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儿童零食的原料要求、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儿童零食有了专门标准
6月15日,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对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零食的专门标准,也是首个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
近年来,儿童零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重视。面对添加剂多、高油高糖、三无产品多等儿童零食市场乱象,让零食吃得放心、使零食更满足营养需要等消费需求,推动了儿童零食标准的出台。
儿童零食市场乱象多
由于缺少儿童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许多面向儿童销售的零食高油、高盐、高糖、添加剂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的儿童零食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有专为儿童研发的高端零食,也有高钠高脂肪的不健康零食,甚至是三无产品的“辣条”类零食。
仅以食品添加剂为例,据町芒研究院统计,儿童零食中53.8%的奶制品零食都含有食品添加剂,23.1%的饼干类零食中含有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零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成熟阶段,市场容量巨大。据统计,2019年休闲零食市场规模高达5713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增长率维持在6.0%以上,2020年零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0亿元。然而,由于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的缺失,儿童零食市场现状还较为混乱。
儿童食品标注不规范、家长对国内儿童食品品牌信任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儿童零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儿童零食标准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首个儿童零食标准正式实施
6月15日正式实施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对儿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两个阶段:3至6岁(60个月以内)为学龄前儿童;6至12岁为学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特征,确定不同的重点营养素需求。
此外,这一标准还提出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少添加糖、盐、油,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口感不崩牙等。
“之前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有所缺失,让消费者产生了‘儿童吃零食不健康’的认知。”良品铺子CEO杨银芬表示,儿童零食标准的落地,有望为儿童营养零食规划提供研发依据。(记者姚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