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症状(泡型包虫病简介)健康生活

泡型包虫病过去一直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往往是晚期,不能手术切除,即使进行肝部分或半叶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很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阿苯达唑长期连续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2疾病名称泡型包虫病

3英文名称echinococcosismultilocularis

4泡型包虫病的别名AE;alveolarechinococcosis;alveolarhydatiddisease;multilocularhydatidesis;多房性包虫病;泡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

5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棘球蚴病

6ICD号B67.7

7流行病学泡型包虫病的地理分布遍及北美、欧、亚三大洲的北半球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或冻土地带,包括北美阿拉斯加,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利亚,欧洲的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波兰等,以及中东的伊拉克、伊朗等地中海沿岸各国。国内分布: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青海以及西南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与西藏等。其中四川石渠县、宁夏西吉县与甘肃彰县为本病高发流行区。

7.1传染源视各流行区的终宿主而异。在北美阿拉斯加、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我国宁夏,以红狐为主;四川甘孜州主要是野狗,其感染率高达24.4%。

7.2传播途径泡型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感染方式:

7.2.1(1)直接感染通过接触狐或野狗,或剥狐的皮毛,摄入虫卵而感染。狩猎人员易受感染。

7.2.2(2)间接感染虫卵污染土壤、植物、蔬菜、水源等,人通过以上媒介,误食后感染。多房棘球绛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很强,不易被杀死。狐、野狗、狼、猫等则因捕食鼠类而感染。在自然界存在狐或野狗鼠间野生生活循环,故本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共患的疾病。

7.3人群易感性男女比率不一,一般男多于女,但也有女多于男(甘肃彰县)。发病时患者平均年龄不一。国外以老年者为多。四川甘孜州为40岁左右职业以农牧民为多。少数民族如藏族、彝族等较汉族患者为多。

8病因8.1形态多房棘球绛虫较细粒棘球绛虫略小。成虫长1.3~3.0mm,宽0.28~0.51mm。节片有四五个。头节有吸盘四个。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共13~34个,大小不一。卵巢分2叶,位于节片后半中部。子宫弯曲,末端膨大为袋状,或球形,不分侧支,与细粒棘球绛虫妊娠节片内子宫有12~15分支不同,孕节子宫无侧囊,内含虫卵,平均为300个。成熟节片中睾丸数26~36个,较细粒棘球绛虫的睾丸数(45~65个)少。生殖孔均在中横线前的侧缘,多为不规则交错开口,也可见一侧性开口。

8.1.1(1)泡球蚴泡球蚴呈球形,为聚集成群的小囊泡,大小形状不一。囊壁分为内层的生发膜与外层的匀质层,生发膜富含细胞,增生活跃,产生胚芽与原头节。匀质层内无细胞,不含角蛋白,故与细粒棘球蚴角皮层不同。囊腔内含黏稠胶质样液体,并有许多原头节。但人是其非适宜宿主,故泡球蚴囊腔内通常不含原头节。

8.1.2(2)虫卵虫卵圆形或略呈椭圆形,黄色,胚膜呈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与其他绛虫卵不易鉴别。

8.2生活史多房棘球绛虫在自然界以狐、野狗、狼等为终宿主,被其捕食的啮齿动物如田鼠等为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绛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内,孕节与虫卵随粪便排出,啮齿动物因觅食终宿主粪便而感染。地甲虫可起转运虫卵的作用,鼠类亦可因捕食地甲虫而受感染。人因误食含虫卵的蔬菜或生水而感染(图1)。虫卵在小肠内孵六钩蚴,后者通过血运侵入肝脏,发育为泡球蚴。在本病流行区,受感染的鼠类被狐或野狗等捕食,泡球蚴囊腔中原头节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9发病机制泡型包虫病原发病位于肝脏,可通过血运等途径播散至肺、脑等器官产生继发性或转移性病变。肝脏的病理变化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与混合型,以前者为主。巨块型病变呈浅黄色或灰白色,表面不平。可见许多密集的小囊泡,质硬,无包膜,与周围肝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常可见中央坏死,呈虫蛀状,内有空腔。虫体内有钙化灶,故刀切时有砂粒样感。泡球蚴由无数小囊泡组成,囊泡间有大量纤维组织间隔,酷似蜂窝状。囊腔内含黏稠胶状物质。虫体中央常因缺血坏死,崩解液化,形成空腔。腔壁高低不平,犹如钟乳巖或熔巖状,腔径大小不一,单凭肉眼观察,不易与肝癌鉴别。

