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1、甲硝唑为首选药,小儿用量为每日7—15mg/kg,分3次口服,连服5—10日。副作用有恶心、眩晕、白细胞下降。2、呋喃唑酮剂量为每日6—10mg/kg,连服7日,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此药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G—6PD缺陷者可引起溶血。疾病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弓形虫病是弓形虫在人体内寄生而导致的寄生原虫病,弓形虫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弓形虫病是病原经母体胎盘传播给胎儿所致,可造成孕妇流产、早产、死产,可引起胎儿畸形(最常见者为脑积水)或新生儿弓形虫病(重者致死),也可导致儿童弱智。获得性弓形虫病主要是经口感染。一种途径是吃了生的或不熟的
多数是无症状的带虫者,仅少数人发病。临床表现复杂。获得性弓形虫病较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表现更为复杂。病情的严重性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健全有关。1、免疫功能正常人的获得性弓形虫病大多数病人无症状,有症状者约10%—20%,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夜间出汗,肌肉疼痛,咽痛,皮疹,肝、脾肿大,
抗弓形虫滋养体的治疗已取得较可靠的疗效,但对消灭弓形虫的包囊则迄今尚未找到有效药物。故近期疗效较好,但复发者较多。(一)抗弓形虫治疗的主要对象:1、免疫功能正常获得性弓形虫感染有重要器官受累者,如眼弓形虫病、脑弓形虫病;2、免疫功能缺陷宿主的弓形急性和隐性感染3、先天性弓形虫病患
病因本病多因食入被贾第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所致,粪–口传播是本病感染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食欲缺乏及恶心,右上腹压痛。转氨酶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可有黄疸等。
主要是抗弓形虫治疗,如果中心视力明显受累,可用乙胺嘧啶,开始每日75mg,2天后每日25mg并联合用三磺,首量每次蚀9以后改为每次1g每日4次共用4周。每周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如果二者下降则服叶酸3mg,每日3次或每周肌注叶酸2次,每次1ml。也可口服乙酰螺旋霉素300mg,每日4次,并联合用三磺
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
基因测序获批重启,检测机构须避免“包测百病”式的误导;有关部门也该加强产品上市后质量监管,不能让“基因决定论”左右人们的思维,成为骗钱工具。7月2日,国家食药总局表示,经审查批准了两款二代基因测序仪和两款检测试剂盒注册。而在2月,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计委曾联合将其叫停,理由是这些产品未获得
基因测序获批重启,检测机构须避免“包测百病”式的误导;有关部门也该加强产品上市后质量监管,不能让“基因决定论”左右人们的思维,成为骗钱工具。7月2日,国家食药总局表示,经审查批准了两款二代基因测序仪和两款检测试剂盒注册。而在2月,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计委曾联合将其叫停,理由是这些产品未获得国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应争取在出现压迫症状或并发症前进行手术。肺、脑、骨等部位的包虫病亦应行摘除手术。国外有人采用西曲溴胺杀原头蚴,并认为是毒性低、效果好的理想杀原头蚴剂,用于人体包虫囊摘除术前。2.药物治疗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阿苯
患者,女,66岁。因肝右叶包虫病反复发作先后于1976年、1982年、1988年、1992年和1998年在外院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于1996年因右肺下叶包虫在外院行经右胸第7肋间入路肺包虫外囊摘除术,术后恢复顺利;于1999年和2003年就诊接受阿苯达唑乳剂口服治疗。2009年6月患者出现咯鲜血1次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疗团队走进青海。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成功完成一台具有国际水准的“虫癌”根治术,由此,精准诊治“虫癌”拉开合作序幕。“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棘球绦虫寄生于狗、狼、狐狸等动物身上,人通过直接接触或食用其宿主粪便污染的水、食物、牲畜等感染寄生虫。虫卵
光纤工匠包FiberTinkererKit光纤工匠包非常适于光纤新手,因为里面含有一套丰富多样的UV-VIS和VIS-NIR短光纤。产品详情具有不同线芯直径的UV-VIS和VIS-NIR光纤组合。套件中含有各种类型的连续不
动物寄生虫病是一类数量庞大的病原群体,据统计,我国已经查清的畜禽寄生虫种类有2169种。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龙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亟须加强我国动物寄生虫病的基础研究,尤其流行病学监测监控、病原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龙现说,畜禽寄生虫种类实际数量尚不止于此,
寄生虫可经血液循环、静脉血管吻合支、淋巴系统、动静脉血管外间隙、椎间孔、眼结膜及鼻腔粘膜等途径人脑,寄居在脑的任何部位,如细胞内、血管内、脑膜间隙、组织间隙、脑脊液、脑室及椎管内等,由虫体移行、占位、挤压、阻塞、增殖造成组织机械性损害以及诱发变态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全身性病症。1、机械性损
(1)传染源人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是动物,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传染弓形虫,一些鸟类和鸡、鸭等也是弓形虫的自然宿主。猫及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其粪便中含有大量卵囊,在传播本病上具有重要意义。人只有经胎盘的传播才具有传染源的意义。(2)传播途径获得性传播指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得的感染。主
弓形虫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人体。首先子孢子或滋养体侵入肠粘膜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引起肠粘膜细胞破裂,滋养体经血流或淋巴播散,造成虫血症,进一步侵犯各种组织器官,在组织细胞内迅速分裂增殖引起宿主细胞破坏,再侵犯临近细胞,如此反复,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坏死,形成坏死病灶和以单核细胞侵润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
1.先天性弓形虫病是由胎内感染,如果发生在妊娠早期,胎儿容易死亡或流产;发生在妊娠晚期可发生全身性疾病如新生儿黄疸、肝脾大、肺炎及贫血等。更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各种神经症如脑水肿、脑钙化等。80%~90%病例伴有眼部病变视网膜脉络膜炎。也可能只有眼底病变,或出生后眼底正常,数年后发生改变。
1.诊断根据眼底病变的特点和血清学检查如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染色试验、血凝试验以及皮肤试验等。2,鉴别诊断(1)脉络膜结核瘤:黄白色大片病灶,但OT试验为阳性,弓形体血清检查为阴性。(2)巨细胞病毒感染:也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眼底表现为黄白色限局性视网膜坏死
16日,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厅获悉,为深入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封闭示范片创建工作,经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建立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专家指导组联系包县包片制度,将进一步加强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封闭示范片创建的指导服务。根据《山西省农业厅关于成立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专家指
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
前言若要实验室分析工作得心应手,除了性能优异的硬件,功能强大的软件也是必不可少。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分析人员从繁重的方法摸索过程中解放出来的利器,液质方法包的出现降低了质谱分析门槛、提高了实验室分析通量。液质分析方法包一般包括预先设置好的方法文件,包括LC分离条件,MS离子源参数,优化的MRM参数,
包虫病威胁着我国约5000万人口,其元凶――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密码最近被科学家“破译”。昨天,记者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获悉,经过中外科学家长达三年的协同努力,解析出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组合转录组,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前天在线发布了这一成果。由棘球绦虫所引起的包虫病是人和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