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08.21
描绘道教的宇宙生成学的“河图”
为何服用凡间的草木无法成仙呢?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寿命限制,埋之即腐,煮之即烂、烧之即焦,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么可能用来使人长生不老呢?所以必须要用矿物制作金石药。
以上就是道教外丹的理论基础。道士要做的,就是营建出这样的一个“人工环境”,缩短时空,让本来要四千三百二十年才能形成的“还丹”提前出现在人间。
一般炼丹之前还要有个小仪式,也就是祭神。毕竟,一个考核期的新人不能不和老员工打打招呼。《九丹经》的礼品单是:好白酒五升(这应该理解成清酒,因为元以前的烈性白酒尚无发现。)牛羊肉干各三斤,黄梁米饭二升,大枣三升,梨一斗,熟鸡蛋三十枚,鲤鱼三头,各重三斤。就算是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也是份不菲的见面礼。所有的礼物都摆在三个香案上,案上点两束香。炼丹者向大道君、老君、太和君祷告。
如果是“九转丹”,程序就有些不同。先投“玄酒”五斗在炼丹地的流水中,如果没有流水,就投在丹井中,这是为了镇压地气。让炼丹的人都吃里面的水。再用青石函装上龙骨十斤,沉于东流水中,这叫“青龙液”,目的就是通过饮水与水灵通感。陶弘景还悬起了象牙,据说这有避雷的功效。
农历节日也正是炼丹的好日子
斋戒的时候,炼丹师们也不是坐着空等,还是有些事可以做,比如说制作玄黄和“六一泥”,这两种是炼丹的必要材料。
什么是玄黄呢?其实也是种泥。但这个名字一听就高大上。《千字文》开头一句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玄地黄,足见十分神秘。不过这里的“玄黄”与天地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用十斤水银,加上二十斤铅,放在铁器中,用猛火烧制而成,呈现华丽的紫色,也可能是黄金色,完成后还要放在竹筒中蒸多次,再用雄黄溶液和丹砂溶液萃取,最后的成品呈现泥状,科学的说,这叫“汞齐”。特别注意,水银蒸气有剧毒,切勿随意尝试。
“玄黄泥”另外一个角度也是对“天玄地黄”的象喻
六一泥的制造可能更困难一些,这个名字当然不是来自儿童节,它来自于《河图》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是道教崇拜的生命之源。所以叫“六一泥”,不叫“七星泥”可能是因为北斗七星主死,不太吉利。相对的南斗六星主生。所以有这样奇怪的名字,归于实际,这种泥是用矾石、戎盐、卤碱、赤石脂、滑石、牡蛎六种材料,加另一种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有多种说法,如“礜石”、“胡粉”、“雄黄”、“醋”、“甘土”等,啥都有。
为什么会成这样呢?因为六一泥是炼丹的重要物质,因此历代都在不断改进,有很多版本。其实不光是这第七种材料不确定,就连前六种也时有变动。如将“赤石脂”改为“白石脂”,加入牛羊毛之类,有时甚至会打破七种材料的限制。
为什么炼丹士要不断改变六一泥的成分?那是因为在炼丹过程中,六一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用来作丹炉的瓦釜,多少会有些裂缝,在加热时,药物会从这些裂缝挥发,造成事故。如此就需要其将这些裂缝固定起来,塞满。等后来丹炉改用金属材质。六一泥也有隔绝金属与丹药的作用,避免两者发生反应,影响丹药生成。据说丹药直接与炉子发生反应,会生成“毒丹”。当然,在反对丹药者的眼中,丹药就是毒药。
既然六一泥有如此实际的功能。所以道士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配方。但问题是,用得着搞得这么复杂吗?须知只要是泥就有密封的作用。单用这些成份中的一两种不更方便得多吗?六一泥的制作极为繁琐,必须要把礜石、戎盐、卤碱、矾石加热二十天后,再用牡蛎、赤石脂和滑石加进去,一起捣一万下,才能把这些物质全部粉碎混合。为什么要这么麻烦?中国最后的丹医张觉人说:“是的,这就是道士故布疑阵,故神其说的方法。其实六一泥起的作用就是密封,一种成分就够了。”
现代防火材料
六一泥的功能绝不只是固定裂缝,隔绝反应那么简单。它还能耐高温,这样才能避免在火焰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变化,影响丹药性质。它还必须有强大的粘合力。因为在高温下,丹炉中的气体会膨胀,没有足够的粘力,本来就是两部分的炉子会被冲开。六一泥的固定性堪比现代水泥,却又远比水泥耐热,有着十分优秀的化学稳定性,比诸现代耐火材料也不遑多让。难怪六一泥会成为丹家不传之秘。如此优良材料却被埋没数百年,实在是可惜。
六一泥与玄黄的用法是在装入丹药后,六一泥在丹釜内外各涂一寸三分,玄黄在内六一泥的基础上再涂五分,这可能是因为玄黄会参加反应的关系。反复涂泥,直到丹釜成为一个整体。如果有小隙缝,就用羊须笔和泥涂缝,一定要密封好。否则,再小的裂缝都可能造成失败。
