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喝汤药,似乎是古时候的事情,但是中医中药有它的神奇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治疗方式似乎被年轻人忽略了,有不少家长都不会熬汤药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怎么煎中药。
首先,根据药材的质地、成分分为:先煎药、同煎药、后下药、冲服药、另煎药、烊化药等六种。
先煎药:就是质地比较坚硬,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材。比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等。需要先煎的药物都会单包出来,在外包装上标明,大家只要仔细看一下说明即可。再说先煎的方法:就是把需要先煎的药放到锅中煮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这些药比其他药多煮20分钟。
同煎药:就是一般的药,没有被单独包着的。(需要提醒的是:用布袋或无纺布袋包着的药也属于同煎药,比如:青黛、葶苈子、旋复花等)同煎药需要提前用凉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倒入先煎药中一起煎煮20分钟左右。
以上就介绍完汤药头煎的方法了,当然如果您那副药里没有先煎、后下药,那就都按同煎药煮。把上面煎好的药倒在一个小碗中,锅里的药渣子再加凉水,上火煮15-20分钟。把第二次煎出的药汁还倒在那个小碗中,两次的药汁必须合并,然后再分2-3次喝完,如果孩子小,可以分4-5次喝都可以,尽量把熬出来的药汁一天内喝完。
冲服药:就是细的粉末,一般是比较贵重的药材,比如:三七粉、羚羊角粉等,这类药一般会单独放在小瓶里或小纸包里,会标明“冲服”。冲服就是不用煎,用熬好的药汁冲这种粉末,然后再分次服用。
另煎药和烊化药一般在儿童用药中很少见。
这汤药熬好了,味苦,量大,怎么给孩子喝?
首先,根据年龄的大小服用汤药的量也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周岁以内30毫升,2-3岁100毫升,4-6岁150毫升,7-10岁200毫升,10岁以上300毫升,成人量一般是400毫升,以上药量是单日药量,一天内分2-3次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