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级、2011级全日制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共计56名。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1.61±0.57)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2评价指标
①综合考核成绩: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的仿真综合考核,由医护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1名口腔医学生和1名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结为一组,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评分项目包括理论运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1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即合作态度与认知的2个条目总分为5分,其作9个条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②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增加临床工作信心、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实训前及实训后综合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综合考核结果
对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评分结果,实训后对治疗流程的掌握、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训前(P<0.05),见表1。
2.2学生评价结果
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临床工作信心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5.54%、95.98%,见表2。
3讨论
3.1口腔专业教育及四手操作教学现状
3.2医护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手操作配合技能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医护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专业内教学界限,模拟临床四手操作真实情景,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意率达95.54%)。以往研究表明医护协同的模式可以提高医护的满意度[2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进入实习后直接配合临床医生四手操作,快速的临床治疗节奏、患者对实习教学的不配合以及临床医生对配合技能的高要求都导致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学生的实习压力和紧张心理,在仿真头模上与医学生配合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种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7]。
4小结
口腔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的学科交叉,要求口腔专业护士既要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要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具有专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高、协调配合与团队合作意识显著等特点。随着我国“四手操作”的大力推广和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专业护士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对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相比于新西兰、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我国口腔专科护理起步晚、发展慢,滞后于口腔医学和口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我国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需求[2],是当代口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适合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前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我国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2教学模式
从本世纪初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已有数家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提供不同学历层次的口腔护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经过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口腔护理教育者向“一体化”教育方向做出的相应尝试已初见成效。
2.1理论课教学理实一体化
2.2实训课教学医护一体化
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口腔医学生[5-7]和口腔护理专业学生[8]从医疗或护理角度分别开展四手操作临床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机选取该校2010级和2011级在校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创新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医护联合的一体化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实践教学相比,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考评分数和学生评价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9]。该方法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的应变能力、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是培养口腔专业护理人才的有效尝试,对口腔科学临床领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3见习、实习校企一体化
有研究[10]显示:口腔门诊护士的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之间存在差异,护士对自身的评价过高,在某些方面没有完全达到医生的要求。因此,与普通护理专业相比,口腔护理教育更加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实行模块式教学,鼓励采取驻点班或课间见习、实习的模式,紧密结合临床,既巩固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岗位实践不断线,实现口腔护理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院校联合办学,为口腔护理人员的学习和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3口腔护理专业发展的制约
4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4.1一体化教学师资的培养
4.2校企合作的深化
在校企一体化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深化校企合作,绘出“校中企、企中校”的图景,形成院校共同繁荣、师生共同受益的局面,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在前行路上的重要问题。对于口腔护理专业,由于存在医护一体化要求高、招生人数较少、管理方便等特点,使得其借鉴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经验十分必要与便利。因此,早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必经之路。随着口腔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口腔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护素质的共同提高,因此,发展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发展的重任,口腔护理的职业教育可向理实一体化、医护一体化和校企一体化这三个方向进一步探索,为未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看来,我国的口腔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建立一套从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到实训安排、见习实习等方面完善的口腔专业护士培养体系,是未来急需研究的问题,有待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佛荣.口腔护理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
[2]林琳,徐桂华.国内外口腔专科护士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7-49.
[3]胡冬梅,谭荣,胡坤娥.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护士角色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114-1116.
[4]吕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护理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学园,2013(5):115.
[5]生宏,郑铁丽,张大风,等.口腔医学专业四手操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护理教育,2010,9(4):20-22.
[8]徐庆鸿,陈娥,刘敏川.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教学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19-3320.
[9]戴艳梅,梁晓波,赵娜娜.医护一体化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19-922.
[10]杨萌,刘东玲,凌云,等.口腔护士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差异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54-4055.
[11]曾素琴,刘齐英.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00-101.
[12]刘东玲,王玉玲,卢爱工,等.口腔科护士的分阶段综合培训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8-1110.
[13]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等.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3-184.
[14]翟晓棠.口腔科辅助人员教育的中日比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39-41.
