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朋友要下田耕种,城里朋友要郊游踏青;夏季是炎热的季节,农民朋友要浇水施肥,城里朋友要溯溪玩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朋友要秋收忙,城里朋友要农家乐。
在不同的季节活动中有赤足下地或生食未洗蔬果习惯的小伙伴们需要小心了,亲近自然和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一个潜伏“杀手”——钩虫,可能会钩住你!
钩虫是什么?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钩虫和美洲钩虫,依靠口囊内锋利的钩齿“钩”在宿主的肠黏膜上吸食血液。
钩虫病是什么?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常见的症状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劳动力下降。
钩虫是怎么传播的?
钩虫的感染主要通过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经人体手、足等皮肤裸露部位感染。此外,钩蚴也可附着在蔬菜、水果等植物上,经口腔黏膜侵入人体。有通过胎盘、母乳传播的可能性。赤足下田劳作、赤足郊游、新鲜蔬果随便擦擦就吃等这些习惯都会让钩虫“有机可乘”。
钩虫的危害有哪些?
钩幼虫可引起的症状主要是钩蚴性皮炎(皮肤丘疹,充血出血,奇痒)和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咳血,哮喘)等;钩成虫可引起的症状主要是贫血(气短乏力,皮肤蜡黄,黏膜苍白,劳动力下降,头晕眼花)和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黑便,腹痛,腹泻),重度感染者常有异嗜癖(喜食生米,生豆,泥土,煤渣等)。
实验室常用的钩虫检测方法有哪些?
粪便寄生虫检查是一种相对廉价、无创且有效的确诊试验,粪便中找到钩虫虫卵是确诊的依据,一般在感染4至7周后可在粪便中发现钩虫卵。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和具体检测目的选取适宜的检测技术,并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检测技术相互整合,以期建立更准确、高效的钩虫检测技术平台。
1、粪便直接涂片法
此法虽操作简单且迅速,但因粪便用量少而检出率低,轻度钩虫感染者易漏诊,需患者多次往返送检才能提高检出率。
2、饱和盐水浮聚法
此法是诊断钩虫感染的最佳方法,检出率高。利用比重较大的饱和盐水使比重相对较轻的钩虫卵上浮水面浓集,用玻片对漂浮在液面上的虫卵进行黏附,而后在显微镜下寻找钩虫卵。浮聚法可提高检出率,是钩虫感染的首选诊断方法。
3、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此法粪便用量多检出率高,可用于钩虫卵的定量检测,但由于钩虫卵易变形,使得检测结果缺乏相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对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和熟练程度也要求较高。
低倍镜下的钩虫卵(10X)
标本类型:粪便
高倍镜下的钩虫卵(40X)标本类型:粪便
粪便分析仪拍摄的钩虫卵标本类型:粪便
4、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技术可实现快速检测,多作为寄生虫病诊断的补充方法。但将该技术应用于钩虫检测时,其敏感性和物种特异性尚存在争议。
5、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特点是灵敏性高、特异性高,且相比其它检测技术而言发展更快,近年来在钩虫检测领域应用广泛。但镜检依然是钩虫检测领域中的基石,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更适用于钩虫的流行现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镜检的缺陷,显著改善镜检耗时耗力的问题,却无法完全替代镜检。
如何判断身体里有无钩虫
1、生活习惯
常有赤手赤足下地劳作、赤足郊游踏青等皮肤裸露史,常有农家肥种植的新鲜蔬果随便擦擦就吃、“农家乐”尝鲜的野菜未完全煮熟就吃等口腔黏膜接触史。
2、观察症状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感染较重者可出现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
3、寄生虫检查
如今钩虫检出率越来越高,难道是饮食及环境卫生变差了?
在我国,钩虫发病率的总趋势是越来越低,但分布较为广泛。如今钩虫检出率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检测方法的提升,检验的检出率得以提高。以往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检测,粪便直接涂片法因操作简便,是各级医院常用的寄生虫检测方法,但是受取样以及检测方法本身特点等因素的制约,直接涂片法检出率并不高。
近年,自动粪便分析仪逐渐应用到粪便检测中,提高寄生虫检出率的同时,检验效率也更高,并且该项检测方法成像清晰,可使检验人员清楚地识别样本中的寄生虫卵。先用自动粪便分析仪初筛问题标本,接着饱和盐水浮聚法处理问题标本,再人工在显微镜检下寻找钩虫卵确诊,如此大大提高了检验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
如何防治钩虫病?
1、加强粪便管理,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
2、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尽量避免赤足接触可能含有钩幼虫的泥土,尤其避免雨后赤足劳作,耕种时应穿鞋下地;
3、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农家肥种植的蔬菜、水果需彻底清洗干净;
4、开展卫生宣传,如有疑似钩虫感染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驱虫治疗和对症治疗,钩虫病常用的驱虫药物有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
小结
近期降雨频繁,下大雨后要注意路面积水,若足部皮肤有破口,记得尽量不要“蹚浑水”。农民朋友下田时也要小心,尽量穿防水靴。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成为自己的健康卫士。
参考文献
[1]IqbalM,KhanW,KhanMF,KhanI.Albendazoleandmebendazoleinthetreatmentofancylostomiasisinschoolchildrenbetweentheagesof6-15inSwat,Pakistan.JPakMedAssoc.2021.71(8):2058-2060.
[2]StrackeK,JexAR,TraubRJ.ZoonoticAncylostomiasis:AnUpdateofaContinuallyNeglectedZoonosis.AmJTropMedHyg.2020.103(1):64-68.
[3]LiR,GaoJ,GaoL,LuY.AHalf-CenturyStudiesonEpidemiologicalFeaturesofAncylostomiasisinChina:AReviewArticle.IranJPublicHealth.2019.48(9):1555-1565.
[4]沈月,甘芳容,孙一帆,孟庆艳.12681例就诊人群粪便寄生虫(卵)检出情况及感染特点.热带医学杂志.2023.23(08):1121-1123+1171.
[5]张米禛,黄继磊,朱慧慧等.2020年全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3.41(3):331-335,343.
[6]俞陈喜,朱晓英,陈瑛颖.永康地区60岁以上人群钩虫病感染特点分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23.38(3):227-228.
[7]葛君华,褚江,朱贵威等.2022年浙江省天台县农村人群钩虫感染流行病学研究.上海预防医学.2024.36(4):364-367.
[8]钱门宝,李石柱,周晓农.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和控制.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2.20(3):126-129.
[9]朱慧慧,周长海,诸廷俊等.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0.32(5):476-482.
[10]罗显仁.饱和盐水浮聚法诊断钩虫病在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中的价值体会.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1):118+145.
[11]孙菱,杨建科,税鑫等.虫卵阴性-肠镜检出的一例钩虫病致贫血分析.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8):22-23.
[12]张祥,王凯民,潘双果,曹华丽.漯河市源汇区中老年人钩虫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5):357-358,369.
[13]白财福,杨亚明.人体钩虫病流行现况与治疗进展.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0.15(7):865-868,封3.
[14]陈家旭,蔡玉春,艾琳等.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防控现状与挑战.检验医学.2021.36(10):993-1000.
[15]张东行,吴方伟.中国钩虫病防治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19.19(2):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