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二元”“三元”思辩作文指导及范文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性作文也成了考场作文的一大热点。下面我们就二元、三元思辨型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作简要分析。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荀子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用比喻句的形式强调了外在力量对人的影响;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学生要有内在的驱动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材料分析
本作文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使用的极简材料作文题型,考生需在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后,按要求写作。
第一层次:由《劝学》中的荀子名句引出并强调了外在力量的作用;
第二层次:由《论语》中的孔子名句引出并指出学生需要内驱力。
从材料来看,外在力和内驱力的作用都明确指向做学问方面,考生可从这方面入手谈感悟。由材料中的“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启发?”又可进一步引申到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社会变革、国家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
二、审题要求
这是一道二元思辩作文,审题方面要抓住“外在力”和“内驱力”这两方面来谈感悟和启发。在作文中要涉及到两方面,可以侧重其中某一方面,或者肯定其中某一方面的作用,或者综合两者关系来分析,这些都视为符合题意。如果有两者关系的较深刻分析,体现辩证思维,可以往深刻打分。
三、要注意的问题
写作论证应该从材料中来,不能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或者偷换概念。也不能一开始写作就大谈特谈社会民族国家世界文化等空洞无物的大范畴的内容(升华拓展部分可以联系开去)。
注意考生对关键词“外在力”和“内驱力”的理解,注意举的例子是否恰当。
虽然参考分析里三个方面都可以,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单谈“外在力”或“内驱力”说服力都不强,从思辨的角度出发应该是两者都需要涉及,可偏重一方,但不可完全不涉及另一面。
如果有从材料入手,抓住两方面来谈感悟,中间分析不当,甚至偷换概念,不算离题算偏题;如果完全抛开材料的两方面,大谈特谈其他,如“奋斗”等,才算严重离题。
四、参考立意
1.成长需要积蓄强大的内驱力
2.善于借助外力,铸就成功人生
3.外在力量需要转化为内在力量,才能不断前进
4.借外力起步,持内力奋发
五、好的标题
1.携外力以致远,怀内力以稳行
2.内为舵,外为桨,驶好人生之船
3.永葆内驱力,拥抱外在力
4.把握外在,驱动内在,奋斗现在
5.外在驱使乘风,外在驱动破浪
6.内外兼具,同驱共进
7.以外力助已发展以内力助已升华
六、关于“分等评分”
(一)一类文:54-60分
符合题意(内容紧扣“外在力”和“内驱力”这两方面来谈感悟和启发,对“外在力”和“内驱力”的理解准确,要有两者关系的深刻分析,体现辩证思维,除了做学问能联系其他层面谈感悟和启发);
符合作文评价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流畅);
有亮点(有纲目,有文采、思想深刻、事例贴切精准、丰富等优点)
这类文请要慎重打分!
(二)二类文:48-53分
符合题意(内容紧扣“外在力”和“内驱力”这两方面来谈感悟和启发,对“外在力”和“内驱力”的理解较准确,要有两者关系的较深刻分析,体现辩证思维,除了做学问能稍微联系其他层面谈感悟和启发);
有亮点(有纲目,有文采、思想深刻、事例准确、丰富等任一优点即可)
50-53比一类文稍差一点,亮点不突出;48-49又差一点。
(三)三类文:42-47分
基本符合题意(能抓住“外在力”和“内驱力”这两方面来谈感悟和启发。在作文中只要稍微涉及到两方面,能够侧重其中某一方面,或者肯定其中某一方面的作用)
符合作文评价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流畅);亮点不突出。
(四)四类文:36-41分
勉强符合题意,各方面比较差,只涉及到某一方面,不涉及启示,或者偷换材料核心概念等。
五类文:36分以下(离题、跑题、字数不足、残卷)
其他补充
(一)标题与错别字扣分、选择特定文体写作的格式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文体自选,所选文体要符合文体特征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