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

■应重点防控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猴痘以及高温中暑,做好防蚊、防蜱,谨防叮咬致病。

■不放松新冠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1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经消化道传播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较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预防小贴士

1.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2.不喝生水,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用流水洗涤干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类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3.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尽快食用。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4.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5.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6.有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6月至9月为我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7月和8月为流行高峰。家长们,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家长,要增强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托管班等场所避免与有症状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海鲜类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煮透后再食用。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5.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经常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奶嘴等入口物品。

7.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3

食源性疾病

高温天气有利于细菌繁殖,食品腐败变质速度加快,易引起食源性疾病。每年的7月至9月是我市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节。餐馆、食堂等集体供餐单位和家庭都应加强卫生管理。同时,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未来一个月雨水较多,存在采野蘑菇误食中毒风险。

预防夏季

食源性疾病的小贴士

选择安全放心原料,不吃卫生隐患食物。

做好器具生熟标识,生熟食材分开存放。

减少生食或半生食,肉蛋奶鱼烧熟煮透。

进食完毕迅速冷却,冰箱并不完全保险。

注意通风防虫防鼠,保持手和环境清洁。

选择正规就餐场所,不吃路边流动摊点。

饮食清淡食不过量,保护肠道预防疾病。

预防毒蘑菇中毒小贴士

2.不从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

3.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4.不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4

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非洲以外地区为非地方性流行地区,既往发生的猴痘疫情较少。但自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在我国部分省市也报告出现了猴痘本土病例。

与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亲密接触存在感染风险,其他人群感染风险较低,因此,不必过度惊慌。

出入境人员

国内一般人群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

一旦出现发热、不明原因皮疹(生殖器、口腔、手等部位)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与可疑感染者的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照看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5

高温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尤其是老年人,有时气温虽然并不是特别高,但因湿度高,通风条件差,也会发生中暑。

1.保持室内环境凉爽。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太阳直射,尤其是农村的瓦房和顶层楼房,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使用。

2.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注意防晒,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6

蚊媒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蚊虫发育速度快,蚊媒密度高,若被叮咬则存在患上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市民应提防蚊虫叮咬致病。

我市常见的

蚊种及传播的疾病

我市常见蚊种有五种,分别是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其中白纹伊蚊可传播登革热,中华按蚊可传播疟疾,三带喙库蚊可传播乙脑。

防蚊、灭蚊高招

1.清除家庭中不同类型的积水,比如室外的盆盆罐罐,可翻扣过来清楚积水,一时不能清除的可放入少许食盐。

2.安装好纱门、纱窗,可以在纱门、纱窗上涂长效的杀虫剂。

3.使用蚊帐。

4.使用蚊香、驱蚊剂、电蚊拍、喷射剂。

7

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征

人被蜱虫(俗称“草吧唧”“牛吧唧”等)叮咬可能感染新布尼亚病毒,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该病若未经及时诊治,病死率较高。

我市5月至10月的自然环境适宜蜱虫生长繁殖,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市民应提防蜱虫叮咬致病。

防蜱叮咬妙招

1.进入草地、树林尽量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衣物最好穿浅色,便于及时发现附着的蜱虫。

3.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注意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4.回家后检查身体和衣物,清理可能附着的蜱虫。

5.蜱虫也会聚集在在牛、羊、猫、狗、老鼠的身上,接触这些动物时,也要注意不被动物身上的蜱咬伤。

被蜱虫叮咬后

1.发现蜱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头慢慢施压把蜱拉出。

2.移除蜱虫后,需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8

新冠感染

虽然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新冠感染疫情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公民出现重复感染的可能性持续存在,少数免疫低下感染者仍可能面临重症风险。

1.规范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新冠感染聚集性疫情时,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2.勤洗手。特别是在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快递后,要洗手。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用过的纸巾不要乱丢。

4.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5.遵守安全社交距离。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等人群聚集时,可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6.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适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可按程序完成接种。

