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31内蒙古
最近,我的一位小师妹跟我说,家里的亲戚经常让她带一个叫做“纳豆激酶”的保健品回家。亲戚们都坚信来自日本的这个东西可以抗血栓。她去药妆店看了一下之后,发现这个“纳豆激酶”还不便宜。一瓶基本上就要花掉5000日元左右,大概人民币300多元。于是,她就想问我这个产品到底靠不靠谱。“纳豆激酶”这个名字,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我也是跟蛋白质打了好多年的交道了。而且纳豆,也是被普遍地认为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物。经过一系列查证之后,我发现,不管是纳豆还是纳豆激酶,它们的真相可能会和大家原来的一些所见所闻大相径庭。
纳豆绝不是多多益善
图一:日本传统食物纳豆
如果想去尝试了解纳豆的起源。那么在网上,你可以检索到各种各样的版本。故事的主角有神话人物的,也有历史人物的。不过这也算是炒作保健品的一项基本功了。不跟历史悠久,民族情感什么的挂上钩。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了。
但是大家如果在网上仔细搜索,除了历史,文化之类的因素,也确实能搜到纳豆的各种保健功效。我想大家不免会疑惑,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判断呢?
我也非常能理解大家会有这样的疑惑。根据我们在网上搜索的习惯,浏览频率最高的往往是百度百科[2]或者维基百科[3]。而对于“纳豆”这个话题,不仅仅是这两个百科,还有大量的网站都在大篇幅地报道纳豆的保健效果,把纳豆定义为一种健康食品。甚至还有“日本人长寿就是因为吃了纳豆”这种言论。按照他们的描述,那纳豆的保健效果和某些大师口中的“万病之药”都差不多了。
既然纳豆是日本人的传统食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日本政府是如何看待纳豆的。
对于含有大豆异黄酮在内的食物,如豆腐、纳豆、煮豆及味增等「传统大豆食品」,请注意与其他食物一起均衡食用。此外,请留意以异黄酮作为保健品的过量摄入。
农林水产省对于大豆异黄酮的推荐摄入量大概控制在70-75毫克每天。此外,根据日本的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5],每100克纳豆中异黄酮的平均含量在73.5毫克。厚生劳动省是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部门。从它的职责来看,就类似于我国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的一个结合体。给出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按照厚生劳动省的这个数据,每天吃100g纳豆,异黄酮的摄入量基本就封顶了。而100g纳豆的重量,也就不到两个鸡蛋。
不过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也表示,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要因为担心异黄酮超标而完全不吃了。但这同时也意味着,纳豆并不是像网上传的那样多多益善。
纳豆菌水解酶被错误地翻译为“纳豆激酶”
图三:以“纳豆激酶”为卖点的日本保健品
此时的须见医生并不知道,他的这一次草率的命名,将会引起一场巨大的误会。而这场误会也一直延续至今。
在生物化学领域,你随便翻开一本教科书,哪怕是一本科普书。里面肯定都会提到一种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激酶”。激酶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激活某样东西”的意思。而这里的“某样东西”往往是指下游的一些功能性蛋白质。因此,激酶有着激发别的蛋白质活性的作用。它们通过将目标蛋白磷酸化而使目标蛋白从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
而好巧不巧的是,所有的蛋白质激酶,都是以英文单词“kinase”结尾。这使得很多人看到“nattokinase”的时候,会把它误认为是一种激酶。而根据“nattokinase”的功能来看,应该翻译成纳豆菌水解酶才算是正确的。不过因为大家的习惯问题,我在接下来的节目还是会把它叫做“纳豆激酶”,但是都是带引号的。
生产“纳豆激酶”并不一定需要那纳豆
听过我之前节目的小伙伴们可能都知道,蛋白质的功能,是由它的结构所决定的。“纳豆激酶”的结构在2012年被日本千叶科学大学的柳泽泰任博士解开了[7,8]。蛋白质结构PDB数据库根据其功能,将其定义为“水解酶”。而且“纳豆激酶”也获得了一个EC编号,叫做“EC3.4.21.62”。
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记载[9],“纳豆激酶”是一种丝氨酸水解酶。它具有广泛水解各种蛋白质肽键的作用,使其变成小分子蛋白质,尤其对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水解作用较高。大家可能不太懂这句话,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信息希望你能记住。
与“纳豆激酶”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酶,包括与其序列相似性高达99.5%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在内,多达41个。这就充分证明了“纳豆激酶”并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酶。它的这种体外水解血栓的能力,市面上至少有41个别的酶也能够成功做到。毕竟血栓是由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组成的。在体外能被蛋白酶水解也在情理之中。
图四:按照功能分类,“纳豆激酶”和另外41个酶都是水解酶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说,比起其他41种蛋白,“纳豆激酶”是纳豆这种特定食物中提取而来。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纳豆特有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记录[10],目前有1085项专利与“纳豆激酶”有关。其中436项专利来自中国。而“纳豆激酶”的发现国——日本,仅仅只有46件。
图五:和“纳豆激酶”有关的专利
体外水解血栓和体内抗血栓是两个概念
比如大家都听过“胰岛素不能口服”吧。胰岛素如果口服,那么它就会在各种消化酶(比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想通过胰岛素来降血糖,只能靠皮下注射的方式。