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科技文献的利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科技文献利用的前提是通过检索等手段收集科技文献,然后将收集到的科技文献经过整理和分析,为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服务。
(一)科技文献的收集
科研课题研究的四个阶段
一般来说,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可以划分为前期阶段、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总结阶段四个阶段。
(1)前期阶段
(2)初始阶段
科研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选择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科研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时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关系到科研课题研究的成败,为使科研课题能按计划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选择适合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而这些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的形成同样要依赖有关的科技文献信息。
(3)中间阶段
科研课题研究的中间阶段主要是科研课题的研究计划和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的过程。在整理、总结和综合分析科研课题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应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及时调整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以保证科研课题研究的创新和水平。因此,深入收集科技文献信息就变得尤为重要。
(4)总结阶段
科研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主要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鉴定和科研课题论文的撰写阶段。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是科研课题中间阶段的产物,对其要进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鉴定与验收。科技论文的撰写实际上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按照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撰写出科研课题的研究论文。只有参考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源,才能完成深入的总结、比较与评价。
总而言之,科研课题的每一个研究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文献的检索、收集和利用。因此,科技文献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科技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不断地收集、积累和利用本专业各种最新的科技文献信息,随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避免科研的重复,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图1为科技文献综合利用的主要环节。科技文献的收集有利于选择新的科研起点和科研方向,站在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实现科技创新。
图1科技文献综合利用的主要环节
科技文献收集的途径
在现有科技文献保障体系下,科技工作者收集科技文献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3)通过高校及科研院所购置的专业数据库检索及获取科技文献,因高校及科研院所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高校及科研院所会根据各自学科建设及研究领域的要求,购置国内外权威学术资源数据库,通过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的科技文献检索平台检索到的文献往往比较系统、全面。
科技文献的收集方法
科技文献一般的收集流程主要分为科研课题要求—检索线索汇集—三次文献(综述性文献)了解—二次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一次文献(原始文献)获取等若干个步骤。但根据课题研究性质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检索要求。
(1)带技术攻关性质的课题
(2)带仿制性质的课题
(3)带综述性质的课题
科技文献收集的重点通常是近期发表的各种一次和三次文献,包括以期刊论文、会议文献、专著丛书、年鉴手册和科技报告等形式出版的综述、述评、进展报告、现状动态、专题论文等。收集的方法以使用专业数据库或检索工具为主,以直接查阅有关期刊、图书和手册等工具书为辅。另外还要注意最新发表的一次文献,以补充已有的三次文献的不足。
(4)带成果水平鉴定性质的课题
此外,科技文献的收集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二)科技文献的整理
1.科技文献的阅读与理解
科技文献阅读和理解的一般顺序如下。
1)对于主题相同的中外文科技文献,先阅读中文文献,后阅读外文文献,这样既有助于理解科技文献的内容,又能加快科技文献的阅读速度。
3)对于同一类文献既有综述性文献,又有专题性文献时,则应先阅读综述性文献,后阅读专题性文献,这样有助于在全面了解课题的基础上对专题性文献做出选择。
科技文献阅读和理解一般步骤为粗读—通读—精读—记录。
2)通读用以了解科技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读时,先选择综述和述评文献,后选择针对性文献。在通读过程中,注意及时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对科技文献中提及的研究方法、工艺流程、重要论点、核心数据等内容应有清晰认识。
科技文献的鉴别与剔除
(2)作者鉴别
对所收集的科技文献的作者应做必要的考证,主要考证内容:①作者是否为本领域的知名专家或者权威学者;②作者是否是课题研究机构或学术机构的科研人员;③作者是否是课题研究领域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
(3)研究内容鉴别
对所收集科技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鉴定。主要对科技文献中提出的假设、论据、方法、实验和结论进行鉴别。研究内容鉴定过程中,应首先审定假定的依据、论据的可信程度;其次审定研究方法及实验的可行性,实验数据、调查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研究结论是否是推理的必然结果。对那些立论荒谬、依据虚构、方法混淆、逻辑杂乱、结论错误的科技文献应予以剔除。
科技文献的分类与排序
科技文献的分析与标注
1)题录式标注。指在卡片或即时贴上著录文献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日期、卷期号,用于一般文献的笔录。
4)原文语句式标注。适用于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参照或对比,或者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准备作为参考文献,在卡片或即时贴上应按照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要求进行著录,并在其后附上原文中精华的、重要的语句及段落。
(三)科技文献的分析
科技文献分析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科技文献的定性分析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方法。
横向比较法是对不同区域,如不同国家、地区或部门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又称静态对比,属于同类事物在空间上的对比。横向比较法可以指出区域间、部门间或同类事物间的差距,判明优劣。通过比较方法获得的科技文献分析结果可以使用数字、表格、图形或文字予以表达。
(3)综合法
综合法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情况、数据、素材进行归纳与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角度通观事物发展的全貌和全过程,以达到获得新认识、新方法、新理论的目的。例如,把某一个课题当前的发展情况包括理论、方法、技术及优缺点集中起来,加以归纳整理,就构成了一份不同学派、不同技术的综合材料。
科技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
科技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量化描述与分析的方法。因为量化描述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实现,所以定量分析也可以说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科技文献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的核心技术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及模型解的评价判定。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明确建模目标、确定模型变量、建立数学模型的近似理论公式、确定参数和模型求解、评价模型的性能。
概率统计法是一种常用的科技文献定量分析方法。概率统计方法也称拟合模型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已有的数据情报拟合推演出数学模型。其关键是采集加工的数据情报要能够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运动的机制,数据分析要准确,拟合方法要合理。这种方法适用于非突变性随机问题。
本文摘编自李明主编《创新思维与文献驱动》第六章,内容有删减。
创新思维与文献驱动
李明主编
责任编辑:李敏李晓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1
ISBN9787030553775
《创新思维与文献驱动》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图书馆素养等素养养成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技术发展与科技文献传承、文献检索与检索技巧、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科技创新与文献驱动、创新思维与知识发现等内容的阐述,将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技巧融入科技创新及知识发现的全过程。在概念阐述与案例分析过程中,演绎行之有效的情报分析及数据挖掘的路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