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于2006年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联合部长令第39号),要求对电子信息产品(EIP)中有毒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进行标识和目录管理。该管理办法通常被称为“中国RoHS”,并于2007年3月1日生效。
与中国RoHS相比,《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的产品范围和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范围,改进了适用于产品有害物质的管理方式。但是,《管理办法》仍未对6种有害物质设定浓度限值,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标识方式。这些要求由国家或行业标准确定,具体如下:
SJ/T11364-2014电子电器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
GB/T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26125-2011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9783-2013电子电气产品中六价铬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上述标准是为实施《管理办法》而配套制定的,属于《管理办法》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企业只有执行《管理办法》采用的标准,才能满足《管理办法》要求,所以适用范围内的产品须遵照执行。
《管理办法》第二条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适用本办法。”。根据“常见问答”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意味着《管理办法》不适用于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但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生产、在中国大陆销售的电气电子产品应满足《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其次,“电器电子产品”指依靠电流或电磁场工作或者以产生、传输和测量电流和电磁场为目的,额定工作电压为直流电不超过1500伏特、交流电不超过1000伏特的设备及配套产品。其中涉及电能生产、传输和分配的设备除外。“配套产品”是指用于《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内电器电子设备的组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根据定义,除电器电子产品外,其配套的零部件等均属于《管理办法》的管控范围。
根据“常见问答”,《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类型及其配套产品:
1)通信设备;
2)广播电视设备;
3)计算机及其他办公设备;
4)家用电器电子设备;
5)电子仪器仪表;
6)工业用电器电子设备;
7)电动工具;
8)医疗电子设备及器械;
9)照明产品;
10)电子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产品。
而以下电器电子设备及其专用或定制的配套产品不属于《管理办法》适用范围:
1)涉及电能生产、传输和分配的设备,如发电厂、输配电站、建筑物供配电所用的系统及设备;
2)用于军事用途的电器电子设备;
3)用于特殊环境或极端环境的电器电子设备;
4)用于出口的电器电子设备;(注:用于出口的电器电子设备应符合出口目的国家/地区有关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规定。)
5)暂时进口产品或进境维修,但不销售的电器电子设备;
6)用于科研/研发、测试用途的样机;
7)用于展会、展览等用途,但不销售的样品、展示品等。
《管理办法》的要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块要求:
标识要求,即属于《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内的产品,需要标识其中的有害物质信息;
限量要求,即对于列入《达标管理目录》的产品,除符合第一点外,还需要符合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要求——“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标注,标明有害物质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产品可否回收利用,以及不当利用或者处置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信息等”。
第十四条要求——“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商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其生产或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标注环保使用期限”。
根据SJ/T11364-2014电子电器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该标志通常有两种样式:
第一种如图1所示,一般为绿色,其表示该电器电子产品不含有害物质,是绿色环保的产品,其废弃后可以回收利用,不应随意丢弃。
第二种如图2所示,一般为橙色,整个图形所表示出的含义是:该电器电子产品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在环保使用期限内可以放心使用,超过环保使用期限之后则应该进入回收循环系统。图形中间的数字表明了电器电子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
该标志均说明了三个内容:电子电器产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电器电子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以及电子电器产品可否回收利用。
除上述标志外,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器电子产品(即使用橙色标志的产品)的生产者或进口者,应按表1所示格式在产品说明中对有害物质所在部件标识有害物质的名称及含量。
本表格依据SJ/T11364的规定编制。O:表示该有害物质在该部件所有均质材料中的含量均在GB/T26572规定的限量要求以下。X:表示该有害物质至少在该部件的某一均质材料中的含量超出GB/T26572规定的限量要求。(企业可在此处,根据实际情况对商标中打“X”的技术原因进行进一步说明。)
备注:国家标准GB/T26572中规定的限量要求详见下文的限量要求.
综合上述内容,若要符合《管理办法》的标识要求,就需要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存在情况进行了解,若产品中不含有害物质,则标识绿色标志,若产品含有害物质,则需要标识橙色标志并附上表1的说明。
《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要求——“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限量要求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进行管理。”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限量要求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国家标准——GB/T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该标准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限量和欧盟RoHS一样:即构成电子电气产品的各均质材料中,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含量不得超过0.1%(质量分数),镉的含量不得超过0.01%(质量分数)。
有害物质,是指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下列物质:
1)铅及其化合物;
2)汞及其化合物;
3)镉及其化合物;
4)六价铬化合物;
5)多溴联苯(PBB);
6)多溴二苯醚(PBDE);
7)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害物质。
根据“常见问答”的解释,“7.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害物质”,是中国法律规范性文件的一般表述方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适时对本条款中的有害物质列表进行调整。此外《管理办法》现阶段暂未管控欧盟RoHS2中的4项邻苯二甲酸酯。
合格评定程序将依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制定并将以适当形式发布。
电器电子产品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选择相应的认证模式,各认证模式的要素如下:
国推自愿性认证所述样品检测,其限值和拆解要求按照GB/T26572标准执行,检测方法按照GB/T26125标准执行。检测项目包括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害物质。
1.供方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2.电器电子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支撑文件编号、技术支撑文件类型;
企业应先确认自己的产品是否在《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内,同时,明确产品是否在《达标管理目录》内。
对于属于《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内的产品,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有害物质管控方式和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但不限于以下方式的组合,对电器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按SJ/T11364-2014的要求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信息进行标识:
b)依据已有的来自任何一方的真实、有效的产品检测报告,或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