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宿城区人民政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春、夏季。如不及时诊治,SFTS病死率可高达20%。为进一步规范SFTS临床诊疗工作,在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

一、病原学?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属白蛉纤细病毒科(Phenuiviridae),班达病毒属(BandavirusGenus),分类名为大别班达病毒(DabieBandaVirus,DBV)。

SFTSV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呈球形,表面为脂质双层包膜,有由糖蛋白形成的棘突。病毒基因组由大(L)、中(M)、小(S)三个片段组成,根据现有基因组序列分析,可聚集形成多个分支,呈现一定地理区域性聚集特征,尚无证据显示各分支病毒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SFTSV对脂质溶剂或去污剂以及强酸、碱、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60℃30分钟可灭活。在4℃环境中1周内感染性可保持稳定;25℃6小时,物体表面的病毒仍具有感染性。

二、流行病学

01

?传染源

感染的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可能为牛、羊、猫、犬和啮齿类动物。患者也可作为传染源,在发病后7~10天内血液中可分离到病毒。

02

?传播途径

SFTSV主要经带毒长角血蜱等媒介生物叮咬传播,还可在无防护情况下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造成感染。

蜱虫:蜱虫不是昆虫,是节肢动物,必须直接接触宿主。

蜱的吸血过程十分漫长。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剂,将口器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人们大多不会有所觉察。所以在发现蜱虫叮咬后,对其迅速移除非常重要

尽可能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垂直向上取出,再用碘酒和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洗手。

每年的5-9月份是蜱虫生长繁殖期

0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发病机制

SFTSV直接作用于人体多种细胞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病毒攻击人体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及坏死性淋巴结炎。在淋巴结、脾脏快速复制后进入体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同时攻击多组织脏器。SFTSV感染机体后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严重者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内皮损伤,患者可因出血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能为1~2周,在人-人传播病例中,潜伏期多在6~9天。

?初期

亦称发热期。起病急,发热,体温38~40℃,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肌肉酸痛、腹泻,少数有神志淡漠。体格检查常有单侧腹股沟或颈部、腋窝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较大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极期

亦称多器官功能损害期。可与发热期重叠,持续高热,可呈稽留热,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部分病例可出现下颌、四肢等不自主抖动伴肌张力增高。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抽搐、昏迷,可因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出血等死亡。

?恢复期

体温正常,症状逐渐缓解,2周左右可恢复,有并发症者病程可延长。以上三期可有重叠,轻型病例无极期表现。

五、临床分型

?轻型

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体温38.0℃以下,可有轻度乏力、周身不适及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病情呈自限性,多在1周内恢复,易被忽视、漏诊及误诊。

?中型

多见于中老年,体温38~39℃,全身不适及肌肉酸痛明显,可有明显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神经系统症状及腔道出血。

?重型

多见于老年、有基础疾病或病后未及时就诊者,体温39~40℃甚至40℃以上,极度乏力,食欲不振,表情淡漠,精神萎靡,皮肤瘀斑,可出现下颌、四肢等部位不自主运动,伴肌张力增高,嗜睡、神志恍惚或昏睡等神经系统症状,可合并肺部感染,消化道、肺、子宫等部位出血。

04

?危重型

该型预后凶险,病死率极高。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1.昏迷、谵妄或反复抽搐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

2.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六、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轻度降低,血小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可轻度异常。通常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先于血小板减少。

随着病情进展至极期,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降低,AST、LDH、CK进行性升高(可超出正常值10倍以上)。重型、危重型病例铁蛋白、D-二聚体、CRP、淀粉酶、脂肪酶、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等均可显著升高。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1.核酸检测:血液、呼吸道、尿液或粪便标本中SFTSV核酸检测阳性。

2.病毒培养:从血液、呼吸道、尿液和粪便标本等培养分离到SFTSV。

3.血清学检测:SFTSV-IgM阳性;IgG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七、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疑似病例

