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知假买假10倍赔偿这份"泼辣"判决书引争议新闻频道

●消费分为生产资料的消费和生活资料的消费,只有生活资料的消费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判断一个自然人是不是消费者,不是以其主观状态为标准,而应以购买商品的性质为标准

●知假买假者、疑假买假者要自律守法,应当依法、理性、科学、文明维权,不能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要把维权变侵权

□本报记者曹天健

知假买假的打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是否有权主张商品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3月22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一起民事纠纷判例,对上述两个问题给出了肯定回答。

这份二审判决书明确表述,“即使是社会公认的职业打假者购买生活资料时,也改变不了其消费者的身份。”“当所有的消费者都觉醒了,都成为潜在的打假者了,那么制假、售假的行为也就失去了市场。”

因未贴中文标签索赔

一审不支持知假买假

这起案件源起于一起产品责任纠纷。

2018年7月1日和7月5日,山东菏泽人韩付坤在青岛市李沧区一家批发超市,先后两次各购买了6瓶意大利产SALVALAI红酒(品名:阿玛罗尼·威爵红葡萄酒2010年),共计12瓶,并通过刷卡方式向超市经营者张某支付酒款共计20160元。

韩付坤以购酒后发现酒瓶未粘贴中文标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属于禁止进口的产品,被告明知其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仍然向原告出售,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韩付坤诉请,依法判决被告返还其购货款20160元,并支付购货款10倍赔偿金201600元;本案诉讼费由被告负担。韩付坤在诉讼中提供了整个购买过程的录像视频,其向法庭出示涉案的红酒12瓶实物证据,没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

而被告这家批发超市和经营者张某则当庭提交了4份广东某地法院的生效判决,表明原告同时起诉了多个不同被告,这些判决书都是以所购产品没有中文标签为由,要求被告退还货款并支付货款10倍的赔偿,法院在上述民事判决中均驳回了原告主张的10倍赔偿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有三。

其一,原告是否属于消费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消费者是相对于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概念。只要在市场交易中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是为了个人、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就应当认定为“为生活消费需要”的消费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原告当庭出示了全部涉案红酒,可以证明原告未进行食用,数次进行购买,之后向法院提起本案诉讼。之前,在其他法院提起若干起进口红酒无中文标识索赔案件,可以认定原告在被告处购买涉案红酒目的是为了营利,故原告不属于消费者。

其二,涉案红酒是否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涉案红酒属于进口预包装食品,但没有中文标签,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不能在中国境内销售,故涉案红酒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告要求退还货款20160元,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予以支持,但同时原告应当将购买的12瓶红酒退还被告。

其三,原告主张10倍赔偿金应否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原告未举证证明购买涉案红酒受到损害,被告提交《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可以证明涉案红酒系从意大利进口,于2017年6月10日通过深盐综保口岸入境,经过检疫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不会影响食品安全。原告购买涉案红酒时已经清楚其没有中文标签并进行即时录像,且购买后未食用,原告是明知涉案红酒无中文标签而购买的。因此,涉案红酒无中文标签的违法行为也不会对原告造成误导从而诱使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进行交易。

李沧区法院据此作出一审判决:一、被告李沧区多美好批发超市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原告韩付坤货款20160元。二、原告韩付坤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其在被告处购买的12瓶SALVALAI红酒(每瓶单价1680元)返还被告,如未能退还,按相应单价在本判决第一项中被告应返还的货款中予以扣除。三、驳回原告韩付坤的其他诉讼请求。

职业打假者难以定义

消费者身份并未改变

一审宣判后,韩付坤不服,向青岛中院提起上诉。被上诉人辩称,上诉人不是消费者,而是以盈利为目的,是现在意义上的职业打假者。

青岛中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二十六、六十七和九十七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对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是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和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标签应当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中文标签不符合规定的,禁止进口。

法院认为,上述规定表明,进口的红酒,每一瓶上都应当贴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是食品安全信息的集中体现,没有中文标签,禁止进口。本案12瓶红酒均没有中文标签,表明其来路不正,而且缺乏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信息,为不安全食品。一审判决对此认定正确,应予肯定。

对于本案上诉人是不是消费者?青岛中院认为,消费分为生产资料的消费和生活资料的消费,只有生活资料的消费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因此,判断一个自然人是不是消费者不是以他的主观状态为标准,而应以购买商品的性质为标准,只要他购买的商品是生活资料,他就是消法所指的消费者。

