”DNA,事实上许多这些元件在人的细胞中履行一定的功能。如今,由乔治亚大学的JohnMcDonald和国立卫生院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KingJordan领导的一项新的研究首次表明,人类和黑猩猩在同一时期有过一次转录活性的大爆发,由此推测人和黑猩猩是在600万年前从同一个祖先中分离出来的。这些新的研究结果有赖于逆转录元件,这是一种富含于人类基因组的特殊类型的转录元件。事实上,从更为初级灵长类到现代人,它们都有分布。这一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基因组通讯》杂志上。

几百万年以来,在转录元件和它们的宿主基因组之间一直存在着分子武器的竞赛。宿主基因组不断地进化出新的调节机制来沉默那些包括使转录元件进行复制的突变效果。反之,这也对转录元件施加了选择压力,促使它们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逃避这种控制。结果形成一种内部的驱动机制,来增加生物体的复杂性。就像两个国家之间进行军备竞赛产生的新技术可以脱离并用于非军事目的一样,这些由于转录元件和宿主基因组之间的“军备竞赛”所导致的新的调节机制可以用于加速生物水平的进化。

一个相对的突然遗传变异导致进化改变的理念由来已久。科学家们,例如后来的StephenJayGould在二十多年以前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点断平衡机制”的学说。这一学说并没有完全被科学家们接受,它假设进化更依赖于基因组突然的、非预期的变化,而不是达尔文提出的需要极端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导致的逐渐进化。

关于这些逆转录元件如何在人的基因组中游弋,并有可能导致形态学水平的有机体改变还只有假说。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驱使细胞和生物水平进化的动力。虽然这只是初步的证据,但已经表明有可能正是它们使人类成为今天的样子。

新生命网站2002-8-8

第一节病毒

教学分析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本节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由于病毒的形态十分微小,所以学生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缺乏了解,有一定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4、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

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肝、天花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收集有关病毒发现历史的资料。

3、收集有关病毒危害人类生活和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资料。

4、制作病毒侵染细胞的多媒体动画及有关病毒形态和危害其他生物的图片。

5、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发言代表。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由学生发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与病毒有关的人类疾病名称,并大致说出与什么病毒有关(如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学生在举例过程中,可能会列举出某些病例(如肺炎、痢疾等疾病)与细菌有关而非病毒,据此设置疑问:病毒与细菌是一类生物吗?对此问题,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收集的资料:①病毒是如何发现的?②病毒的名称是怎样来的?教师总结说明,病毒与细菌是不同的生命类型,导出本课课题。

二、新课学习

1、病毒的形态

设置疑问:当时的科学家为什么用显微镜可以看见细菌而看不到病毒呢?由学习小组代表根据所收集的有关病毒形态大小资料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往往以纳米为单位,形态比细菌小得多,举例:葡萄球菌在细菌中算小的,可流感病毒的大小只有它的五十分之一;10万个病毒排列起来才能够用眼睛看到,所以病毒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进一步引发学生推测,如果把病毒比喻为篮球,那用什么比喻细胞合适呢?在学生大胆推测、踊跃发言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病毒是篮球而细胞是摩天大厦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得出病毒的形态微小程度,增强感性认识。

利用课件展示多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由学生观察得出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教师说明只是近似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等。此外病毒还有其他形态,如砖状、丝形、冠状等。

2、病毒的结构

病毒形态的微小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了解其内部构造,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病毒结构示意图,并设置疑问:病毒的结构与我们所学的植物、动物细胞结构一样吗?由学生讨论得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基本结构很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此处,教师应强调指出,结构简单并不能说明病毒是最原始的生物。

3、病毒的生命活动

设置疑问: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怎样生活、繁殖呢?由问题的探究导入对病毒生命活动的学习。教师用课件出示阅读资料: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第一次将病毒提纯出来,得到了一些结晶体。后来,许多科学家将各种各样的病毒提纯出来,均为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表现不出任何的生命特征,但是将这些结晶体移入生物体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使生物体致病。至今美国加州大学原斯坦利实验室里保存的他当时提纯的病毒结晶仍然具有致病力。由这些资料可知,病毒是一种特殊生物,只有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离开活细胞后,病毒无法进行任何生命活动。这点也可以用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培养病毒来解释。