具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之一,且符合临床表现者。

1.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2.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3.与感染的动物或确诊病例接触史。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SFTSV-IgM阳性;

2.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表现。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SFTSV核酸阳性;

2.临床标本中培养分离到SFTSV;

3.SFTSV-IgG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八、鉴别诊断

?与其他蜱传疾病相鉴别

如人嗜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病、斑点热、黄病毒感染、莱姆病、野兔热、巴贝斯虫病等。相应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或核酸检测阳性有助于诊断。

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类疾病相鉴别

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又称新疆出血热)、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等,相应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或核酸检测阳性有助于诊断。

与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的

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如败血症、伤寒、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黑热病、EB病毒感染等。相应病原体分类培养、特异性抗体或核酸检测阳性有助于诊断。

与导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等相鉴别

九、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一般治疗

1.隔离。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有出血表现者尽量安排单间隔离。

2.营养支持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食或软食,保证热量供应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发热患者予物理降温,高热时可药物退热。

4.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者(如低于20×109/L),可输注血浆、血小板。

5.病情进行性恶化且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危重型患者,酌情早期、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6.避免使用对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的药物。

7.重型、危重型病例应转ICU治疗。

并发症治疗

1.病毒性心肌炎

卧床休息,加强监护;控制出入量,量出为入,避免液体负荷过重;给予辅酶Q10、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治疗。

2.脑炎或脑病

给予甘露醇降颅压等对症综合治疗;注意保护气道,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3.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

考虑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者,可经验性给予抗细菌或真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十、预防

在山区、丘陵及林地等流行区域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或旅游的人群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蜱虫叮咬。

在救治、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陪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佩戴外科口罩及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气道操作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对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时做好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离院或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