斋戒已毕,丹釜上的泥也已经晒干,没有丝毫缝隙。这就可以起火了。
起火也有学问,是用火柴和火石吗?那样未免逼格太低了吧。事实是用阳燧。这是一种类似凸透镜的工具,采用聚焦的方式引火。古人认为它可以取出日中真火。
当点燃在丹釜周围的燃料后,炼丹终于正式开始了。这时就要注意控制火候。九转丹的烧炼方法是这样的。先把米糠煨火在铁架下,离开釜底六寸,烧九日九夜,接着加火让米糠离釜底三寸烧九日九夜。再加火把釜底盖住三寸烧九日九夜。再加火让釜腹三寸受热九日九夜。再加火让釜腹五寸受热九日九夜。再加火让釜体的结合处下方一寸受热九日九夜。停止加热,让丹釜冷却十日,再加火至结合处下半寸烧三十六日,这样,一共要烧九十天。
《西游记》里的炼丹炉
这么加热,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原来,照道教的宇宙学说,当丹釜密封之后,内里就与外界隔绝,成为一个小宇宙。上釜就是天,下釜就是地。里面的药物就是天地间的物质。炼丹士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小宇宙发生同大宇宙一样的反应,让里面的生成万物的精气流动起来。这种试验方式,后世也被用来探索生命的形成。
当在釜中对丹药加热时,火候的掌握就是在模拟自然界的气温变化。就象因为太阳对地球照耀的远近、角度区别让世界上产生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炼丹师们希望通过火焰与丹釜加热部位的控制来使釜中产生时空的变化。就象神话中“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一般。密闭的小宇宙里的时空也能加速运行。釜外的一日也就是釜中的一年。精气加快流动。外面的四千三百二十年在丹鼎中被浓缩化为十二年。里面的阴阳五行物质自行作用运行,这就能结出长生不死的丹药。
老君炼丹
现在有个没说清的关键点,那就是大家都感兴趣的。那就是丹鼎中到底是什么药呢?世上流传着很多说法。有说是童男童女的,有说是紫河车的,有说是万年人参和灵芝的。
其实,一个真正的道士们认为,用人身上的事物甚至是活人炼丹,完全是邪道,不足取。而用植物药之前也说过,是易坏的。纵然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也不可能让人真正长生不老。而对于深明大道的古人,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根本不存在现代人所相信的如此巨大的界限。石头里还能蹦出孙悟空呢,涂山女也能变成石头。因此,矿物药也可以用来模拟宇宙的运行,给予人以生命。如果用的是铅和汞,那就是模拟阴阳二气。用的是二十四味药,那就是模拟二十四节气。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丹药五行。即汞、丹砂、雄黄、黑铅、白银。
五神兽与丹药五行其实也是同气相感
除了没区分化合物与纯净元素外,这里面汞的定位明显有问题,朱砂就是汞的化合物,怎么同一种物质出现了两次?而且按五行的原理,应该有一种青色的元素。而汞的色彩更接近于银。那么为什么丹药五行里用了汞?
按照《淮南子》的记载,五行之气生成五土之气,正土之气上抵埃天,五百年生出雄黄,雄黄五百年生出雌黄,雌黄五百年化成黄汞,黄汞五百年生出黄金。
偏土之气上抵清天,八百年生出曾青,曾青八百年生出青汞,青汞八百年化成铅。
壮土之气上升到赤天,七百年生出丹砂,丹砂七百年生出赤汞,赤汞七百年化成铜。
弱土之气上抵白天,九百年生出白色的礜石,白礜九百年生出白汞,白汞九百年化成银。
牝土之气上抵玄天,六百年生出磁石,磁石六百年生出黑汞,黑汞六百年生出铁。(解读依据《道藏炼丹要辑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其实很早就有了与五行五色紧密联系的矿物五行观念。但为什么丹药五行不采用《淮南子》的记载?可能是因为炼丹是最终的目的,现在选取这些药物更容易发生反应。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如果要炼丹,是还继续古人的方式吗?
当然不必,因为古人对世界的了解未必有我们深入。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哪怕小学生也知道,别说一千年,就是一千万年,雄黄也不可能变成黄金。曾青与铅,丹砂与铜,礜石与银完全是不同的物质。
另外光加热一道上,古代用炭、马粪、米糠为燃料的丹炉其实温度不可能多高。而我们,可以用其他手段,实现精确控温,从上千度的高温到接近绝对零度都有可能。
元素周期表是古人无法接触的。
所以我们就能够比古人走得更远,发现这些矿物中更神奇的奥秘,从而检验古人对它们的选择是否合理。通过对比分析这些矿物古今的观念区别,可能会发现更有趣的事情。
从下集就开始一一介绍这些矿物。看看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