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表现:若疫盛行时,忽手足抽搐,不省人事,面目周身皆赤。
鉴别诊断:此鼠疫之急症,非风非脱。
宜忌:是症除十分老弱难救外,余皆可救,惟误药、误时与不小心调养者,较难措手,要先移病者置通风处为要,盖此症不怕风,正宜借风吹散其热毒耳。是方桃仁、红花多用,已骇人耳目,石膏、大黄又复多用,更骇人耳目。试思此症本无多时,迟疑轻用,药不胜病,必致贻误,况此系屡试屡验,传之已广,慎勿听旁人浮言,致受自己实祸。切忌艾火与参。
治则治法:初愈改用原方,实滋阴去瘀,善后之良方也。人虽虚弱,切忌温补。盖热症伤阴,初愈,古法惟滋阴,戒温补。况结核未消,即热毒未清,温补助热,其毒必发。此时体虚,再病必无救矣。惟质素虚寒,偶感热毒,调治既清,复回本质。症见虚寒,然后用补,亦宜阴阳两补,勿遽温补、峻补贻害也。病时热结旁流,初愈昏昏迷睡,手足微冷,核消后,微有浮肿,愈后六七日不大便(详见补原起论症条),皆以小心体认,切勿仓皇误事。
出处:《鼠疫汇编》·治法列(篇)·鼠疫(节)
目前,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肺炎,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开始快速蔓延。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不仅来势凶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致死率也相当之高。在疫情面前,我国各级政府通过严密的防控方案和救治措施,已经对疾病进行了有效的管控,避免了大面积传播。
不过,在医学尚不发达的14世纪中叶,人们却并没有这样幸运。一种名为“黑死病”的瘟疫,在当时的欧洲大陆疯狂肆虐,先后夺走了近5000万人的生命。这一数字相当于当时整个欧洲总人口的1/3。发生在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战场死亡总人数,也不过占其总人口的5%。
(网络配图)
那么,这种传染病究竟是怎么爆发的,当时爆发时有多可怕,最终是怎么消失的呢?
一、黑死病的发生起源及严重性。
这种用”pest”称呼的鼠疫大瘟疫,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由远征的十字军于1347年带回欧洲。从意大利开始,快速传染流行,接着蔓延到西欧、北欧,最后来到俄罗斯。一路上大开杀戒,尸横遍野。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佛罗伦萨无疑成为瘟疫爆发的最惨重地区。根据当时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十日谈》记载,作为当时的亲身经历者,他见证了佛罗伦萨从文艺天堂到人间地狱的经过。
当时,染上黑死病死去的人数,达到整个佛罗伦萨人口的80%以上,街上时时见到病人突然倒在路上死去。呆在家中的人也不安全,独居的病人死后,直到散发出尸臭才被人们发现。市政的运尸车没日没夜将源源不断的尸体拉到城外。昔日繁华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啃啮尸体的流浪猫狗。
由于黑死病传染迅猛,极为凶险。当时一些地区,往往在有黑死病人的房屋外墙上,用白石灰写上一个大大的“P”字,以提醒路人,此房住有黑死病人,警告绕行。
这个方法,随着黑死病的蔓延迅速得以传播。一时之间,整个欧洲大陆主要城市的街区,墙上到处都是一个个惨白瘆人的“P”字。
二、黑死病的死亡传播之旅。
从1347年9月东征十字军返回意大利,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登陆,出现第一例病例开始。黑死病瘟疫自11月越过海洋,一路到达了法国的地中海港口重镇马赛,一路蹿到了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
两个月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比萨城出现大量病患。其后,黑死病鼠疫病毒一鼓作气,攻占了意大利的商业文化中心佛罗伦萨,然后借助水路和陆路,迅速占领整个意大利国家。
进入法国马赛港的病毒传播源也不甘落后,从普罗旺斯到诺曼底,一路横扫。最终在1348年8月攻克巴黎。
1348年夏,黑死病瘟疫从多塞特港攻入英国,8月即占领伦敦,征服不列颠全境。
1349年,黑死病渡过莱茵河,进军德国法兰克福、科隆。最终攻陷德国全境。就象一支不知疲倦的军队,黑死病又把贪婪的目光盯向远方,开始向北欧、东欧远征,最终在1353年来到俄罗斯。
三、黑死病病原体和传播源。
直到1894年,黑死病的致命病原体——鼠疫杆菌才被人们所发现。蚤类在吸食了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老鼠的血液后,再次叮咬人后导致传染。再加上当年的医学水平有限,对于黑死病的防治,人们几乎毫无招架之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疫情区进行隔离。
当时的威尼斯曾经拒绝来自疫区的船只靠岸,水手们在船上必须隔离40天以上,这和今天我们新冠状病毒的封锁隔离颇为相似,但是,船上的老鼠可不受约束,它们带着黑死病,神不知鬼不觉登上了威尼斯的土地。
四、黑死病的消失原因。
黑死病所到之处,易感人群很快死亡被淘汰,而抵抗力强的不易感人群,则得以生存下来,感染后活下来了的人也获得了免疫,人类整体的抗感染率不断上升,黑死病慢慢失去了肆虐传染的基础。
另外,严厉的隔离措施,也是最终使黑死病得以灭绝的有力手段。在黑死病爆发后,西欧各个国家紧密配合,国与国之间,村与村之间,都实行严格的区域隔离。同时对患者、往来人员、货物进行人物隔离,在坚持不懈以举国之力进行的隔离制度下,最终,人类终于走出了黑死病的阴影。
当年,黑死病造成的严重后果,导致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剧烈动荡,大瘟疫之后的大饥荒、盗抢横行、暴民四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和记忆。这一切,在医学水平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希望历史不会重演。
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可以通过检查血常规、细菌的分离和鉴别、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等方式,确认是否得了鼠疫。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
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
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
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
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
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扩展资料:
一、患鼠疫的原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即予分别隔离,并于6h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触者检疫6天。
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患者排泄物及用具应彻底消毒或焚毁。疫区封锁至少9天,大力开展捕鼠、灭鼠、消灭其他疫源动物,控制鼠间鼠疫。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并且对7位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随后进行鼠疫核酸检测,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热等异常情况,鼠疫核酸PCR检测也是阴性,没有被传染。
什么是鼠疫呢?鼠疫其实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可以传染的,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快就会死亡。
那感染鼠疫会有什么症状呢?典型症状:1、轻型出现不规则低热,局部淋巴结肿痛,偶有华脓,无出血现象;2、急性鼠疫感染者出现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心情烦躁不安,皮肤瘀斑,出血等;3、鼠疫发病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逐渐出现胸痛、咳嗽、咳痰,并迅速住那边为血痰;
那有何治疗与预防鼠疫的方案吗?到目前为止,鼠疫已经有专门的抗生素,在患病早期使用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致死率;在病人送医是迅速隔离,消毒,注意饮食和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然后使用抗菌药物,机体降温等。预防方面,1、避免到疫区活动,减少与患病人员或可能患病人员接触;2、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等;3、采取防虫措施,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定期杀菌等。
最后,提醒每个人,在郊外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时,不要随意上前抚摸,保护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