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识产权法院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发布2015年至2022年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和典型案例。2015年至2022年,上海知产法院共受理技术创新成果权属纠纷一审民事案件489件,占同期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总量的3.75%,结案434件,案件数量整体呈稳中有升的态势。详见↓

白皮书显示,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当事人情况看,创新主体以公司为主。在受理的案件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公司的案件达到99.18%,仅4件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均为个人。

二是从纠纷类型看,以专利案件为主。其中,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309件、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14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案件35件。

四是从案件结果看,原告胜诉率较高。在判决和调解结案的案件中,技术创新成果归原告所有的案件占比达到67.62%。

上海知产法院在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总结提炼了四项裁判规则:“有约定,优先按照约定”;“谁投资,谁享有权利”;“谁创造,谁享有权利”;“谁破坏创新,谁必然承担责任”。

并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四条建议:完善制度规定,织密保护创新的“防护网”;健全流程管理,筑牢保护创新的“防火墙”;强化协同保护,弹好保护创新的“协奏曲”;严惩不诚信行为,敲响保护创新的“警示钟”。

本次发布的12个案例,集中体现了审判情况通报中明确的案件裁判规则,反映出创新主体的权利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创新的契约意识有待进一步树立、保护创新的证据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尊重创新的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多角度展现了上海知产法院在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尊重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智力和资金投入、准确界定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依法严厉打击在创新活动和诉讼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发挥典型案例的规则引领作用,为创新主体依法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成果提供行为指引。

上海知产法院技术创新成果权属典型案例(2015-2022)

/案例1/

执行本单位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原告P公司与被告段某、唐某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

【基本案情】

段某系唐某之母。2013年11月,段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废气生物处理系统”的发明专利即涉案专利。唐某于2014年10月从P公司离职。

【裁判结果】

上海知产法院经审理认为,唐某大学毕业后即进入P公司,曾担任技术负责人,根据在案证据,可以认定其在P公司的工作职责包括废气处理、生物洗涤塔的应用开发。涉案专利系一种废气生物处理系统,其技术特征也涉及生物洗涤塔,因此,可以认定涉案专利系唐某为执行P公司工作任务而完成的发明创造,判决专利申请权应归P公司所有。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典型意义】

/案例2/

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原告A公司与被告R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案

A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4日。汪某于2008年起就职于A公司,职务为总经理,2013年12月离职。张某于2008年起就职于A公司,职务为技术员,2013年8月离职。赵某于2011年起就职于A公司,职务为技术员,2014年3月离职。2011年7月,A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折弯机推拉式防护门”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之一为汪某。

R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17日,法定代表人为汪某。2014年7月,R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折弯机后防护门”的实用新型专利(以下简称涉案专利),发明人为汪某、张某、赵某。A公司主张涉案专利利用了其从案外人E公司处获得的图纸,并且是汪某等人从A公司离职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A公司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工作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专利权应归属于A公司。R公司则认为A公司并未取得其所述技术资料的所有权,涉案专利并未利用A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

本案从涉案专利发明人的原任职情况、原告负有保密义务的图纸系其享有的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涉案专利技术与原告主张的技术资料记载的技术方案的主要区别技术特征已被涉案专利发明人之一在原告处任职期间同样作为发明人申请的专利披露等因素综合考察,厘清了认定专利法关于“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基本要素和路径,为同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案例3/

——原告M公司与被告J公司、周某、钱某专利权权属纠纷案

周某、钱某系M公司前员工,分别系主任工程师和销售经理,于2013年12月、2012年12月离职。M公司在周某任职期间进行了荧光粉色轮技术研发,涉及的多扇区荧光粉色轮系在一个基板上涂布不同颜色的荧光粉色段,多段式荧光粉环系在单个衬底上将含有不同荧光粉的段组装成环,周某在该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J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法定代表人系周某父亲。涉案发明专利“一种荧光粉色轮及其制作方法”申请日为2014年2月,专利权人为J公司,申请时列的发明人为周某、钱某和两名案外人,涉及多扇片荧光粉色轮的制作,主要发明点在于将多片光学功能不同的扇形基板分别加工后再拼装成一个完整圆形基板。庭审中,三被告确认涉案专利系构想型专利,钱某系发明主要构想人,周某提供数据支持,另外两名案外人对涉案专利无技术贡献。

/案例4/

——原告S公司与被告V公司、张某、党某、朱某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

/案例5/

职务发明认定中的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

——原告Y公司诉被告章某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

Y公司按月向章某支付工资至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17日,章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智能马蹄形锁”的发明专利(以下简称涉案专利)。