法院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不是给消费者下定义,而是明确调整范围。这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得到印证。本案上诉人购买的是生活资料,因而是消费者。

那么,职业打假者是不是消费者?法院认为:一、判断消费者的标准,不是以购买主体的主观状态,而是以标的物的性质为标准。二、难以给职业打假者下定义。消费者打假有指标吗?普通打假者打假多少次就转变成职业打假者,难以给出标准。三、打假是好事不是坏事。法律规定成功的打假者有权主张惩罚性赔偿金,表明法律鼓励打假。四、即使是社会公认的职业打假者购买生活资料时,也改变不了其消费者的身份。五、徒法不能自行,惩罚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保护食品安全的法律,不会因为颁布了就自行得到落实了。

法院明确,打假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利,任何人诉讼都是为了利益。不能因为当事人的目的是为了获利,法院就驳回起诉者的诉讼请求。利益分为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法院保护的是合法利益,否定的是非法利益。要求法院支持制假、售假者的利益而否定打假者的利益,是与制假、售假者一个立场的腔调。有些人把法律的枪口对准打假者,做出让打假者痛,制假、售假者快的事情,背离最基本的人民意志。因为人人都是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人民的意志。打假也需要专业,如果多次打假者可以定义为职业打假者,那么职业打假者就是消费者的先驱,自然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不知情消费者无从打假

知假买假终获十倍赔偿

上诉人是知情者,即所谓的“知假买假”,能否得到法院支持?

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对此已经给出明确的答案:“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此其一;其二,如果不准知情的消费者打假,就会造成不知情的消费者不可能打假,而知情的消费者又不准打假,则制假售假行为可以堂而皇之大行其道了,如果这种荒谬的观点能够成立,那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可以改为制假售假的护身符了。

上诉人没有饮用本案红酒,没有造成人身损害,能否主张惩罚性赔偿金?

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表明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不以消费者人身权益遭受损害为前提,如果消费者人身权益遭受了损害,消费者还可加重主张损失3倍惩罚性赔偿金。

本案红酒仅仅由于没有粘贴标签就应当被判定为不安全食品吗?

法院认为,上面已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是不能通关的,上诉人所提交的《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能证明本案红酒就在此批次内,因而本案红酒来路不正;法律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就是不安全食品,法院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不能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安全性再分个三六九等。

最终,青岛中院作出判决:一、维持李沧区人民法院〔(2018)鲁0213民初3860号〕民事判决第一、二项,撤销此判决第三项;二、被上诉人李沧区多美好批发超市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上诉人韩付坤支付赔偿金201600元;三、一审案件受理费4626元,减半收取2313元,二审案件受理费4626元,共计6939元,由被上诉人李沧区多美好批发超市承担。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赵星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青岛中院的作法,不仅会产生较好的法律效果,也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

首先,主观状态不是区分是否是消费者的因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生活消费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生活消费概念的内涵与所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消费不再特指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生存的物资,也应当包括对于精神世界的满足。“打假”恰恰是一种能够极大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法律活动,在法律机理上,这种活动与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其他要求的活动在本质上无根本区别。

其次,从当前法律的规定来看,“知假买假”仍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以及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原告购买红酒的行为都是有效的交易行为,进而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获得赔偿合乎法律。

