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倾注,深入健康法五大领域,紧扣时代热点重点难点,积泱泱四十余万字,方成这本《健康法精神》!
01
作者简介
刘炫麟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经济法与社会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民法典学习宣讲团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开发区法治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委员等。曾荣获“首都百名法学英才”“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等荣誉称号。代表作主要有:《大规模侵权研究》《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研究》《公民健康权利与义务立法研究》等。
内容简介
02
本书涵括健康法总论、医事法、公共卫生法、健康产品法、健康保障法五个部分。每部分撷取学界与实务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第一部分健康法总论
对健康法的概念、基本原则、逻辑起点、核心、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对健康法的前世今生及其立法修法的未来之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第二部分医事法
本部分涉及知情同意、医疗损害鉴定、医疗美容、远程医疗、医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自愿施救与法定施救、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义务、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医疗旅游、非亲属活体器官交叉移植、非医师行医等课题。
第三部分公共卫生法
本部分涉及公共健康刑事法治保障、野生动物法律保护与疫情防控、客运列车应否全面禁烟等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第四部分健康产品法
本部分主要涉及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权益保护、药师无证执业等问题。
第五部分健康保障法
主要就医疗保障法的修改、医保医师监管、健康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健康保障法范畴下医疗保险、医保医师制度到健康保障的跨越。
03
本书价值
目录
04
健康法:在新星通往明星的道路上奔跑
一、领域法对部门法的同构与互补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生健康立法
三、健康法的概念
四、健康法的核心
五、健康法的基本原则
六、健康法的体系
七、健康权的司法救济
八、健康法的未来
健康法研究:体系化与类型化思维的缺欠
一、健康法的研究轨道
二、类型化思维与体系化思维的“内需”与“外显”
三、时代之问:在不确定之中如何寻求确定
首部卫生健康基础法、综合法诞生
一、制定过程“长路漫漫”
二、立法亮点“可圈可点”
三、人无完人,法无完法
四、面向未来,充满期待
健康立(修)法中的“急”与“缓”
一、健康立法中的“急”与“缓”
二、健康修法中的“急”与“缓”
三、健康法的现代转向
公民健康权利义务立法面面观
一、公民健康权利与义务的立法模式
二、公民健康权利与义务的立法内容
三、中国语境下的立法选择
“小地震”:民法典对医疗执业的重要影响
一、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有无追偿权
二、知情同意制度:从形式主义迈向实质主义
三、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更加完善
四、惠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得到加强保护
五、“双子规制”: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
新条例亮相:不同凡响
一、以惠者为中心并给予人文关怀
二、重视医患沟通与纠纷预防
三、医疗质量安全与医疗风险评估控制
四、医疗纠纷后的告知事项和报告义务
五、医患和解与数额限制
六、二元化鉴定下的同行评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六个立法趣争
一、立法名称的考察与择定
二、医疗事故规定的存废及处理
三、行政调解应否明文规定
四、医患自行和解应否设定索赔数额限制
五、患者复印病历的范围
六、医疗损害鉴定的统一
医疗损害鉴定:老生常谈而又悬而未决的话题
一、医疗损害鉴定的内涵与概念形成
二、医疗损害鉴定基本原则的争议与评析
三、医疗损害鉴定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与顺位逻辑
四、基本原则指导下的专家库建设与管理
知情同意:医事法上的核心命题
一、知情同意权不是一项单一权利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知情同意和医疗领域的知情同意
三、智能网络时代的知情同意权
诊疗的温度与温度的诊疗:医患双重体验
一、“医患沟通”进入立法高光时刻
二、人文关怀是照亮诊疗的灯塔
三、医患之间需要换位思考
四、医学、法律与伦理道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医美的法律适用
一、基本案情与判决结果
二、医疗美容及其法律准入
三、医疗美容的行为定性与法律适用
四、未来的努力与期许
远程医疗:新技术的政策机遇与法律挑战
一、远程医疗及其发展现状
二、远程医疗发展中的挑战
三、远程医疗中的法律关系与责任认定
四、远程医疗的法治未来
“互联网+医疗健康”:加油门与踩刹车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历史发展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域外经验
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诊疗需拿捏好分寸
——写在《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之前
一、需要明确三项原则
二、服务可及性待提高
基因编辑婴儿:生命科技对法律的挑战
一、“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民法关切
二、“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科研无禁区吗?
三、“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的立法连锁反应
四、规定了医师终身禁业就成功了吗?
五、生命科技与健康法的关系
医学生跪地救人:好人有风险吗?
一、自愿紧急救助早有规定
二、医务人员是否属于“法定救助人员”
三、善意的提示与期望
自愿施救与法定施救:从医生在列车救人案讲起
一、医生列车救人引发的紧急施救问题
二、自愿施救的立法背景与变迁
三、法定施救的法律适用
四、救助人受到损害时的救济路径
五、从立法论走向解释论
中医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立法
一、中医医师的管理更为精细化
二、中医药参与疫病救治至关重要
三、中医医师的多元化准入
四、未来的法治努力
我国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的局限及克服
一、精神障碍者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二、我国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的局限
三、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的完善
乡村医生的隐忧:医疗损害风险并不小
二、乡村医生举办村卫生室时的医疗损害责任认定
三、村委会举办村卫生室时的医疗损害责任认定
四、乡镇卫生院举办村卫生室时的医疗损害责任认定
五、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举办村卫生室时的医疗损害责任认定
六、逻辑困境与根本出路
乡村医生的福音:医疗损害风险可分解
一、分解机制的建立现状
二、分解机制的比较分析
三、分解机制的最优选择与制度设计
四、《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修改进入倒计时
医疗旅游:一场可能高风险的旅途
一、医疗旅游的界定与特点
二、医疗旅游的法律风险
三、医疗旅游法律风险的防范
非亲属活体器官交叉移植:法律与伦理的考验
一、交叉移植的内涵
二、交叉移植的立法态度
三、交叉移植应当合法化的基础
四、交叉移植的立法建议
五、利益、法律与伦理的平衡
非医师行医:悬顶之剑之三类法律责任
一、典型案例
二、民事责任
三、行政责任
四、刑事责任
五、有权不可任性
依法治“疫〞与我国公共卫生法的完善
一、传染病防控立法的成绩与不足
二、“非常时期”更要严格守法和执法
三、辩证思维的具体应用
疫情报告制度:我们仍在路上
一、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等违反疫情报告义务的法律责任缺少规定
二、对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行为类型没有形成统一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