/案例6/

创新成果权利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确定

——原告陆某与被告H研究所等专利权权属纠纷案

上海知产法院经审理认为,《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技术顾问聘用合同》《技术顾问聘用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依法成立,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陆某认为上述合同未经备案而违法,但由于法律并未规定上述合同须经备案才生效,故上述合同是否备案并不影响其效力。根据《技术顾问聘用合同》的约定,陆某任职期间因履行职务或者主要利用H研究所的物质技术条件、业务信息等产生的发明创造、技术秘密等有关的知识产权均属于H研究所,上述有关陆某在任职期间工作成果权利归属的约定,与《技术开发(合作)合同》中有关所涉技术成果由H研究所享有专利申请权的约定相一致,故按照合同约定涉案专利权应归属于H研究所,遂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二审维持原判。

本案涉及有合同约定时,创新成果权利归属的认定。创新成果权利的归属在事先无约定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合作者之间或者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纠纷。因此,就创新成果权利归属在技术开发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能从源头上防止权属纠纷的发生,而一旦进入诉讼,法院会根据合同约定确定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

/案例7/

技术合作开发中违约方不应享有专利权

——原告虞某与被告U公司、第三人刘某专利权权属纠纷案

本案涉及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时项目成果的权利归属认定。在拥有技术一方主张合同相对方未按约提供资金和物质条件时,需结合在案证据综合判断双方合同义务履行情况,特别是当被诉方主张已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应判断其所提供的资金或者物质条件是否与涉案项目有关,项目已使用资金占项目预估自筹资金和已获专项发展资金的占比等,从而进一步认定项目未按期顺利推进最终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责任方。涉案协议违约条款约定因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全部归非违约方所有,该约定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四十四条“订立技术合同,应当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规定,也有利于维护技术合作开发中守约主体的权益。本案对于技术合作项目履行过程中守约方的技术成果保护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案例8/

离职1年后使用原单位的技术资料完成的技术成果权利归属于原单位

——原告W公司与被告N公司、虞某、王某、秦某、梁某、陈某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

本案中,涉案专利系在王某、秦某从原告处离职1年之后才申请,通常情况下,离职1年以后完成的发明创造不应认定为职务发明,但上述认定的前提是系争发明创造确系该员工离职1年后作出的,且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无关。本案特殊之处在于,系争发明创造并非王某、秦某创造完成,而系在王某、秦某离职之前在原告处已经存在的技术方案。因此,本案不涉及职务发明创造的认定,涉案专利权利归属的认定也不受王某、秦某已离职超过1年的影响。

/案例9/

创业团队完成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

——原告C公司与被告T公司、张某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案

/案例10/

公章保管人无权擅自处分单位名下的知识产权

——原告G公司与被告E公司、李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案

2015年11月30日,G公司将涉案软件进行著作权登记,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6年8月8日,涉案软件被登记在李某名下,权利取得方式为“受让”。李某系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2017年8月16日,涉案软件被登记在E公司名下,权利取得方式为“受让”。上述两次转让受让方均未支付任何对价。G公司认为涉案软件著作权的两次转让行为均属无效,请求确认涉案软件著作权归G公司所有。

/案例11/

计算机程序的著作权行使应受合同限制

——原告F公司诉被告H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案

2015年2月,H公司(甲方)与第三人(乙方)签订《合作合同》,约定,甲方确认乙方拥有《战舰少女》手机游戏的客户端源代码所有权。甲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乙方对此客户端代码的所有权。客户端代码为不属于甲方职务作品,其所有权不归甲方;甲乙双方确认将维护此游戏的代码安全,尽量维持此游戏的生命周期与口碑,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此代码出售或毁损。之后,第三人与F公司签署《〈战舰少女〉代码赠与协议》,第三人自愿将代码权赠与给F公司。F公司确认其知道H公司与第三人签订的《合作合同》存在“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此代码出售或毁损”的约定,故采取受赠的方式获得客户端程序的著作权。

上海知产法院经审理认为,在没有证据证明《合作合同》系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涉案游戏客户端程序的归属应当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确定。根据《合作合同》的约定,第三人虽然享有客户端程序的著作权,但该权利受到“不得出售或毁损”的限制,故未经H公司许可,将客户端程序赠与F公司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在H公司未予追认,且F公司主观上知道第三人的著作权受到限制的情况下,F公司无法受赠取得客户端程序的著作权,亦无权要求撤销H公司就涉案游戏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的著作权登记。因此,判决驳回F公司的诉讼请求。F公司向二审提出上诉,后予以撤回,二审裁定准许。

本案明确了在合同对于知识产权权利的行使存在明确限制的情况下,知识产权权利人违反合同约定进行处分权利的行为构成无权处分,第三人明知知识产权存在合同限制仍然受让权利的,并不发生权利变动的后果。本案的裁判对于明晰知识产权行使规则具有较强的指引和借鉴意义。

