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掌握民和县民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两疫一病”的防治效果,该采用ELISA检测法对“两疫一病”进行了免疫抗体、抗原检测,同时,对犬包虫粪抗原和牛羊猪脏器检测,结果显示:牛羊猪口蹄疫病毒O型,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8.2%;牛羊猪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血样1815份,检出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血样7份,病原阳性率为0.39%;检测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血样724份,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阳性血样668份,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2.3%;检测羊鼻拭子720份,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阳性样品;检测犬粪1174份,检出包虫粪抗原包虫病原阳性3份,阳性率为0.26%;解剖犬30条,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检查牛脏器430副,检出包囊6个,包虫感染率1.4%;检查羊脏器650副,检出包囊17个,包虫感染率2.62%;口蹄疫防治达到青海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两疫一病”考核标准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及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控制在8%以下的标准;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及病原检测为阴性的标准;犬包虫粪抗原阳性率控制在5%以下的标准,达到考核验收条件。
《青海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施方案》中的“两疫一病”是指口蹄疫病毒O型引起的牛羊猪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包虫病,是青海省动物疫病净化的病种,民和县做为“两疫一病”净化的保护区,制定了《民和县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施方案》,采用ELISA试验法于2019年开始每年5月、10月对牛羊猪进行2次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和免疫抗体、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和免疫抗体及犬包虫粪抗原检测,对牛羊脏器进行包虫包囊检查,及时掌握疫病动态,做好保护区“两疫一病”的防控,为青海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两疫一病”的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检测样品:随机空腹采集已免疫口蹄疫病毒O型灭活苗的牛羊猪静脉血和小反刍兽疫疫苗的羊血,分离血清,用于检测口蹄疫免疫抗体和非结构蛋白抗体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
待检犬粪:随机采集用吡喹酮驱虫后的粪便,超低温(-80℃)冷冻7dd以上,用于检测包虫粪抗原。
脏器:在屠宰场检验牛羊肝脏、肺脏、心脏中的包虫包囊,统计结果,分析感染率。
羊鼻腔棉拭子:采集羊鼻腔棉拭子,用于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
试剂: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改良型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和羊小反刍兽疫病毒PCR试剂盒、犬包虫粪抗原ELISA试剂盒。
仪器设备:酶标仪、洗板机、恒温培养箱、单道移液器、多道移液器、移液嘴、移液槽、解剖器械、电子天平等。
2
3
检测牛羊猪血样1785份,免疫抗体合格1575份,群体免疫合格率为88.2%;检测牛羊猪血样1815份,检出病原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为0.39%,详见表1。
表1口蹄疫病毒O型免疫抗体和病原抗体
检测血样724份,检出免疫抗体阳性668份,阳性率为92.3%;检测鼻拭子720份,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阳性样品,详见表2。
表2小反刍兽疫病毒免疫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
检测犬粪1174份,检出包虫抗原阳性3份,阳性率为0.26%;剖检犬30头,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详见表3。
表3犬包虫粪抗原和细粒棘球绦虫
检查牛脏器430副,检出肝包虫6份,阳性率为1.4%;羊脏器650副,检出肝包虫17份,阳性率为2.6%,详见表4。
表4牛羊脏器(肝肺心)包囊检查结果
4
通过每年的免疫抗体及病原检测,及时掌握免疫效果和疫病动态,为“两疫一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多年高密度、高质量免疫工作,民和县牲畜口蹄疫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比李生福等2015年报道的牲畜口蹄疫群体免疫抗体86.8%高,牲畜口蹄疫病毒O型感染抗体从2015年的8.4%下降为现在的零;牛羊包虫病防治取得良好成果(牛感染率1.4%,羊感染率2.6%,包虫病感染牛羊中有外地输入者),这与李生福2016报道的牛感染率31%、羊感染率74.8%相比下降显著;犬包虫病感染率逐年下降,至2019年下降为零,与李生福2015年报道的51.67%相比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到青海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两疫一病”考核标准规定的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控制在8%以下。采取“集中免疫,月月补针”的措施对羔羊实施免疫,首免后羊经过三年再免,使小反刍兽疫防治取得新进展,数年内未发生疫情,也未检出抗原阳性羊。小反刍兽疫病原检测为阴性。采取“月月驱虫,犬犬投药”的防控措施,犬包虫病防治效果显著,犬包虫粪抗原阳性控制在5%以下。
致谢:全县22个乡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参与采样,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