显微镜下,在泡球蚴组织中可见无数密集小囊泡,大小形状不一。在人体病理标本中可见囊泡由生发膜与匀质层组成,但囊腔中原头节罕见。虫体周围有肉芽肿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并常有异物巨细胞等,形成泡球蚴结节。

9.1增殖方式泡球蚴以外殖性芽生繁殖为主,母囊的生发膜通过匀质层向外突出,芽生增生,产生新囊泡,即子囊泡与孙囊泡等无限制地增生,破坏肝实质。囊泡也可向囊腔内增生,呈棘状突出,延伸至囊泡对壁,形成隔膜性增生。

9.2转移途径泡球蚴类似恶性肿瘤,可从肝脏转移或扩张至其他器官:

9.2.1(1)浸润性扩张泡球蚴在肝内缓慢地无限制生长,可波及肝门,向上侵犯膈肌,破入胸腔,或向后侵犯下腔静脉。

9.2.2(2)血运播散泡球蚴增生芽部分脱落后,经门静脉分支在肝实质内扩散,形成多发性结节,若侵入肝静脉分支,则随体循环血流播散至远处器官,其中以肺与脑居多。肺转移率约为20%,为双侧性,以右下肺为多。脑转移约占5%。

9.2.3(3)淋巴转移至肝门与腹膜后淋巴结。

10泡型包虫病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很长,从感染至发病一般在20年或以上。泡型包虫病病程长,具隐袭进行性特点。早期无临床症状,仅在肝脏B型超声波普查时发现。

10.1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或(与)肿块。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10.1.1(1)单纯肝肿大型临床症状视病变部位与大小而异。肝右叶顶部为好发部位,肝脏背后内侧向上肿大,抬高膈肌,有时肝脏肋下未能扪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病变位于肝左叶者,病种早期即出现上腹肿块,易于发现。患者一般情况视病程长短、肝内病变范围大小而异。轻者一般情况尚好,重者肝脏整叶或两叶均有广泛病变,患者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10.1.2(2)梗阻性黄疸型泡球蚴病变累及肝门,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黄疸为进行性,常伴有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10.1.3(3)巨肝结节型,或称为类肝癌型巨肝结节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肿块,局部隆起。肝左右叶均极度肿大,分别在助缘下与剑突下10cm左右,质硬,表面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肝脏B超与CT扫描检查可见肝整叶大部被破坏,而另一叶呈显著代偿性增大,后者质度较软。

10.2肺泡型包虫病肺部病变可由肝右叶病变侵蚀横膈后至肝,或因血运转移引起。临床症状以小量咯血为主。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有大小不等结节性病灶,0.5~1.5cm大小,以中下部为多。少数患者并发胸腔小量积液。

10.3脑泡型包虫病脑泡型包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局限性癫痫或偏瘫,但视病变部位而异。颅脑CT扫描可见颞叶或(和)枕叶蜂窝状低密度病灶。脑型患者均伴有明显肝与肺泡型包虫病。

11泡型包虫病的并发症泡型包虫病可并发门脉高压症,少数患者并发胸腔小量积液。

12实验室检查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仅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肝广泛病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堿性磷酶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率≤1。