THE END
1.文献信息检索综合报告(共10篇).docx文档全文预览文献信息检索综合报告(共10篇) 综合检索报告 转载XX-05-1110:22:45 标签:文献检索课考试 综合检索报告 姓名__陈琼___班级___建筑学01班___学 ___1XX30103___ 检索课题___绿色建筑___GreenBuilding___ 一、检索策略 1、检索词:主题词:季铵盐消毒液:QuaternaryAmmoniumSaltDisinfectant 相关词:_低碳建筑__...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30/7132140064002023.shtm
2.专利文献的特点及利用因此作为记载科技发明内容的载体,专利文献具有报道量大、内容详尽具体的特点。据欧洲专利局统计⑵ , 世界上 95% 的发明都能够在专利文献中找到;专利文献已经成为获取世界上最新技术信息的重要源泉。然而,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等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专利文献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认识...http://www.kuantianxia.com/webpages/learn/patenttrans_2.html
1.上市公司专利引用被引用数据(19912023年)8张表打包【上市公司专利引用板块,附图1】 时间跨度:1991-2023 (2024.5从数据库下载全部数据,部分子表可能不到2023,以数据库数据为准) 数据内容:全部指标所有年份 包含以下8个子表: 1. 发明专利引用情况 ①发明专利引用基本信息 ②发明申请专利的被引用信息 ...https://blog.csdn.net/xiaozhuzhu1995/article/details/143861775
2.下列不属于专利文献中蕴含的信息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下列不属于专利文献中蕴含的信息是( )。A.技术信息B.法律信息C.商业秘密D.经济信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54f35707f05c4694ae291dc26f3e7a3c.html?fm=bdddd03017277a593438e81495868dd59d
3.知识产权信息范文11篇(全文)知识产权信息是知识产权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表征,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属性之一[1]。依据信息收集的来源和内容,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可分为三类[2]。 (1)技术类信息。 技术类信息主要来自期刊文章、专利文献、专利产品、会议、其他科技出版物或技术分析人员、技术顾问间的交流。技术类信息会密集地被跟踪、索引和存档,并有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1ilweo2.html
4.知识产权公共服务100问(三)——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利用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数据的利用通常发生在其对信息的获取、技术研发,技术投资和形成知识产权成果上。 37.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方法有哪些? 知识产权信息利用通常采用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统计分析、监测预警、知识产权布局等方法。 38.为什么要进行专利检索? 专利检索是根据数据特征,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专利信息数据库中挑选符合...https://jszy.sneducloud.com/webArticleAction/toWebInfoPage.jhtml?flag=news&uuid=5ZAGbKoybXZRguTAxk6G2CscbTvuhlPu
5.专利信息自有“黄金屋”新闻中心这些文献中,记载着全世界每年90%以上的发明创造成果。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和40%的研发经费,可以避免重复劳动、研发起点低等诸多问题。 专利信息利用,就是对专利中所蕴含的法律信息、技术信息、商情信息进行搜集、挖掘、分析,并将分析报告为企业、行业、国家...https://news.sina.com.cn/o/2006-11-21/082710555649s.shtml
6.文献综述范文锦集15篇特种文献:除图书、期刊以外的,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文献资料。包括: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会议文献。 1.2医学文献检索的概念及原理 文献检索是一个查找文献的过程。文献检索也是信息检索。按其查找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检索:书目检索,这是以检索工具为检索对象的一种检索;事实检索,这是以事实为检索...https://www.ruiwen.com/w/469914.html
7.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专利诉讼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相关文献的作者、关键词等抽象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生成共线网络、关键词突现等知识图谱,直观地呈现出专利诉讼研究趋势以及研究热点;随后,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评述,以更加深入地洞悉我国专利诉讼的研究脉络。 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26/18288113.shtml
8.信息素养在线?13专利分析,干货来袭!南方plus专利的价值 专利文献作为发明创造成果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技术、法律和商业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我们通过专利检索和分析需要挖掘的专利情报。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上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专利情报,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2/25/c2926592.html
9.“知识产权与信息素养”讲座预约通知(20242025第一学期)本次讲座主要内容:1.利用Web of Science/ESI寻找领域研究前沿,助力开题选题;2.借助Web of Science快速准确检索锁定与课题相关的核心文献信息;3.全方位的分析已有信息,把握课题发展方向和趋势;4.利用EndNote创建个人图书馆,进行最高效的文献管理;5.Web of Science/JCR/EndNote帮您快速找到合适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https://lib.fzu.edu.cn/info/1002/3447.htm
10.专利检索(精选十篇)专利信息是综合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的综合信息, 知识产权人员应根据自身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的经验优势, 巩固专利基础知识, 掌握专利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同时借助专利文献分析工具如TDA, 国际高端专利分析工具如INNOGRAPHY等为科研工作者解决日常专利的检索、分析、挖掘、布局等工作。 本文围绕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zb6yzb.html
11.书札(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书评定义:为了表达思想、学习、参考、贮存、交流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记录方式,将信息记录在某种实物载体上形成的产品。 包括:作为知识声称的论文稿件、专利申请、会议论文;也包括随后出现的图书,期刊录音录像,数字化记录等 文献=数据+意义+实物载体 文献=信息+实物载体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2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