THE END
1.狗狗的100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4)注意防止蜱的感染,因为蜱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55.钩端螺旋体病 -- 本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黄疸、高热、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坏死、水肿等症状。该病多发生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症状〕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发病率雄犬高于雌犬。潜伏期5-15天。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16686_84948421.html
2.人的皮肤被狗蜱叮咬后出现红疹图片商业图片VEER图片库提供人的皮肤被狗蜱叮咬后出现红疹图片购买下载服务,2亿+高清商业图片,正版图片购买下载一站服务,另提供寄生的图片,蜘蛛纲图片,有毒生物体图片,草图片,虫咬图片,昆虫图片,过敏图片,自然图片,红色图片,血液图片,户外图片,水平画幅图片,摄影图片,免疫系统图片,狗https://www.veer.com/illustration/341802085
3.狗狗身上的吸血虫是怎么样的?狗狗身上的吸血虫一般指的是蜱虫,也称为食血蜱,属于常见体外寄生虫的一种。它们主要寄生在狗狗的皮肤表面,靠吸食狗狗的血液作为营养来源。吸血虫幼虫通常只有芝麻大小,外形扁平,背部呈灰色或黄色,成年后可发育成黄豆大小,体型变圆,背部呈灰黑色,腹部颜色较浅。吸血虫的头部有一对强壮的口器,可以刺入狗狗的皮肤进行吸...https://www.isdpp.com/issue-28081.html
1.传播疾病(精选十篇)病媒是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向其他人(或动物)传播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蜱、螺等。病媒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黄热病、利什曼病等,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难以获得安全饮用水和环卫设施的地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这类疾病占全部传染病的17%以上,每年导致100多万人死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jlpit8.html
2.疾病危害范文6篇(全文)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 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 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3 主要的蜱媒疾病 3.1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kmd7rnc.html
3.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网上查了查这硬蜱,还跟狗有关系硬蜱 硬蜱又称草爬子、狗豆子、壁虱、扁虱,是犬的一种重要外寄生虫。 病原 寄生于犬身上的硬蜱主要有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长角血蜱、 草原革蜱和微小牛蜱等。 血红扇头蜱,雄虫体长约2.7~3.3mm(包括假头),宽约1.6~1.9mm。 雌虫末吸血时体长约2.8×1.6mm(包括假头)。为三宿主蜱,其形态特征是: 有...https://m.hlgnet.com/bbs/1_9093283/
4.狗被蜱虫咬了怎么办这种病目前没有办法根治,除非给狗输大量干净血液减少焦虫在血液中的数量,并且要长期注意护理,不能出现疲劳抵抗力下降.病原:硬蜱又称草爬子,狗豆子,壁虱,扁虱,寄生在犬身上的硬蜱主要有长角血蜱,微小牛蜱,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和草原革蜱等.当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贫血,消瘦和发育不良.如寄生于后肢,可因神经毒素...https://m.familydoctor.com.cn/ask/v/501489090.html
5.两只载有血液的小蜘蛛沿绿色叶子爬行库存照片.图片包括有提供...照片 关于 醉酒的血液蜱科壁虱scapularis 大吸血动物寄生生物Ixodic壁虱运载的疾病和传染动物和人 女性壁虱在一位兽医科学家的手上. 图片 包括有 提供, 的闪烁, 详细资料 - 145766090https://cn.dreamstime.com/%E4%B8%A4%E5%8F%AA%E8%BD%BD%E6%9C%89%E8%A1%80%E6%B6%B2%E7%9A%84%E5%B0%8F%E8%9C%98%E8%9B%9B%E6%B2%BF%E7%BB%BF%E8%89%B2%E5%8F%B6%E5%AD%90%E7%88%AC%E8%A1%8C-%E9%86%89%E9%85%92%E7%9A%84%E8%A1%80%E6%B6%B2%E8%9C%B1%E7%A7%91%E5%A3%81%E8%99%B1scapularis-image145766090
6.一种长角血蜱AKTH基因及其应用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角血蜱AKTH基因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研究长角血蜱中的一种激酶—AKTH的功能及其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蜱虫的生物特性、病原体与宿主互作关系等的特征,为防控和降低蜱媒病感染提供重要工具,该发明有望为蜱及蜱媒传染病领域的向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https://pbs.lotut.com/zhuanli/detail.html?id=663b31845dbd820020aeab75
7.焦虫病(血虫病)治疗和预防焦虫是寄生在蜱的体内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边缘革蜱、网纹革蜱、美丽革蜱、李氏血蜱和铅色璃眼蜱。还有就是焦虫可以通过母体和血液传播。所以狗狗打斗后,要及时清理伤口,消毒。 蜱虫 蜱虫 狗狗身上的蜱虫 诊断 焦虫感染的诊断要做血液抹片的检查,并配合临床症状及病史来判断.因为血液抹片并不容易找到焦虫...https://magapp.bandog.cn/mag/circle/v1/forum/threadWapPage?tid=425141
8.信阳又一老人因蜱虫病病逝:系去世感染者亲家,曾参加葬礼《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发布的《河南省2017-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分析》中提到,信阳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蜱等媒介生物的生长繁殖,且当地的“长角血蜱”具有较高的新布尼亚病毒携带率。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公开信息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94624
9.咬在狗身上的虫子狗狗身上的虫子有几种咬在狗身上的虫子-狗狗身上的虫子有几种 狗狗身上的虫子有几种 1、蛔虫:蛔虫感染属于人畜共患病,幼犬蛔虫感染率很高。 2、钩虫:钩虫的感染途径、体内路径与蛔虫类似,它甚至可以趁狗狗在草地上玩耍的时候直接穿透皮肤感染,这时狗狗剧烈地瘙痒,啃咬自己,形成严重的皮肤炎症。http://m.boqii.com/article/84111.html
1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常见问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咬病”、“发热伴”、“新布尼亚病毒”,是我国于2010年首先鉴定的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毒性传染病。截止2019年底,十年间,全国共有25省份报告病例,累计13,824例,死亡713人,平均病死率约为5.16%。病例主要发生于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和江苏等7省,占总报告...https://ivdc.chinacdc.cn/jkzt/kpzs/202102/t20210218_224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