设置疑问: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会像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那样用分裂的方式来增加数量吗?病毒如何繁殖呢?教师用课件来动画演示经过放射性物质标记的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过程:噬菌体附着绿脓杆菌→穿入→注入遗传物质→利用细菌内物质制造多个新噬菌体→细菌破裂,释放出新噬菌体(用这个例子可以为学习病毒对人类有益方面的知识作铺垫)。在学生观看动画的基础上设置疑问:新产生的噬菌体都有放射性物质吗?为什么?用这个问题深入说明,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病毒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的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新病毒的。这个动画演示中用的词语是“噬菌体”而不是病毒,用此疑问可以引导学习病毒的分类。这类病毒专门侵染、破坏细菌,所以叫做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利用课件展示多种图片,由学生观察、归纳得出除了细菌病毒以外,有些病毒还专门侵染植物和动物,分别叫做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此处需说明,一种病毒通常只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如绿脓杆菌噬菌体只侵染绿脓杆菌,鸡瘟也不会传染给人类。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首先介绍资料:18xx年,拿破仑派遣了2.5万名士兵进军西印度洋的卡伊德岛准备镇压当地黑人。由于军队染上了"黄热病",结果病死2.2万多人,只好不战自败。直到19xx年才查明:引起"黄热病"的元凶是黄热病毒。然后请学生观察病毒给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图片(如鸡瘟、口蹄疫、艾滋病患者等),说明约有60%的动物和人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引发学生讨论,据你所知人类有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等,对这些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由学习小组代表宣读所收集的资料,教师从致病原因、症状、危害等方面用图片和语言进行总结。为了实施教育部关于“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要求和配合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无论学生是否提到艾滋病,教师都应该向这方面引导,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人。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它是怎样传播的呢?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流行性感冒发生时,你的同学生病的多吗?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教师综合归纳,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和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流行性感冒。

对于病毒给农业生产和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用中世纪发生在爱尔兰的土豆减产造成150万人因饥饿而死和鸡瘟给养殖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等实例结合图片资料来说明。

经过以上讨论交流后,学生很容易形成病毒都是对人类生活有害的观点。所以,教师要继续引导讨论病毒有没有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可以由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破坏绿脓杆菌的例子引发讨论,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继而由学习小组代表交流所收集的病毒对人类有利的实例资料,如利用植物病毒使郁金香的花瓣出现花纹、用天花病毒制成疫苗抵御天花、用乙肝病毒制成疫苗预防乙肝、口服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用噬菌体进行疾病治疗、用病毒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用病毒进行转基因研究等等。最后,教师总结:病毒对人类的生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指导学生形成辩证的科学观点。

教学设计说明:

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最易模糊的问题切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这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还是由细菌引起的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从这方面切入课程,可以轻松地激发学习兴趣。从发现病毒的小故事中,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地理解病毒的形态大小,而且也与他们已有的“病毒都是致病的”观点相吻合,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同时,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见证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运用课件展示多种病毒的图片,能够很直观地说明病毒的形态多样,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一般”、“基本”等模糊用语的含义,在比较中更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大量运用学生和教师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科学地、直观地展现知识,增强趣味性,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利用病毒的发现过程,以及对病毒基本结构的图片观察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可以轻松理解“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特殊生物”这一科学事实,同时也为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做好铺垫。

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动画,可以直观地展示病毒繁殖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病毒独特繁殖方式的理解。在病毒种类的学习中,用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例子导入,既可以开展病毒种类的学习,又可以为后面全面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对人类有益方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其致病性上,即危害人类生活的方面。教学设计中就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角度入手,首先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养殖业的巨大危害。继而在学生充分了解病毒危害的基础上,利用前摄知识及收集的大量资料来论证人类合理利用病毒,也会为人类生活造福。引导学生认识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的方面,使学生全面地、客观地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这种渐进式的设计,可以使知识分层次展开,便于学生接受。