1“文献讨论讲座”的由来
2“文献讨论讲座”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流程
3“文献讨论讲座”的必要性
4讨论
[关键词]行为管理;心理疏导;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behaviormanagementindentalfearofpreschoolchildren.MethodsAtotalof100childrenwithdentalfearinDepartmentofStomatologyfromJanuary2015toDecember2016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treatedwithroutineinterventionmethod)andobservationgroup(basedonroutinemanagementmethod).CBTmethodwasused.Cooperationandsatisfactionofchildreninthetwogroupsduringtreatmentwerecompared.Results(1)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60%),thematchdegreeofobservationgroup80%wassignificantlyhigher,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
[Keywords]Behaviormanagement;Psychologicalcounseling;Preschoolchildren;Departmentofstomatology;Phobias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口腔科牙科畏惧症儿童共100例,其中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年龄3~6岁,平均(4.0±0.8)岁,CFSS-DS(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评分为(32.0±3.2)分;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其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2例,年龄3~6岁,平均(4.0±0.5)岁,CFSS-DS评分为(32.0±3.0)分;对照组50例,其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年龄3~6岁,平均(4.0±0.6)岁,CFSS-DS评分为(32.0±2.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的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干预方法
1.3^察指标
参考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DF进行分级,一共6级。0级:儿童表情正常自然,可以迅速且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配合度良好;1级:儿童表情不自然,手部摆放不自然、比较紧张,愿意同时可以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虽然诊治过程较为紧张,但是可配合治疗;2级:儿童可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但是手部经常悬空,声音变声,不对医生的操作造成不良的影响;3级:拒绝治疗,哭喊,经常手部悬空,不配合医生的操作,需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方可让儿童配合操作,诊治难度大;4级:语言交流正常,但是情绪表现出恐惧,持续哭闹,需进行按压;5级:高声哭喊,不听话,需采取强制性手段方可进行操作。其中配合评为:0级、1级、2级;不配合评为:3级、4级、5级[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1两组儿童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进行比较,和对照组60%比较,观察组配合度80%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对照组70%比较,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6%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行为管理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应用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泰鸣,马丽霞,任晓敏,等.口腔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儿的行为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6-1847.
[2]舒晓玲,黄彦,王秋伟,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111-112.
[3]王晖,刘中林,彭澜,等.儿童牙科畏惧症诊治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15):1793-1795.
[4]任晓芸.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因素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6,9(3):89-92.
[5]刘锐,李磊,王鹏,等.改良六手操作预防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9):3592-3594.
[6]孙景荣.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作用初探[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2):88-89.
[7]高影.儿童牙科综合护理对儿童牙科畏惧心理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7(1):35-36.
[8]龚小兰,何涛,查春红,等.牙科畏惧症儿童吸入笑气后行为改善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19):2384-2386.
[9]王民艳,姜光,张晓娟,等.笑气镇静在儿童口腔科临床应用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42-843.
[10]戴泰鸣,马丽霞,任晓敏,等.口腔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儿的行为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6-1847.
[11]王璐,庞雪晶,韩秀丽,等.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9):268-269.
[12]张凤琴,郑艳秋,张丽芳,等.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防治中作用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6-17.
[13]陈昊,罗洪,黄光磊,等.氧化亚氮镇静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2):251-253.
[14]徐秀敏,梅陵宣,任重鸿,等.两种行为管理方式下牙科恐惧症患儿的心率变化[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2):795-797,782.
【关键词】中职卫校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体会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组织胚胎学与病理解剖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口腔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及口腔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口腔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同时,口腔组织病理学也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之一。那么如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三点体会: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1传统教学的优势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语言及肢体表演不仅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还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效地控制讲课的节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维,进行思考。
1.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数字设备,结合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搭建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效果,是现代有形教育技术的重要形式[2]。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以肉眼与镜下观察为主的医学形态学学科,它着重从形态学方面研究口腔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为17、18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差,厌烦枯燥的文字教学,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恰恰符合这些学生的认知规律,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使口腔组织病理学许多用文字描述的过于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口腔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重视实验课教学,巩固理论教学成果
总之,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结合中职卫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影.口腔组织及病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乐庸国.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