包虫皮内试验大多阳性。少数皮试阴性者,血清包虫ELISA大多阳性。

13辅助检查13.1肝脏B超检查均可显示肝内不匀质肿块,内部结构紊乱,边缘不规则。肿块中心呈坏死液化暗区,并有斑点状强回声钙化灶。

13.2肝脏CT扫描可见轮廓不规则不匀质低密度区,无明显界限,其中心常见坏死腔与丛点状钙化灶。大的坏死腔的腔壁高低不平,与包虫囊不同,称为假囊型包虫病。

14诊断诊断依据:

①流行病学史:患者来自流行区,或在疫区长期居住,与狗、狐等有密切接触史,或捕杀狐,剥其皮毛的狩猎人员。

②临床症状:肝脏肿大与隐痛:腹部有肿块,质硬,表面有结节,经B超或CT检查有界限不清的实质性病变,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③免疫学试验:包虫皮内试验大多阳性,而且常呈强阳性反应;偶有皮试阴性者,血清ELISA与Em2抗原以及Eml8抗原检测血中抗体试验,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交叉反应少,可用于鉴别泡型与囊型包虫病。

15鉴别诊断泡型包虫病需与下列病症鉴别:

15.1原发性肝癌肝泡型包虫病在非流行区常被误诊为肝癌,即使在手术探查时单作凭肉眼观察,也不易鉴别。原发性肝癌病程短,病情恶化快。血清甲胎蛋白试验阳性。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史十分重要。包虫皮内试验简单易行,结合B超与CT扫描影像学特点,可资鉴别。

15.2细粒棘球蚴病在国内某些流行区如四川甘孜自治州,囊型与泡型包虫病混合存在。细粒棘球蚴病的症状为腹部无痛性肿块,而泡型包虫病患者大多有腹部隐痛,肝脏质硬,表面不平,有结节,B超与CT影像显著不同,易于区别。

16泡型包虫病的治疗泡型包虫病过去一直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往往是晚期,不能手术切除,即使进行肝部分或半叶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本世纪70年代末期,甲苯达唑(mebendazole)首先用于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效果。治疗剂量为每天50mg/kg。但根据国外报告,即使治疗期限长达43年,在治疗后1~6年复查。复发率为37%。效果不满意。

阿苯达唑治疗泡型包虫病的效果优于甲苯达唑。其剂量为20mg/(kg·d)(体重以60kg为限),分2次口服。治疗期限根据肝脏病变范围大小,为3~5年。采用阿苯达唑长期连续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梗阻性黄疸与咯血于治疗开始后1~2月内消失。脑型偏瘫患者经长期治疗后也好转恢复。治疗后复查时,所有患者腹部隐痛消失,一般情况显著改善。肝脏CT扫描显示肝内病变钙化现象十分显著,尤其病变周界出现环形钙化。患者对阿苯达唑长期连续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轻而少。仅少数患者开始服药时有头昏、乏力等轻微反应,继续服药后自行缓解。个别患者出现显著脱发,停药后可自行恢复。疗程中可有血清ALT活性暂时性升高,可能与肝内虫体死亡引起炎症反应有关,并不一定是药物本身所致。疗程中应每3个月检查血象与肝功能试验,注意有无白细胞减少与药物性肝损害的毒副作用。

17预后泡型包虫病过去一直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往往是晚期,不能手术切除,即使进行肝部分或半叶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本世纪70年代末期,甲苯达唑(mebendazole)首先用于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效果。但根据国外报告,即使治疗期限长达43年,在治疗后1~6年复查。复发率为37%。效果不满意。

阿苯达唑治疗泡型包虫病的效果优于甲苯达唑。采用阿苯达唑长期连续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18泡型包虫病的预防泡型包虫病的预防与囊型包虫同,主要是饮食卫生和加强的管理。教育流行区居民避免与狗和狐密切接触。剥制狐皮时做好个人防护。对自然界野生动物的控制尚无法实现。

阿苯达唑胶囊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用法用量】口服。1.成人常用量蛔虫及蛲虫病...