根据课程设置的进度,病毒的学习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前后,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结合“教育部要求于xx年起在地方课时中要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的决定,在教学设计中结合病毒的学习安排了对预防艾滋病的讨论。本着“学以致用,贴近生活”的教学原则,在病毒危害人类健康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病毒类疾病的发生。

由于病毒的各方面特点决定了其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大量采用图片和文字资料来使课程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大量采用学生收集资料、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掌握在学生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辩析、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其收集分析资料、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资料和信息往往只是停留在收集层面,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强,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信息进行一定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同时,资料的收集要进行分工,不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和造成资料的重复。

第四节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1、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举手,产生好奇心,集中精神思考,通过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看法。

能说出:预防“小儿麻痹”。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吃“糖丸”为预防疾病,为后面学习“糖丸”是“减毒病毒”作铺垫。)

设疑,引入新课:

为什么“糖丸”能预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答。

艾滋病:症状、特征、传染途径

艾滋病的预防每组出代表,谈对病毒的认识,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听老师讲解,同时观察图片,对“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

举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如学生回答不出,师解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使学生确立:“世界绝症”致病源是病毒,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病毒的发现过程

疑问:病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有目的的学习。

认真听,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菌小。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内容:学习本课可以对病毒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你们自己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

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

给予评价病毒特征:小,纳米计量,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列举一些自认为能代表病毒与细胞的大小关系的事物。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比较接近的对比关系。

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

分析,解释原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病毒。

能列举一定的根据说明病毒“小”的特征。启发:病毒有多小?试着用类比的方法用身边熟悉的两个事物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大小。

讲解:病毒对于细胞相当于篮球与一个摩天大厦。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大小。

[1][2]下一页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调查有关病毒的内容: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电脑特长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以3-4人为宜),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查。

可选择的课题:

①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②请两组分别患过腮腺炎和流感的同学查阅此类病是由于什么病毒引起的?你是怎样患上这种病的?有哪些症状?医生对你进行了什么治疗?大概经过多久你痊愈的?

③现在危害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病——癌症是由癌症病毒引起的?请任选一至两例你熟悉的癌症病毒查阅,进行比较细的说明。

④目前被人们誉为最可怕的病毒——艾滋病毒,请查阅有关它的资料:如艾滋病毒的特点,最先发现情况,现在全世界及中国的感染人群数,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

⑥动物的口蹄疫是由病毒引发的一种严重威胁动物生命的疾病,同时也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请你对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个报告。

⑦人类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请举例说明。

3.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电脑知识好的同学最好作成幻灯片或电脑网页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前安排好的顺序作主要发言。其他各组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学生当堂完成讨论提纲的填写:

病毒

1.病毒的形态结构:

(l)大小:。

(2)形态:。

(3)结构特点:。

(4)营养方式:。

2、病毒的类型:。

3、病毒与其他生物:。

4、病毒与人类:

(l)病毒与人类疾病:

①病毒引发的人类疾病:(列出五种以上)

②病毒的传播途径:

③病毒疾病的预防:

(2)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很多的阅读练习题,哪些阅读理解的练习可以提升我们的能力呢让我们来做一做这道题目吧!下面请欣赏第一范文网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阅读题目及答案,希望你能够喜欢!

什么是SARS致病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这就是各种抗菌素对此病无效的原因。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比细菌、衣原体的组成简单得多,仅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包在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而细菌是完整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多糖、蛋白质、DNA和RNA核酸分子等。衣原体的结构类似细菌,但比细菌稍小。细菌的大小通常为0.5到5微米,衣原体为0.3到1微米,而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衣原体虽能在自然界存活,却必须进入被感染生物的细胞后才开始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

1.选出填入第2段括号中最哈当的词语(2分)

A.出现B.表现C.呈现D.浮现

2.选文第1段从以下两方面将细菌、衣原体和病毒进行比较:(2分)