最后,从青岛中院对“职业打假人”支持的积极社会效果来看,法院明确支持民众的打假行为,可以起到督促生产经营者加强售卖商品质量的作用。在社会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今天,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一个人只有行动起来,对不良商家尽自己的所能进行维权,才能使生活变得更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THE END
1.如何处理职业打假者对三无初级农产品的十倍赔偿要求?3、因此遇到10倍赔偿的请求时,先看其产品是否属于食品或者药品;4、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265695.html
2.负责人提出十倍赔偿,我能争取到多少?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736647.html
3.最高法院:对食品安全惩罚性十倍赔偿以实质危害为判断标准本案审查的主要问题是:一、二审法院未支持刘锐的十倍惩罚性赔偿请求,在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http://sc.foodmate.net/show-1793.html
1.陈宜芳吴景丽谢勇:办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的司法理念...该解释第3条使用“购买者”这一表述,明确了无论“知假买假”者主观意图为何,只要其行为外观是购买者,就可以支持其权利主张。该解释第15条规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https://www.cyhq.gov.cn/spypjg1/1659925.html
2.公司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费用涪陵榨菜:公司产品宣传片拍摄角度多样,乌江榨菜视频号上有大量应用...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涪陵榨菜提问:建议公司广告做一些榨菜的场景广告,比如经典的榨菜肉丝汤,做汤放一点,下面放一点,炒菜放一点,配上做汤、下面条,炒菜等生动的视频场景,能加入人物或厨师就更好了,扩大榨菜的使用场景,希望能采纳。公司回答表示:公...https://d2film.com/cea2b5o4.html
3.普法形堂“假一赔十”绝非虚言!代购伪劣食品药品者终受严惩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5157
4.一“职业打假人”诉求“假一赔十”被驳回网购的10斤风干牛肉分装包装袋上未标明产品详细信息,买家徐某以此为由告到法院请求十倍赔偿。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审结此案,认为被告能够证明其出售的风干牛肉系合格产品,并无食品安全隐患,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今年3月,徐某在某食品经营部处购买了10斤风干牛肉,共支付了1580元。购买前,双方通过微信...http://www.legaldaily.com.cn/legal_case/content/2024-11/13/content_9084916.html
5.庭审直击:往奶粉中掺入异物要求十倍赔偿,“职业打假”情...然而,当法官询问何某过往有多少成功的“打假”经历时,何某只能说出两次。一次是叫的外卖有问题,赔偿了两三百元,还有一次是买到了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三无”药品,获得了十倍赔偿。 “也就是说,两三年里你就赚了这两笔赔偿,加起来可能也就一两千元,怎么能以此为生?”面对法官的追问,何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17321
6.庭审直击:往奶粉中掺入异物要求十倍赔偿,“职业打假”情侣在上海...然而,当法官询问何某过往有多少成功的“打假”经历时,何某只能说出两次。一次是叫的外卖有问题,赔偿了两三百元,还有一次是买到了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三无”药品,获得了十倍赔偿。 “也就是说,两三年里你就赚了这两笔赔偿,加起来可能也就一两千元,怎么能以此为生?”面对法官的追问,何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17321&sid=200
7.网购食品未标明生产日期经营者被判十倍赔偿财经网购食品未标明生产日期 经营者被判十倍赔偿(主题) 3月1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一批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内容涉及医疗美容、网络购物、食药安全、快递物流、运动健身等领域,在司法实践中明确了惩罚性赔偿、格式条款、虚假宣传、无理由退货等热点问题的裁判规则。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16/8187931.shtml
8....未标注生产商等信息,法院不支持十倍赔偿四、被告格物致品公司并非“十倍赔偿”的适格主体,原告要求被告格物致品公司支付原告十倍赔偿金的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五、原告并非一般普通消费者,其以涉案商品的包装、生产许可证与检验检疫证明等案件事实要求惩罚性赔偿的案件已有多件,故原告大量购买案涉商品并非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https://www.antion.net/Cn/News/viewkuaixun/id/qqaiLEn7sbPqNoo00ovv5QSwqAO0O0OO0O0O.html
9....同概念;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适用十倍价款赔偿dfangyan根据上述规定,在食品、药品领域,法律并未对购买者动机、知假买假情形作出限制性规定,因此,知假买假者、职业打假者仍可作为权利主体,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包括主张十倍价款赔偿。 2、关于梁迪主张退款退货和十倍价款赔偿是否成立的问题。 消费者向经营者主张十倍价款赔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经营者销售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886243.html
10.案例19:适用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的条件原告请求:1.判决被告正能康公司退还原告货款3500元;2.判决被告正能康公司依《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原告35,000元。 二、法院裁判 一审法院认为:案涉“正能康紫玛咖酒”标签中标明的成分西洋参系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https://www.jianshu.com/p/b88e0864addc
11.基次8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C.甲类非处方药 D.乙类非处方药 7.下列属于应当注销广告批准文号的情形有 A.主体资格证照被吊销、撤销的 B.产品注册证明文件、备案凭证或者生产许可文件被撤销的 C.主体资格证照被注销的 D.产品注册证明文件、备案凭证或者生产许可文件被注销的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4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