THE END
1.肝包虫病传播途径问答频道指导意见:肝包虫病传播途径,在我国主要是粪口传播,尤其是在流行病高发区,犬类排出带有包虫虫卵的粪便后,人接触粪便后,如果卫生习惯不好,包虫虫卵会经口进入体内,在胃部存活,在胃酸的作用下,在十二指肠或小肠上段会被分解成六钩蚴,六钩蚴会通过十二指肠壁或小肠壁进入门静脉系统,后进入血液循环并寄生在肝脏;肝包虫...https://m.bohe.cn/ask/mip/103977130.html
2.包虫的传播途径包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以及直接传播等。包虫病可以通过吃含有虫卵的动物内脏被传染,也可以通过动物的感染。如果狗羊等动物感染了包虫病,排出的虫卵污染环境,含有虫卵的灰尘,被人呼吸吸入也会引起呼吸道的传染。https://mip.pingguolv.com/audio/JLQROLG.html
3.包虫病的影像学特点传播途径: 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包虫病病程较久时,包虫外囊常变得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甚至完全钙化,此时包虫多已衰亡坏死,囊液呈脓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528/17/66369954_915168281.shtml
4.寄生虫6.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或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环境卫生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尽可能地减少宿主与感染源接触的机会,如逐日清除粪便,打扫厩舍;另一方面是设法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例如粪便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或幼虫;也包括清除各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媒介等。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20317829_436089352.html
1.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家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因误食虫卵所致。犬食入病畜内脏而感染,病犬排出虫卵,污染牧场、水源等自然环境及羊毛等畜产品。人与家犬接触,或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或其他食物而感染。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2529924/
2.肺包虫病的传播途径肺包虫病是肺部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狗是最常见的传染源,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亲密接触及皮毛上的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和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一般不能盲https://m.miaoshou.net/mip/voice/190108.html
3.肺包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病情分析:肺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类:1、直接接触传染,是最主要的包虫病的途径。与患有肺包虫病的人直接接触过,就会导致本病的发生。2、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这种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狗的粪便污染蔬菜和水源后,人与污染水源和蔬菜接触后,会诱发肺包虫病的发生。3、这种病,会通过呼吸道传染。肺包虫病是一...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c5ec80d9ce55ef742d101dc3b745428f.html
4.包虫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包虫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疾病详情 肝区疼痛,疑患包虫病,想了解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患者男性30岁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包虫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需注意食物和水卫生。可口服阿苯达唑预防,但需注意个人防护。潜伏期不定,症状包括肝区疼痛、门静脉高压等。建议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如有症状...https://cont.jd.com/qa/21629640979179
5....年轻女子体内藏10米长虫!医生紧急提醒绦虫驱虫虫体牛带...因为在驱虫过程中,若药量和节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虫体缠结,进而引发肠梗阻等情况。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编辑 | 粟晓霞 责编 | 曾义峻 审核 | 谭妍薇 他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5岁!紧急提醒: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年轻 俄罗斯队无缘2026世界杯 景区、制片人深夜道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GOKFLG0514EA02.html
6.包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有哪些危害权威文章包虫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其传染源主要是犬类等动物。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危害也较为严重。 1.传染源:包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携带细粒棘球绦虫的犬类等动物。这些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虫卵,当人类接触到这些粪便后,就有可能感染包虫病。 2.传播途径: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食物和水源污染等。直接...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2635527.html
7.谈谈包虫病的病因有哪些谈谈包虫病的病因有哪些 包虫病是人体感染幼虫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由于包虫病多发于少数名族或宗教部落,因此大家对于包虫病也许比较陌生,但是这种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包虫病的病因,希望能帮助大家全面了解。 一、【病原学】...https://3g.xywy.com/crk/bfb726436.html
8.包虫病防治知识(精选6篇)包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698-2599年,我国医学对该病就有记载:“因种种原因,长成了包块,初起时像鸡蛋一样大,渐渐长大,形似怀孕,几年以后,按压腹部,包块很硬,但又有移动性”。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axy6s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