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感染后可出现败血症的表现,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死后尸体表现出紫黑色,因此称为黑死病。(我国仅有两个甲类传染病,另一个是霍乱。)
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鼠蚤媒介传播
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
2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
3皮肤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如手指的倒刺等。
鼠疫有哪些临床类型?
鼠疫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和其他少见型鼠疫。腺鼠疫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平时流行中80%以上为此型。
腺鼠疫主要表现为恶寒,高热,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等;侵袭部位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淋巴结和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边缘不清,与皮下组织粘连,较坚硬,失去移动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腺鼠疫是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肺鼠疫起病急,恶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促迫、发绀等;咳嗽、咳粘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散在湿罗音或胸膜摩擦音;重者可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可为原发也可继发于腺鼠疫或者肺鼠疫,常常进展迅速,表现为寒战高热,有的体温不升,神志不清或者昏迷,后继发感染性休克,常于1到3日内死亡。
家里有老鼠会被感染吗?
鼠疫怎么预防?
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和剥食野生动物。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
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像上图这样贸然接触野生土拨鼠(旱獭)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
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时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当患者出现类似鼠疫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患者发病前10天有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等流行病学史,要高度警惕。
而患者也要及时报告自己从事的职业和可能接触的动物,辅助医生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