THE END
1.(画面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蜱虫在老人皮肤上吸饱喝足大如蚕豆...(画面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蜱虫在老人皮肤上吸饱喝足大如蚕豆 医生:咱也是头回见!重庆热点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男人伪装保安潜入女孩家中,想对女孩图谋不轨 白话电影院 1847跟贴 打开APP 我国耗资50亿,建造全球最大的海上巨无霸,挖到地球最深处宝藏 美景分享者 557跟贴 打开APP 真是好计谋...https://m.163.com/v/video/VTFSK3VQN.html
2.“夺命蜱虫”在9岁女孩头上吸血月余,妈妈以为是颗痣…崇义县...近日,“河南3人因‘蜱虫病’病逝,曾一同为去世感染者净身穿衣”一事引发广泛关注。6月3日,家住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的一位七旬老人又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去世。 截至目前,该起疑似因处理去世蜱虫病感染者遗体而造成的继发感染事件已关联4人死亡,1人治疗中。 http://www.chongyi.gov.cn/cyxxxgk/c116454/202206/b3adbe8a3fef47009b4653c1a35b2b18.shtml
3.狗狗身上有蜱虫会传染人吗?狗身上有蜱虫会传染人吗?严重时会,一般不会的。在大的数据统计下,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小狗身上的蜱虫是可以感染给人的。实例证明蜱虫感染的途径是由环境直接感染给人的。 据悉,蜱虫狗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病例,狗狗肯定非常难受,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蜱虫在狗狗的身上大量繁殖,甚至可以传染到主人的身上。 https://m.health.china.com/html/xw/13003179/20210705/39722958.html
4.新布尼亚病毒是新病毒?来了解下经过对疫区动物进行广泛的检疫,研究人员在蜱虫体内检测到了病毒核酸,并分离出了新布尼亚病毒,从而证实蜱虫叮咬是人感染新布尼亚病毒的主要途径。同时,蜱虫既可作为新布尼亚病毒的长期宿主,也同时扮演其传播媒介的角色。 新布尼亚病毒传播循环 感染病毒后,约有6天至14天的潜伏期,多数患者最先会出现发热、倦怠、头痛一类...https://www.sxgov.cn/content/2020-08/24/content_10147718.htm
5.和疟疾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内科 主任医师 陆海英 和疟疾患者一起吃饭不会被传染。 疟疾主要是由蚊子传播的。当蚊子叮咬疟疾病人病原体疟原虫进入到蚊体,并在其体内发育后,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将蚊体内的疟原虫传给健康人。疟疾不会通过消化道,所以和疟疾患者一起吃饭不会被传染。 https://cont.jd.com/pccontent/1491727
6.被蜱虫叮咬会感染吗被蜱虫叮咬会感染吗 被蜱虫叮咬后会发生感染的,这种感染包括两种方面。一个是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感染,蜱虫叮咬人体后,会将它的头部深入人的皮下组织,如果拔除不当,蜱虫的头会留在患者的皮内,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另一方面,蜱虫可携带相关的病毒,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就与蜱虫叮咬有关。https://m.pule.com/voice/mip/452839
7.3人因蜱虫病病逝曾接触去世感染者多通过血液传播【#3人因蜱虫病病逝曾接触去世感染者 多通过血液传播#】近日,河南信阳,3人因蜱虫病病逝,曾一同为去世感染者净身,更换寿衣。 小说《盗墓笔记》中钻人体内嗜血成性的“草蜱子”,让人印象深刻。其原型“蜱虫”,同样活跃于现实生活中。它的体型和跳蚤差不多大,叮咬钻进宿主体内后会持续吸食血液,身体随之膨胀,其携...https://m.dbw.cn/shehui/system/2022/05/30/058901749.shtml
1.蜱虫用手接触了会感染吗真实医生回答问:蜱虫用手接触了会感染吗(男,16岁) 答:不会感染的。只要接触的时候皮肤不破损,就没问题。蜱虫是有毒的,但是本身毒性不是很大。就怕是蜱虫咬了其他含有病毒的东西,又咬了人就不好了。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8tehA6BEywjAQfcOAbF0vg/
2.蜱虫病传染吗?会不会传染给人?具体是什么病毒?社会民生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此外,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 二、蜱虫病会不会传染给人? 蜱虫病会传染给人,因为在人和人传播中,主要通过血液感染,呼吸道传染可能性低。而此前,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 https://www.tuliu.com/read-138406.html
3.这虫子会要命!老人头痛欲裂竟是被蜱虫连吸数日被蜱虫叮咬后切勿...医生在患者大腿后侧发现蜱虫,当时蜱虫吸血已经有玉米粒那么大。通过喷洒酒精将蜱虫取下。经过诊断,确定患者是由于蜱虫叮咬引起的脑炎。目前,患者症状已经好转。 医生介绍,蜱虫在森林草地中分布较多,会通过动物家畜转移到人身上。蜱虫感染会引起多种疾病,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被蜱虫感染,不要生拉硬拽粗暴处理,及...https://news.hexun.com/2022-09-19/20678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