①从方面

②从方面

3.作者将生物细胞比作病毒的“家”,为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4.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1段中的“宿主”是指(2分)

5.在防“非典”期间,假如你母亲去超市购物,准备戴—个只有6层纱布的口罩,你如何说服她戴上12层纱布的厚口罩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提示:①说明理由时可用文中的原句;②说话要得体;③不超过40字。)(4分)

1.C(2分)

2.①大小②生存能力(2分每小题1分)

3.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3分)

4.病毒所寄生的活细胞(2分)

5.答题要点:①讲清理由(“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或“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只有60—220毫微米”);(2分)②称呼,应将书面语“母亲”换成口语;(1分)③语言简洁。(1分)(共4分)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八册中的一节内容,它虽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内容,但它较为简单,通俗易懂,因为学生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应该听说过或者有的同学的电脑中过计算机病毒,但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并不全面,本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有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提升他们安全防范意思。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独立分析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能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减小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并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卫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了解它常见的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流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兴趣导入

老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将电脑生病和孩子生病进行类比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作为父母呢,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啦。而作为从事信息教学的老师最担心的就是电脑生病。大家请看图片。电脑因为感染了病毒而生病了。我们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电脑生病了,该怎么办以前我们总是一说起病毒就很害怕,病毒真的这么可怕吗还是我们对它了解得不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病毒。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请同学来回答,老师总结: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但是和我们平时用的程序不太一样,它能够自我复制并会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类比埃博拉病毒-生物病毒)

1)传染性2)隐蔽性3)潜伏性4)破坏性(CIH破坏主板)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哪些做法会使得病毒传播,运用生活实际,编个小故事:

1)盗版软件,其他人直接拷贝

2)陌生人的邮件

3)上网发现一个不知名的网站里有一个小游戏很好玩,就下载下来

A.光盘等存储媒介传播

B.网络传播:电子邮件,聊天工具

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环节三:巩固提高

1.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制作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我们自身应如何防治病毒

1)杀毒

你知道的杀毒软件有什么

瑞星,360,金山毒霸

而且由于新的计算机病毒不断产生,因此杀毒软件需要不断更新病毒库。

2)预防

用杀毒软件给电脑杀毒,就像生病了要吃药。可是为了保证电脑健康。更重要的是预防。根据传播方式,怎么预防比较好

A.坚决不用盗版软件

B.对外来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应该先检查,确保没有计算机病毒再使用。

C.网上下载的文件要先杀毒再使用,也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或链接。

D.用杀毒软件来检查计算机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课后多去搜集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以后的电脑都能健健康康的,再也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了。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病毒的话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2.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3.第⑥段“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连接材料】H7N9是正粘病毒科所属的禽流感的一种亚型。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H3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12.(4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病毒的体积小、结构非常简单的特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2分)。

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真实可信的(1分),如果删除将改变句意,用“事实说明”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的准确性(1分)。

14.(3分)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看待,病毒是一种有害也有益的的生物体(1分),它带给人类疾病和灾难,它的传染速度快、传染面积广(1分),但只要人类多加研究,以毒攻毒,就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合作,已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的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卫生部、科技部对“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有望为非典型肺炎的早期快速诊断提...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为患儿的家长,应注意下列各项:(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

就在幼儿急疹后第20天,宝宝突然又发烧,腋下38.5度左右,而且宝宝没有其它并发症(无咳嗽、多痰等)。为了确定是为何发烧,先到医院做一次血象常规,结论是淋巴细胞偏高。...

崔其亮说,心肌炎分三种类型:一般型、暴发型、隐匿型。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等体征。...

第一节病毒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古细菌系感染源的残余,即所谓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其事实上是由人基因组的一部分组成。曾经认为这些只是没有活性的“垃圾”DNA,事实上许多这些元件在人的细胞中履行一定的功能。...

