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拼凑(còu)称职(chèng)企盼(qǐ)神彩奕奕(cǎi)
B.和拢(hé)概率(lǜ)抹杀(mǒ)峰芒毕露(fēng)
C.亢奋(kàng)帷幕(wéi)狡辩(biàn)潜滋暗长(qián)
D.教诲(huǐ)岔道(chà)兴味(xīng)正襟危座(zuò)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基本,以生物进化为主线,生命世界的奥秘,构筑起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不同主题的巡回展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的表现出新时期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态势。
A.陈设讲述举行胜景
B.陈列讲述举办盛况
C.陈列阐述举行盛景
D.陈设阐述举办远景
3.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①“人间有味是清欢”。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颇富人生哲理的诗句,原本是对远离喧嚣和争斗,安然享受农家粗茶淡饭的一种心迹的诗意表达,后来则被诠释为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直面、接纳、顺应和改造。③它不仅给人以无尽的思索,而且一直都是雅士们的向往与追求。④人在清欢的时候,心境恬适,仿佛所有的安排不是最好,却正合我意,犹如依山就势,顺水行舟,应时而动,自自然然。
A.“人间”是名词,“一句”是数量词,“诠释”“简朴”是形容词。
B.“对各种境遇的直面”“正合我意”“心境恬适”三个短语类型不同。
C.第②句画线的句子中“诗句”是主语,“是”谓语,“心迹”是定语。
D.“它不仅给人以无尽的思索,而且一直都是雅士们的向往与追求”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拜的谷神叫“社”,土地神叫“稷”。后以“社稷”代表国家。
C.《繁星春水》中“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是对母爱的礼赞。
D.《艾青诗选》中诗人用“太阳”“光”等明朗、热烈的意象,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5.名著阅读。(3分)
培根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他(她)的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福子(《骆驼祥子》)
6.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6分)
(1)天接云涛连晓雾,。
(2),山岛竦峙。
(3)折戟沉沙铁未销,。
(4)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5)《春望》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情感的诗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7.对下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①班马②鸣。
【注释】①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②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A.【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借助“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烘托凄凉悲惋的气氛。
B.【乙】诗中用词准确而传神,“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D.两首诗都是写友情的诗,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4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①折东流;其颠委②势峻③,荡击益暴,啮④其涯⑤,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