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分明、山水兼备的天时地利,造就了东至适宜农业发展的温和气候和肥沃土质。
食用菌、茶叶、有机大米、果蔬、芝麻油……东至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随着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绿色食品产业被列入东至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如何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感受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走进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浓浓的芝麻油香扑鼻而来,而隐藏在香味背后的是龙溪麻油近20年的坚持与努力。
从年产20吨芝麻油到2700吨,产量翻了100多倍。2004年龙溪麻油公司从单一生产芝麻油,到从事芝麻加工、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将小芝麻玩转成了大产业,获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农产品出口基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粮食仓储加工企业,形成了从基地种植到收购烘干再到加工销售的粮食产业链条,做强主打产品大米、米粉同时,利用碎米酿造米酒,2021年大米产量22000吨,米粉生产2000吨,总体销售收入1.8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被纳入全县‘1+4+3+1’现代产业体系,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县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制”推进组副组长、大渡口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金水说,绿色食品加工是大渡口经开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经开区按照“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壮大龙溪麻油、天利粮油等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舞动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壮大食品产业。
产业发展,聚则兴,散则衰。
在大渡口经开区,随着芝麻、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集聚,经开区围绕绿色食品产业“以链招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进驻。
安徽远帆食品有限公司专营锅巴和萨其马食品,去年公司与上市公司安徽洽洽有限公司成功“联姻”。公司在大渡口经开区森达产业园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食品加工车间,为洽洽公司生产高端锅巴食品。
安徽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是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设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大集团经过对经开区龙溪麻油、天利粮油等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的深入调研,通过综合考量后选择了大渡口经开区。
海大饲料公司每年从龙溪麻油公司收购近2000吨的芝麻饼用于饲料生产,常年购买天利粮油、禾健米业、玉雪粮油的米糠、大米抛光粉和碎米。2021年公司产销两旺,销量21.7万吨,销售额7.02亿元。
东至全县粮食生产规模达78.24万亩,年产大米13万吨,食用植物油7000吨……丰富的绿色农产品为全县和大渡口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大后方”。
“做大大渡口经开区现代物流基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大渡口经开区发展明确了路径。
作为全县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核心区和省级绿色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目前,大渡口经开区已落户绿色食品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涉及粮油加工、康养保健、休闲食品、水产养殖加工等领域,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东至有着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
食用菌种植面积6900亩,年产量13万吨。茶园12万亩,年产茶叶4000吨。年产瓜蒌子1079吨……
东至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达到12600亩,年产量在3000吨,产值超过一亿元,其中大渡口鳜鱼养殖超过6000亩,鳜鱼的养殖、销售产业链日趋成熟。
大企业能够更好带动鳜鱼产业链的延伸,2021年大渡口经开区成功引入了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水产品加工生产线项目。所有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
去年10月份投产以来,该公司初步形成以鳜鱼产品批发、加工、配送、速冻保鲜为一体的专业化水产品交易加工基地,已加工鳜鱼30000多斤。经加工后鳜鱼零售价达55元每斤,一条鳜鱼的经济效益提升了20%,也顺利解决了养殖户销售难问题。
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出路在产业项目。东至围绕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制定了《东至县特色主导产业招商线路图》,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目前,19个项目落户东至,总投资13.2367亿元:新晨年产350吨糯米锅巴等6个项目投产,总投资金额3.56亿;年产5000吨药用级蜂产品系列项目等1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金额7.5767亿……
“从抓主导产业发展,抓农产品加工,抓特色品牌建设,抓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东至县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创建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吴永清说,接下来将围绕《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强县的实施意见》目标任务,梳理绿色食品产业链上下游渠道,强化项目支持,落实政策措施,补齐绿色食品产业链短板弱项,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干出“东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