THE END
1.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它由有机物构成B.它具有细胞结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它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够利用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故选:D. 生物的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bf040d15644d3e7275bf05cca16b6dfc.html
2.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参考答案试题详情 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使其他生物生病 知识点 参考答案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3457555.shtml
3.病毒是生物的理由是()A.能使生物致病B.具有细胞结构C.体内有蛋白...A、能使生物致病,不属于生物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不符合题意;C、体内有蛋白质,不属于生物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D、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的特征,可作为病毒是生物的理由,D符合题意;故选:D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abcb4cbd78df58412231f28f3cab56b.html
4....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下列对细胞学说的理...经我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查明引起该病的生物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认为这种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 ) A.它能适应特定的环境 B.它能通过增殖繁衍后代 C.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它的组成化合物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发布:2024/11/10 5:30:1组卷:7引用:6难度:0.8 解析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https://www.jyeoo.com/shiti/410ca9a2-015f-4615-858f-7725cb2c199e
5.概念速递硕世生物新增“痘病毒防治”概念2024年8月16日,硕世生物新增“痘病毒防治”概念。 入选理由:2024年8月8日回复称,公司产品线中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该产品于2022年取得欧盟CE准入资质和英国MHRA注册,国内销售于疾控与科研市场,未对公司当前收入及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涉及的其他概念:流感、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概念。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8163158141690.html
6.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本单元包括“病毒”、“ 细菌”、“ 真菌 ”“细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个专题。专题一通过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增加对病毒的感性认识,描述病毒的结构;通过观察噬菌体繁殖过程示意图,概述病毒繁殖的过程。专题二通过“观察细菌”的演示实验,说出细菌的形态特点;将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https://www.antpedia.com/news/37/n-2876737.html
1.病毒来源最新研究与发现概览关于我们病毒来源概述 病毒的来源广泛且复杂,包括动物、植物、昆虫等生物体以及环境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物种交流的频繁,使得病毒跨物种传播和跨地域传播的现象愈发普遍,这也使得病毒来源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最新研究成果 1、蝙蝠作为病毒的“蓄水池” ...https://www.xaddcdc.com/post/23750.html
2.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理由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能使其它生物致病B.能复制产生后代C.由有机物组成D.能够进行无丝分裂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1855c640002b470689d04bff1ee85de3.html?fm=bd2fe5450842613df41b088d482d8b2234
3.[精选]七年级生物教案15篇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胚胎初期细胞群 一些单细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703112005_3900186.html
4.生物必修1试题及答案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https://www.ruiwen.com/shiti/1729545.html
5.转基因中国危局分析及对策转基因理论认为转基因是可控的,绝对可靠的,这意味着外源基因插入对目标生物的影响的及其相关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因为实验验证需要的时间太长、成本太高),又由于无害化远比有害困难,而且病毒远比水稻、大豆等简单,再考虑霉国技术远比中国先进。疫苗被制成危害极大的、危害方式与时间可控的针对中国人的定向武器不再是...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0/12/179497.html
6.单细胞生物教案1(精选8篇)D.烟草花叶病毒 问题2 …把教材图1-1中的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组成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换成一颗松树、一只草履虫,又将如何?(大问题串中的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回归课本,让学生自己体会生命系统在各种生物中的结构层次有所不同。 小结: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bgw1u33.html
7.PersuasiveEssay英语专业写作原创议论文范例(范文5篇)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 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I think ⑧---(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 (2...https://m.588k.com/bgzj/dcbg/464387.html
8.高中生物解释新型冠状病毒并总结相关的病毒常识被治愈的患者产生了记忆细胞,这说明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 由于病毒的结构简单,所以它的核酸容易发生突变,导致病毒发生变异。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就是因为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生命特征的化学物质。https://www.meipian.cn/2q26cie7
9.《生物的特征》教案14篇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https://www.unjs.com/jiaoan/shengwu/20221205154401_6064239.html
10.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3期l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l药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l第二款国产“人工肺”获批上市 l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做好农村防疫工作 科研动向 l科学家找到可能触发阿尔兹海默症记忆衰退“机关” l基于转录调控因子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https://www.pzhcdc.com/Article/View?id=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